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吉日」是我國古代一種選擇日子的說法,古人認為是可以辦事的吉利日子,不論官府還是民間,都相信這種說法。所謂辦事,就包括民間的紅白喜事、出門、升遷、赴任、出兵、動土建設、典禮、開業等等。
古代對「黃道吉日」的定義為:指諸事皆宜、不避兇忌的日子。
「黃道」是我國古代曆法的詞彙,這種曆法的名稱歷史上稱為「黃曆」,傳說是軒轅黃帝創立的一種曆法。歷代歷史學家認為並非軒轅黃帝他創立,而是後人創立,只是假託黃帝之名,但我國為古代人創立是沒有疑問的,且創立的歷史很久遠。
1
黃曆又稱為通書,通書的「通」與「統」諧音,通書的「書」與輸贏的「輸」諧音,組合起來就是「統輸」。古代朝廷出兵作戰時,要專門請人翻翻黃曆,選取黃道吉日。軍隊作戰,最怕的就是「輸」,戰打「輸」了,也就是打敗戰,因而忌諱「輸」字。而古代趕考的人、做生意的人、包括官員的赴任等,也很忌諱「輸」字。對這些意氣風發的人們來說,考場、生意場、官場等「統統輸不起」。
因此,人們就把通書改為通勝,意思是「統統能勝利」,可以戰勝所有的競爭對手。但是,對於一些平民百姓來,能過上安穩日子就挺滿意了,沒有那麼多的爭強好勝與爭名奪利之舉,覺得「通書」這個名字還不錯,如果家庭子弟能夠「讀通書」,也就是把書讀通,也是一件很好的事,家庭家族就有希望。由此,民間就依然沿有這個名字。現在人們看到這種說法,可能認為荒誕不經,但是,舊時這種字詞之間的同音和諧音禁忌,就是民俗禁忌中的一種。比如說民間對數字「四」的禁忌,對字「散」的忌諱,漁民對「翻」、「箸」(觸,觸礁)的忌諱等等。這就是古代普遍的一種社會心理。
直到今天,通書和通勝兩種稱謂在民間都有人使用。
2
「黃道」是我國古代天文學特有的術語,也就是說,此說法只有我國古代才有,外國曆法中沒有這種術語名稱。
我國古代天文學上有黃道、白道、赤道三種術語。我國古代的天文學認為,太陽是繞著地球轉(與現代科學說法相反),太陽繞地球轉一圈的時間為一年,這一年太陽運行軌跡叫做黃道。月亮繞著地球運行一圈的運行軌跡叫做白道,白道也是我國古代天文學特有的詞彙。赤道是以地心為中心,太陽照射在地球最長照射,赤道一詞在現代的天文學上依然使用。
我國古代用天幹、地支紀年和月、日、時,黃曆使用的就是這種傳統的曆法。黃曆作為一種通曆,也稱「萬年曆」,主要的內容主要是二十四個節氣,並列出了每天的宜忌、幹支、值神、星宿、月相、生肖運程、吉神兇煞等。這裡的所謂吉神,就是「黃道」,所謂的兇煞就是「黑道」。
3
《紅樓夢》第一回有一段這樣的情節,甄士隱贈送五十兩白銀,並兩套冬衣,給寄居在他家隔壁葫蘆廟裡貧困落魄書生賈雨村,讓他赴京趕考,並對他說:「十九日乃黃道之期,兄可即買舟西上,待雄飛高舉,明冬再晤,豈非大快之事耶!」甄士隱那晚睡晚了一些,次日起得也就很遲,他還想給賈雨村兩封薦書,使賈雨村可以投個仕宦之家,作為是神京的寄足之地,沒想到賈雨村有了路費後,次日五鼓就動身去京城了,並讓廟裡的和尚給甄士隱捎話:「讀書人不在黃道黑道,總以事理為要,不及面辭了。」
這裡就有「黃道黑道」,就是日子的吉兇。黃曆中除了「黃道」,確實有「道」之說。在古代天文學術語中只有黃道、白道、赤道,沒有「道」這個術語。
原來「道」這個詞是古代曆書編制的人,為了對應「黃道吉日」這術語,創造出了「黑道兇日」這個術語。
4
我們來看看古代史書關於黃道的記載:
《漢書·天文志》記載:「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黃道,一曰光道。」
黃道天空中共分布著十二個亮度最高的星座,它們是青龍、白虎、明堂、天刑、朱雀、金匱、天德、玉堂、天牢、玄武、司命、勾陳等。
要注意的是黃道天空和黃道吉日不是一回事,天文學中的黃道指的是天體中的自然現象。而曆書中的「黃道吉日」和「黑道兇煞」,則是將天文學中的黃道天空中分布亮度最高的十二星座進行了神化,每一個星座由一位神掌管。其劃分為:青龍、明堂、金匱、天德、玉堂、司命,稱為六黃道,白虎、天刑、朱雀、天牢、玄武、勾陳,稱為六黑道。
5
古代人們認為,選取吉利的日子,不僅僅只看年份、月份和時辰是吉還是兇,這裡面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比較和綜合過程。在推算的過程中,人們認為,黃道六神與黑道六神在天上輪流值日。輪到黃道六神值日,即為黃道吉日,人們認為這種日子諸事皆宜、不避兇忌、吉祥如意;輪到黑道值日,因為碰到了兇神,自然諸事不宜,犯之不吉。
打個比方,古代官府的大門前常年有公差值班看守大門,值班的人共有十二個領班頭目,有六人是穿黃袍馬褂的領班,非常好說話,為人和藹可親,百姓進衙門辦事時,他們都客客氣氣,進官府一點問題也沒有,一路暢通無阻。而另六名是穿黑色衣的領班,一個個兇神惡煞,很不好說話,觸犯了他們,輕則被他們按在地上打板子,重則投入大牢。人們自然就喜歡六個穿黃馬褂的領班,而害怕六個穿黑衣服的領班、
當然,這種比方只是讓讀者更好地理解「黃道」一詞的內涵,其實並不很妥當,但其心理作用是相同的。古代人們選擇日子,還要考慮多種因素。
我國古的「黃道吉日」之說,有的認為是迷信,有的則認為是傳統文化。在這裡我只想引用魯迅先生雜文《電的利弊》裡的話:
「外國用火藥製造子彈禦敵,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國用羅盤針航海,中國卻用它看風水」。
因篇幅有限,本文在此就這個問題不作深入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