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人體栩栩如生 逼真度令人毛骨悚然

2021-01-12 環球網

據每日郵報報導,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教授理察·阿爾曼(Richard Arm)利用3D列印技術,創造出栩栩如生的複製人體,用以訓練未來的軍醫和平民醫生。 儘管醫生們可以藉此獲得類似實踐的體驗,但場景看起來絕對令人覺得毛骨悚然。在展示中,3D列印的複製人體被剝開胸部皮膚、打開肋骨,阿爾曼教授從中取出心臟。這個複製人體是仿製真人利用矽膠和纖維創造的,這種矽膠是可密封的,可被重複切割和修復。

身體內的每個器官都是通過CT掃描真正的心臟、肺部以及血管後列印出來的。就連複製人體的面部都是模仿真人創建的,甚至可以看到青色的胡茬。

人造血會被注入複製人體內,以便當實習醫生切開人體後重現血液流失場景,幫助他們體驗與時間賽跑的感覺。他們必須在病人失血過多而死之前,挽救病人的生命。

空氣也可被注入肺部,充氣和放氣的過程就像病人在呼吸那樣。在手術臺上,病人的胸腔也會隨著「肺部呼吸」而上下起伏。

阿爾曼博士說:「這種複製人體可以讓實習醫生做好心理準備,在身臨其境的環境和逼真的人體中體驗真正的手術場景。通過這種訓練,醫生可以提高他們的手術技能,增加手術成功機率。」

3D列印複製人體是諾丁漢特倫特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與國防部下屬國防醫學中心、女王醫學中心合作的項目。每個器官都被設計得如同真正器官,比如不同的心臟部位擁有不同的硬度。

阿爾曼等人正對這種複製人體原型進行測試,看其將如何改進實習醫生的表現。該團隊還計劃創造其他複製人體器官,包括大腦、眼睛、胃部、肝臟、胰腺以及腎臟等。他們他還打算重建人類腿部血管系統。

英國國防部下屬國防醫學中心麻醉學教授彼得·馬哈尼(Peter Mahoney)表示,這可以幫助軍醫提高在戰場上搶救傷兵的表現。他說:「將臨床手術和麻醉訓練融入到逼真的模擬環境中,對於軍醫學來說非常有價值。」

國防部希望在2017年獲得兩具複製人體,以便開始自己訓練軍醫。諾丁漢特倫特大學負責這個項目的主管蒂拉克·迪亞斯(Tilak Dias)表示:「通過提高醫生的實習經驗,我們可以確保他們在真實手術中做好更好的準備,他們可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術和知識挽救生命。」

相關焦點

  • 研究人員3D列印出栩栩如生的心臟瓣膜模型
    研究人員3D列印出栩栩如生的列印工藝製造的。研究人員3D列印出了所謂的主動脈根部,也就是最接近心臟並與心臟相連的動脈部分。主動脈根部由主動脈瓣和冠狀動脈開口組成。主動脈瓣有三個瓣,稱為小葉,周圍有一個纖維環,模型還包括部分在左心室肌和升主動脈。
  • 研究人員3D列印出栩栩如生的心臟瓣膜模型
    研究人員3D列印出栩栩如生的心臟瓣膜模型 明尼蘇達大學( 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研究人員在美敦力( Federal Reserve Bank)的支持下,開發了一個開創性的工藝,可以將心臟主動脈瓣和周圍結構的逼真模型進行多材質
  • 3d列印價格為何這麼高
    3d列印一直都是人們心中的願景,希望其能實現許多無法實現的東西,尤其是在外科手術中,如果能列印心臟、腎等器官該是多麼令人欣喜的事。但是3d列印的面世並沒有帶給人們預期的喜悅,引得人們好評如潮,反而引發了人們的吐槽,說我明明能花很少的錢到市面上去買一個東西,為什麼要花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錢去3d列印一個呢?
  • 3D列印頭顱骨灰盒
    原標題:3D列印頭顱骨灰盒 Cremation Solutions列印的3D人頭骨灰盒。   趣味   科學   本報訊 通過3D列印技術,把逝者的頭部複製出來製成骨灰盒,然後把死者的骨灰倒進這個骨灰盒,這種特殊的紀念方式你能接受嗎?美國一火葬公司就給家屬提供這一服務,雖然逼真度在不同人眼裡有不同的理解,但至少一眼就能確定是顆頭顱。   文/稻果   3D列印快被玩壞了!
  • 人體組織3D生物列印技術六項研究進展
    列印帶有血管的活體皮膚倫斯勒理工學院和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從人體皮膚細胞中提取的液體生物墨水列印了人造皮膚,然後在皮膚內自然生成血管系統。倫斯勒理工學院和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從人體皮膚細胞中提取的液體生物墨水列印了人造皮膚。
  • 3D列印人體模型,將用於訓練外科醫生 慎入
    但實際上這個栩栩如生的「人」是一具3D列印的人體模型。這款模型簡直近乎真實的人體,它由有機矽凝膠和纖維組成,旨在模擬出真實的病人身體來對外科醫生進行訓練。研究人員已經研發出如圖所示的逼真人體,並用它來對外科醫生進行緊急手術的訓練。整個模型近似真人,皮膚和器官由3D列印製成,通過CT掃描真實的心臟、肺部和血管以求模型的逼真程度。
  • 3D生物列印可以培養的人體器官,然後移植到患者體內,馬上實現了
    目前有許多最新研究進展推動了3D生物列印領域的發展。以下是其中六項主要研究進展。1. 列印帶有血管的活體皮膚倫斯勒理工學院和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從人體皮膚細胞中提取的液體生物墨水列印了人造皮膚,然後在皮膚內自然生成血管系統。
  • 研究揭示:3D列印顆粒汙染對人體具有潛在毒性
    眾多研究證實 3D 列印的危害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的兩項研究分析了 3D 列印中細絲擠出機的排放,這些設備用於創建 3D 列印的細絲。然後使用模擬模型查看產生的顆粒數量,以及在不同年齡段的人使用 3D 印表機時這些材料顆粒沉積在人體的哪些部位。
  • 2020年中國3D列印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金屬3D列印...
    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爆發期經過30多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不斷完善,目前已形成了3D生物列印、有機材料列印、金屬列印等多種列印模式,我國3D列印材料仍以工程塑料為主。2019年7月,主營業務為金屬列印的鉑力特在科創板上市,前瞻預計未來金屬3D列印材料將迎來新的爆發期。
  • 3D列印材料之 PLA材料
    聚乳酸是是人體肌肉中也存在的物質,在進行大運動量訓練後,人體肌肉中會形成乳酸,說簡單一點你去操場跑幾圈,你的體內就會產生乳酸,乳酸的結構簡式為:CH3CH(OH)COOH。分子式我查的,不知道準確否。業內人士PLA檢驗報告。
  • 3D列印,解密未來製造業的「潛力股」
    2019年聖誕節,諾丁漢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生製作了200多個3d雪花送給本科大三的學弟學妹們。每一片雪花都是由我們目前正在攻讀增材製造與3d列印碩士學位(additive manufacturing and 3d printing msc)增材製造和3d列印碩士專業的學生親手製作的。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從提供3d掃描獲取數據到3d設計、數據再創造再到3d列印創意實現的完整解決方案是廣大師生的呼聲,更是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的一條創新之路。
  • 一個非常逼真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華麗機器人蜘蛛!
    以下是一個3D列印的小玩意兒:一個非常逼真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華麗機器人蜘蛛,下面是其視頻:這個蜘蛛機器人是由香港科技廠商
  • 國外3D列印腎臟的最新進展!
    最近,Nova菌就遇到了許多男生吐槽自己的腎問題,想和小菌交流看看是否能夠來一次換腎,-_-||其實,利用生物3D列印技術進行腎臟器官的列印已經不是夢了。相較於國內,國外器官列印啟動時間早,經驗愈豐富,今天Nova菌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截止目前國外腎臟器官列印的最新進展。為什麼選擇3D列印器官?
  • 3D列印藝術:這5種3D列印方式推動藝術創意的新方向
    1.使不可能的設計成為可能準確地呈現複雜設計的能力是3d列印的最大優點之一。例如,它已經徹底改變了珠寶市場。這只是開始。其他還有像執行器、LED和音頻設備這樣的元件可以嵌入到具有新響應度的3D列印藝術作品的結構中。
  • 3D列印技術:3D列印珠寶首飾
    根據設計需求,我們可以應用多種不同材料來進行3D列印珠寶,比如多功能塑料、金屬銀,鉑,黃銅,青銅和鋼,針對金和銀等材料。那麼怎麼根據這一些材料進行3D列印呢?目前珠寶3D印表機主要有兩種技術,一種是能夠直接列印出貴金屬實體模型的3D列印技術,即雷射燒結技術;另一種是運用了3D列印技術先列印出蠟模,然後再應用失蠟法等工藝,將貴金屬澆築翻模,再進行簡單後期加工處理,即可得到珠寶首飾成品。
  • 醫學生福利:3D列印創造低成本、高保真器官模擬器
    2020年8月18日,白令三維從外媒獲悉,西英格蘭大學列印研究中心(CFPR)的一個團隊正在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逼真的器官模型,用於手術訓練。據研究人員介紹,該項目的目的是創建媲美人體組織 "外觀、彈性和一致性 "的器官模型。通過創建外觀和感覺真實的器官模擬器,手術訓練變得更能代表真實情況,並最終可以幫助降低患者的風險。
  • 醫學生福利:3D列印創造低成本、高保真器官模擬器
    2020年8月18日,白令三維從外媒獲悉,西英格蘭大學列印研究中心(CFPR)的一個團隊正在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逼真的器官模型,用於手術訓練。據研究人員介紹,該項目的目的是創建媲美人體組織 "外觀、彈性和一致性 "的器官模型。
  • 十種令人驚奇的3D列印物
    以下是十大神奇3D列印產品(當然沒有槍枝武器):1. 食物現如今,人們能夠通過3D技術列印出樂器部件來製作樂器。麻省理工學院多媒體實驗室的研究員Amit Zoran列印出了一支長笛,德國公司EOS 也列印出了一架聚合物材質的小提琴。3D列印製造還是傳統製造?對此,還是有爭議。
  • 3D列印人體器官 可以自主「存活」了
    所以人工製造的人體器官已被視為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列印出「自行跳動的心臟」  目前來看,實驗室裡已可以人工培育出具備所需功能的細胞、脈管系統。這些人工培育的人體器官被許多人視為能解決上述這種移植器官短缺問題的重要途徑,3D列印的進步大大地提高了這種活體組織構造人工培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