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寸柔性AMOLED顯示模組與PEDOT觸控面板的技術整合

2021-01-10 OFweek維科網

  為了檢測PEDOT電極的柔性,需要將一個PEDOT電極測試鍵安裝於折彎機上。這臺機器的彎曲半徑可通過調整彎曲角度實現5毫米到50毫米的範圍,而彎曲周期則可通過嵌入式自動記錄器進行計算。圖5為彎曲測試中的屏幕截屏。例如,當彎曲角度為0度時,彎曲半徑為5毫米。在本次柔性測試中,在進行10000周彎曲半徑為5毫米的內向/外向彎曲測試之後,將會對PEDOT電極的線路電阻進行檢查。

圖5:彎曲測試設備

  圖6展示了PEDOT電極進行內向/外向彎曲測試的結果。彎曲半徑為5毫米,彎曲次數為10000周,PEDOT測試電極的結構則是基於真實的觸控面板結構進行了模擬- PET利用光學膠疊覆於PEDOT電極/PI膜之上。在進行10000周的內向/外向彎曲測試之後,每個PEDOT電極的電阻變化率均低於1%。

圖6:10000周彎曲測試之後,PEDOT 3測試鍵模式上的電極電阻變化詳解圖

  帶有此類設計模式、由FocalTech(敦泰科技)公司生產的FT6306觸控面板IC應用於檢測PEDOT觸控傳感器的功能。圖7(a)為通過裝飾PET膜進行夾膠處理的PEDOT觸控面板。這層裝飾膜用於改進PEDOT觸控面板的機械性能—這款觸控面板是在厚度為15μm的PI膜上生產的。圖7(b)顯示了6寸PEDOT弧形觸控面板的驅動測試結果。安裝有FPC(柔性印刷線路板)的6寸PEDOT觸控面板被黏合於一個弧形載體之上。藉助手繪、圖片交換、放大/縮小以及旋轉等功能設置,6寸PEDOT弧形觸控面板的性能得到了成功展示。

相關焦點

  • 柔性AMOLED顯示模組與PEDOT觸控面板的技術整合
    柔性AMOLED顯示模組與PEDOT觸控面板的技術整合 佚名 發表於 2017-01-06 11:41:51 在PI(聚醯亞胺)薄膜上製造的6寸柔性PEDOT觸控面板需要採用無蝕刻痕工藝與「多用途柔性電子基板技術
  • 廣東pedot pss的溶解性
    帶有此類設計模式、由FocalTech(敦泰科技)公司生產的FT6306觸控面板IC應用於檢測PEDOT觸控傳感器的功能。 圖7(a)為通過裝飾PET膜進行夾膠處理的PEDOT觸控面板。這層裝飾膜用於改進PEDOT觸控面板的機械性能—這款觸控面板是在厚度為15μm的PI膜上生產的。
  • jdi和amoled哪個屏好_amoled和jdi對比評測
    被稱為下一代顯示技術。AMOLED屏幕的構造有三層,AMOLED屏幕、TouchScreenPanel(觸控屏面板)和外保護玻璃。三星電子、三星SDI、LG、飛利浦都很重視這項新的顯示技術。      而三星所宣稱的Super AMOLED在本質上與AMOLED並沒有區別,只是把觸控層做到了顯示層中,因此不再需要添加額外的觸控層,從而能夠降低整個屏幕模組的厚度
  • 大尺寸觸控面板生產技術與應用趨勢
    導入投射電容式多點觸控技術,在桌機、筆電部份僅開始導入觸控板回饋力道,尚未有大量導入觸控應用的設計方案;但在非Apple陣營來說,從Android手機、平板,到12~17寸主流的筆記型電腦均導入投射電容式多點觸控技術,甚至部分20寸的桌上型電腦或電腦餐桌、電子白板,也開始採用多點觸控技術。
  • 武漢華星光電柔性LTPS-AMOLED顯示面板項目首臺曝光機搬入
    7月20日上午,隨著武漢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勇的一聲令下,在現場全體員工的注視中,武漢華星光電第六代柔性LTPS-AMOLED顯示面板項目(以下簡稱t4項目)首臺曝光機緩緩吊入廠房。相關信息:t4項目發展歷程:  2017年3月31日,武漢華星光電6代LTPS- AMOLED項目籤約儀式在東湖賓館成功舉行,華星光電與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籤訂合作協議,投資350億元在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智能製造產業園建設6代LTPS-AMOLED柔性顯示面板生產線。
  • 後觸控顯示時代 「納米銀+」如何實現賦予顯示新「定義」
    (55、86及105寸觸控屏展示)事實上早在2012年,TPK就已經開始投入了相當多的資源開發納米銀線的觸控技術,專攻應用在柔性屏上納米銀線觸控技術,以期在未來的中小尺寸及大尺寸終端應用上搶佔市場先機。
  • 新工藝新材料引發觸控面板行業質變
    但是,2013年還只是觸控面板價格戰的序曲。臺灣自由時報的消息,NB觸控需求不如預期,OGS(單片式觸控面板解決方案)觸控面板價格在2013年6月到2014年6月以來腰斬之後,2014年下半年仍將續跌2成,每寸報價跌破2美元。
  • 解析觸控面板新興材料對比_行業新聞_顯示面板材料資訊_顯示面板...
    較早發展的日本企業是富士和郡是,都是在2009年起開始生產金屬網格薄膜並之後提供觸控面板業者使用。富士和郡是是直接供應觸控感測器甚至模組,以協助終端業者降低進入的技術門檻。       當觸控面板尺寸大到14或15.6英寸以上時,ITO的使用限制就會更加明顯。在CTIMES舉辦的2013第四屆觸控論壇中,廠商Cambrios的大中華區總監JeffreyChen指出,MetalMesh及納米銀線兩者可量產度及成熟度應該相差不遠。但如何架構完整的供應鏈,將是觸控廠商在使用新材料與技術時,非常慎重考慮的一點,」Jeffrey說。
  • 打造輕薄觸控模組 OGS/In-Cell精簡感應層結構
    北京時間03月15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 低成本與輕薄化已是下一代觸控技術發展的首要考量,因此,除高整合度的內嵌式(In-cell)技術外,僅在顯示面板外加上一層保護玻璃的OGS方案,同樣備受業界期待。目前,全球觸控面板製造商已全力投入OGS與In-Cell技術研發,期進一步提高貼合良率,早日大量商用。
  • 國內主要液晶/OLED面板、LCD/OLED驅動IC及模組企業情況
    三期項目滿產後,將實現年產中小尺寸顯示面板或模組約8800萬片,第6代柔性LTPS-AMOLED項目和第11代TFT-LCD及AMOLED項目也在建設中。 4鴻海 鴻海集團成立於1974年,是專業研發生產液晶顯示設備、光通訊元件、消費性電子、電腦機殼及準系統、合金材料等產品的高新科技企業。
  • 投資465億元,京東方在重慶建設第三條6代AMOLED面板廠
    在日前的投資者關係會議上,京東宣布開建第三條6代線AMOLED生產線,總投資465億元,自此京東方在OLED面板上累計投資高達1395億元,在成都、綿陽及重慶建設三條OLED生產線。根據京東方在投資者關係會議上的公告,在LCD面板方面,京東方公司6代以下產線將逐步轉向車載、工控、電子標籤、醫療等顯示細分市場和傳感器等應用性產品;重慶、合肥和北京三條8.5代線將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產品結構,對應液晶手機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顯示器類顯示屏和32-65寸電視顯示屏;福州8.5代線應用套切技術,重點布局43寸電視顯示屏和部分曲面產品。
  • in-cell與on-cell觸控技術最新進展及應用
    目前有蘋果採用In-Cell觸控技術和三星採用On-Cell觸控技術,某業內人士表示:「On-Cell、In-Cell觸控技術並不一定佔優勢,不能實現柔性製造,當面板彎曲,精密度很難做到。」  「手機還是以薄膜式為主,能夠實現柔性製造,而且性價比高。」他進一步表示。
  • 深度分析電容觸控晶片與壓力感測技術於智能型手機發展
    在觸控和顯示技術的整合趨勢下,智能型手機的主流電容觸控晶片廠商相繼與顯示面板晶片結盟,像是Synaptics收購Renesas顯示驅動晶片事業體、晶門科技與譜瑞科技分別收購Atmel部分maXTouch產品線和Cypress部分TrueTouch產品線,臺灣電容觸控晶片廠商敦泰和晨星,也各自併購顯示驅動晶片廠商旭曜和奕力
  • 淺析電容觸控晶片與壓力感測技術
    (文章來源:和訊網) 電容觸控技術雖早已成為智能型手機的標準配備,但隨著Apple導入In-Cell(觸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觸控技術,原本外掛式觸控技術的廠商受到不小衝擊,尤其對電容觸控晶片廠商影響甚巨。
  • 深度探究壓力感測技術以及電容觸控晶片於對智慧型手機發展作用
    顯示觸控整合晶片現況  電容觸控技術雖早已成為智能型手機的標準配備,但隨著Apple導入In-Cell(觸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液晶像素中的方法)觸控技術,原本外掛式觸控技術的廠商受到不小衝擊,尤其對電容觸控晶片廠商影響甚巨。
  • 偉時電子:深耕背光顯示模組及觸控裝飾面板領域 成為全球領先企業...
    偉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背光顯示模組、液晶顯示模組、觸控裝飾面板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產品主要應用於中高端汽車、手機、平板電腦、數位相機、小型遊戲機、工控顯示等領域。此外,公司還研發、生產、銷售觸控螢幕、橡膠件、五金件等產品。
  • 2017年中國內地主要液晶面板工廠生產線分布和介紹
    總投資12.49億美元,京東方光電註冊資本增加至50000萬美元,其中:本公司出資37500萬美元,佔註冊資本的75%,本公司韓國子公司BOE-HYDIS技術株式會社(以下簡稱「BOE-HYDIS」)出資12500萬美元,佔註冊資本的25%。該生產線產品以17寸、19寸顯示器液晶面板及20.1寸、26寸、32寸液晶電視面板為主。
  • 半導體顯示面板行業深度報告 行業整合加速 大力支持龍頭正當時
    本篇報告則偏重於技術角度,以終端應用領域細分市場(大、中小尺寸)為視角來分析各類顯示技術路線(寬視角、背板材料及背光模組技術等)的演進及產業主要企業的技術布局及量產進度、發展動態,進而梳理出基於尺寸視角的全球面板行業最新競爭格局。
  • 半導體顯示面板行業深度報告:行業整合加速 大力支持龍頭正當時
    本篇報告則偏重於技術角度,以終端應用領域細分市場(大、中小尺寸)為視角來分析各類顯示技術路線(寬視角、背板材料及背光模組技術等)的演進及產業主要企業的技術布局及量產進度、發展動態,進而梳理出基於尺寸視角的全球面板行業最新競爭格局。
  • JDI、LGD、京東方、天馬、群創、友達等面板廠商布局車載顯示
    根據群智諮詢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車載顯示面板出貨總量約1.6億片(不包含後裝),同比增長約6%。2019年車載顯示面板預計出貨1.7億片,同比增長約5%,增速將繼續下降。從2018年全球車載面板出貨排名來看,JDI依舊獨佔鰲頭,同比增長約5%。由於三四季度車載顯示銷售上揚,LGD的銷量一躍位列第二。第三到第六的AUO、深天馬、群創等,其中深天馬增速最高,同比增速約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