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紐約時報》7月28日報導,近日美國家太空博物館推出了一項名為「太陽系奇觀」的照片展覽,這次展覽首次以完整形式向公眾展現包括各大行星及其衛星在內的148張太空奇觀照片,其中對星球的取景涉及迷霧、沙丘、裂縫以及巖石等多個方面。
其中一張金星照片顯示,在太陽光穿透粉塵大氣層之後,圍繞金星的雲層已經消失,金星呈現出活躍的地貌環境,包括銳利的山脊,火山坑,流動的熔巖和纖細的光條紋。
一張土星照片顯示,土星金色的表面,細膩的陰影環和懸掛的光線營造出一靜謐的畫面。
展出的一張木星照片顯示,環繞木星運動的衛星木衛二幾乎掩蓋了木星的光芒,木衛二的外殼和山脊則透露出一股古老的自然力量。
此次美國家太空博物館展出的照片皆由無人太空探測器拍攝並傳回地球,作為人類冒險之旅的輝煌成果,這些照片無疑是人類意志和想像力進一步延伸的佐證。
為保持對太陽系行星及其衛星的觀察,美國已經發射眾多的長軌道探測器,比如卡西尼號與伽利略號探測器,火星探測器以及旅行者2號探測器。在看過展出的照片後,作家C. Clarke表示,「這些壯觀的圖像再次告誡我們,探索世界未知的部分是一項偉大的事業。」
雖然這些照片是在沒有人工幹預的情況下由機器抓獲,但本次展覽的大多數照片都含有攝影師Benson經過美學處理的心血。
事實上,到目前為止,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太空照片都是黑白照,而公眾所看到的照片卻呈現出的色彩繽紛的簇擁狀星系和星團。為了形成戲劇性效果或者給星體之間創造鮮明的對比,太空照片的色彩其實都已經經過人工修飾,很多現象的實際場景根本沒有圖片呈現效果這麼強烈。
但美國家太空博物館此次展出照片的創作者Benson執行了更加嚴格的標準,在選擇、裁剪、匹配、轉換圖片的過程中,他希望能使照片呈現出的效果更加符合人類實際視覺。Benson透露,幾乎所有的太空照片都需要大量的數字處理,且由於照片傳輸過程中存在時間差,所得圖片可能與原始圖像並不匹配,為此Benson和他的同事付出了巨大努力。
但Benson認為,就算是不人為添加色彩,太陽系的場景也已足夠壯觀,而繪製這些照片對人類保持對未知世界的熱情和感知具有重要的意義。(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