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追日的故事裡,夸父追的真的是太陽嗎?山海經裡就有答案

2020-12-06 大宇雜貨鋪

一說《山海經》大家應該都知道,我還記得我最早聽到這三個字還是在魯迅的一片課文裡,沒記錯的話應該是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據說山海經是先秦時期的志怪典籍,成書年代是一個謎。只不過我們現在看到的山海經是西漢的郭璞所著,山海經又分山經和海經,裡面有不少著名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比如精衛填海,夸父追日等等。

據說夸父族是居住在北方大漠中的一個種族,他們是后土大神的後裔,力大無窮,身材威猛,所以也有人叫他們巨人族。他們生性喜歡打抱不平,後來因為參與了蚩尤和黃帝的爭鬥,而被黃帝所殺。

那為什麼會有夸父追日的故事呢?在山海經記載裡,說夸父族崇拜太陽,一輩子的期望就是可以獲得永生的光與熱。但是我們通過現在的科學技術發現了,太陽離我們遠了去了,以我們現在的技術尚且無法達到。所以夸父也不可能無緣無故的追日。現在的專家在研究了山海經之後,得出了一個結論,他們認為夸父追日的故事背後很有可能是一場上古時期發生的災難。

版本一:遷移說

夸父追日不是一個很複雜的故事,但是流傳下來的版本可不少。在山海經中是這麼記載的: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這裡的大概意思就是夸父追日的路上渴了,喝完了好幾個大河大江,最後沒水喝渴死了。就算以現在的科技條件,還是有一些地方沒有解決用水難題,在古代時,上古的先民基本都是傍水而居。

生活在北方大漠的夸父族一定也會面臨同樣的吃水難題,本身那裡水源稀少,如果碰上一個大旱之年,他們只好換地方,去尋找新的家園,最終渴死在了尋找水源的路上。

在古代時,人類有著最原始的太陽崇拜,所以沒人認為是太陽帶來的旱災,而是妖獸導致的旱災,比如魁拔。

版本二:逃難說

剛才說過,當時夸父族幫助蚩尤對抗黃帝,在蚩尤被黃帝斬殺後,夸父族也被盯上了,於是黃帝派出了應龍去追殺夸父族。

山海經中也有記載:

大荒東北隅中,有山曰兇犁土丘。應龍出南極,殺蚩尤與夸父。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在我們的傳統神話裡,龍是掌管水源的。在之前蚩尤黃帝大戰的時候,應龍曾幫黃帝蓄水。

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

蓄水的意思是截斷水源,所以那時候蚩尤請來了祭祀來祈雨。結果黃帝又請來了旱魃,夸父族沒有了水源和降水,被迫遷徙,最終在遷徙的路上消亡了。

版本三:祈雨說

講的還是夸父部落遇到了旱災,族長為了帶領大家找到新的水源,所以所謂的「逐日」搞不好也只是一種祈雨的巫術。不過很明顯逐日失敗了,在這場大旱中,夸父族最終滅亡。

其實不管是哪個版本,歸根結底都和旱災有關。夸父逐日的故事裡,夸父追的可不是太陽,而是水。

相關焦點

  • 深入研究《山海經》後,專家:他追的真是太陽嗎
    而《山海經》裡最早記載的鳳凰,其實只是一種「其狀如雞,五採而文」的山鳥,如今有一種叫紅腹錦雞的禽類普遍被認為是《山海經》裡鳳凰的原型。 同理,在《南山經》裡還記錄過一種長得像牛,在冬天死去夏天復生的魚類。聽起來頗不可思議,其實也能找到原型,即牛角箱魨這種淡水豚魚,所謂的冬天死去夏天復生,只是古人對冬眠的粗糙描寫。
  • 中國神話故事:夸父追的根本不是太陽!「夸父逐日」背後真相是什麼
    那我們不妨大膽想像:夸父逐日(收錄於《山海經·海外北經》)這個故事是真實的。有人會問:"怎麼可能是真實的?地面上的人類永遠不可能靠跑步追上太陽。"可是,我們當中誰也沒親眼見過。如果,夸父追的不是太陽,而是一個類似太陽的發光體呢?
  • 人們都誤解了「夸父追日」傳說~其實「夸父」是對巨人首領的稱呼
    夸父追日的神話傳說,相信大家都聽過,但事實是夸父是一個巨人族落,夸父也是對族落首領的稱呼。夸父喝光黃河和渭河水相傳有位神人夸父要與太陽賽跑,他一刻不停的追趕,最後終於追趕上太陽。(鄧林的就是桃林)而他自己也變成了一座山,中央第六列神山系中,就有神人夸父所化的夸父山。
  • 神話故事「夸父追日」體現了什麼樣的精神?
    其中,尤以著名的四大神話故事女媧補天,共工觸山,嫦娥奔月,后羿射日,最被人們津津樂道。當然,除過上述神話故事,還有夸父追日,盤古開天,女媧造人,精衛填海,炎帝擊石生火,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國神話故事和民間文學裡燦爛亮麗的景觀。下面,具體談談夸父追日的故事。夸父是上古大神,在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志怪傳奇古籍《山海經》和《列子湯問》中都有精彩的出場紀錄。
  • 研究表明,夸父追日可能追到了美洲
    「夸父追日」的故事出自於《山海經》,但《山海經》中關於夸父卻有兩種記載,一種出自《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 夸父追日距離證明地球是圓的還差多少?
    中國古代的巫書《山海經》中講了一個夸父追日的故事,一個叫夸父的大神看到太陽快要落山了,他不想讓天黑下來,於是奔跑起來要把太陽抓住。他口渴的時候一下就把渭河和黃河的水喝乾了,準備去北邊的大湖裡喝水,卻渴死在路上。夸父在地上追太陽,他永遠也不會抓住太陽,不過是有望一直保持白天的。
  • 「我要把太陽追回來」,夸父追日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夸父追日是一個神話故事。描寫的是上古時期,神人夸父追趕太陽,最後被太陽烤死的事情。故事最早見於《山海經·海外北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 《山海經》中夸父為何逐日?他追的不是太陽,而是另一種東西!
    而在《大荒東經》中又說:「大荒東北隅中,有山曰兇犁土丘,應龍出南極,殺蚩尤與夸父」。意思是夸父是被應龍所殺。《山海經》《山海經》中的這兩段描述看似非常矛盾,夸父到底是什麼人,他到底是追趕太陽渴死了還是被應龍殺死了呢?
  • 「夸父追日」,一場對於科學真理不惜付出生命的探索
    讀過《山海經》的人可能好奇於帝江、陸吾、句芒等奇珍異獸,而我深深地被"夸父"這一人物所吸引。"夸父追日"算得上一個人盡皆知的故事,許多人將這個故事看作一個神話。但其實打開了時光之門,我們再度探尋便會發現,夸父雖然作為神話人物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但其實古代大部分藝術形象來源於生活,而夸父同樣也是來源於現實生活中。
  • 夸父追日的意思是什麼 夸父追日的故事含義
    《夸父追日》的故事很多人都聽過,我們佩服夸父的勇氣,也會被他的毅力所折服,但是這個故事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非常深刻的道理。那麼到底是什麼道理呢?跟著小編一起繼續往下看吧。  《夸父追日》的道理  每個人做事情都應該先思考後行動,要量力而行,如果只有毅力,卻因缺乏必要的水源儲備,最後也會功虧一簣
  • 樂問五千年:夸父追日的內涵,為什麼跟李宗盛的一首歌含義相似?
    其實正是對這幾個神話故事最好的證明,女媧可以補天,精衛敢於填海,愚公志在移山,夸父一心追日。但最終失敗的,只有夸父。也讓古人更加理解了,人類只能在理想狀態下追趕時間,留住時間,但現實是不可能留住時間的,這就是一個浪漫理想和殘酷結局的矛盾下的無奈。
  • 夸父逐日,一個殘酷的故事
    還有人會說,有沒有可能列子先寫,當時山海經還沒成書,後人看到列子這個故事,加進了山海經呢?在我看來,沒可能。因為海外北經,那理智不加載絲毫主觀的,對同一件事的描述擺在那。只有看了理智的文字,再去聯想複雜的主觀故事。
  • 夸父追日的真正意思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神話夸父追日的故事,說的是夸父為了徵服太陽,一路追趕它,直至口渴而死。臨死時扔出他的手杖,化為一片樹林,名曰鄧林。歷史上夸父追日真的是這個意思嗎?其實不然。真實歷史中,夸父是上古時期比人祖伏羲還要早的人類先驅。
  • 《山海經》裡十大魔神,各個稱霸一方,你認為這個排位對嗎
    前言:在上古奇書《山海經》裡的記載中,有很多上古神、人、獸、怪等類似記載,而神妖也有好有壞。有的製造災難,有的危害世間,有的與造福世間的大神為敵,總之都有各自人設。雖然世間沒有絕對的東西。但所有事物都有正反面。就看你站在哪個角度去看待了。在上古時代,很多大神其實本不算魔,也為世間做過有益的事。
  • 夸父為何要追日:到底是累倒太湖途中,還是被應龍所害?令人費解
    《山海經》裡,對夸父的個人簡介:一、出生於名門貴族之後:炎帝神農氏的後代,大神白土的子孫;為一國之君,身為夸父國的首領;三、有自己的天生優勢,身材高大,力大無比,英勇善戰;四、生前最大的事跡有兩方面:參與追太陽和參加炎黃之爭。
  • 人類史上最強太空飛行器,曾一頭扎進太陽,結局卻和夸父一樣悲慘
    筆者-小文「夸父追日」的故事典故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它起源於《山海經·海外北經》中的一則上古神話傳說。傳說在黃帝王朝的時代,夸父是眾多首領的一個,而有一天,看見即將下山的太陽的夸父突然來了興致,他想要抓住即將離去的太陽。於是夸父便一路追逐太陽奔跑,而在奔跑的過程中,感覺口渴的夸父一路上喝光了黃河、渭水,當他準備往北邊的大湖去喝水時卻被渴死了。
  • 夸父逐日和后羿射日其實根本不是真正的太陽,而是東西方大神之戰
    夸父逐日和后羿射日的故事,想必大家從小都聽過。它真的是山海經裡記載的那樣嗎?其實不是的。夸父逐日,山海經裡記載是神鳥往西飛,其實是被誇父追趕。夸父最後還追上了,入日。大家注意,夸父他進去了,進太陽裡了。
  • 夸父為何逐日,學者研究之後感慨:夸父是中國最早的天文學家!
    相傳黃帝時期,夸父族的一個首領,想要把太陽摘下,放到人們的心裏面,於是就開始逐日,最終被渴死。這一傳說比喻人有大志,或自不量力(山海經中有評價這麼說)。然而,有學者研究了之後卻感慨:夸父逐日,不是為了抓住太陽,而是在觀測太陽影子,他是中國最早的天文學家!
  • 夸父可以追上「光」嗎?
    古有夸父逐日,其實也就是夸父一直在追趕太陽落下的地方。現在如果簡單計算一下,可以知道:夸父只要能跟的上地球自轉的速度,就可以一直看到太陽。夸父逐日假設夸父站在赤道,已知地球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 [1],計算可知,只要夸父速度可以達到1668km/h(也就是463m/s),就可以保證一直看到太陽了(假設太陽此時直射赤道,忽略地球公轉影響)。聽上去好像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