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山海經》大家應該都知道,我還記得我最早聽到這三個字還是在魯迅的一片課文裡,沒記錯的話應該是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據說山海經是先秦時期的志怪典籍,成書年代是一個謎。只不過我們現在看到的山海經是西漢的郭璞所著,山海經又分山經和海經,裡面有不少著名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比如精衛填海,夸父追日等等。
據說夸父族是居住在北方大漠中的一個種族,他們是后土大神的後裔,力大無窮,身材威猛,所以也有人叫他們巨人族。他們生性喜歡打抱不平,後來因為參與了蚩尤和黃帝的爭鬥,而被黃帝所殺。
那為什麼會有夸父追日的故事呢?在山海經記載裡,說夸父族崇拜太陽,一輩子的期望就是可以獲得永生的光與熱。但是我們通過現在的科學技術發現了,太陽離我們遠了去了,以我們現在的技術尚且無法達到。所以夸父也不可能無緣無故的追日。現在的專家在研究了山海經之後,得出了一個結論,他們認為夸父追日的故事背後很有可能是一場上古時期發生的災難。
版本一:遷移說
夸父追日不是一個很複雜的故事,但是流傳下來的版本可不少。在山海經中是這麼記載的: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這裡的大概意思就是夸父追日的路上渴了,喝完了好幾個大河大江,最後沒水喝渴死了。就算以現在的科技條件,還是有一些地方沒有解決用水難題,在古代時,上古的先民基本都是傍水而居。
生活在北方大漠的夸父族一定也會面臨同樣的吃水難題,本身那裡水源稀少,如果碰上一個大旱之年,他們只好換地方,去尋找新的家園,最終渴死在了尋找水源的路上。
在古代時,人類有著最原始的太陽崇拜,所以沒人認為是太陽帶來的旱災,而是妖獸導致的旱災,比如魁拔。
版本二:逃難說
剛才說過,當時夸父族幫助蚩尤對抗黃帝,在蚩尤被黃帝斬殺後,夸父族也被盯上了,於是黃帝派出了應龍去追殺夸父族。
山海經中也有記載:
大荒東北隅中,有山曰兇犁土丘。應龍出南極,殺蚩尤與夸父。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在我們的傳統神話裡,龍是掌管水源的。在之前蚩尤黃帝大戰的時候,應龍曾幫黃帝蓄水。
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
蓄水的意思是截斷水源,所以那時候蚩尤請來了祭祀來祈雨。結果黃帝又請來了旱魃,夸父族沒有了水源和降水,被迫遷徙,最終在遷徙的路上消亡了。
版本三:祈雨說
講的還是夸父部落遇到了旱災,族長為了帶領大家找到新的水源,所以所謂的「逐日」搞不好也只是一種祈雨的巫術。不過很明顯逐日失敗了,在這場大旱中,夸父族最終滅亡。
其實不管是哪個版本,歸根結底都和旱災有關。夸父逐日的故事裡,夸父追的可不是太陽,而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