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院士提名?百度CEO李彥宏以共同通訊作者發表頂刊醫學論文!

2021-01-13 健康界

Cell Research 雜誌,目前影響因子高達17.848,是影響因子最高的國產學術期刊,也是亞洲影響因子最高的學術期刊,堪稱國刊之光。其最新影響因子預計將超過20分,將成為歷史上首個達到20分的國產學術期刊。


近日,該雜誌發表了一篇關於食管鱗狀細胞癌的研究論文,一個熟悉的名字印入眼帘:Yanhong Li。


再看作者單位:Baidu李彥宏在該論文中並非簡單掛名,而是屬於三個通訊作者之一,另外兩位通訊作者分別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劉芝華教授和詹啟敏院士。


這篇文章基於深度全基因組測序(WGS)數據,鑑定了新的ESCC癌症驅動基因,並在具有可用臨床數據的更大範圍的ESCC患者中探索其他預後生物標誌物。該工作共研究了 508例 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患者,是目前最大的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基因組圖譜數據集。 全基因組測序通常費用昂貴,這項研究的投入相信不菲。那麼,李彥宏對論文的貢獻到底是智力支持還是經費支持呢?作者貢獻中寫道:劉芝華李彥宏詹啟敏監督了整個研究,設計了實驗方案,編輯了論文文稿(supervised the study, designed the experiments, and edited the manuscript)。


而關於經費支持,作者提到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CAMS醫學創新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深圳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以及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的資助,並無百度。


但論文卻特別感謝了李彥宏(百度)對該研究的慷慨支持(A special thanks to Mr. Yanhong Li (Baidu) for his generous support of this project)。然而具體是怎麼樣的慷慨支持並無說明(其實小編真的想不出來generous除了經費還能是什麼)。如果是經費支持,那為何不和以上各項基金並列呢?是否是為了迴避利益衝突(Conflict of Interest)呢?


院士提名廣受爭議,最終落選



值得注意的是,李彥宏在去年的院士評選中剛剛落選。


2019年6月6日,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名單公布。在50%的入選率的前提下,李彥宏落選。


實際上,在此前4月30日,李彥宏出現在第一輪增選名單,就引發了廣泛爭議,一篇題為《旗幟鮮明的反對李彥宏當選院士》的文章刷屏朋友圈,閱讀量速達「10萬+」。


李彥宏不是院士直接提名的候選人

 

李彥宏是怎麼成為院士候選人的呢?我們先從候選人的提名說起。


《中國工程院章程》規定,院士候選人是通過以下兩種途徑提名的:

一是由工程院院士直接提名,二是由工程院委託有關學術團體,按規定程序推薦並經過遴選,提名候選人。


在今年院士增選工作開始之前,工程院發布了《關於提名2019年院士候選人的通知》,明確規定,每位院士至多可以提名3位候選人,每位候選人只有獲得3位院士的提名方為有效,並且,在這3位提名的院士中,至少要有2位是在被提名的候選人要評審的學部,也就是在專業研究領域是相近的。


李彥宏不是由院士直接提名的。


候選人獲得提名的第二種渠道是有關學術團體提名。去年12月26日,工程院發出通知,委託中國科協組織各有關全國學會和省級科協進行候選人的推薦和提名工作。


李彥宏成為候選人,是由中國電子學會推薦到中國科協從而成為候選人的。也就是說在工程院,至少沒有3位院士提名李彥宏當候選人。


關鍵是不論是哪個渠道提名,最後都得由院士投票選舉,如果是有3位院士推薦提名,那麼評審時肯定會有院士力薦這位候選人;而如果沒有院士推薦,只是中國科協推薦,那麼就有可能無人為其張目。


提名渠道對候選人是否能夠評上院士就那麼重要嗎?


從結果看應該如此,就以2017年院士增選為例。

2017年4月21日,工程院公布的2017年院士增選的有效候選人為533位。他們的提名渠道是:其中的362位候選人是由院士單獨提名的,有134位是由中國科協單獨提名的,還有37位候選人是既獲得了院士的提名,也同時獲得了中國科協的提名,是雙提名


統計顯示,在533位有效候選人中,中國科協單獨提名的134位候選人(不包括雙提名的)佔全體候選人的比例為25.1%,即1/4。


那麼這134位中國科協單獨提名的候選人中最後有多少人當選院士呢?


2017年11月27日,工程院公布了新當選院士名單,有67位候選人當選院士。這67位當選者中,有5位是院士和中國科協雙提名的,其餘62位都是由院士單獨提名的,而當選者中沒有一位是中國科協單獨提名的。


可以看出,當初就沒有3位院士成為李彥宏的推薦人,那麼他能評上院士的概率就很低了。


看完以上,再回到開頭講到的最新發表論文,李彥宏和詹啟敏院士是共同通訊。


李彥宏再次衝擊院士,似乎是大概率的

......


特別提醒

如患疾病,請到正規醫院諮詢就診,治療和用藥請遵醫囑,切勿輕信通過搜尋引擎獲取的答案。


本文轉載自BioWorld,有修改。

相關焦點

  • 直播不帶貨帶百度市值!站在直播風口的李彥宏,在頂刊論文署了名
    2020 年 5 月 12 日,以百度董事長兼 CEO 李彥宏為通訊作者之一的論文登上國際知名學士期刊《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隨後的 5 月 15 日,李彥宏開啟了直播首秀,對話樊登讀書創始人樊登,圍繞「家-書」主題展開深入對談。
  • 百度李彥宏權威學術期刊發醫學論文 聚焦食管鱗狀細胞癌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百度李彥宏權威學術期刊發醫學論文,聚焦食管鱗狀細胞癌去年衝刺中國工程院院士落選的李彥宏近日參與完成了一項重要研究。當地時間5月12日,自然出版集團旗下、中科院主管的權威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IF=17.848)在線發表了一篇來自山西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深圳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醫學中心、百度公司等團隊的一項研究,「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508 patients identifies key
  • 百度李彥宏權威學術期刊發醫學論文,聚焦食管鱗狀細胞癌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去年衝刺中國工程院院士落選的李彥宏近日參與完成了一項重要研究。當地時間5月12日,自然出版集團旗下、中科院主管的權威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IF=17.848)在線發表了一篇來自山西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深圳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醫學中心、百度公司等團隊的一項研究,「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508 patients identifies key
  • 李彥宏權威學術期刊發醫學論文 聚焦食管鱗狀細胞癌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百度李彥宏權威學術期刊發醫學論文 聚焦食管鱗狀細胞癌去年衝刺中國工程院院士落選的李彥宏近日參與完成了一項重要研究。當地時間5月12日,自然出版集團旗下、中科院主管的權威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IF=17.848)在線發表了一篇來自山西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深圳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醫學中心、百度公司等團隊的一項研究,「Whole-genome sequencing of 508 patients identifies key molecular features
  • 李彥宏頂刊發表最大食管鱗狀細胞癌基因組圖譜,助力診斷與治療
    剛剛,筆者在查資料時看到Cell Research雜誌(IF=17.848)論文更新了,點開了其中一篇關於食管鱗狀細胞癌的研究論文,一個熟悉的名字印入眼帘:Yanhong Li,嗯?點進去一看,作者單位:Baidu,恍惚了一秒鐘。李彥宏在該論文中並非簡單掛名,而是屬於三個通訊作者之一,另外兩位通訊作者分別是中國醫學科學院的劉芝華教授和詹啟敏院士。
  • 引起爭議的神童:15 歲一作發表 NEJM,但通訊作者是其父親……
    Khairy 已經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NEJM上發表題為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Resterilized Pacemakers and Defibrillators的研究論文。 了解到作者打破了NEJM發文者的年齡記錄,筆者的心裡鋪滿了檸檬。
  • 論文涉嫌造假,導師作為「通訊作者」需要負責嗎?
    他是免疫學領域「教科書的存在」據公開資料,曹雪濤26歲時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因碩士論文優秀被直接授予博士學位。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外籍院士、德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法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目前國內醫學生正在使用的《醫學免疫學(第六版)》的作者正是曹雪濤。
  • 王行環教授以共同通訊作者在《柳葉刀》發表重組新冠疫苗Ⅱ期臨床...
    新聞網訊(通訊員吳建元、王虎、陳博)新冠疫苗是世界之所盼,北京時間7月20日晚,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王行環教授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Lancet(《柳葉刀》)在線發表論文,揭示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共同參與的由陳薇團體領銜研發的重組新冠疫苗
  •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有讀者提出:撤稿聲明最後一句顯示,論文另一通訊作者、東南大學教授朱斌等並不同意撤稿。為何最終還是撤稿?在諸多留言中,關注的焦點還包括:對於附件圖片的「意外錯誤」,為何論文作者選擇撤稿而非勘誤?頂刊撤稿無小事,上述研究的機理和結論是否存在重大問題?
  •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新聞—科學網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 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再發頂刊,第四篇了
    在國內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執教一年半後就被評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顏寧及其團隊繼5月13日發2篇Nature及6月8日這意味著,2020年上半年還沒結束,很多本科生、研究生還在為畢業論文焦頭爛額的時候,「美貌與才華並存的顏大女神」已經在全球頂級期刊上了發表了四篇論文了。
  • 如何做論文的通訊作者?
    有的通訊作者還會負責論文的寫作,也有的是學生負責完成論文的初稿,導師認真修改。總之,通訊作者要對這篇文章非常了解,要負責回復來自期刊編輯的各種問題。02.在論文投稿前,通訊作者要發email給所有的共同作者(Co-authors) 徵求意見,在所有人都沒問題的時候,才能投稿。這是非常嚴肅的問題。
  • 李彥宏:藉助百度AI優勢 賦能挖掘生命科學更多可能
    「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三大獎項的科學委員會委員與李彥宏、馬化騰、張磊等12位捐贈人受邀齊聚雲端,分別闡述對各個獎項的理解。其中,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作為「生命科學」獎的捐贈人,也發表了對生命科學的看法。李彥宏表示,「生命科學的進步和發展,是一個偉大的探索的過程,是為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健康、資源、環境等重大問題而生。
  • 如何做一個合格的論文通訊作者
    眾所周知,論文的通訊作者對一篇論文的重要性。論文出任何問題,首先找的就是通訊作者。那麼,如何做好一個合格的論文通訊作者呢?  就一個課題組來講,通訊作者通常是導師。一篇文章的idea可能主要來自導師。
  • 曹雪濤已修改論文圖片,聲明是無意識犯錯,通訊作者該不該擔責?
    他專門聲明:「我仍然對這些論文中得出的科學結論的有效性、牢靠性、以及研究的可重複性充滿信心。」但是因為科研工作很繁忙,所以也會有圖片和數據重複使用的問題,既然ElisabethBike博士有所質疑,他將和他的團隊認真檢查所發表的論文及其圖像,不過曹曹雪濤教授也聲明,我在這些論文中只是通訊作者!聲明一出,輿論譁然。科研論文中的通訊作者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
  • 十年磨一劍,基礎科研的不易,浙江大學連續發表多篇SCI頂刊論文
    science》,3月份剛開始浙江大學再次發表一篇《nature》凸顯浙江大學的科研實力,這篇剛發表的科研論文首次在純淨的重費米化合物中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並觀測到奇異金屬行為,為世界研究量子相變開闢了一個新的方向,有助於揭示奇異金屬行為的共同起源,提升了中國在重費米子研究的國際影響力!
  • 中國工程院候選院士名單公布 李彥宏、王堅等上榜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李彥宏最新資訊 > 正文 中國工程院候選院士名單公布 李彥宏、王堅等上榜
  • 科學網—如何做一個合格的論文通訊作者
    論文出任何問題,首先找的就是通訊作者。那麼,如何做好一個合格的論文通訊作者呢? 就一個課題組來講,通訊作者通常是導師。一篇文章的idea可能主要來自導師。有的通訊作者還會負責論文的寫作,也有的是學生負責完成論文的初稿,導師認真修改。總之,通訊作者要對這篇文章非常了解,要負責回復來自期刊編輯的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