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光來探索物理系統!超快速雷射求解器,可用於相位恢復問題

2021-01-11 博科園
博科園:本文為光學與光子學

物理學家可以通過開發自旋模擬器、組合優化和通過散射介質聚焦光來探索物理系統,從而快速解決具有挑戰性的計算任務。在一份關於《科學進展》的新報告中,C.Tradonsky和以色列、印度物理系的一組研究人員,通過從分散的強度分布重建物體來解決相位恢復問題。實驗過程解決了從X射線成像到天體物理學等學科中存在的一個問題,這些學科缺乏重建感興趣對象的技術,在這些學科中,科學家通常使用間接迭代算法,這些算法本身就很慢。

在新的光學方法中,物理學家們相反地使用數字簡併腔雷射器(DDCL)模式來快速有效地重建感興趣的對象。實驗結果表明,多個雷射模式之間的增益競爭就像一臺高度並行的計算機,可以快速解決相位恢復問題。該方法適用於具有已知小型支持的二維(2-D)對象和復值對象,以通過散射介質推廣成像,同時完成其他具有挑戰性的計算任務。為了相對容易地計算遠離未知物體散射光的強度分布,研究人員可以計算物體傅立葉變換的絕對值來源。然而,從其散射強度分布重建對象是不適定的,因為相位信息可能丟失。

並且研究中的不同相位分布可能導致不同的重建,因此,科學家必須獲得關於物體形狀、正性、空間對稱性或稀疏性的先驗信息,以便更精確地重建物體。這樣的例子可以在天文學、短脈衝特性研究、X射線衍射、雷達檢測、語音識別和跨混濁介質成像時找到。在有限範圍對象重建過程中,研究人員提供了相位恢復問題的唯一解決方案,只要以足夠高的解析度建模相同散射強度。在過去的十年中,物理學家們開發了幾種算法來解決相位恢復問題,包括Gerchberg-Saxton(GS)誤差減少算法、混合輸入-輸入算法和鬆弛平均交替反射(RAAR)。

然而,基於迭代投影,即使在高性能計算機上也相對較慢,作為一種替代方案,研究團隊可以使用專門定製的物理系統來解決計算挑戰。雖然這樣的系統不是通用的圖靈機(即,它們不能執行任意計算),但它們可以有效地解決特定類別的問題,與使用傳統的計算機相比,用這樣的系統解決困難問題是有利的。研究實驗證明了一種基於數字簡併腔雷射器(DDCL)快速解決相位恢復問題的新光學系統。該設備結合了兩個約束,包括來自對象的散射光的傅立葉幅值和緊湊的支撐,腔內非線性雷射過程產生了滿足兩個約束的自洽解決方案。

DDCL中潛在的物理機制與光學參量振蕩器(OPO)自旋刺激器觀察到的相似。OPO模擬器和DDCL都通過極快的操作進行了優化,具有避免局部極小值的能力,並且具有非高斯波包。腔內小型支撐孔,以確保雷射相位不同配置導致不同的損耗,能讓具有最小損耗的配置贏得模式競爭並解決相位問題。DDCL系統具有許多吸引人的重要特性,包括提供數百萬個並行實驗實現的高並行性、大約20納秒的短往返時間、快速收斂時間和固有的選擇模式,該模式可將模式競爭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

理論上,在所有時間演化相位配置中,具有最高能量相位相對於有限的增益贏得了模式競爭。因此,實際中初始獨立配置的數量越多,系統找到正確配置穩定且無損失解決方案的概率就越高。在實驗裝置中,包括一個具有固有增益介質的環形簡併腔雷射器,兩個4f望遠鏡和一個振幅空間光調製器(SLM)。該系統還包括腔內孔徑,三維反射鏡和輸出耦合器。研究小組使用左邊的4f望遠鏡將增益介質的中心成像到SLM上,並獨立控制每個像素的傳輸。將腔內孔徑與SLM相結合,以控制並形成輸出雷射強度分布。

當科學家在兩個透鏡之間的傅立葉平面上放置腔內孔徑(緊湊支撐掩模)時,每個相位分布顯示出不同程度的損耗。因此,具有最小損耗的相位分布是本研究中最可能的雷射模式。團隊考慮了兩個品質指標來量化系統的質量,包括解決方案的保真度和計算時間。研究小組獲得了中心對稱物體的代表性結果,其原始(實際物體)和重建形式的強度分布非常一致。

科學家測量了對象複雜性對重建保真度的影響,並形成了具有4個、16個和30個斑點對象的代表性強度分布。結果表明,複雜性較高的對象(具有更多斑點的對象)顯示出更複雜的傅立葉強度分布,具有使用本系統無法解決的複雜細節。還注意到輸入和重建保真度隨著對象複雜性的增加而降低,將其歸因於雷射泵浦的波動技術噪聲。並進行了定性實驗,以評估物體重建過程中緊密性和對稱性的影響。結果表明,小型孔支撐孔徑顯著改善了重建對象質量。然後又研究了小型支撐孔徑的半徑對重建質量和保真度的定量影響。

對於較大的對象,由於雷射不能支持對象形狀,因此代表性強度在重建保真度期間經歷了快速衰減。對於小於小型支撐孔徑的物體,科學家觀察到保真度衰減較慢。總體而言,觀察到當相機在系統內對一個對象的多個實現進行平均時,重建保真度降低。通常,由於雷射腔中的相位像差,重建對象解析度相對較低。研究人員建議優化系統並減少像差以提高解析度。科學家們還分析了使用該系統提供重建解決方案所需的時間,並發現SLM(空間光調製器)和相機讀數持續時間大約為20毫秒,雷射的實際計算時間僅持續不到100納秒。

當研究人員使用帶有口袋電池的Q開關線性簡併腔雷射裝置優化實驗裝置時,將系統的總計算時間減少到大約100納秒,相比之下,RAAR算法的重建時間僅為1秒。以這種方式,C.Tradonsky及其同事提出了一種使用新的DDCL(數字簡併腔雷射器)快速恢復相位的光學系統,計算時間達到100納秒,比傳統基於算法的計算系統快幾個數量級。基於結果,對DDCL系統的幾個修改可以潛在地提高其性能,包括增加雷射腔的長度以增加獨立平行研究的數量,現在研究小組將進一步探索該系統,以解決各種問題,並解決通過散射介質傳播後的成像質量。

博科園|Copyright Science X Network/Thamarasee Jeewandara,Phys參考期刊《科學進展》DOI: 10.1126/sciadv.aax4530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超快光纖雷射技術:用於相干合成的合束-分束集成器件
    以下文章來源於光波常 ,作者王井上、賈雪琦通過將多個超快光纖雷射進行相干合成,可以克服單根光纖的功率限制。對於多個超快雷射光束的合成,採用雙單元空氣間隔設計可使非線性效應和色散效應最小化,同時該裝置還可以拓展到二維合束,如圖1(d)所示。為了實現合束過程中完美的振幅匹配,必須在每個分束或合束節點使用特殊的鍍膜部分。但是對於每一束光,需要一個特定鍍膜的反射區,裝置還是較為複雜。由於相干合成中振幅誤差的影響相對於相位誤差的影響較小,耶拿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可以共用鍍膜的簡化設計。
  • 超短脈衝雷射與超快現象(一)
    超快現象是指發生在物質微觀體系中快速變化的物理、化學或生物過程。
  • 超快光纖雷射技術:基於多芯光纖的雷射系統
    以下文章來源於光波常 ,作者刁新財、李佳文基於單芯光纖的雷射放大器受限於自聚焦等非線性效應,在功率提升方面遭遇瓶頸。使用大模場面積光纖可以提升放大功率,但較大的模面積會引入高階模式,在高泵浦功率下出現橫模不穩定影響光斑質量。
  • 電磁場求解器基本概念及主流PCB仿真EDA軟體解析
    如何選擇PCB電磁場仿真軟體的問題。那麼,在眾多電磁場EDA軟體中,我們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知道每種軟體的優缺點呢?需要了解此問題,首先得從最最基本的求解器維度說起。  本文旨在工程描述一些電磁場求解器基本概念和市場主流PCB仿真EDA軟體,更為深入的學習可以參考計算電磁學相關資料。
  • 在超快雷射加工應用裡,空間光調製器還有這麼多種玩法
    儘管憑藉著強大優勢,超快雷射加工技術成為3C電子等領域中的新寵,但單焦點的超快雷射直寫加工技術仍然存在加工區域小、效率低的問題,不能同時滿足大幅面和高精度加工需求。空間光調製器的出現使得上述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解決,空間光調製器可以對超快雷射光束的振幅、相位或者偏振等光學參數進行調控,配合一定光路設計就可以在材料加工區域得到任意的光場強度分布。
  • 戰略研究丨超快超強雷射及其科學應用發展趨勢研究
    可以認為,超快超強雷射是用於拓展人類認知的前沿基礎科學研究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某些方面甚至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研究手段。超快超強雷射技術在推動前沿基礎科學研究持續拓展的同時,又面臨著前沿基礎科學研究因自身深化探索而新增的能力支撐需求,這為雷射技術體系發展賦予了強勁的牽引力。
  • 超快超強雷射及其科學應用發展趨勢研究
    可以認為,超快超強雷射是用於拓展人類認知的前沿基礎科學研究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某些方面甚至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研究手段。超快超強雷射技術在推動前沿基礎科學研究持續拓展的同時,又面臨著前沿基礎科學研究因自身深化探索而新增的能力支撐需求,這為雷射技術體系發展賦予了強勁的牽引力。
  • 雷射物理與超快光學——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讀
    雷射的發明和發展使得人們可以在實驗室創造出超強電、磁場、超高能量密度、超快光場等極端條件,為人類在極端條件下探索常規條件下無法實現的新物態、新物質,發現極端條件下新現象和新物理規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從而拓展人們對自然的認識,提高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能力。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雷射相關的科技成果多次獲得諾貝爾獎。
  • 詳解超快雷射發展歷程與關鍵技術
    兩年後,在銣玻璃雷射器上首次實現皮秒級的雷射脈衝輸出。20世紀60年代中期,紅寶石雷射鎖模和釹玻璃雷射鎖模的發展,開始了皮秒時域的皮秒現象研究。1976年在寬帶可調染料雷射介質體系運用可飽和染料吸收體首次實現了亞皮秒的超短雷射脈衝輸出。  20世紀80年代,超快光譜學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 超連續譜雷射光源研究進展
    超連續譜的產生通常是指窄帶雷射入射到非線性介質後,入射雷射在多種非線性效應( 如調製不穩定性、自相位調製、交叉相位調製、四波混頻、孤子自頻移和受激拉曼散射等) 和色散的綜合影響下,光譜得到極大展寬的現象。
  • 傾斜光纖Bragg光柵抑制雷射系統SRS和SBS的理想選擇
    自2017年我們首次報導利用啁啾TFBG抑制光纖雷射系統的SRS以來[1],基於大模場雙包層光纖的高功率啁啾TFBG 獲得了極大關注和快速發展,已經在實際高功率光纖雷射系統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千瓦級的產品。
  • 工業CAE軟體的底層「黑科技」——CFD求解器技術
    本文作者郭志鵬先生,會從求解器的開發過程開始,詳細講解適創科技是如何基於LBM算法開發了超快速、大尺度的流體力學求解器,從而完成了壓鑄領域模擬仿真雲計算平臺的研發。我們的自主化技術,就是最核心的國際競爭力。
  • 雷射、啁啾脈衝放大、超快光學和諾貝爾獎
    阿什金的貢獻為「光學鑷子及其在生物系統的應用」, 莫如和史翠蘭的貢獻為「產生高強度超短光學脈衝的方法」. 本文將重點介紹這種「產生高強度超短光學脈衝的方法」和超快光學之間的關係.同時雷射介質需要有多於僅僅上下兩個能級的結構來實現一個可操作的閉合電子躍遷路徑; 需要合適的泵浦源提供實現粒子數反轉的能量; 還要放置在諧振腔裡實現增益反饋。當光子在諧振腔裡傳播很多個來回, 不斷通過受激輻射產生大量相干光子, 就形成一束可以實際使用的雷射(圖1).
  • 進展|相干合成超快光場的全相位鎖定調控
    因此,超快雷射脈衝之間的同步與相干合成已成為近年來雷射物理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其關鍵技術之一是脈衝之間的全相位鎖定與調控,所涉及的兩個主要變量分別是單個脈衝的載波包絡相位(Carrier-Envelope Phase,CEP)及反映兩束脈衝包絡相位差的相對延時(Relative Timing,RT)。
  • 淺談PCB電磁場求解方法及仿真軟體
    「興森科技-安捷倫聯合實驗室」經常會接到客戶諮詢,如何選擇PCB電磁場仿真軟體的 問題。那麼,在眾多電磁場EDA軟體中,我們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知道每種軟體的優缺點呢?需要了解此問題,首先得從最最基本的求解器維度說起。
  • 超快光纖雷射器關鍵技術之一:多光束相干合成
    在過去幾年中,由於受到熱致模式不穩定性和非線性效應的影響,單一光纖放大器所能產生的平均功率、脈衝能量和峰值功率等性能指標,已經遇到難以克服的瓶頸。解決該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利用多路光纖放大器分別放大超快脈衝,之後進行多光束相干合成。
  • 阿里達摩院發布自研數學規劃求解器獲國際權威榜單性能測評第一
    8月18日消息,阿里巴巴達摩院研發的數學規劃求解器參加國際權威榜單測評,在單純形法測評中排名第一,打破世界紀錄。這款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求解器MindOpt現已用於阿里集團多個業務場景,包括雲計算資源調度、金融資金分配、新零售智能營銷等。
  • 美研究人員將超表面安裝在2D掃描器等靜電驅動MEMS平臺
    導讀: 這種概念驗證的MEMS上超透鏡(metalens-on-a-MEMS)集成可擴展到電磁波譜的可見光部分和其他頻譜部分,用於包括基於MEMS的顯微鏡系統、全息和投影成像、雷射雷達掃描或雷射列印在內的廣泛應用。
  • 高考物理:三看、三明確——電磁感應中圖像問題的快速求解方法!
    電磁感應中圖像問題的快速求解方法1.求解圖象問題時的「三看」「三明確」對於圖像問題,應做到三看、三明確。2.電磁感應中圖像問題的解題思路(1)明確圖象的種類,是B-t圖象、Φ-t圖象、E-t圖象還是i-t圖象.對於切割磁感線產生感應電動勢和感應電流的情況,還常涉及E-x圖象和i-x圖象.(2)分析電磁感應的具體過程.
  • 深度解析自動駕駛雷射雷達技術原理、感知系統的發展趨勢
    對於自主車輛,雷射雷達主要用於感知和定位。感知系統提供了一種機器可解釋的車輛周圍環境的表示。在 ToF 雷射雷達中,返回信號可以是來自強太陽光的幹擾,也可以是來自其他 ToF 雷射雷達的雷射束的幹擾。   相干檢測:通過將本機載波信號與接收信號混合,可以對接收信號進行解調,從而獲得雷射信號的相位和頻移,從而獲得距離反射面的距離和速度。這可以看作是 FMCW(調頻連續波)雷達的光學版本,這是目前流行的乘用車 ADAS 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