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癌症有望
新冠警鐘長鳴
人類研究和開發納米技術的目的,就是要實現對整個微觀世界的有效控制。
納米(nm),是nanometre的譯名,即為毫微米,是長度的度量單位, 1納米=10的負9次方米=0.000001毫米,相當於4倍原子大小,比單個細菌的長度還要小的多。
納米科學與技術,簡稱納米技術,是研究結構尺寸在1至100納米範圍內材料的性質和應用。納米技術的發展帶動了與納米相關的很多新興學科。有納米醫學、納米化學、納米電子學、納米材料學、納米生物學等。
「納米機器人」的研製屬於分子仿生學的範疇, 它根據分子水平的生物學原理為設計原型,設計製造可對納米空間進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納米生物學的近期設想,是在納米尺度上應用生物學原理,發現新現象,研製可編程的分子機器人,也稱納米機器人。
腫瘤是人體內的垃圾桶,沒有捅破的是良性腫瘤,目前的技術完全可以解決。癌症是破掉的垃圾桶,會讓病毒飛揚,全身腐爛,化療就像救火的水搶,見煙就噴,殺敵1000人自損一萬,雖然目前的納米機器人還處在實驗階段,但已讓人類看到了攻克癌症的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人活到150歲不是沒有可能。
但是,人總是在不斷的創造驚喜中製造意外,新冠病毒是微觀世界的妖怪,它的大小只有10納米,卻是人類文明中的大事件,相信科技一定會有解決的辦法,但歷史總是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意外。
新冠病毒敲響了人類文明的警鐘,它不亞於一場外星文明的入侵,在大是大非面前 ,人類又該怎麼面對呢?中國人,美國人,義大利人,印度人,伊朗人都是人,生活在一個地球村。人作為地球的細胞,意識形態上的傷風感冒不可怕,就怕得癌症,垃圾桶捅破,病毒擴散,趁火打劫,才是人類毀滅性的災難。雖然納米機器人可以治療腫瘤,即便能應對類似新冠病毒的意外,但它卻解決不了人與人之間的成見。
文明到底是什麼?如果意識形態跟不上科技發展的速度,科技又將扮演什麼角色?
軟文不軟,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