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兩則:
太陽的行程
太陽女神羲和生了十個太陽兒子。他們住在東方海外的湯谷,那地方又名「暘谷」。湯谷裡的海水像湯一樣的滾熱、沸騰,原因大約是十個太陽經常在那裡洗澡。沸騰的海水中,生長著一棵幾千丈高的大樹,名叫扶桑。扶桑是太陽的住處,九個太陽住在下面的枝條上,一個太陽住在上面的枝條上。他們輪流交替地出現在空中,一個太陽回來了,另一個才出去接著值班,進進出出都由母親羲和駕了車子伴送。所以,太陽雖有十個,經常和人們見面的,卻只有一個。這是羲和媽媽安排好的秩序。
在扶桑樹的頂端,終年站著一隻玉雞。當黑夜快要消逝,黎明將要到來的時候,玉雞就張開翅膀,高伸起頸脖,喔喔地叫起來。玉雞一叫,天下的雞都跟著叫了起來。這時,澎湃的海潮就應和著喔喔的雞聲轟然鳴響,那一輪鮮潔的紅太陽,就在洶湧的海潮和滿天的霞光中,噴薄而出。日出是莊嚴又美麗。太陽出來了。羲和媽媽替太陽兒子駕著車子,六條龍拉著車子,開始從東向西行駛。在這之前,母親已經給兒子在湯谷裡洗了澡,因而太陽顯得光潔明亮,精神煥發。
當太陽母子到達曲阿山,天正好大亮。當到達層泉,人們開始吃早飯。以後,經過桑野、衡陽,抵達昆吾山,已是中午了。當他們到達飛鳥投宿必定要經過的鳥次山時,就跑到了天空中偏西的位置上。以後,再陸續經過悲谷、陰地、虞淵、連石,飛抵悲泉。在悲泉這個地方,媽媽就停下車,讓兒子自己去走完剩下的一段路程。但媽媽常常不放心自己的愛兒,總是要坐在車上目送兒子一程,然後才駕著空車迴轉去。
太陽兒子單獨一人從悲泉走到虞淵,顯得有點精疲力盡,這時已是黃昏時分。他慢慢地在虞淵的水濱降落。夕照塗抹在水濱的桑樹和榆樹上,顏色漸漸消褪。當太陽全部沉落蒙谷的海水中,天就變得漆黑一片,夜晚降臨了。從湯谷出發,到降落在虞淵、沉沒在蒙谷,這就是太陽一天的行程。這一天,太陽經過的地方有九州七舍,一共十六處,行程總計五十萬七千蘭百零九裡。夜晚,太陽從蒙谷趕回扶桑。第二天一早,另一個太陽又從湯谷出發,由羲和媽媽駕車陪送,向著虞淵、蒙谷奔馳……
據說,後來羲和不再陪伴他們了,以至於過了一段時間,他們十兄弟竟同時出現在天空,給人類帶來了災難,從而引發了后羿射日的壯舉。還有一種講法,說太陽並不是由羲和伴送的,而是每天坐在一隻三個腳的烏鴉背上,由烏鴉馱著在天空行駛。
吳剛月中伐桂樹
很早很早以前,在西河岸邊,住著一個姓吳名剛的男子。吳剛羨慕神仙的生活,一心想修煉成仙。幾年來,他遍訪名山,拜見了住在那裡的許多神仙,向他們討教成仙的秘訣。可是,神仙們的回答都是含糊不清。這令吳剛非常的不滿意。有好幾次,他對不願吐露真情的神仙發起了脾氣,破口大罵。
吳剛在神仙世界漸漸出了名,神仙們慢慢地都知道了有這麼一位渴望成仙卻又性格暴躁、不講道理的人物。最後,吳剛其人其事,傳到了天帝的耳朵裡。為了不讓吳剛繼續騷擾神仙世界,天帝決定一方面讓吳剛成仙,一方面給他懲罰。一轉眼,吳剛變成了月亮上的一個仙人。他站在桂樹底下,手持一柄斧子。天帝罰他整天站在那裡,用斧子砍桂樹,直到把桂樹砍斷為止。
月桂高達五百多丈,馨香四濫。奇妙的是,無論吳剛使出多大的勁,他每砍下一刀,那桂樹上的創口,立即就會彌合,長成原樣。吳剛只能砍啊、砍啊,不停地砍,卻又看著桂樹不斷地恢復原狀,不能給它絲毫損份。雖然桂花花香撲鼻,泌人肺腑,可是吳剛卻厭倦了月亮上單調、無聊的生活,和上帝罰他做的砍伐桂樹的差事。他思戀起西河岸邊的家鄉,回想起平凡的生活是多麼可愛。可是,他再也回不去了,他將永遠留在月亮上,沒有休止地砍伐桂樹。
幸虧,月亮上原來就有一隻兔子,它終年不停地替天帝搗著藥。吳剛有時就和月兔說說話,傾訴心中的苦悶。後來,月亮上又來了一位嫦娥,吳剛便又多了一個可以說話的朋友……每當月圓之時,大地上的人們就會看到月亮上有一棵桂樹,樹下站著一個人,這人就是吳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