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宇宙——黃道和黃道星座

2020-12-03 科學塢
圖片來自網絡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就是黃道,黃道所在的平面叫做黃道面。行星系統都有共面性的特徵,就是說,太陽系的所有行星的運轉都在一個平面上。

圖片來自網絡

在黃道帶上的星座被稱為黃道十二宮。隨著各種媒體對佔星的鋪天蓋地的介紹,讓我們或多或少的對十二星座有了一定的了解。(去年信星座,今年信五行。你說行就行。)

黃道星座的設計不是沒事拿出來消遣的,而是從實用的角度被精心挑選出來的,主要是用來描述太陽,月亮以及行星的位置。

對於在古代航海的人來說,能有這樣一套實用的天體系統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所謂的星光導航。其實我們今天北鬥和GPS一統天下的高科技導航時代,依靠星光導航,依然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那麼為啥是十二星座,不是十一或者十三呢?

這個有可能是跟早起的觀星者發現木星繞黃道一周需要12年,在每個黃道星座中會停留一年。因為木星是夜晚裡最亮的行星,所以也是人類最早關注的行星。雖然啟明星更亮,但是畢竟啟明星只能在日出和日落前後出現。在希臘文化和後來的羅馬文化系統裡面12是個神奇的數字。什麼基督12門徒、12小先知書、12人陪審團、一年12個月等等。

黃道上的星座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儘管恆星在宇宙裡以極快的速度在運動著,但是他們距離地球太遠了,以至於我們在我們一個人一生短暫的時間內,在地球上,幾乎看不出它們之間相對位置的變化。但是如果跨越幾千年,還是有明顯得差別的。今天的黃道宮和2000年前定義的時候相比,已經不重合了。

圖片來自網絡

補充一下,月亮繞地球的軌道面叫做白道。

如果您喜歡上面的文字,請不要忘記在下面點讚、關注啊。

相關焦點

  • 黃道12星座 黃道12星座都有哪幾個
    黃道12星座本期星座知識帶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黃道十二星座是什麼?黃道十二星座起源。黃道十二星座在佔星學上是宇宙方位的代名詞。黃道12星座代表了12種基本性格原型,一個人出生時,各星體落入黃道上的位置,正是說明著一個人的先天性格及天賦。
  • 黃道十二宮 - 希臘星座劃分
    在希臘人眼裡,星座是由各種不同的動物形成,這也就是十二個星座名稱的由來。在天文學上,以太陽為中心,地球環繞太陽所經過的軌跡稱為"黃道"。黃道寬18度,環繞太陽一周為360度,黃道面包括了所有行星運轉的軌道,也包含了星座,恰好約每30度範圍內各有一個星座,總計為十二個星座,稱為"黃道十二宮"。
  • 為什麼生肖和黃道星座都是十二個?
    問題:為什麼生肖是十二隻,星座也是十二個?東西方都是這麼有默契地選擇了12 ?
  • 天文詳解黃道十二星座之金牛座
    什麼是黃道十二宮?先說說什麼是黃道:地球一年繞太陽轉一周,我們從地球上看成太陽一年在天空中移動一圈,太陽這樣移動的路線叫作【黃道】,它是天球假設的一個大圓圈,即地球軌道在天球上的投影。黃道和赤道面相交於春分點和秋分點。
  • 什麼是黃道十二宮?上升星座月亮星座代表了什麼?有什麼作用
    看過《聖鬥士星矢》的網友都知道,主角星矢並不是十二星座的一員,而是代表著天馬座,但裡面的黃金聖鬥士都屬於黃道十二宮的星座,只有經過他們所在的區域,才能見到女神雅典娜。有多少人知道,黃道是一個天文學術語,是地球公轉軌道在宇宙這個天球的投影形成的一個大圓,整個宇宙之中,一共有88個星座,十二星座恰好處於黃道帶之中。
  • 你知道嗎,十二星座其實有十三個,黃道十二宮要變成黃道十三宮了
    12星座隨著數千年的鬥轉星移,星體位置有所變換,星座與du數千年相比偏離了原來的位置。根據最新科研成果表示,經過幾千年的地軸擺動黃道在天空中的位置出現了變化跨過了第13個星座-蛇夫座。在1930年被國際天文聯會官方確認為黃道十二宮中的一員。
  • 什麼是黃道十二宮?第十三星座怎麼來的?佔星術與天文學有何關係
    在公元前7世紀,古巴比倫的泥板文書中,我們發現了黃道十二星座的雛形,其實是源於當時的白道十七星座。在公元前5世紀左右,古巴比倫的天文學家開始傳入古埃及,黃道十二星座在大抵保留原有外觀的情況下,被賦予了古埃及人的神學內涵。
  • 黃道與黃道吉日
    黃道,指的是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即一個假想的與地球同心的無限大半徑的圓球)中的視路徑,或者說是太陽在天空中穿行的視覺軌跡的大圓,從另一個角度來說
  • 黃道十二星座與人的性格命運有關係嗎?科學家說:真的沒啥關係!
    黃道十二星座所在的天區在天文學上被稱為「黃道帶」。所謂「黃道」,就是指太陽周年視運動的軌跡,黃道面其實也就是地球的軌道面。說起黃道十二星座,很容易就讓人想起「黃道十二宮」、「星座運勢」等時下仍在流行的話題。
  • 【E.N.】簡單夜空 | 黃道第十四星座?不,太陽只是想壓壓「鯨」
    大家都熟悉「黃道十二宮」,其實從地球上看,太陽一年中走過的軌跡(也就是黃道)經過了十三個星座……(對沒錯!
  • 「黃道吉日」中的「黃道」是什麼意思
    「黃道吉日」中的「黃道」是什麼意思!它是我國古代傳統曆法「黃曆」(萬年曆)中的特有詞彙,指的是諸事皆宜的日子。其實,黃道本來是一個天文學術語,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與天體星座相交的大圓。黃曆融匯了公曆、農曆和幹支歷等多套曆法為一體的曆書,又稱老黃曆、皇曆、通勝等。
  • 我國古代「黃道吉日」中的「黃道」是怎麼來的?
    直到今天,通書和通勝兩種稱謂在民間都有人使用。2「黃道」是我國古代天文學特有的術語,也就是說,此說法只有我國古代才有,外國曆法中沒有這種術語名稱。我國古代天文學上有黃道、白道、赤道三種術語。我國古代的天文學認為,太陽是繞著地球轉(與現代科學說法相反),太陽繞地球轉一圈的時間為一年,這一年太陽運行軌跡叫做黃道。
  • 十二宮辰不同於本命元辰,其命名類似黃道平面劃分的十二星座
    相比之下,估計是同時有辰的命名和都有十二位的說法。關於本命元辰十二位的說法這裡不具體分析,詳情查看本命元辰第三講了解。今天我們主要分析一下十二宮辰的劃分以及道教相關神祇。道教將黃道平面分成十二宮,與西方的十二星座有很多相似之處,尊為十二宮辰星君,即天秤宮辰星君,天蠍宮辰星君,人馬宮辰星君,摩羯宮辰星君,寶瓶宮辰星君,雙魚宮辰星君,白羊宮辰星君,金牛宮辰星君,陰陽宮辰星君,巨蟹宮辰星君,獅子宮辰星君,雙女宮辰星君。
  • 堪稱完美的蛇夫座,卻與黃道十二星座中的他們是一生的宿敵
    hello,大家好,說起「第十三星座」的蛇夫座,很多人都表示對這個不屬於黃道系列的星座倍感興趣。屬於赤道帶星座的蛇夫座,因為兼跨天球赤道,銀道和黃道,所以也被很多人認定在所屬星座之內。而在蛇夫座作為蛇夫座和大蛇座兩個星座糾纏在一起的星座,所以這個星座雖然位置處於射手座內,但是卻打破了常規的十二星座順序。我們看到了這個星座的人具備了天蠍座和射手座這兩種水火不容星座的特徵。所以也成為了最容易矛盾糾結的星座,讓人感慨。而在這裡,就由小編帶領大家一同去了解下蛇夫座,以及看看到底十二星座中的哪些是蛇夫座一生的宿敵。
  • 黃道十三宮「蛇夫宮」傳言引發震驚,NASA表示: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之所以傳統佔星學認為黃道通過十二個星座,只不過是因為當時的星座分界與現在不同。例如,天蠍座將減少到一周,這意味著很多人將被轉移到另一個星座。佔星術是對天體運動和相對位置的古老研究,用於預測人類事務,人格特質和地球重大事件。 第十三個星座引發佔星術恐慌 黃道上的第十三個星座的消息,讓許多相信佔星術的人感到擔憂。一些人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話題稱,想知道NASA怎麼看。
  • 什麼是黃道日,黃道吉時?
    黃道、黑道,是人類以地球為觀測點而描摹的太陽在各恆星之間的運行軌跡。顯然,這裡所說的黃道日與黑道日與天文科學是不能吻合的。
  • 黃道十二星座「定妝照」驚豔出圈 榮耀30系列再秀標杆級影像實力
    在完成首支獨立態度短片、國內首支手機野生動物紀錄短片,以及用影像全程見證珠峰登頂之路的系列挑戰之後,榮耀30系列再度放眼星空,於日前聯合中國國家天文臺及星空攝影師,成功為黃道十二星座拍攝「定妝照」,成為行業內首個完成黃道十二星座拍攝挑戰的手機品牌,其驚豔的樣張及所展現出的超凡夜拍能力
  • 黃道:為信仰鬥爭到底
    學生時代的黃道始終站在新文化運 動的最前列。弋橫大暴動,是方志敏、黃道等人領導的贛東北人民轟轟烈烈的武裝起義,起義很快擴展到信江流域各縣,由此創建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和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1931年7月,黃道調任閩北,在那裡成立了閩北分區蘇維埃政府。中央主力紅軍長徵後,黃道留在閩北堅持了艱苦卓絕的三年遊擊戰爭。為了打破國民黨反動派對遊擊區的軍事「清剿」和經濟封鎖, 黃道提出了「積極向敵後挺進,開闢新遊擊區」的主張,不僅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還成立了閩贛省委、省軍區。
  • 黃道十二星座之第一宮沒想到你是這樣的白羊座ZWOASI天文攝影
    事實上,星座起源於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巴比倫,巴比倫人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已提出30個星座。傳到古希臘以後,古希臘天文學家對巴比倫的星座進行了補充和發展,編制出了古希臘星座表。因此每一個星座後面都設定了一個希臘神話作為背景,那作為十二星座起始的白羊座長什麼樣子呢?白羊座很小。在北半球,冬天和早春可以看到。
  • 為什麼人類發射的飛行器,不垂直於黃道平面飛出太陽系?
    第三宇宙速度原理第二宇宙速度是v2=11.2km/s,表示從地球出發,只憑慣性逃離地球引力的最小初速度,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速度是相對於地球的。於是,我們可以計算出,飛行器從地球出發,要逃逸太陽引力的速度(第三宇宙速度)為:v3=√(v1^2+v2^2)=√(12.4^2+11.2^2)=16.7km/s這就是第三宇宙速度的來源,而且是相對於地球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