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蒙蒙的一缸水突然變清了,難道是硝化細菌在一夜之間形成了?

2020-12-05 騰訊網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

  在我們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水質發白的問題而無法解決,有的時候這種白濁現象會持續很久,但是很多魚友也會發現另外一個問題。

  一、魚缸水突然一夜之間變清

  就是當某些時候,我們對這樣的水質並不予以過多的理睬,只是去適當的減少投餵量,或者少量換水,在突然之間的某一天,魚缸的水質自己就清了,這不是很奇怪嗎,難道說這就是硝化細菌在一夜之間建立起來了嗎?

  二、大多數只是異養菌大批量死亡

  事實上有些情況根本與硝化細菌無關,特別是在開缸初期的一周之內,我們的水質本來就應該完全搞得明白,但是很多魚友總是會把水質澄清和硝化細菌掛鈎,實際上這個時候魚缸裡的硝化細菌尚未形成,或者說即使有少量的硝化細菌在生成,它們也並未形成氣候,但是為什麼水質就會自己清澈了呢?

  三、異養菌的生成的和死亡

  1、大部分情況下,魚缸裡出現這種白濁而又儘快恢復的現象,那就是異養菌在作怪,也就是說由於觀賞魚入缸,導致了魚缸裡的有機物迅速增加到一定的數量,這個時候能夠分解有機物的各種異養菌就會大量的繁殖。

  2、當它們達到了巔峰時,由於我們看到了水質混濁,就會相應的採取一些措施,比如前文所說的停止投餵或者少喂,或者適當抽底換水。

  3、大量的異養菌突然間失去了食物來源,在狼多肉少的情況下,它們就會逐漸的死亡,再也沒有大量爆發的能力,所以說魚缸來的水質又恢復了原有的平靜,自然而然魚缸的水質就會變得清澈了,在這個過程中,硝化細菌的作用其實是微乎其微的。

  換而言之,在異養菌大量爆發魚缸水質白濁的時候,魚缸裡是大量缺氧的,硝化細菌存不存在都不一定。

  四、有機物的數量決定一切

  1、所謂的養魚先養水,主要的養水過程就在於如何能夠有效地降低魚缸裡的有機物,這個有機物的含量多少才是我們控制水質的焦點,至於最初的魚兒尚未入缸,魚缸水質就會發生白濁現象,那基本上都是魚缸裡水質或者濾材殘留的物理雜質,與其他因素根本沒有如何關係。

  魚缸裡如果根本沒有任何的有機物和雜質,怎麼可能水質不清,這不是很奇怪的問題嗎,我們見過農村水缸裡存放的水還會有發白的現象嗎?

  2、所以說至少我們要保證觀賞魚在入缸之前,魚缸的水質必須清澈透底,這個清澈透底不是在靜水的狀態下,因為靜水狀態大部分雜質會沉澱在魚缸底部,而當我們開啟魚缸的過濾循環系統,三到五天之後,魚缸裡還能夠一清見底,則是說明我們的過濾系統配置比較合理,否則就要首先在物理過濾上尋找原因了。

  3、當所有的問題得以解決,魚缸水質運行良好,我們才可以少量的去放置闖缸魚或者是觀賞魚,如果說在魚兒放置到魚缸裡,兩三天之後,魚缸裡會再次的出現水質白濁現象,這才能夠說明我們的魚缸裡有可能是有機物過多了。

  當然也有放魚一晚上,第二天水就混了,那只能說明我們放的多了或者魚兒排洩物較多。

  4、除此之外,剩下的唯一兩種可能,無外乎觀賞魚是飼養密度過大或者是病魚太多,它們之間由於新入魚缸不適應水質,導致了體液分泌過多,或者因為疾病因素導致體液分泌過多,這個時候更會加劇各種異養菌的爆發。

  五、觀賞魚的狀態上找原因

  1、所有這些現象我們是完全可以通過觀賞魚的狀態來尋找原因的,如果魚兒持續趴缸甚至於白毛叢生,我們就可以適當的少量換水擁擠解決體表粘液分泌的問題。

  2、如果觀賞魚並無異樣,只是因為排洩物過多導致的水質白濁,我們可以通過抽底換水、停食等手段減少魚缸裡的有機物含量,然後靜待異養菌自己死亡就可以了,水質自然就會恢復清澈。

  六、水質清澈之後最難的是保持

  一般的情況是,魚缸的水質經過一段時間的白濁在轉向清澈之後,只要我們在投餵量上注意適當的控制,魚兒但凡有點排洩物也足夠異養菌和硝化細菌使用,自然而然的魚缸的水質就會得到長久的保持,直至硝化系統完全建立。

  七、魚便和雜質並不是硝化細菌分解的

  1、很多魚友總會把魚缸裡的魚便和雜質歸功於硝化細菌,實際上這些雜質是靠魚缸裡的其他腐生菌來共同協作完成的,這些雜質本身就含有氨的成分,異養菌也會產生氨,再去由亞硝化菌和硝化細菌吸收。

  2、所以說,魚缸裡本來白濁不堪的水質,經過了一段時間後突然間轉清,並不一定就是硝化細菌在起作用,魚缸裡殘留的雜質和糞便第二天就消失不見了,也不是硝化細菌起的作用,但是它們所產生的毒素,是要被硝化細菌來分解的。

  八、只要是有機物過多,啥菌也沒用

  1、異養菌和硝化細菌都會有興衰和死亡,超過了一定的臨界點,再好的水質也會在瞬間玩完,它們既然能在一夜之間轉清,也能夠在一夜之間變得渾濁不堪。

  2、當我們的魚兒不斷長大,飼養密度和投餵量也在不斷加大的時候,只要是再次發生渾濁現象,硝化細菌也是回天無力了,所以最終魚缸的水質調理重點,並不在硝化細菌,而在於合理的控制住魚缸的有機物數量。

  3、硝化細菌等所有有益菌類的存在只是在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地點,有效的延長魚缸水質的使用時間罷了,總想去過度依賴硝化細菌的作用,而懶得換水的養魚模式是根本就不可取的。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魚缸水質渾濁,白蒙蒙一片怎麼辦?常見原因以及有效處理方法在這
    在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遇到魚缸水質不好,尤其是水忽然變得白蒙蒙的問題。這些問題經常讓一些養魚新手朋友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如何處理,不知所措。其實魚缸水質忽然變渾濁,它是有原因的,也是一種常見的情況,大家不用過分擔心。
  • 魚缸加鹽後,一缸褐藻變成了青苔,難道加鹽有助於藻類形成?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很有意思,很多魚友都會認為,觀賞魚缸養水初期,出現的諸如褐藻等各種藻類,如果我們不去管它,假以時日,那麼,它們就可以自動變成青苔了。
  • 地球在變了?印度一湖泊一夜之間變紅色,阿拉伯海部分海域變綠
    據2020年6月12日的一則新聞報導,印度有一個湖泊在一夜之間變成了紅色,湖泊突然在短時間內發生比較大的變化,確實是一個很奇怪的事情。據了解,這一個湖泊已經有大約50000年歷史,是在大約50000年前一顆隕石撞擊了印度地區,最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撞擊坑。而水往低處流,這些低洼的撞擊坑就成為了一個歷史悠久的湖泊。
  • 養觀賞魚時魚缸硝化細菌系統崩潰原因解析,以及魚缸渾水解決辦法
    有的魚友跟我說他家魚缸的水突然一夜之間就混了,經過了無數次各種各樣的操作後還是沒有一點好轉,似乎中了邪,水一直那麼混。其實這不是什麼水髒了,只是細菌們突然由於某種因素全部死亡,死亡後就漂浮在水中,形成了水混。細菌是硝化細菌系統的拆分,如果這些拆分都沒了,硝化細菌系統也就沒了,這樣的現象我們一般將其稱之為「硝化系統崩潰」。
  • 小小一個備用魚缸,解決3個養魚難題,一缸三用,全方位解讀
    友情提示:本文適合那些不知如何給觀賞魚做治療的觀賞魚玩家,也適合那些為困水和檢疫頭疼的魚友。預計閱讀218秒。一缸三用:檢疫缸在觀賞魚領域,有三個問題是魚友的噩夢,交叉感染便是其中之一。一缸三用:困水缸四天前,譁仔寫過一篇有關魚缸困水的文章。很多朋友留言說自己家裡沒有困水桶,或者說沒有適合困水桶擺放的位置。譁仔問:那你家有沒有一個適合擺放60缸的桌面位置?他說:有。
  • 一夜之間「從天而降」的湖泊,探秘廣西神秘湖
    從天而降的湖泊位於廣西忻城的神秘湖,由於它在一夜之間突然出現,一夜之間又突然消失而聞名,因此當地村民也稱其為天降湖。時隔10年,2007年3月9日傍晚,萬噸湖水隨著一聲巨響一夜之間又全部消失,消失三個月後又神秘出現。當時,《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資深作家朱千華正在此地進行田野考察,親眼目睹了整個事件的全過程。這個神奇的現象引起了中央電視臺等多家知名媒體的關注,因其來去匆匆的情況,被稱之為「神秘的升降湖」,神秘湖從此聞名遐邇。
  • 養個魚而已,很多小問題不要過度糾結,都是硝化細菌理論給鬧的
    我不知道這些理論都是從哪裡聽來的,如果說藥物傷害硝化細菌的話,那也要看量,對吧?我說土黴素或者高錳酸鉀不傷硝化細菌,那指的是在合理適用範圍內。至少我自己使用多年,包括了其他很多魚藥,只要在合理用量下,魚缸的水質不會有任何的變化,黃水、紅水、綠水,那是藥物的顏色問題,這是正常現象,換換水慢慢稀釋就是了。
  • 只要觀賞魚不死,硝化細菌就會永存,這句話是不是有點過?
    只要是觀賞魚莫名其妙的死亡或者水質發生問題,就一定是硝化細菌的事嗎? 最近,接連接到為數眾多的新魚友,不間斷的來詢問,關於魚缸裡硝化細菌死活、或者是否形成的問題。 畢竟這些問題,牽扯到的因素太多,一兩句話,根本不可能說的明白。
  • 養魚的關鍵是養水,水養好了魚才漂亮,專家教你如何培養「好水」
    抬槓的朋友,你如果按我說的去做,把水再養的好一點,我想信你的魚會漂亮得出乎你的意料,你就再也不會說這些話了,不信試試?那麼怎樣把水養好呢?我們先說說什麼叫「好水」,「好水」的標準是什麼?養魚「好水」的標準很多新手會認為,水好不好,就是看「水清不清」。大錯特錯。我只能先告訴你,好水一定是清的,但清水不一定是好水,甚至有可能是毒水。
  • 魚缸內加鹽對硝化細菌會有影響嗎?
    在實際的操作中,比如輕微的蹭缸、白點病、腸炎等,我一般加鹽的比例都會保持在千分之二左右吧,三百斤水大約半斤鹽,我感覺已經是不少了。實際上真正能夠用到魚缸裡加鹽的地方真的不是太多,所謂的老三樣,加鹽比例倒是很少,升溫換水的時候倒是很多,我們主要還是以調理水質、升溫提高魚兒的新陳代謝為主。
  • 魚缸裡經常水質渾濁,每天換水太麻煩還浪費水,教你這樣科學養魚
    魚缸裡經常水質渾濁,每天換水太麻煩還浪費水,教你這樣科學養魚!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魚缸裡水質渾濁怎麼辦?首先經常發生魚缸水質變渾濁白蒙蒙的一片,這種情況是大部分發生在換水之後。剛開始養魚的朋友可能不知道,其實當我們給魚缸換水的時候。如果那個換水量太大,並且是大部分清洗了濾材之後。
  • 解決魚缸水發白的難題,我有一個老套路,還有一個新招數
    很多朋友遭遇過魚缸水發白的難題,通常這種現象會伴隨著魚病,甚至出現死魚。每當這個時候,總有新手會開始搜集各大門派的「靈丹妙藥」,一股腦丟進魚缸裡。然後魚缸變成煉丹爐。一股青煙冉冉升起,一缸愛魚香消玉殞。這似乎是個繞不出去的羅生門。難道魚缸水只要發白就束手無策了嗎?同學們請躺好,且聽譁仔娓娓道來。
  • 一缸老水就能把魚養好?不一定,真正了解硝酸鹽過量的危害 - 草缸...
    【前言】本文開頭我覺得先來了解一個魚缸水體系統維持穩定的基本原理:EM菌(光合菌、酵母菌、乳酸菌等有益菌)把水中的有機物分解為氨;硝化細菌又把氨分解為亞硝酸鹽【代謝產物】;硝酸菌又把亞硝酸鹽氧化為硝酸鹽;乳酸菌、反硝化菌、脫氮菌等又揮發硝酸鹽為氣體逃逸或是又把一部分硝酸鹽還原為氨......這是一個循環的過程。
  • 養好觀賞魚第一步:學會判斷魚缸硝化細菌系統是否建立,用此方法
    有專門出售硝化細菌的市場,形態各異,有液體也有顆粒,當然它們都可以用。因為硝化細菌是好氧細菌,他們喜歡陰暗的環境,所以我們的過濾盒要經常保持陰暗,不需要經常開燈,這樣只需循環3-4天,待硝化系統建立。註:過濾時,可放入菌室、生化棉等培菌品,或放入魚缸內表面粗糙的石塊中,使硝化細菌可附著於其上,緩慢滋生。
  • 硝化細菌的詳細講解!枯燥,但是至今最全!
    時至今日,人們尚未發現一種硝化細菌能夠直接把氨轉變成硝酸,所以說,硝化作用必須通過這兩類菌的共同作用才能完成。我們知道,亞硝酸對於人體來說是有害的,這是因為亞硝酸與一些金屬離子結合以後可以形成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又可以和胺類物質結合,形成具有強烈致癌作用的亞硝胺。然而,土壤中的亞硝酸轉變成硝酸後,很容易形成硝酸鹽,從而成為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營養物質。
  • 解讀硝化細菌的特性與作用
    我們知道,亞硝酸對於人體來說是有害的,這是因為亞硝酸與一些金屬離子結合以後可以形成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又可以和胺類物質結合,形成具有強烈致癌作用的亞硝胺。然而,土壤中的亞硝酸轉變成硝酸後,很容易形成硝酸鹽,從而成為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營養物質。在硝化細菌的作用下,土壤中往往出現較多的酸性物質。
  • 硝化細菌的效果如何?
    borderid=131、怎麼公司淘寶店沒有硝化細菌銷售,難道硝化細菌在水產養殖中效果不太好?硝酸鹽最終的去處除了反硝化細菌還有別的去處嗎?  您好,我們沒有硝化細菌,這類細菌:一是自然界中非常豐富,一般不需要人工生產菌劑,您看汙水處理場的曝氣池(硝化池),基本上提供一定的碳源和條件,就可以滿足自然界硝化細菌的需要,就可以達到硝化作用的效果;二是這硝化細菌基本上屬於革蘭氏陰性菌,這類細菌細胞壁薄,且一般不產芽孢,耐熱性極差,比乳酸菌還差,要生產這類產品,也基本上是液態產品,一般情況下不太可能生產粉劑出來;
  • 琅琊山千年古泉一夜變成肥皂水(圖)
    日前,琅琊山上一口千年古泉——「讓泉」一夜之間從清澈見底變成渾濁的藍色。眼前的一幕讓上山遊覽的市民驚呼:「這哪是蔚然深秀,明明是『蔚藍生鏽』! 」究竟什麼原因導致原本清澈見底的泉水變色,琅琊山景區負責人表示,為了給泉水消毒,管理人員在裡面灑了硫酸銅。儘管負責人稱硫酸銅對人畜無害,但市民仍以有礙觀瞻為由,毫不買帳。
  • 濾材篇——硝化細菌
    硝化細菌怕光硝化細菌不怕光,怕的是uvc波段的紫外線。如果怕uvc就能定義為怕光的話,那世界上所有細菌都怕光。事實上只要不是被陽光直射,自然光就不能影響硝化細菌絲毫,這是經過實驗證實的。或者簡單思考下也能得出答案,空氣中到處都是硝化細菌,如果硝化細菌真怕光的話豈不是早死絕了。但是儘管如此,我們選擇過濾盒還是儘量選擇純黑的,主要是防止濾材長綠苔或者長褐藻。液體硝化細菌是活菌,激活時間更短市面上所有液體硝化細菌全部都是休眠菌,否則的話一定會出現脹氣或者癟氣的現象,這是技術難題。
  • 5萬年前的隕石湖,一夜之間突然變紅,上次變紅後印度大地震!
    2020年的怪事已經夠多了,但這幾天又增加了一樁:印度中部一個5萬年前形成的隕石坑湖,從一片碧藍的湖水中突然變成了紅色!1400年前的620年12月30日,也就是日本飛鳥時代,夜空突然被一片紅色籠罩,3個月後的621年3月3日,聖德太子去世,我們喜歡用紅色代表喜慶,但突然看到紅色就不吉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