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完全可控的相位消相干量子模擬器研製成功

2020-11-24 鳳凰安徽站

原標題:完全可控的相位消相干量子模擬器研製成功

在量子計算機的研製過程中,相位消相干能否克服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記者8月31日從中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研究組與合作者最近成功研製出光子頻率和相位均可調控的量子模擬器,通過編程控制即可實現任意的相位消相干過程。該成果8月27日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上。

經典計算機的基本單元是比特,其值可以是0或1。環境幹擾導致比特的值由0變為1,1變為0時,就會出錯。量子計算機的基本單元是量子比特,可以處於0和1的疊加狀態。環境幹擾下即使0和1能夠保持不變,量子比特依然會出錯,這是因為環境可以導致0和1之間的相位發生變化,從而改變整個量子比特導致出錯,這個過程就是相位消相干。

李傳鋒研究組把單個光子的偏振作為量子比特,光子的頻率作為環境,構造出完全可控相位演化量子模擬器。研究組通過巧妙的光路設計,把光子的頻率分布轉化到空間分布,並把兩種偏振的光轉變成兩束平行光輸入到空間光調製器上,通過對空間光調製器的編程控制可以構造出光子的任意頻率分布和相位分布,從而實現任意的相位消相干過程。

李傳鋒表示,完全可控的相位消相干量子模擬器,將為研究任意物理系統的相位消相干和研究開放量子系統的基本物理問題提供實驗平臺。(安徽日報)

相關焦點

  • 中國研製出可調控的新型量子模擬器 可實現任意的相位消相干過程
    來源:科技日報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成員李傳鋒與國外研究小組合作,成功研製出光子頻率和相位均可調控的量子模擬器,通過編程控制即可實現任意的相位消相干過程。該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上。
  • 中外科學家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成功求解施溫格方程
    >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進行了成功模擬,取得了利用規模化量子計算和量子模擬方法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的重要突破。規範場理論是現代物理學的根基,如描述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量子電動力學、標準模型等都是滿足特定群對稱性的規範場理論。迄今為止,標準模型成為統一描述強、弱、電磁三種相互作用的最成功的理論,楊振寧、米爾斯、溫伯格、費曼等科學家為此作出重要貢獻。但是,求解各種規範場方程的計算複雜度非常高,對超級計算機的數值計算能力形成重大挑戰。
  • 研究獲得抑制量子消相干現象新方法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日前通過強磁場成功抑制住了量子消相干(即量子相干性消失)現象,為量子計算機的發展掃除了一大障礙。
  • 中科大任希鋒教授:我們研製的量子光學晶片有什麼用
    日前,中科大首次研製成功矽基導膜量子集成晶片。任希鋒研究組近日在量子集成光學晶片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他們和浙江大學光電學院現代光學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戴道鋅教授合作,在矽光子集成晶片上首次利用矽納米光波導本徵模式作為量子信息編碼的新維度,實現了單光子態和量子糾纏態在偏振、路徑、波導模式等不同自由度之間的相干轉換,其幹涉可見度均超過90%,為集成量子光學晶片上光子多個自由度的操縱和轉換提供了重要實驗依據。
  • 中科大獲國際裡程碑式實驗成果: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首獲驗證
    這個訊息代表了很多東西,但為了更好理解,在開始講關於這篇文章的更多內容之前,我們先來聊聊「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首獲實驗驗證」這句話。下文將先講「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隨後講「首獲」,最後才會講到「實驗驗證」。
  • 中國科大首次量子模擬馬約拉納零模的非阿貝爾幾何相位
    我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許金時、韓永建等人與其合作者利用自主研製的光學量子模擬器研究馬約拉納零模的非阿貝爾交換特性,實現了具有拓撲特性的非阿貝爾幾何相位,並演示了拓撲量子計算的普適量子門操作。
  • 中科大量子測量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11月20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日前在量子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對演化的相干量子系統上的一個可觀測量進行兩次投影測量時,第一次測量通常會改變第二次測量的統計信息,這就是所謂的測量反作用。這一反作用的根源在於量子投影測量會完全破壞量子系統的量子疊加性。國外科學家研究指出,在不違背量子熱力學的基本漲落理論的前提下,無法設計出一個測量方案完全避免反作用,但可以通過集體測量的方式來減少反作用的程度。
  • 中科大量子測量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11月20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日前在量子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德國、義大利、瑞士理論物理學者合作,在光子系統中首次實驗使用糾纏集體測量,將量子比特熱力學系統中投影測量反作用降至最小。相關成果於11月16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中科大聯合團隊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成功求解施溫格
    ,即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進行了成功模擬,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從實驗上觀測到局域規範不變量,首次使用微觀量子調控手段在量子多體系統中驗證了描述電荷與電場關係的
  • 國際上首次成功: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由中科大實驗驗證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實驗團隊在《Nature Photonics》發表了一篇文章,裡面講述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首獲實驗驗證。這個訊息代表了很多東西,但為了更好理解,在開始講關於這篇文章的更多內容之前,我們先來聊聊「分布式量子相位估計首獲實驗驗證」這句話。
  • 阿里巴巴量子實驗室宣布研製出量子電路模擬器「太章」
    PingWest品玩5月8日報導,阿里巴巴量子實驗室施堯耘團隊宣布於近日成功研製當前世界最強的量子電路模擬器,名為「太章」。基於阿里巴巴集團計算平臺在線集群的超強算力,「太章」在世界上率先成功模擬了81(9x9)比特40層的作為基準的Google隨機量子電路,之前達到這個層數的模擬器只能處理49比特。
  • 深入探究:性能超谷歌百萬倍的中國量子計算機
    有些自媒體「標題黨」就開始吹捧華為崑崙量子計算機已經出了原型機,而華為最終目標是量產量子計算機云云。其實,完全是一次烏龍事件。這完全是對華為的「捧殺」。事實上,除了國內對中科大潘建偉的研究成果的報導一貫較為實事求是外,對美國的谷歌和IBM的量子計算機也是吹得神呼其神,仿佛現在量子計算機性能這麼好,傳統計算機就沒有必要存在了,很快可以完全淘汰了?可是,為什麼沒見到市面上賣?
  • 中科大聯合團隊用超冷原子量子模擬器成功求解施溫格方程
    記者11月19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合作者利用一種專用量子計算機,即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進行了成功模擬
  • 走進研究院 | 量子計算與量子模擬
    2  多體量子模擬 2.1 量子動力學模擬 利用人工可控量子系統來比對模擬宇宙與自然界中各種不同量子及經典現象,並為此構建通用量子模擬器是費曼[1]提出的概念。特別對於量子系統,經典計算機由於規模和速度等限制常常並不能有效模擬其性質,而通用型量子模擬器則具有先天的優勢,另一方面通用型量子模擬器可以實現任意的量子態演化,則和通用型量子計算機具有完全同樣的功能,從這一點來說,量子計算機和量子模擬器實際是一個概念,而強調了不同的使用側重點,量子計算機側重其計算功能,量子模擬器則側重比對模擬。
  • 我國提出的首個量子計算領域的國際標準項目已成功立項
    日前,由我國提出的《信息技術 量子計算 術語和詞彙》國際標準提案在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第一聯合技術委員會(ISO/IEC JTC 1)成功立項,這也是首個量子計算領域的國際標準項目。隨著量子比特數目的增加,對於n個量子比特而言,量子信息可以處於2種可能狀態的疊加,配合量子力學演化的並行性,可以展現比傳統計算機更快的處理速度。中科大首次研製出非局域量子模擬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李傳鋒教授研究組首次研製出非局域量子模擬器,並且模擬了宇稱—時間(Parity-time, PT)世界中的超光速現象。
  • 71個格點的量子模擬器 成功求解量子電動力學方程
    來源:科技日報71個格點的量子模擬器 成功求解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本報記者 陸成寬量子模擬器求解複雜物理問題獲得突破性進展!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人員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進行了成功求解,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首次模擬了規範場與物質場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轉化,並由此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性
  • 71個格點的量子模擬器成功求解量子電動力學方程
    記者11月19日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潘建偉、苑震生等與德國海德堡大學、義大利特倫託大學的合作者在超冷原子量子計算和模擬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他們開發了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71個格點的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模擬器,對量子電動力學方程施溫格模型進行了成功模擬,通過操控束縛在其中的超冷原子,從實驗上觀測到了局域規範不變量
  • 世界首個單光子量子存儲器在中國誕生 中科大實現光子軌道角動量的...
    因而,能否實現編碼於高維空間光子的量子存儲是提高量子通信效率、構建基於高維中繼器的遠距離量子通信系統和量子網絡的關鍵。儘管人們已成功實現攜帶高維空間信息的光脈衝在不同存儲體系中的存儲,但到目前為止,所有光脈衝均為經典強光或衰減的弱相干光,能否實現和如何實現在單光子條件下高維量子態的存儲仍然是量子信息領域中一個急待解決的熱點問題。
  • 中科大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
    首次實現18個量子比特的糾纏中科大再次刷新量子糾纏世界紀錄     星報訊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中科大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陸朝陽、劉乃樂、汪喜林等通過調控六個光子的偏振、路徑和軌道角動量三個自由度,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
  • 半導體所等在量子點光子相干物理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未來量子信息應用最具挑戰性問題是單量子態的檢測和操縱,這是因為量子態很脆弱,一旦融入外在環境,其量子性質很容易被破壞。S. Haroche和D. Wineland通過微波腔囚禁單個原子、電勢阱俘獲帶電離子等實驗手段,在單個光子態的測量和操縱方面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獲得了2012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採用的量子幹涉實驗技術成為量子光學研究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