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炸彈急需拆除 俄媒記者探訪納卡地區排爆現場

2020-11-25 北京日報客戶端

本月9日,俄羅斯與亞塞拜然、亞美尼亞領導人籤署三方聲明,納卡地區「完全停火」。目前,俄羅斯維和部隊正在納卡地區進行排爆工作。《今日俄羅斯》電視臺記者近日去現場進行了實地探訪。

雖然目前亞阿雙方在納卡地區已經停火,但這裡遺留了大量炸彈急需拆除,俄軍維和部隊派出專門的排爆小組。

俄羅斯軍人:我們可能找到各種炸彈,特別是空投飛彈,它們落在了當地人的花園、廣場,但沒有爆炸。

排爆小組每天都在道路上巡邏,尋找目標。不遠處是納卡地區的一座城市,很多因戰爭逃離的人即將回歸,為了他們的安全,這些隱患需要儘快被清除。

排爆小組會把炸彈按照安全等級分成三類,第三類是最安全的,例如火箭彈,可以轉移到合適的地點後拆除。而第一類最危險,例如一些穩定性很差的飛彈,必須原地拆除。

為了提高排爆效率,俄軍還帶上了有經驗的嗅彈犬。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編輯:周晏

流程編輯 邰紹峰

相關焦點

  • 俄土已籤署建立納卡地區停火聯合監控中心協議
    新華社莫斯科12月1日電(記者吳剛)據塔斯社1日報導,俄羅斯國防部和土耳其國防部已籤署有關建立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停火聯合監控中心的協議。報導說,俄土雙方已完成有關聯合監控中心運行原則和相關技術細節的磋商。
  • 納卡地區發現一座金礦,阿亞軍隊現場激烈對峙,俄表態令白宮氣炸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28日的最新報導稱,目前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已經在俄羅斯的調停之下實現了在納卡地區的全面停火。之所以此次亞塞拜然如此順利執行了停火協議,是因為俄羅斯已經將他們最為精銳的第15摩託化步兵旅其中的1900名士兵,作為維和部隊派遣到了納卡地區,監督停火。
  • 濮陽排爆英雄李權卿入選「我最喜愛的人民警察」
    他負責全市安檢防爆排爆、爆炸物品、槍枝彈藥、劇毒化學品等日常管理和各類涉爆現場的處置工作。作為排爆專家,他更是常年戰鬥在排爆治爆工作第一線,被譽為「穿越生死線的排爆英雄」。「排爆英雄」,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每次都要用生命去挑戰死亡。每一次站在排爆現場、站在面對死亡威脅的最前沿,李權卿總是說:「作為一名排爆民警,一旦發生爆炸險情,如果我不到現場,就像小學生逃了課,內心忐忑不安!」
  • 俄羅斯、亞美尼亞外長通電話討論納卡地區衝突
    2020-11-24 15:57:01 來源: 國際在線 舉報   新華社莫斯科10月4日電(記者吳剛
  • 停火後的納卡地區:軍人屍橫遍野
    俄羅斯、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三國領導人9日籤署聲明,宣布納卡地區從莫斯科時間10日零時(北京時間10日5時)起完全停火。根據該聲明,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將交換戰俘、其他關押人員和遇難者遺體,俄將在納卡地區部署維和部隊。 納卡地區位於亞塞拜然西南部,居民多為亞美尼亞族人。蘇聯解體後,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因納卡地區歸屬問題爆發戰爭。
  • 揭秘拆彈專家工作:現實中的排爆遠比電影驚險
    首次揭秘重慶警界的拆彈專家:生死一念間 現實中的排爆遠比電影驚險華龍網11月13日20時35分訊(記者 闕影)劉德華主演的電影《拆彈專家》讓不少人認識了這群以拆彈、排爆為己任的專業警察,重慶市公安局治安管理總隊民警梁新宇就是其中一員。
  • 停火後的納卡地區軍人屍橫遍野視頻圖片:阿亞交換陣亡士兵遺體
    當地時間11月13日,WorldNews公開了一段俄羅斯維和部隊進入納卡地區的視頻。歷經數天的衝突,路邊堆滿了損毀的汽車和大量遇難士兵的屍體。根據該聲明,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將交換戰俘、其他關押人員和遇難者遺體,俄將在納卡地區部署維和部隊。納卡地區位於亞塞拜然西南部,居民多為亞美尼亞族人。蘇聯解體後,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因納卡地區歸屬問題爆發戰爭。1994年,雙方就全面停火達成協議,但兩國一直因納卡問題處於敵對狀態,武裝衝突時有發生。
  • 納卡衝突:納卡地區為什麼會成為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死結?
    然而蘇聯解體後留下的權力真空,使一些地區的民族矛盾日趨嚴重,尤其是在民族宗教成分複雜的外高加索地區,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因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州(簡稱納卡)及附近地區的歸屬而爭執不休。但雙方就納卡問題依然爭執不下,小規模的衝突持續不斷。如今納卡地區是一個不被國際承認的「納卡共和國」,面積約1萬平方公裡,人口僅15萬,亞美尼亞人約佔90%。這個以亞美尼亞人為主的地區,長期以來都歸屬於亞塞拜然,這樣的行政劃分是怎麼來的,又是怎樣成為雙方心結呢?
  • 一張圖曝光納卡前線慘狀,大批燒焦士兵暴屍荒野,現場慘不忍睹
    從亞美尼亞媒體披露的前線戰況來看,納卡地區受損情況十分嚴重,有一張媒體拍攝的照片就充分反映出了納卡前線的慘狀,可以看到有大批的亞美尼亞士兵因為亞塞拜然無人機投放的炸彈炸死,甚至還能看到有大批被燒焦的士兵曝屍荒野,現場狀況即便是打上了厚厚的馬賽克,依然可以讓人隔著屏幕和照片感受到戰爭的殘酷性。
  • 17年經歷30多次生死考驗,「拆彈專家」胡鳳昌:排爆遠不止剪紅藍線
    隊友幫助胡鳳昌穿上排爆服 通訊員供圖2018年的一個周末,胡鳳昌與家人邊吃飯邊策劃著第二天帶孩子去遊樂場玩,結果接到110指揮中心指令,在50多公裡外的一居民區發現疑似炸彈,指派排爆組迅速集結,趕往現場進行處置。換上衣服,胡鳳昌來到已經熟睡的兒子床前,摸了摸他的臉,心中默念著「我一定會平安回來,不會爽約」。
  • 亞塞拜然軍隊連夜進入納卡拉欽地區
    阿國防部公布的視頻顯示,由裝甲車和卡車組成的阿軍車隊連夜自亞塞拜然控制區駛入拉欽地區。據俄新社報導,亞塞拜然國防部當天確認,未來土耳其軍人將同阿軍一道進入「移交給阿方控制的領土」,旨在協助亞塞拜然軍隊排除當地爆炸物並提供軍事工程服務。截至發稿時,亞美尼亞方面尚未對此事進行評論。
  • 賠款500億美元,亞美尼亞民眾反對停戰,納卡民眾:不當亡國奴
    前段時間,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籤署正式停戰協議,在俄羅斯軍隊進駐納卡後,戰爭呈一邊倒態勢,亞美尼亞不得不在納卡停戰協議上簽字向亞塞拜然求和。這一不平等條約規定,亞美尼亞只可以保留納卡首府在內的很一小塊土地,其餘所有領土均割讓給亞塞拜然。
  • 俄醫院爆炸死者可能達50人 炸彈威力相當1噸TNT
    俄醫院爆炸死者可能達50人 炸彈威力相當1噸TNT俄官員估計至少有42人在爆炸中遇難。但CNN記者稱,另有10餘人恐怕也已經死亡。爆炸發生後,共有78名傷者被送進莫茲多克市另外一家醫院接受治療,其中10人生命垂危。許多傷者是從車臣前線撤出的受傷俄軍士兵。北奧塞梯共和國首府弗拉季高加索的醫院已向莫茲多克鎮派出全部能出動的救護車,但是醫院嚴重缺乏藥品、麻醉劑和繃帶以及血漿。
  • 納卡衝突的歷史經緯
    4月5日,衝突雙方相繼宣布已在這一地區實施停火,納卡地區的軍事衝突告一段落。    圍繞納卡地區,多年來阿、亞兩國摩擦不斷,這次衝突可以說是雙方矛盾的又一次集中爆發。納卡問題的形成具有錯綜複雜的歷史背景,周邊大國在其中扮演了主導角色。因此,衝突下一步如何發展既取決於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兩國,也跟國際大環境相關。綜合判斷,停火之後,納卡地區發生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並不大,但矛盾短期內無解。
  • 學電影裡那樣去拆一顆真炸彈,會發生什麼?
    在許多社會矛盾激化的地區,即使資源匱乏,恐怖分子也能製造出各種殺傷力極強的改制雷彈、土製炸彈(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IED)等。爆炸恐怖活動易施難防、後果嚴重,已成為恐怖活動的主要形式,一項04年的調查稱,爆炸恐襲佔恐襲總量的70%以上。
  • 打開2021年中國「天眼」開放,美媒記者探訪後感嘆……
    近日,美國媒體獲準赴現場近距離探訪中國「天眼」外媒感嘆:中國迅速崛起的科技實力令人側目2021年,中國「天眼」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2020年12月初,美國的大型射電望遠鏡坍塌後,位於中國貴州省平塘縣的射電望遠鏡成為了全球唯一的
  • 埃爾多安玩火,大批軍隊準備前往納卡前線
    俄羅斯和土耳其的關係歷史上就一直不怎麼樣,雙方早在沙俄時期就曾經爆發了多次俄土戰爭,連克裡米亞半島甚至也是沙俄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手中搶過來的。目前納卡戰爭已經在俄羅斯的調停之下結束,俄羅斯也派出了接近2000人的維和部隊前往納卡的兩國實際控制線附近布防,以避免雙方再度發生衝突。不過志在蠶食俄羅斯在高加索地區影響力的土耳其這回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