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鄰居大媽推薦的東西你第一時間就想買?

2020-11-29 致富君

想問你一個問題:6000元的沙發,你覺得是降價20%誘人,還是說立減1200元更來勁?

我會選後者,感覺自己賺不少。

是的,我又一次入坑了!其實我也知道這是商家提升銷量的常用「套路」,可為什麼還會中招?而且

……

不只一次!

細想想,其實商家「壞」的很。有一個詞叫「認知偏見」,不知道你聽過沒有?理論一點講,它是一個系統性的偏離軌跡,這種偏離可能來自其他人,也可以是特殊場景下的(不好意思,才華外露了)。我的理解,就是消費者的一種心理效應。消費者在做出購買決策時,很容易受它影響,即:

所以商家在賣產品時,總會用一些營銷策(tao)略(lu),而這些策略的底層邏輯,始終是依據消費者心理來做調整的。那麼問題來了,營銷中都有哪些常見的用戶心理效應?營銷者對這些心理效應又是如何加以利用的呢?

話不多說,直接乾貨!

01 意見參考效應:我被誰腦控了?

意見參考效應其實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口碑營銷。試想一下,一個賣水蜜桃的和一個住在你家樓下的張阿姨,跟你說:「這兒的水蜜桃可好吃了」,你更願意相信誰?

毫無疑問,一定是樓下的張阿姨,因為她跟你熟!一個熟人的意見往往會比一個陌生人的意見更具參考價值。所以你會看到,一些商家在銷售產品時,擅長利用親朋好友或鄰裡關係,因為他們懂得與其自賣自誇不如借用親朋好友來推薦,會更有說服力。

先憋鼓掌,剛才說的只是結果,下面告訴你怎麼操作。

首先,你的目標受眾必須是能夠相互交流、相互影響的的群體。說白了,就兩字「得熟」,越熟越好。因為目標受眾之間存在聯繫與溝通,這種意見交換越頻繁,意味著你可以充分利用消費者之間的連鎖反應,形成口碑傳播。比如,你可以到小區門口,主動找一些退休大媽聊聊天,再搞一些免費的試吃活動,「俘獲」了大媽的心,還愁產品賣不出去嘛?

當然,這招也不全靈驗,還得看你的產品類別!如果是農產品,那okay;但如果是電子產品,你覺得靠大媽的口碑傳播會有多大影響力?至少年輕人很難相信。所以第二步,就是要「準」,找準目標群體很重要。提供意見參考的群體必須是目標受眾的模仿群體,換句話說,就是目標受眾想要成為或者十分羨慕的那群人。舉個慄子,你正在減肥,這時身邊有一個已經成功減肥的妹紙向你推薦某款減肥產品,由於妹紙是你的模仿對象,自然她對你就是有說服力的。

如果商家能夠準確抓住熟人關係,只需較少的營銷投入,就能帶來成倍的營銷效果。

02 從眾效應:隨大流,準沒錯

不要否認,每個人都是盲從的。當個人意見與集體意見不同時,大部分人內心都會產生一種恐懼,叫做:我和別人不一樣。為了消除同儕壓力的恐懼,他們開始忽略個人動機與願望,努力讓「個人思考」與「群體思考」保持一致。這就是所謂的從眾效應。

別人選的永遠是對的,特別是在大多數人都認可的情況下,這種效果能發揮到極致。回想一下,你在某寶上購物,有沒有嘗試過銷量優先?去書店買書,看沒看過本周暢銷書排行榜?觀影之前,是不是會先看看評分?商家其實早就抓住了消費者的從眾心理,並廣泛應用到營銷當中了。而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更是把從眾效應推向高潮,只要商家利用好「社交平臺+大數據+同儕壓力」,何愁消費者不上鉤?

看到這兒,你可能要問了:現代人追求的是個性和自由,不喜歡千篇一律。特別是一些受人追捧的品牌,如果缺少了個性元素,恐怕也會適得其反。沒錯,「反潮流」現象就是這麼出現的。那從眾效應還可不可取呢?

要看產品正處在什麼階段。如果是新產品還在初期推廣階段,使用從眾效應,靠量取勝可以迅速幫助消費者做出購買決策。但如果到了後期運營階段,消費者對產品有了一定了解,這時候追求個性就會成為他們的共同訴求,那商家就要在差異化上多下點功夫了。

03 誘餌效應: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關於誘餌效應有一個著名實驗:

電子版:59美元/年,印刷版:125美元/年,印刷版加電子版套餐:125美元/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的100位被測試者當中,有16人選擇了電子版,84人選擇的套餐組合,0人選擇印刷版。

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人們很少做不加對比的選擇。實際上,消費者心裡並沒有一個「內部價值計算器」,告訴你某種物品的真正價值是多少。相反,他們關注的是這種物品與其他物品的相對優劣,以此來估算價值。試想一下,在上面的實驗中,如果去掉印刷版加電子版的套餐選項,消費者就要在電子版和印刷版之間做出一個選擇,這是很傷腦筋的。但如果加上這個選項,消費者能很容易推算出:電子版是免費的。白撿的「便宜」,有誰不想佔?

類似的操作還有,你到奶茶點去買奶茶,是不是會在中杯和大杯中艱難抉擇?我猜,你的心理活動是這樣的:中杯和大杯選哪個好?大杯太多喝不了呀,可是就差2塊錢,大杯看起來比中杯多辣麼多,天熱死了,大杯感覺也能喝完吧,好,選大杯吧!

過程看似糾結,但其實你早就有了答案,只是在說服自己而已:2塊錢換個大杯,不要太划算!

其實,無論是印刷版還是中杯奶茶,商家就是想給你一個誘餌,根本沒指望能賣出多大量。星巴克也是如此,一摞一摞的中杯大杯超大杯的空杯子,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摞得最矮的就是中杯,人家就沒指望賣出去,只是作為參考項而已。真正的營銷高手在賣產品時,都會安排一些有誘惑力的「誘餌」,以引導消費者作出有益於商家的選擇。現在是不是明白了,為啥賣車賣房的人總會跟你巴拉巴拉說些無關緊要的數據~

04 損失效應:撿到100元快樂?還是損失100元痛苦?

心理學當中,有句話講:白撿100元的快樂,也難以抵消丟失100元的痛苦。大部分人都會低估獲得時的收益,而高估失去時的損失。也就是說,相比獲取,人們對失去帶來的損失更加敏感。那怎麼才能把損失效應與營銷相結合呢?

很簡單,與其一味地強調產品或服務能給目標群體帶來什麼,不如化收益為損失,告訴他們即將失去什麼。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限時低價」銷售。這個道理不用多講,無非就是強化「損失」,加上利用消費者「天上掉餡餅」的心理,間接打了個價格戰,從而讓產品賣得多賣得好。

但光有這一點還不夠,必須得加個補償項。還是這個例子,「限時」和「低價」僅四個字,就向消費者傳達了兩個消息:一個壞消息(限時)和一個好消息(低價)。實際上這裡面也是有門道的:商家在向消費者拋出一個壞消息的同時,會緊跟著給出一個好消息,作為損失的補償。這樣消費者的心理平衡了,下單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兒了。

05 目標趨近效應:從99%到100%的這段時間總是很漫長

你有沒有發現,當我們在努力完成一件事兒的時候,越是接近目標,就越不惜代價的去完成這個目標。從心理學上講,就叫做目標趨近效應。人們為了不讓之前花費的巨大沉默付諸東流,而對最後需要完成的一小部分,願意付出更多代價。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見。比如,你燙頭髮花了600元,臨了要走時,商家推薦你再做個200元的護理,效果會更好。這時候只要不是囊中特別羞澀,多半都會答應理髮師的要求。因為你已經花了600元,只要再添200元,這個髮型看起來就會更好。否則,600元就好像「打水漂」。那麼這個心理效應,商家又是如何運用在商業活動當中的呢?

宗旨只有一個:儘可能把用戶的目標結合到你的商品或者服務當中去。打個比方,開在醫院門口的水果店,一般很少見散裝水果,多半都包裝精美。因為商家很清楚,來這裡消費的顧客大多是買了水果去探望病人的,他們會特意做成果籃進行出售。儘管價格偏高,可還是會有不少人消費。商家提供的增值服務,實際上是幫消費者完成了一個即將完成的目標。

因此,在銷售產品之前,要儘可能了解對方為了這個目標付出了哪些努力,之後在銷售過程中頻繁的、以可視化的方式展現出來,你會發現賣產品不是什麼難事。

好啦,囉嗦了這麼多,不知道對你的經營和銷售會不會有一丟丟啟示呢?如果你是營銷高手,歡迎留言,一起學習,共同進步哦~

相關焦點

  • 大媽撿了只長「翅膀」的貓,鄰居勸她趕緊扔掉:從沒見過這樣的
    雖然現在養貓的鏟屎官越來越多,但是大部分鏟屎官都很追求貓的品種,甚至願意花上萬元去買一隻貓咪,其實獸醫小明覺得,貓咪都是一樣可愛的,並沒有什麼貴賤之分。看看下面這個故事中的貓咪,是否會有些心疼呢。這位大媽在路邊挑野菜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草叢裡有一隻三花貓,一直在喵喵叫,看上去楚楚可憐的,像是很多天都沒有吃飯了,大媽看著它比較可憐,就將它帶回了家收養。可是養了一段時間後,發現這隻貓咪的背上竟然多出了2條像「翅膀」一樣的東西,看著雖然不可怕,但是還是有些怪怪的,畢竟正常的貓怎麼會這樣呢?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事情呀!
  • 大媽帶300元買的「夜明珠」鑑寶,專家:上交,大媽:我不
    大媽帶了一顆珠子來到節目中,說是20年前自己的父親在內蒙古出差的時候買回來的,花了300塊錢,先讓專家看看這顆珠子能值多少錢,是不是真的夜明珠。大碼繼續說道,大概是97年的時候,父親去內蒙古出差,偶然間看到的這件東西,當時就是覺得特別好看,然後就準備買下來。誰知道一問價錢,居然要300塊。20年前的三百塊,按照物價來算相當於現在的三萬塊了。
  • 鄰居噪音太大,業主買「震樓器」想出口惡氣,看看樓上的真實感受
    今天一位朋友說他再也受不了樓上的鄰居了,每天晚上都會弄出的動靜很大,鬼哭狼嚎的鬧的他睡不好覺,想買個「震樓」器震震樓上的業主,起碼也給自己出一口氣。相信很多業主都會遇見這一點問題,因為樓層之間沒有隔音材料,裝修的時候業主也不會犧牲空間和金錢來買吸音棉裝修,所以隔音不好成了很多業主頭痛的問題,也經常有業主諮詢裝修好後如果再加裝隔音材料!
  • 面試官:火車上60歲大媽想跟你換下鋪,旁邊人還起鬨,你會怎麼辦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面試問題:如果你坐火車,買的是下鋪,一個60歲的大媽以身體不好為由,用她的上鋪來還你的下鋪。同時,同車廂的人也起鬨,讓你把下鋪讓給這位大媽,你會怎麼做來保住自己的下鋪?看到這問題,覺得挺有意思,我也在想怎麼回答才會比較好。有人會說,你手裡有票,直接拒絕就可以了。但是,我們要考慮別人對於我們自身道德的評判,畢竟路上還需要相處。
  • 屈臣氏幾樣不能買的化妝品 你入坑了嗎?
    導購大媽=噩夢,你沒看錯,導購大媽就是顧客的噩夢,不管是在化妝品專櫃,還是其他什麼護膚品,甚至牙膏,洗髮水這樣的小東西,也逃不過導購大媽的荼毒。如果你說:很多地方都這樣,差不多習慣了。。。。小編想說:你要不要試試屈臣氏?一進入屈臣氏,就像是闖進了妖精堆裡的唐長老。
  • 為什麼你明明不餓,卻很想吃東西?
    這種激素會告訴你的大腦,你已近開始餓了,你需要吃東西了。相反如果還沒有到達胃排空的狀態時,它會告訴大腦你還很飽,不用吃東西了。 但是,當大腦的信號接收器由於長期的不規律進食被幹擾後,很難再準確分辨這樣的信息。 也就造成了即使你的胃現在還很充實,但還是會想吃東西。
  • 二手商品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
    但是,在二手個人交易平臺上買東西,剁手黨操的不是一般的心,二手商品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旋律已上腦)。年終互換禮物作為公司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也成了一個二手賣家「地下交易」的來源,神神秘秘就是為了避免在二手圈裡尷尬碰到送你禮物的同事。見慣了營銷的套路,無論是故事還是和街邊小店年年日日「最後一天跳樓價」一樣的年會獎品低價出的套路,買東西要看的還是使用價值,不要一不小心入坑二手交易設置的圈套。
  • 買魚大媽被「咬」哭
    第1眼-重慶廣電消息,市民戴女士給我們第1眼發來視頻,分享了她在彈子石新世紀超市親歷的「慘烈」一幕:超市的魚竟然把一位買魚的大媽給「咬」得哇哇叫,難不成這超市還賣食人魚了?在戴女士拍攝的視頻中可以看到,一位大媽的手,確實連著一條魚,由於現場很多好心人都在幫忙,擋住了鏡頭,我們無法看清具體是哪個部位被「咬」了,只能聽見大媽痛苦的呻吟。戴女士說,作為吃瓜群眾,自己也沒看清魚的種類。後來,還是消防隊員趕來超市,用剪刀把這條魚剪開,解救了這位表情痛苦的大媽,超市工作人員也陪同她去了醫院,傷勢已經沒有大礙。到底什麼品種的魚,有如此大的殺傷力?
  • 星露谷物語:將鎮長的私人物品丟在路上,瑪妮大媽悄悄拿回臥室!
    這裡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將黃金雕像放在npc經過的路上,最終黃金雕像被npc踢碎了。一局遊戲只有一尊黃金雕像,想再得到一尊只能通過非正常手段生成了,這種情況誰也不願意看到。小編推薦一處絕佳位置:哈維診所門口的樹下。
  • 黃金殺手,操盤房價,站在金融食物鏈頂端的女人:中國大媽
    有人統計過,這段時間中國大媽一共抄底黃金300噸,價值人民幣1000億。相當於整個英國的黃金儲備數量。 但是只要有人提起買黃金的中國大媽,大家就能一起高潮起來,群裡充滿了快活得空氣。 最後的事實證明,你大媽一直都是你大媽。 2019年下半年開始,因為國際爭端和疫情的關係,黃金再一次上漲。 2020年8月初,國際金價史上第一次突破2000美元。
  • 樓上阿姨愛製造噪音屢勸不聽 網推一神器:專制惡鄰居
    有位女網友近期上網發文分享,她說自家樓上的鄰居住著一位阿姨習慣穿鞋大聲走路,又愛移動家具,加上她2個女兒時常在樓上奔跑、打籃球,噪音吵得她受不了,而在樓主老公勸導3次後,對方竟主動加Line,結果每次吵鬧後對方還是裝死不認,令樓主感到崩潰,而貼文一出後,網友們紛紛推薦她使用一款神器,表示這是專門用來對付惡鄰居的法寶。
  • 海賊王:基德為什麼想先進攻紅髮團而不是大媽團?基德斷手說明
    在海賊王最新的漫畫劇情裡,曾經超新星頭牌基德在新世界的徵程,原來不是像路飛那樣從大媽打起,而是直接就挑戰紅髮海賊團,雖然最後基德把自己的手搭上才勉強逃脫,但是至少基德也是很有尊嚴了,不像很多人投降四皇,基德相信自己的實力,管你是什麼,打了再說。
  • 為什麼這些Banner(海報)設計,讓人看了就想買?
    然後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有些圖我會看很久,但有些圖我只瞄一眼就不想看了;有些圖過了好久我依舊還能夠記住,但是有些圖我看過就忘了;有些圖我光看圖片就想買了,但是有些圖我看了就不想買。為什麼會這樣呢?ok,今天我就從一個設計師+用戶+運營的角度,來給大家分析解答一下其中的奧秘好了。
  • 大媽被小鮮肉追求,年齡差有20歲,網友:看到真人我理解了
    通過網絡渠道,讓你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取豐富多彩的知識以及一些比較新鮮好玩的事物,也能夠通過網絡快遞能夠買到你所需要及感興趣的東西。大媽被小夥子追求,年齡差距有20歲,網友:看到真人我理解了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位來自韓國的大媽,她交了一個比自己小20歲的男朋友,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20歲啊,這相差的年齡差距也太大了吧?很多人心裡肯定想知道為啥這大媽能老牛吃嫩草呀?當你看完這位大媽的照片,就不會覺得不可思議了。
  • 「需不需要去美國找你乾爹?」黃之鋒遛狗被大媽痛罵,全程高能特解氣
    黃之鋒的媽媽則稱,「正好想拍Vlog,就讓他們幫我們拍吧。」隨即匆匆轉身離去。大媽:香港的年輕人就是讓你們這些混蛋害死的知不知道啊?大媽:這個混蛋收了多少錢啊?聽到黃之鋒和他媽媽的回應,這位香港大媽直言他們搞亂了香港還「不害羞」。
  • 房子西曬咱也不能認,鄰居大媽給我出主意:窗戶貼隔熱膜涼快多了
    好在鄰居大媽給我出了個主意:在窗戶上貼一層隔熱膜,立馬家裡溫度降5度! 運用範圍也很廣,除了臥室、客廳之外,另外像廚房其實也可以在窗戶上貼層隔熱膜,畢竟一天的時間待在這裡還蠻長的
  • 大爺樓道裡大小便 老伴要求鄰居來「關愛」自己卻跑得遠遠的
    看這一攤一攤的,進進出出的鄰居都無從下腳。大夥苦不堪言,卻無可奈何。有時候樓上的小女孩下樓碰見大爺正在「方便」,嚇得尖叫,反而招致大爺一頓罵。居民有去勸解的,大爺還要打人。但是,面對鄰居的「控訴」,大爺矢口否認,說「那不是人幹的事兒」,自己都是在外面大小便,從不在樓道裡。
  • 我想回農村!吉林女子與樓上鄰居因噪音起紛爭,鄰居:你去報警啊
    近日,吉林一網友爆料,她樓上的孩子經常在晚上蹦跳與拍球,她實在受不了了,就拿了零食想去哄孩子,想讓家長教育下孩子,當是相互理解了。結果孩子家長破口大罵,讓樓下報警去,看警察能不能把她抓起來。具體的事情經過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抱著解決問題的態度找鄰居,結果被罵了一頓不說,警察都拿她沒辦法。
  • 鄰居懷孕了,卻想讓我把貓送走?有必要嗎?
    鄰居懷孕了,卻想讓我把貓送走?有必要嗎?中國家庭對於寵物這方面是比較喜愛並且容忍性很大的,但是一旦遇到懷孕等其他狀況,他們就會毫不猶豫地把貓咪拋棄或者找人領養。因為中國家庭有一種固有認知那就是懷孕之後不能跟寵物相處,不然會影響到自己以及胎兒的安全,在這時候很多人對於寵物的存在都是不能容忍的。
  • 剛到日本想買東西的話要牢記這幾家店
    最近有不少買機票準備飛日本的留學生以及打工人,大家剛到日本肯定先要隔離14天的,但並沒有硬性規定門都不能出,只是不能乘坐交通工具,所以,買東西還是可以買的,那麼去哪買比較好呢。第一個地方,就是百元店,跟國內的十元店 、一元店 、兩元店差不多,裡面東西基本上都是100日元,也有200-300日元的東西,相信在國內去過十元店的朋友,肯定不陌生,在百元店內有食品、廚房用具、文具、生活用品等等,種類很多,基本需求都可以在那裡找到,而且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