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故事:夸父追的根本不是太陽!「夸父逐日」背後真相是什麼

2020-12-04 只管向前史

一直以來,由於古時候的人類不能像現在一樣用科學探索世界,所以《山海經》被冠以"神話"的稱呼,直到其中越來越多的記載被證實,人們對《山海經》的看法才開始轉變,認為這並不僅僅是一部"神話",是上個文明或全球百科全書。那我們不妨大膽想像:夸父逐日(收錄於《山海經·海外北經》)這個故事是真實的。有人會問:"怎麼可能是真實的?地面上的人類永遠不可能靠跑步追上太陽。"可是,我們當中誰也沒親眼見過。如果,夸父追的不是太陽,而是一個類似太陽的發光體呢?

一:大膽推理

1、古人眼中,太陽是神,在夸父之前,是不是有和夸父一樣的人因為崇拜太陽而追趕太陽?如果有,為什麼只有夸父被記錄下來?比如畫畫,畫家畫一幅畫會被展覽,普通人畫一幅畫就是娛樂。即使在今天,要想被載入史冊被人們記住,要麼有重大犯罪,要麼有重大貢獻,要麼地位特別。古代對於記載入史書也是很嚴格的,除非有重大事件,或有重要地位。所以,夸父在部落中是有一定的身份。

盤古

2、夸父為什麼突然想起追趕太陽?太陽每天都會出現,如果是陰天,不可能從夸父出生到追趕太陽的前一刻一直是陰天。在這之前他為什麼不去追?又是什麼讓他產生了追逐的興趣?

3、夸父真的是跑步追太陽嗎?太陽東升西落,他是先往東跑還是先往西跑?故事中沒有明確交代。

把這些問題融合起來後發現,也許夸父追的根本就不是太陽,而是一個類似太陽的發光體。

二:發光體

這個類似於太陽的發光體也許來自"天外",在夸父所在部落的上空出現,被部落族人發現,夸父去追逐有兩個原因:1、傷害了部落的人,夸父要去討回公道。2、只是好奇,夸父想弄明白那到底是什麼。後來,發光體在某個地方停了下來,夸父走了進去,也可能是被抓進去的。於是,當時的旁觀者將此寫成"入日"。在發光體內部,他很可能受到了輻射或高溫,身體嚴重脫水,需要大量喝水。現代醫學表明:正常人每天需要攝入水是2000ml左右,如果人體失水超過1%~2%就會口乾舌燥,失水達到人體的5%,會煩躁不安,超過20%以上則會有危及生命,或者是昏迷等不適的現象。

夸父飲水

夸父的體質無法承受發光體內部的高溫或輻射,嚴重脫水後死亡。事實如果真的如此,那麼"夸父逐日"就不是簡單的神話故事,而是遠古先民與"天外飛仙"的一次接觸。夸父在進入內部後看到了什麼?裡面的生物對他做了什麼?我們無法知道,我們能看到的只是旁觀者對這件事的簡單描述。

遠古壁畫-牛

三:聯想

既然"夸父逐日"可能是真實的,那麼其它神話故事也可以認為是真實的。"嫦娥奔月"可以看成是外星人抓走嫦娥,"女媧造人"可能是新人類創造人類……對於神話故事,你怎麼看?是古人完全虛構,還是真實發生?

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山海經》,這本是全注全譯白話文版本。本書全譯無刪減,語言平實,不至於佶屈聱牙,讀起來費勁。還有詳細注釋,幫助你更好的理解這本書。

關鍵是還有大量豐富的插圖有了圖片就能更好閱讀,增加閱讀興趣,不會枯燥乏味。這樣孩子也可以跟著一起看了,學習知識,開闊眼界。

現在正逢出版社活動,整整三指厚的一本經典,才49塊錢,卻能讓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真的非常划算!

感興趣的朋友,趕快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中國神話傳說故事——夸父逐日
    【前言】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夸父逐日出自中國先秦奇書《山海經》,相傳在黃帝王朝時代,夸父族首領想要把太陽摘下,放到人的心裡,人如太陽永遠光明向上,溫暖不息。於是開始逐日,和太陽賽跑,在口渴喝乾了黃河、渭水之後,在奔於大澤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成為人類的桃花源。身軀化作夸父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勇敢光明慈愛的淳樸人格。中國古代先民戰勝乾旱的願望。在中國的許多古書中,都記載了夸父逐日的相關傳說。
  • 夸父逐日為了啥?深入研究《山海經》後,專家:他追的真是太陽嗎
    要是仔細考據起來,《山海經》或許並非全是虛構的神話。 除了這些奇怪生物的真實性有待商榷外,《山海經》裡一些經典的神話故事或許還有另一種的解讀。譬如今天筆者要說的夸父逐日,其背後還潛藏著另一個版本和秘密。
  • 夸父逐日不只是神話故事?山海經已有佐證,隱藏了上古的重大秘密
    很多人都聽說過「夸父逐日」的故事,它最早出現在《山海經》裡,原文是這樣的: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意思是這樣的:夸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河喝水。黃河、渭河的水不夠,又去北方的大澤湖喝水。還沒趕到大澤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
  • 夸父追日的故事裡,夸父追的真的是太陽嗎?山海經裡就有答案
    那為什麼會有夸父追日的故事呢?在山海經記載裡,說夸父族崇拜太陽,一輩子的期望就是可以獲得永生的光與熱。但是我們通過現在的科學技術發現了,太陽離我們遠了去了,以我們現在的技術尚且無法達到。所以夸父也不可能無緣無故的追日。現在的專家在研究了山海經之後,得出了一個結論,他們認為夸父追日的故事背後很有可能是一場上古時期發生的災難。
  • 夸父為何逐日,學者研究之後感慨:夸父是中國最早的天文學家!
    夸父逐日是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最早出自於《山海經》,其中《山海經·海外北經》這一版本最廣為人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 夸父逐日和后羿射日其實根本不是真正的太陽,而是東西方大神之戰
    夸父逐日和后羿射日的故事,想必大家從小都聽過。它真的是山海經裡記載的那樣嗎?其實不是的。夸父逐日,山海經裡記載是神鳥往西飛,其實是被誇父追趕。夸父最後還追上了,入日。大家注意,夸父他進去了,進太陽裡了。
  • 夸父逐日,一個殘酷的故事
    今天有談一個故事《夸父逐日》,來談一談這背後真正的殘酷歷史。現今廣為流傳的,我們所熟知的夸父逐日神話,源於列子的寓言。但我認為這可能不是真正的歷史。眾所周知,《列子·湯問》是一本戰國時期的寓言書,像什麼愚公移山、扁鵲換心、孔子見兩小兒辯日……都出自其中。
  • 《山海經》中夸父為何逐日?他追的不是太陽,而是另一種東西!
    相信不少人都讀過《夸父逐日》這篇文章,在《山海經·海外北經》之中記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夸父逐日這段話的意思是:夸父追逐太陽,渴了就喝黃河跟渭河的水,但是黃河渭河的水不夠,最後渴死了。
  •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話故事,炎黃子孫必須知道續集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話故事,炎黃子孫必須知道續集上期小編說了幾個神話故事,這期小編再給大家介紹幾個神話故事第四個就是神農嘗百草,相傳神農氏原本是五氏其中的一個,神農出生在烈山上的一個石洞裡,傳說他身體透明
  • 哈佛教授解讀中國神話,不止是簡單的神話故事,背後意義是什麼?
    所以從此出發,東方神話故事中似乎都有一個明確的共同點。它們想要表達的不是浪漫虛幻的神話。而是故事背後告訴我們的道理,並且都有抗爭意義!大衛在他的演講之上,舉例了大多數中國廣泛流傳的神話。中國人或許根本不會覺得這個故事有什麼差錯,因為這是我們從小便熟知的。但是講給西方人聽,他們或多或少會覺得有一些愚蠢。大衛不同,他不認為這樣的行徑是愚蠢的。愚公移山,用盡一輩子的時間,豈不就是在和世界抗爭?
  • 神話故事「夸父追日」體現了什麼樣的精神?
    其中,尤以著名的四大神話故事女媧補天,共工觸山,嫦娥奔月,后羿射日,最被人們津津樂道。當然,除過上述神話故事,還有夸父追日,盤古開天,女媧造人,精衛填海,炎帝擊石生火,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國神話故事和民間文學裡燦爛亮麗的景觀。下面,具體談談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是上古大神,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志怪傳奇古籍《山海經》和《列子湯問》中都有精彩的出場紀錄。
  • 夸父可以追上「光」嗎?
    古有夸父逐日,其實也就是夸父一直在追趕太陽落下的地方。現在如果簡單計算一下,可以知道:夸父只要能跟的上地球自轉的速度,就可以一直看到太陽。夸父逐日假設夸父站在赤道,已知地球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1],計算可知,只要夸父速度可以達到1668km/h(也就是463m/s),就可以保證一直看到太陽了(假設太陽此時直射赤道,忽略地球公轉影響)。聽上去好像不難?
  • 夸父為什麼手執桃木棍追逐太陽?桃木能闢邪與此有關!
    夸父逐日《山海經·海外北經》寫了「夸父逐日」的故事,相傳古代夸父族的首領夸父身材魁梧、力大無窮,認為世界上沒有「不可攀登的高峰為什麼夸父逐日一定要拿著一柄桃木棍呢?原來,這和古人迷信有關。古人堅信桃木可以闢邪,因此夸父手執桃木棍也是為了闢鬼魅邪祟,雖然後來夸父躲過了邪祟,卻沒有躲過命運的安排,但是也讓我們對桃木闢邪的由來產生了好奇。最初,有人說桃木闢邪是來源於「后羿射日」的后羿。
  • 了解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從這十個成語典故開始
    人類最早的故事往往是從神話傳說開始的,中國也不例外。神話故事是民間文學的一種,是遠古時代人民的集體口頭創作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豐富多彩,集中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鬥爭精神。下面十個成語典故都與神話故事有關,代表了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高峰。
  • 開天闢地、女媧補天……古代神話傳說,你知道他們的故事嗎?
    中國漫長五千年的文化歷史,似閃耀璀璨之星河,如波瀾壯闊之瀚海。文章詩詞、音樂繪畫、天文地理……此無一不是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神話傳說更是直觀反應先民文明的重要標尺!有句話講:神,生於人心。我深以為然,神話本就是古代先民對於自身起源以及自然現象進行藝術加工的幻想。這些神話傳說,我們從小耳熟能詳,但是在這些傳說裡,承載的是我們古代先民的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什麼這麼講?我們在幾個神話傳說中一探究竟。
  • 冷門神話故事:二郎神擔山趕太陽,原來不止后羿見過10個太陽!
    后羿射日是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故事中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在明代文人墨客在「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的基礎上合成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二郎神——楊戩。每追上一個太陽就把太陽壓在一座小山底下,一直壓了11個太陽,最後一個太陽逃到了東海邊上,楊戩實在沒有力氣追了,就到底為止。從此,剩下的一個太陽戰戰兢兢的每天從東海先露一個頭,看看那個「煞星」在不在,然後才趕大搖大擺的出來在天上晃蕩到西山落下去。
  • 將中國神話故事串起來,我發現一個細思極恐的線索,顛覆你我認知
    隨後我們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紛紛上演,從女媧捏土造人,到夸父逐日,再到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媧補天,大禹治水……始於盤古開天,末於三皇五帝,我們將五千年前不可考證的年代統稱為之神話時代。然而,隨著我們對這些典故的研究,考古學家表示,或許這些神話故事還真有其事,並且在世界各地都有著類似的傳說,好像這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神話故事,都是這麼一群神,只是不同的地區對他們的稱呼不同而已。不管是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媧,還是牛頭人身的神龍氏,又或者是有著三頭六臂,銅頭鐵額的蚩尤,很顯眼他們都不是人!
  • 「我要把太陽追回來」,夸父追日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夸父追日是一個神話故事。描寫的是上古時期,神人夸父追趕太陽,最後被太陽烤死的事情。故事最早見於《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 夸父為何要追日:到底是累倒太湖途中,還是被應龍所害?令人費解
    《山海經》裡,對夸父的個人簡介:一、出生於名門貴族之後:炎帝神農氏的後代,大神白土的子孫;為一國之君,身為夸父國的首領;三、有自己的天生優勢,身材高大,力大無比,英勇善戰;四、生前最大的事跡有兩方面:參與追太陽和參加炎黃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