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相干合成超快光場的全相位鎖定調控

2020-12-05 中科院物理所

實現多束不同光譜超快雷射脈衝,特別是飛秒雷射脈衝的相干合成,不僅可以有效提高雷射脈衝的總能量,也是獲得亞周期雷射脈衝的重要手段,並能突破單束雷射脈衝所能提供的峰值功率限制的瓶頸。因此,超快雷射脈衝之間的同步與相干合成已成為近年來雷射物理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其關鍵技術之一是脈衝之間的全相位鎖定與調控,所涉及的兩個主要變量分別是單個脈衝的載波包絡相位(Carrier-Envelope Phase,CEP)及反映兩束脈衝包絡相位差的相對延時(Relative Timing,RT)。通常對於脈寬極短的少周期雷射脈衝,上述兩個變量直接決定了合成脈衝的電場波形,所以要實現嚴格的相干合成,就需對兩者進行精確鎖定控制。目前,單純鎖定超快雷射脈衝CEP已有成熟的研究成果,但基於同一裝置實現RT與CEP的實時測量鎖定還未見報導,這已成為實現亞周期超快雷射脈衝相干合成的主要瓶頸之一。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光物理重點實驗室魏志義研究組(L07組)長期致力於極短超快雷射脈衝產生及精密控制的研究。最近,該組博士生黃沛(西光所聯培生)、高亦談在方少波(中科院青促會會員)、趙昆及魏志義研究員的指導下,利用f-to-2f自參考裝置,將兩束待合成超快雷射中的長波部分倍頻後與短波部分進行光譜幹涉,通過傅立葉變換分別提取出RT與CEP的信息並同時進行反饋鎖定,僅使用一套自參考裝置,實現了超快雷射脈衝之間的全相位鎖定調控。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的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

實驗的關鍵光路如圖1所示,由飛秒鈦寶石放大雷射器輸出的光脈衝,經充氣中空波導(Hollow fiber)展寬光譜後,利用分束鏡分為兩路,分別通過兩組啁啾鏡組進行脈衝壓縮,之後由合束鏡合成,分出小部分到f-2f系統進行CEP測量。通過優化實驗系統,最終同時實現了CEP與RT的長時間鎖定,鎖定時長超過8小時,圖2所示為典型的長時間鎖定結果。

在實現RT與CEP長期穩定鎖定的基礎上,他們通過相干合成得到了短至3.8 fs的準單周期脈衝,從而首次證明了使用一套自參考f-to-2f裝置,可以實現兩路雷射脈衝之間RT與CEP兩個變量的精確測量,並運用全新的算法提取出RT與CEP的信息,同時將兩個變量長期鎖定。此研究成果不僅有效簡化了相干合成超快光場的全相位控制,同時為新型光場調控物理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手段。

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91850209, 11434016, 61575219)、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7YFC0110301, 2017YFB0405202)以及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2018007)的支持。

圖1. 關鍵實驗光路圖

圖2. CEP與RT長時間(8h)鎖定結果

編輯:重光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單個超冷分子的相干合成
    2020年10月16日,《Science》以First Release形式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詹明生、何曉東研究團隊在超冷分子領域的重大進展,他們首創了一種單分子相干合成的新方法,即原子自旋與相對運動波函數耦合(SMC)的新機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單個超冷分子的相干合成!
  • 超快光纖雷射器關鍵技術之二:多維度相干合成技術
    將脈衝的空間相干合成與時間相干合成相結合的技術叫多維度相干合成技術,這項技術有希望進一步提高高功率超快雷射系統的性能。德國Jena課題組,在多維度相干合成上做過很多探索。2016年,他們將空間相干合成與一種新型DPA方法active DPA(aDPA)相結合,實現了對4個時域上的脈衝副本的8通道放大和相干合成,得到了脈衝能量12mJ,平均功率700W,脈寬262fs的脈衝,光束質量因子M2小於1.2(見圖1左)。系統合成效率為78%,時域對比度為18dB。
  • 超快光纖雷射器關鍵技術之一:多光束相干合成
    解決該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利用多路光纖放大器分別放大超快脈衝,之後進行多光束相干合成。該技術有望顯著提高超快光纖雷射的性能參數(如高重複速率下的焦耳級脈衝能量),進一步拓展其更廣泛的應用(比如應用於強場物理、雷射粒子加速等)。德國Jena課題組是該技術的開拓者。
  • 我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單個分子的相干合成
    作者:何曉東 袁一雪由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研究院研究員詹明生、副研究員何曉東等科研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實驗室中利用微波將光阱中一對超冷異核原子相干合成單個超冷分子,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單個分子的相干合成。9月25日,該重要研究進展發表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雜誌上。操控原子-分子體系的所有自由度,一直以來是量子體系調控的追求。從雷射冷卻原子到超冷原子再到原子量子計算,對原子體系量子態的操控達到了非常精密的程度。
  • Science:國際首次實現單個分子的相干合成
    由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詹明生、副研究員何曉東等科研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實驗室中利用微波將光阱中一對超冷異核原子相干合成單個超冷分子,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單個分子的相干合成。研究工作由該研究團隊聯合包括維也納工業大學、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巴黎薩克雷大學等國內外機構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
  • 超快光纖雷射技術:用於相干合成的合束-分束集成器件
    以下文章來源於光波常 ,作者王井上、賈雪琦通過將多個超快光纖雷射進行相干合成,可以克服單根光纖的功率限制。在這種相干合成裝置中,一般採用偏振分束器(PBS)用於合束(如圖1(a)所示),不過這種裝置複雜度較高,而且隨著合成通道數的增多,佔用體積也會越來越大。德國耶拿課題組提出了分段反射率分束器(SMS)的合成辦法,如圖1(b)(c)所示。
  • 光電所提出基於光纖器件的相干偏振合成技術
    日前,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自適應光學重點實驗室李新陽、耿超課題組在相干偏振合成技術研究上取得新進展:提出了基於光纖器件的相干偏振合成技術,分別採用相位控制和偏振控制的方法實現了高效的光纖內相干偏振合成。
  • 進展|超低相噪全固態光學頻率梳及連續雷射頻率的精確鎖定
    在光頻梳研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對載波包絡相移頻率fceo的精確鎖定,其不僅決定著整個頻率梳的初始頻率漂移,而且在飛秒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研究中也影響著所能得到的作用效果與物理效應,因此如何精密控制並鎖定fceo以獲得極低相噪的結果,是光頻梳與超快雷射研究中極具挑戰性的工作之一,也是光頻梳所能達到水平的重要標誌。
  • 我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單個分子的相干合成—新聞—科學網
    由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研究院研究員詹明生、副研究員何曉東等科研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實驗室中利用微波將光阱中一對超冷異核原子相干合成單個超冷分子,
  • 科學家實現單個超冷分子的相干合成
    本報訊(記者袁一雪)中科院精密測量研究院研究員詹明生、副研究員何曉東團隊在實驗室中利用微波將光阱中一對超冷異核原子相干合成單個超冷分子,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單個分子的相干合成。研究工作由該研究團隊聯合奧地利維也納工業大學、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法國巴黎薩克雷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科學》。
  • 中科院精密測量院詹明生團隊相干合成單個分子開啟原子-分子體系全面相干操控研究大門
    由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詹明生、副研究員何曉東等科研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實驗室中利用微波將光阱中一對超冷異核原子相干合成單個超冷分子
  • 科學網—科學家實現單個超冷分子的相干合成
    本報訊(記者袁一雪)中科院精密測量研究院研究員詹明生、副研究員何曉東團隊在實驗室中利用微波將光阱中一對超冷異核原子相干合成單個超冷分子
  • 科研人員實現單個分子的相干合成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研究員詹明生、副研究員何曉東等帶領的研究團隊,與維也納工業大學、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巴黎薩克雷大學等的科研人員合作,在實驗室中利用微波將光阱中一對超冷異核原子相干合成單個超冷分子,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單個分子的相干合成。操控原子-分子體系的所有自由度是量子體系調控的夢想與挑戰。
  • 科研人員實現 單個超冷分子的相干合成
    新華社武漢10月11日電(記者譚元斌)中外科研人員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實驗室中利用微波將一對超冷異核原子相干合成為單個超冷分子,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單個分子的相干合成。這一成果實現了對原子之間核間距自由度的相干控制,開啟了原子-分子體系所有自由度全面相干操控的研究大門。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誌9月25日在線發表了相關研究成果。
  • 科研人員實現單個超冷分子的相干合成
    新華社武漢10月11日電(記者譚元斌)中外科研人員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實驗室中利用微波將一對超冷異核原子相干合成為單個超冷分子,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單個分子的相干合成。這一成果實現了對原子之間核間距自由度的相干控制,開啟了原子-分子體系所有自由度全面相干操控的研究大門。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雜誌9月25日在線發表了相關研究成果。
  • 中科大:完全可控的相位消相干量子模擬器研製成功
    原標題:完全可控的相位消相干量子模擬器研製成功在量子計算機的研製過程中,相位消相干能否克服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記者8月31日從中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研究組與合作者最近成功研製出光子頻率和相位均可調控的量子模擬器,通過編程控制即可實現任意的相位消相干過程。該成果8月27日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上。經典計算機的基本單元是比特,其值可以是0或1。環境幹擾導致比特的值由0變為1,1變為0時,就會出錯。量子計算機的基本單元是量子比特,可以處於0和1的疊加狀態。
  • 中國研製出可調控的新型量子模擬器 可實現任意的相位消相干過程
    來源:科技日報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成員李傳鋒與國外研究小組合作,成功研製出光子頻率和相位均可調控的量子模擬器,通過編程控制即可實現任意的相位消相干過程。該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上。
  • 光電所在光纖雷射的相干組束和傳輸控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光電所在光纖雷射的相干組束和傳輸控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7-05-25 光電技術研究所 【  該研究中,科研人員通過對信標光的分孔逕自適應耦合接收,實時校正各單元孔徑發射雷射傳輸路徑上的波前傾斜像差;將以上方法與光纖雷射陣列的主動鎖相控制結合,實現了室內模擬動態湍流下七單元雷射束於遠場的相干合成。實驗中所用的核心像差校正器件——自適應光纖準直器(AFOC)和壓電光纖相位補償器(PZT PC)均為自適應光學重點實驗室課題組自行研製,並已獲得6項相關發明專利授權。
  • 物理所層狀量子材料的電子相干性研究取得進展
    量子材料電子相干性的產生對於多體相互作用及關聯調控有重要的意義。然而,這並非易事,許多先進精密的電學實驗方法是非相干的,不能誘導和測量集體激發態。相干光與物質相互作用可以自然地將光場所固有的相干性傳遞給量子材料,可用於調控電子的相干性。這種相干性的傳遞是否能實現,取決於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形式,以及物質的電子結構。
  • 武漢物數所Science:國際首次實現單個分子的相干合成
    作為一種關鍵的量子資源,超冷分子比超冷原子擁有更豐富的內部能級,在超冷化學、高精度測試、量子模擬和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備受關注。但是由於對複雜原子-分子結構的全面控制非常困難,形成相干的單原子有較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