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溫度限制!可在室溫下3D列印的任意形狀巧克力

2021-01-11 騰訊網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近年來,3D印表機已開始擺脫使用塑料細絲、金屬粉末等列印領域,現在也被用於由可食用材料以及利用全新食材列印產品,比如3D列印肉類、3D列印肯德基、3D列印牛奶甜點等,既有助於利用食用材料,便捷地製作非傳統食品,也能為消費者帶去更健康、更符合其個性化需求的產品。

數字製造(尤其是3D列印)方面的最新進展使得能夠使用塑料、金屬和其他原材料自由地製造3D結構和設備。迄今為止,3D列印結構已展示了廣泛的應用,包括傳感、組織工程和生理血管建模。3D列印的最新前沿集中於可食用材料的直接列印。其實,3D列印對巧克力行業產生影響也就不足為奇了。過去幾年來,多家公司一直在嘗試3D列印巧克力,3D列印為行業帶來創意和創新。據了解,大多數巧克力3D印表機都使用CAD文件,就像普通的3D印表機一樣。巧克力3D印表機通過擠出機頭移動並鋪設熔化的巧克力,其形狀為所需的形狀,之後巧克力冷卻並變成固體。

不過,巧克力3D印表機目前還不適合大規模生產,其主要問題是溫度。巧克力須加熱到足以融化,同時須冷卻和乾燥以保持其形狀。溫度不適宜的話,導致3D列印巧克力由於溫度和重力而失去其形狀。還有3D列印巧克力的過程非常耗時,這是由於溫度造成的。來自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STDU)的研究人員首次使用直接墨水書寫(DIW)3D印表機直接在液相中列印巧克力基墨水,從而無需溫度控制即可建模複雜的3D形狀。研究人員將此方法稱為基於巧克力的墨水3D列印(Ci3DP)。

▲Ci3DP

3D食品列印允許列印具有定製營養成分的食品,原則上可以根據生物特徵和基因組信息對營養進行優化。與其他3D列印技術類似,3D食品列印依賴於基於CAD數據和2D層順序沉積的逐層製造。可以通過食物的基本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的協調組合來定製食物油墨。對於3D食品列印,已經證明了不同的3D列印技術,選擇性雷射燒結(SLS)、噴墨列印、熱熔擠出和粘合劑噴射。其中,擠出是3D食品列印中最流行的方法。在擠壓過程中,材料(液態、半固態或固態)通過噴嘴以製造3D對象。共有三種擠出技術:冷、熱熔和凝膠成型擠出。冷擠壓在室溫下進行而沒有相變。熱熔擠出主要基於類似於熔融沉積建模(FDM)的機制:(1)加熱以使墨水流出噴嘴;(2)冷卻以固化床中的熔融巧克力。凝膠形成擠出涉及液體材料擠出後的相變。基於擠出的技術在列印物體的穩定性和自支撐性能方面存在局限性。然而,由於其簡單性,擠出已被用於印刷不同類型的食物。

巧克力是由糖和可可粉組成的細小固體顆粒,在連續的脂肪相中形成的複合乳狀液,是人們普遍喜愛的食品。作為一種材料,巧克力在室溫(20至25°C)下為固體,並在人的口和唾液(37°C)中融化。巧克力的融化特性和質地取決於可可粉和其他成分的類型和比例,以及混合和加工它們的方法。在加工過程中混合,精煉和精煉各成分,以便在回火之前獲得合適的巧克力粘度。巧克力通常用於3D食品列印的展示,因為它可以通過熱熔擠出進行圖案化,並在室溫下變為固體。

在之前的研究人員進行的實驗中,將巧克力融化並在31至36°C的溫度下分配。由於熔融巧克力的流變特性對溫度敏感,因此需要注意溫度。巧克力的熱熔擠出在簡單性和可及性方面具有優勢,而其印刷機制也存在固有的缺點,需要在狹窄的工作溫度範圍內進行控制,狹窄的工作溫度範圍可能具有很高的局限性和靈活性。而冷擠壓僅取決於工作溫度下印刷油墨的流變性,不需要控制溫度,並且整個列印可以在室溫下進行。但是由於缺乏具有適當流變性的油墨,在2020年之前,沒有對通過冷擠壓的巧克力基材料進行3D建模進行深入研究。

而使用Ci3DP方法,將容易獲得的巧克力產品(如糖漿和糊狀物)與可可粉混合,以改變墨水的流變性。具有高濃度可可粉的巧克力基油墨具有高粘度的剪切稀化特性。油墨還具有類似牙膏的特性,在靜止時不會流動。

▲巧克力基墨水3D列印(Ci3DP)的概念涉及將液態巧克力產品與食用添加劑混合,並在室溫下通過直接墨水書寫(DIW)3D印表機進行列印。配製的墨水可輕鬆通過注射器和噴嘴擠出,並在擠出後形成自支撐層以保持印刷結構。

Ci3DP的簡單性和靈活性為製造複雜的基於巧克力的產品提供了巨大的潛力,而無需進行溫度控制。為進一步證明這種方法的靈活性,通過使用多種類型的墨水,將相同的方法擴展到製造具有不同質地的巧克力。一塊巧克力可以被製成具有半固體外殼並同時填充液體(如下圖)。

多材料食品Ci3DP

(a)室溫下多種食物材料的DIW涉及的步驟示意圖。步驟的順序允許列印帶有內部填充物的巧克力。(b)包含液體巧克力糖漿作為填充物的錐形外殼的3D結構。(c)突出顯示從3D列印外殼流出的液態巧克力糖漿的光學圖像。比例尺= 1 cm。

Ci3DP能夠用多種材料製作定製食物,這些材料具有定製的質地和優化的營養成分。這種新方法還擴展了行業在3D食品列印中的能力,對溫度敏感的食品的冷擠壓。

通過直接墨水列印方法製作的牛奶基甜品

相關焦點

  • 突破溫度限制!可在室溫下3D列印的任意形狀巧克力
    據了解,大多數巧克力3D印表機都使用CAD文件,就像普通的3D印表機一樣。巧克力3D印表機通過擠出機頭移動並鋪設熔化的巧克力,其形狀為所需的形狀,之後巧克力冷卻並變成固體。不過,巧克力3D印表機目前還不適合大規模生產,其主要問題是溫度。巧克力須加熱到足以融化,同時須冷卻和乾燥以保持其形狀。溫度不適宜的話,導致3D列印巧克力由於溫度和重力而失去其形狀。
  • 3D列印材料新突破:乳膠3D列印
    要實現科學工程的突破,需要大量的工作和研究,更需要專業團隊技術攻關。 近日,據白令三維了解,來自高分子創新研究所、科學院和工程學院的維吉尼亞理工學院跨學科團隊共同提出了一種新的乳膠3D列印方法,並獲得了國家科學基金會獎。維吉尼亞理工大學也與米其林北美合作開展這個項目。
  • 新加坡大學通過冷擠壓技術實現3D列印的牛奶
    該大學的Soft Fluidics Lab的 Cheng Pau Lee,Rahul Karyappa和Michinao Hashimoto最近在RSC Advances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他們改變材料流變特性的方法,以便通過使用直接墨水在室溫下3D列印牛奶產品
  • 3D列印NiTi形狀記憶合金管的扭轉性能研究
    選區雷射熔化(SLM)是最廣泛使用的形狀記憶合金增材製造方法。有充分的文獻記載,包括雷射功率、掃描速度、掃描間距等工藝參數對3D列印零件的緻密度,轉變溫度、熱機械響應和微觀結構起著重要作用。也有大量文獻記載了SLM 3D列印工藝參數對形狀記憶合金的可列印性、微觀結構、力學響應、晶格結構以及後處理的影響。
  • 3D列印新技術助力規模化定製
    那麼是否有技術可以突破這一瓶頸呢?把巧克力當做「油墨」,從平面影像列印至層層堆疊出立體形狀,最後得到一個獨特的三維巧克力產品。以上三種列印方式都是逐點列印,這種點成型的加工方式難以實現快速列印,限制了這些技術在大規模低成本製造的應用。那麼是否有技術可以突破這一瓶頸呢?
  • 科學家研發新型3D列印技術:可列印任意形狀的透明OLED屏幕
    ↑ 點擊上方「先鋒網GT」關注我們韓國延世大學的一支材料科學和工程團隊近日成功開發出了一種3D列印技術
  • 圖集:3D列印藝術裝置「風的形狀」
    首爾實驗室SWNA 最近創作了作品「『the curtained wall(幕牆)」,該作品完全通過3d列印而完成的。該作品和之前白令三維所報導的3D列印建築的相關案例採用的工藝大致相同,都是以大型3D印表機採用快速混凝土的方式進行列印。
  • 3d列印的優點和缺點
    3d列印的優點   1、製造複雜物品不增加成本   就傳統製造而言,物體形狀越複雜,製造成本越高。對3D印表機而言,製造形狀複雜的物品成本製造複雜物品不增加成本不增加,製造一個華麗的形狀複雜的物品並不比列印一個簡單的方塊消耗更多的時間、技能或成本。製造複雜物品而不增加成本將打破傳統的定價模式,並改變我們計算製造成本的方式。   2、產品多樣化不增加成本   一臺3D印表機可以列印許多形狀,它可以像工匠一樣每次都做出不同形狀的物品。
  • 超高壓下可實現室溫超導
    研究人員表示,該團隊在超高壓下的一種氫化物材料中觀察到室溫超導現象,這一新突破讓研究人員朝著創造出具有極優效率的電力系統邁進了一步。 部分電能會因普通導體存在電阻而轉變為熱量並白白損耗。超導現象指電能可在導體中零電阻通過,這種效應首先是在接近絕對零度(約等於零下273.15攝氏度)的溫度下觀察到。溫度的限制一直影響著超導材料應用,實現室溫超導有望使電能極少轉變為熱量,從而提升導體和裝置的效率。
  • 美研究發現可在超高壓下實現室溫超導
    美國的一個科研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的研究成果說,該團隊在超高壓下的一種氫化物材料中觀察到室溫超導現象,這一新突破讓研究人員朝著創造出具有極優效率的電力系統邁進了一步。 部分電能會因普通導體存在電阻而轉變為熱量並白白損耗。
  • 2019科學突破:3D列印「呼吸器官」 棉花種子月球發芽
    棉花種子在月球發出第一株嫩芽,室溫下氣態二氧化碳首次轉化為碳電池,最輕中微子的質量被算出,3D列印出會呼吸的人體器官……儘管這其中的具體原理有些高深莫測、晦澀難懂,但不得不說,它們刷新了我們的認知,而這些發現,也正在或終將切切實實地影響我們的生活。  歲末之際,我們回望並梳理了一年來的科技大事件,以此紀念不平凡的2019。
  • 賀利氏與通快合作,拓展非晶態金屬3D列印工業級新應用|金屬|金屬3d...
    非晶態金屬具有各向同性,這意味著如果採用增材製造技術製造非晶態合金,不管3D列印採用何種構建方向,其材料特性始終相同。3D列印不僅能用於製造極其堅固的部件,還能為工程師提供更大的設計自由度。非晶態金屬的製造是充滿挑戰的過程,特別是通常需要高於其熔化溫度,並迅速冷卻,使其避免結晶,從而形成的非晶態金屬玻璃。
  • 科學家找到在室溫下將可穿戴傳感器直接列印在皮膚上的方法
    據外媒報導,柔性電子技術為可穿戴傳感器的應用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可能性。可穿戴傳感器可以被做成類似於紋身、用於監測人體健康各個方面的膠片和袖套。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現在已經開發出了一種可以直接列印在皮膚上的安全裝置,它可以追蹤體溫和血氧水平等信息,一旦工作完成上面的信息就會被清除掉。
  • 研究人員開發了3D列印牛奶產品的簡單方法 | 章魚通
    F : 3D印刷立方體,有四個隔間,分別含有液態藍莓糖漿、液態巧克力糖漿、牛奶奶油、楓糖漿作為內部填料。信貸: SUTD新加坡技術和設計大學(SUTD)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方法,在室溫下對基於千年的產品進行直接墨水列印,同時保持對溫度敏感的養分。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因此,它提供了一個範式轉變生物列印通過減少需要生物仿生材料和可製造性之間的妥協。全向3D列印技術的發展:從屈服應力流體到懸浮液。(A)在非自愈的屈服應力流體中進行全向列印。(上圖)使用可移動墨水的3d列印血管網絡示意圖。(下圖)3D微血管網絡的螢光圖像,通過在可光解聚的Pluronic F-127-diacrylate基體內全向印刷油墨(染成紅色)製成。標尺,10毫米。複製從[13]。(B-F)懸浮介質中的全向列印。(B)印在顆粒懸浮液中的小型俄羅斯娃娃。
  • 香奈兒等奢侈服裝品牌喜歡的紡織材料—可3D列印的形狀記憶材料
    列印的生物相容性和層次結構的形狀記憶材料。該報告發表在《自然材料》雜誌上,這是一種受生物啟發和層次 結構的形狀記憶材料,並證實了3D列印物體恢復其原始形狀的能力。此外,新材料通過增材製造平臺的可加工性允許生產具有微米級結構特徵的複雜結構,這使得該材料適用於廣泛的生物工程應用。
  • 導電聚合物「升維」製造3D列印迎來新突破
    這些加工技術工藝複雜、成本高,限制了導電聚合物的快速創新及廣泛應用。近日,麻省理工學院趙選賀團隊發明了一種導電聚合物墨水,首次實現了導電聚合物的高精度3D列印,為導電聚合物的加工製造提供了一個簡單快速、成本低廉的技術。該墨水列印性優異,實現導電聚合物微結構的高解析度3D列印;並可與現有列印材料集成,實現多材料3D列印。
  • 賀利氏與通快合作,拓展非晶態金屬3D列印工業級新應用
    非晶態金屬具有各向同性,這意味著如果採用增材製造技術製造非晶態合金,不管3D列印採用何種構建方向,其材料特性始終相同。3D列印不僅能用於製造極其堅固的部件,還能為工程師提供更大的設計自由度。非晶態金屬的製造是充滿挑戰的過程,特別是通常需要高於其熔化溫度,並迅速冷卻,使其避免結晶,從而形成的非晶態金屬玻璃。
  • 石墨稀3D實驗室展示首個3D列印石墨稀電池 可隨意定製形狀
    一家由夫妻二人聯手創辦的公司推出了全球首款石墨烯3D列印電池,迎來了消費者可自己生產電池的新時代。
  • 中國液態金屬研究再獲突破,可為4D列印等提供新方向
    中國液態金屬研究再獲突破,可為4D列印等提供新方向 中國證券網 2016-11-11 11:27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