經歷過新型冠狀病毒風波後,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相當一部分人定期去醫院做體檢,但拿到檢查報告後發現稍有異常就膽戰心驚,擔心是疾病來臨。然而有的指標稍微異常,並不需做特殊治療,也並不代表著是患有疾病,可能是受到其他因素影響。
哪些指標稍微異常並不一定是疾病?
1、血壓偏高
多種因素會使得血壓偏高,如過度緊張焦慮或做劇烈運動。據統計,約15%的高血壓屬於白大衣型高血壓,也就是說看到醫生或護士測量血壓,血壓就會升高。只要沒有任何不適感,也沒有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高血壓家族史,體檢報告顯示血壓偏高,需再次複查。每隔兩個星期測量一次,測量時要保持全身心放鬆,這樣才能獲得準確的檢查結果。若連續好幾天測量血壓,舒張壓超過90毫汞柱或收縮壓超過140毫汞柱,十有八九是高血壓。
2、血常規單項異常
做血常規檢查時主要關注紅細胞和血小板,還有白細胞以及血紅蛋白,有些異常或是血液病來臨。不過只是單個指標不達標,相差數值並不是很大,就不用太焦慮。白細胞偏高有可能是體內有細菌感染或有炎症;白細胞偏低說明身體過度勞累,一般身體恢復正常後,白細胞計數也會恢復。血小板偏低或是血小板減少症,又或是感染性疾病;
血小板升高需警惕血小板增多症,又或是急慢性炎症或發生缺鐵性貧血。血紅蛋白和紅細胞計數偏低提示貧血;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偏高需警惕先天性心臟病或肺心病,也有可能是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另外做劇烈運動和新生兒會出現生理性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升高的問題。總而言之,只是單項偏高或偏低不用太擔心。不過若跟參考值相差數值大,多項指標同時異常且伴有身體不適感,還需進一步做檢查來確診疾病。
3、血糖偏高
正常情況下空腹血糖每升在3.9~6.1毫摩爾,若體檢報告中顯示血糖升高,這並不代表著一定是患上了糖尿病,這或是糖尿病前期。通常空腹血糖超過7.0毫摩爾,餐後兩小時血糖超過11.1毫摩爾,被診斷為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標準是,空腹血糖在6.1~7.0毫摩爾,餐後兩小時血糖在7.8~11.1毫摩爾。糖尿病前期是可逆轉的過程,只要及時調整好飲食,合理用藥就能防止發展為糖尿病。
4、谷丙轉氨酶升高
谷丙轉氨酶存在於肝細胞中,能診斷肝細胞有沒有受到損害,正常情況下每升在0~40。藥物中毒或受到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肝細胞炎症時,谷丙轉氨酶會釋放進入血液中,升高血清中谷丙轉氨酶含量,因此肝細胞有炎症時谷丙轉氨酶會升高。不過谷丙轉氨酶升高並不等於肝炎,因為酗酒、服用某些藥物或做劇烈運動等也會使得谷丙轉氨酶升高,還需進一步結合患者體徵以及其他檢查來診斷。
溫馨提示
以上4個指標異常並不代表著疾病,因此看到檢查報告後不能惴惴不安,若擔心的話需多次做檢查,同時調整好生活方式,及時糾正壞習慣。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參考資料:1、《六種體檢「常見病」 基本不用治!別自己嚇自己了》,健康科普,2019-07-112、《血壓高就是高血壓嗎?先別急著吃藥,排除三種情況再說》,女人百科匯,2019-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