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為何逐日,學者研究之後感慨:夸父是中國最早的天文學家!

2020-12-06 騰訊網

  夸父逐日是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最早出自於《山海經》,其中《山海經·海外北經》這一版本最廣為人知。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相傳黃帝時期,夸父族的一個首領,想要把太陽摘下,放到人們的心裏面,於是就開始逐日,最終被渴死。這一傳說比喻人有大志,或自不量力(山海經中有評價這麼說)。然而,有學者研究了之後卻感慨:夸父逐日,不是為了抓住太陽,而是在觀測太陽影子,他是中國最早的天文學家!

  神話傳說源於生活,所以夸父逐日的傳說,背後也往往隱藏著真實的歷史事件。

  對於夸父為何逐日,不少學者有過研究,提出了很多獨特見解,比如盜取火種說、向西遷徙說、巫術儀式說(夸父是巫師,逐日只是一種巫術儀式,夸父死於求雨的巫術活動)等等。

  夸父逐日是為了給人類採擷火種,使大地獲得光明與溫暖。夸父是「盜火英雄」,是中國的普羅米修斯。

  當代著名學者蕭兵認為,夸父逐日其實是尋找火種,而不是其他目的。

  至於向西遷徙說,由於和夸父所處的時代密切相關,得到較多的認同。因為夸父族同情蚩尤,所以《山海經·大荒北經》中又記載「應龍(傳說黃帝坐騎)已殺蚩尤,又殺夸父」,蚩尤戰敗之後,夸父族不得不向西遷徙逃亡,或許經過的路線過於乾旱,最終被渴死。

  然而,《山海經》中的夸父逐日,卻很詭異的出現了三個版本,以上講述的只是其中之一。《山海經·大荒東經》的記載沒什麼區別,簡略提到了「應龍出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但在《山海經·大荒北經》中,卻有了略微不同的描述。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

  這一記載諷刺夸父不自量力,但其中提到的一個詞,卻又極為異常,即「日景」。所謂日景,《周禮·地官·大司徒》中的記載是「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則景短,多暑。日北則景長,多寒;日東則景夕,多風;日西則景朝,多陰」,顯然這是指太陽影子的意思。

  夸父不是追逐太陽,而是追求「日景」?《列子·湯問》中也提到了「夸父欲追日影」,而不是「夸父逐日」。

  夸父追逐太陽影子?如果這一結論正確,那麼可能有必要重新解讀夸父逐日。對此,鄭文光在《中國天文學源流》一針見血的指出:

  十分清楚,夸父追的是日影。而古代天文學家正是從測量日影開始的。追隨著太陽的運行,不斷測量太陽的影子,直至日落西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夸父可說是最早的天文學家,把他神話了,就變成了追逐太陽的巨人!

  一句中國「最早的天文學家」,就給夸父重新定義了身份。原來,夸父之所以逐日,不是要抓住太陽,而是追隨太陽的運行,在測量太陽的影子,即「測影」。

  這一結論是不是靠譜呢?其實,如果按照這一結論去印證《山海經》中夸父逐日的傳說,的確符合邏輯。

  《山海經·海外北經》中提到「棄其杖,化為鄧林」,按照這一邏輯就可以解讀了。所謂的「杖」,可能就是測量日影的杆子,「棄其杖」實際是固定在某一處測量日影,最終化為固定的鄧林,學者馮時指出「顯然可以理解為測影(日影)之表」。

  因此,不妨做這麼一個猜想:夸父想要弄清楚四季變換和日月變遷的規律,於是就對日影進行觀測,甚至追逐日影而行,最終「逮之於禺谷」,認為「禺谷」這個地方適合觀測,然後「棄其杖,化為鄧林」,進行「立杖測影」。

  其實,從世界各地文明來看,也有「歷杖」的傳說,比如北美洲古印第安人就使用過歷杖,上面刻有新月、滿月、殘月和每天的符號。19世紀,在美洲也發現有部族的太陽祭師,就持有歷杖。夸父的「杖」,可能就是一桿「歷杖」。

  如果將夸父逐日定義為天文觀測,顯然更符合邏輯。其實,至少從天文學者來看,夸父逐日就是天文觀測,而非其他目的。如今,天文領域有一條「夸父逐日線」,近些年全國很多中小學時常舉辦「夸父逐日(夏至日)立竿無影」的科普活動,無不證明了這一點。

  既然夸父是一個「天文科學家」,不說一定與世無爭,至少是於人族有大功,為何黃帝手下的應龍還要殺死他呢?其實很簡單,逐日的夸父是一個人(渴死,身邊應有部族同伴),應龍殺死的夸父是一個部落(被殺),因為這個夸父部落支持蚩尤反對黃帝。

  或許,後人將逐日的夸父,和夸父部族混淆,古老相傳之下難免有所誤差,就出現了《山海經》中的記載混亂,一會說夸父渴死,一會說夸父被殺!

相關焦點

  • 夸父追日的故事裡,夸父追的真的是太陽嗎?山海經裡就有答案
    一說《山海經》大家應該都知道,我還記得我最早聽到這三個字還是在魯迅的一片課文裡,沒記錯的話應該是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據說山海經是先秦時期的志怪典籍,成書年代是一個謎。在山海經記載裡,說夸父族崇拜太陽,一輩子的期望就是可以獲得永生的光與熱。但是我們通過現在的科學技術發現了,太陽離我們遠了去了,以我們現在的技術尚且無法達到。所以夸父也不可能無緣無故的追日。現在的專家在研究了山海經之後,得出了一個結論,他們認為夸父追日的故事背後很有可能是一場上古時期發生的災難。
  • 《山海經》中夸父為何逐日?他追的不是太陽,而是另一種東西!
    而在《大荒東經》中又說:「大荒東北隅中,有山曰兇犁土丘,應龍出南極,殺蚩尤與夸父」。意思是夸父是被應龍所殺。夸父追趕的真的是太陽嗎?根據《山海經》和其他一些古籍中的零星記載,我們進行簡單的歸納整理,你會發展真實情況其實是這樣的。
  • 夸父為何要追日:到底是累倒太湖途中,還是被應龍所害?令人費解
    夸父為何要追日:到底是累倒太湖途中,還是被應龍所害?令人費解 上古的神話傳說中,有幾位大神的愛好和與自然作鬥爭的精神,必須得提一提。
  • 夸父可以追上「光」嗎?
    古有夸父逐日,其實也就是夸父一直在追趕太陽落下的地方。現在如果簡單計算一下,可以知道:夸父只要能跟的上地球自轉的速度,就可以一直看到太陽。夸父逐日假設夸父站在赤道,已知地球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1],計算可知,只要夸父速度可以達到1668km/h(也就是463m/s),就可以保證一直看到太陽了(假設太陽此時直射赤道,忽略地球公轉影響)。聽上去好像不難?
  • 夸父為什麼手執桃木棍追逐太陽?桃木能闢邪與此有關!
    夸父逐日《山海經·海外北經》寫了「夸父逐日」的故事,相傳古代夸父族的首領夸父身材魁梧、力大無窮,認為世界上沒有「不可攀登的高峰古人堅信桃木可以闢邪,因此夸父手執桃木棍也是為了闢鬼魅邪祟,雖然後來夸父躲過了邪祟,卻沒有躲過命運的安排,但是也讓我們對桃木闢邪的由來產生了好奇。最初,有人說桃木闢邪是來源於「后羿射日」的后羿。
  • 中科院張輝造出國產「夸父量子」晶片
    現在,美國制裁中國中低端晶片,未來夸父高端量子晶片領先全世界,中科院張輝說:」夸父晶片除了機箱與制冷機,我們都能自主研發或者國內廠商替代量產」,夸父成功實現中國高端晶片地位,在所有國產晶片受到制裁時,夸父晶片不受實體清單幹擾。
  • 中國神話故事:夸父追的根本不是太陽!「夸父逐日」背後真相是什麼
    如果,夸父追的不是太陽,而是一個類似太陽的發光體呢?一:大膽推理1、古人眼中,太陽是神,在夸父之前,是不是有和夸父一樣的人因為崇拜太陽而追趕太陽?如果有,為什麼只有夸父被記錄下來?比如畫畫,畫家畫一幅畫會被展覽,普通人畫一幅畫就是娛樂。
  • 人們都誤解了「夸父追日」傳說~其實「夸父」是對巨人首領的稱呼
    夸父追日的神話傳說,相信大家都聽過,但事實是夸父是一個巨人族落,夸父也是對族落首領的稱呼。夸父喝光黃河和渭河水相傳有位神人夸父要與太陽賽跑,他一刻不停的追趕,最後終於追趕上太陽。(鄧林的就是桃林)而他自己也變成了一座山,中央第六列神山系中,就有神人夸父所化的夸父山。
  • 問世間晴為何物?夸父們哭破紀錄!
    這段以後是清明節接著就是梅雨季了於是江浙滬人民變異了由於長期得到不到太陽的照射大家全身上下由內而外的激發出對太陽的渴望問世間晴為何物?只讓人成為當代夸父!i在南京也算很多年了為何之前沒有覺得太陽這麼羞澀?
  • 人類史上最強太空飛行器,曾一頭扎進太陽,結局卻和夸父一樣悲慘
    傳說在黃帝王朝的時代,夸父是眾多首領的一個,而有一天,看見即將下山的太陽的夸父突然來了興致,他想要抓住即將離去的太陽。於是夸父便一路追逐太陽奔跑,而在奔跑的過程中,感覺口渴的夸父一路上喝光了黃河、渭水,當他準備往北邊的大湖去喝水時卻被渴死了。
  • 中國上古神話中十大魔神:刑天第二、夸父第三,第一實力太強大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在最早的時候,人們不知道自己的起源,於是就有了上古神話傳說,在上古神話中有十大魔神,他們是一方主宰,法力高強。可是天地間為了平衡,引發了一場逐鹿之戰,大多都喪命在這場戰爭中,如果把是大魔神排一個名詞,夸父排第三,刑天排第二,那麼他的實力當之無愧排在第一,今天就來說一說十大魔神。
  • 金牛是星神夸父,天蠍是最強的魔神!
    金牛座——星神夸父在傳說中,星神夸父受魔神蚩尤之命與女魃正面對抗,女魃在地面上本來是打不過夸父的,奈何後者有飛天的本領,再加上渾身圍住烈火猶如一個太陽,夸父就在地面不停的追逐這個「太陽」,最後乾渴而死,十二星座中的金牛座有時候也跟夸父一樣固執,有些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意味。
  • 我國在太陽風起源方面研究獲一系列進展-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逐日觀風  自人類觀測到太陽風以來,太陽風的形成機制就成為人類想揭開的自然秘密。  儘管太陽風研究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但是太陽風起源問題目前還沒有得到最後解決。主要原因是沒有衛星能靠近太陽去觀測,所有對其起源的研究都是基於模型得來的假說。
  • 為「夸父」在宇宙畫「圈」,夸克四周年廣告腦洞絕了!
    於是主打極簡風格和「無廣告」核心賣點的夸克,吸引了不少追求簡單快捷搜索體驗的人,這些人被誇克稱作「夸父」,每年的10月31日是周年紀念日,也是夸克與夸父相遇的日子。 最近夸克在四周年紀念日「夸父日」到來之際,以夸克的logo符號為中心元素,發布了一支明快活潑的動畫短片,向用戶傳達「我們都是一圈人」的概念。
  • 科學網—我國太陽風起源研究獲系列進展
    逐日觀風 自人類觀測到太陽風以來,太陽風的形成機制就成為人類想揭開的自然秘密。 儘管太陽風研究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但是太陽風起源問題目前還沒有得到最後解決。主要原因是沒有衛星能靠近太陽去觀測,所有對其起源的研究都是基於模型得來的假說。
  • 中國神話傳說故事——夸父逐日
    【前言】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夸父逐日出自中國先秦奇書《山海經》,相傳在黃帝王朝時代,夸父族首領想要把太陽摘下,放到人的心裡,人如太陽永遠光明向上,溫暖不息。於是開始逐日,和太陽賽跑,在口渴喝乾了黃河、渭水之後,在奔於大澤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成為人類的桃花源。身軀化作夸父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勇敢光明慈愛的淳樸人格。中國古代先民戰勝乾旱的願望。在中國的許多古書中,都記載了夸父逐日的相關傳說。
  • 研究表明,夸父追日可能追到了美洲
    夸父追日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耳熟能詳的民間神話,夸父的精神也一直被後世人讚揚。可夸父追日僅僅是一個神話,夸父的存在不能根據這樣一個荒誕的神話來進行考究。那麼,夸父是誰?他到底又是為什麼會「追日」。所以所謂的夸父逐日,其實是被動的逐日,因為太陽在西方,所以夸父是在一路西撤,在撤退過程中,部落中不少人都因饑渴而死,並且還要應對應龍的追殺,這讓部落承受了滅頂之災。但最終,夸父一族憑藉堅持不懈地精神,到達了新的陸地。而他們最終的歸途,應該就是美洲。
  • 《山海經》異獸實力前五名,第一名吊打夸父,第三名如虎添翼
    文·段宏剛《山海經》是先秦時期由民間文人創作的一本奇書,也是記錄我國神話故事的最早版本,裡邊收錄了許多遠古時期的神話故事,同時,對遠古時期的歷史、地理、民俗、物產、祭祀、醫術等方面,都有比較詳盡的記述。
  • 深入研究《山海經》後,專家:他追的真是太陽嗎
    而《山海經》裡最早記載的鳳凰,其實只是一種「其狀如雞,五採而文」的山鳥,如今有一種叫紅腹錦雞的禽類普遍被認為是《山海經》裡鳳凰的原型。 同理,在《南山經》裡還記錄過一種長得像牛,在冬天死去夏天復生的魚類。聽起來頗不可思議,其實也能找到原型,即牛角箱魨這種淡水豚魚,所謂的冬天死去夏天復生,只是古人對冬眠的粗糙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