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卡索一開始對自己的畫也很嫌棄?亞威農少女,畢卡索:醜到我了

2021-01-09 吸管聊名畫

巴勃羅畢卡索是西班牙畫家,但卻也是法國共產黨員。他是西方現代排繪畫的主要代表,現代藝術的創始人,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之一。

他於1907年創作的《亞威農少女》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著名傑作。它不僅標誌著畢卡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

今天,吸管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世界名畫—《亞威農少女》

在現代藝術史的巨變中,巴伯羅畢卡索的《亞威農少女》是一件具有劃時代變革意義的作品,但當它剛剛被創作出來的時候,就連畫家本人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置它。從前還沒有哪張畫能像這張一樣令人不安,它看上去實在太醜陋了,就像一面被魔鬼打碎的鏡子,映射出恣意張揚的長相。

畢卡索創作這樣一件不討觀眾喜歡的作品並不是沒有來由的。

1906年塞尚去世,巴黎為他舉辦了一次大型的個人作品回顧展。在這次展覽上,有一位來自西班牙的青年人從中深受啟發。他原本可以按照父親的願望,繼續參加美術比賽,取得好名次,被人賞識,然後接受來自公眾、政府、教堂的訂單,用自己的技藝為有所需求的人服務。但是,看過塞尚的原作後,他越發覺得藝術中存在的那種獨立發現的精神才是更重要的,從而決定要把塞尚對於結構的探索繼續下去,發展到極端。他就是20世紀美術中影響最為持久的畫家——巴伯羅畢卡索。

就在看過展覽的第二年,畢卡索創作了這幅作品。研究人員相信,它是對於塞尚《浴女》母題的回應。在那些表現浴女的作品中,塞尚使西方傳統繪畫中具有豐滿、美貌、優雅氣質的女性形象消失了,而是把她們當成一棵樹、一片雲、一塊土地一樣去塑造,儘管具有與傳說或是信仰有關的神秘色彩,但它只存在於色彩與形體的關係中,至於他筆下的女子長得什麼樣,在做什麼,那都不過是為畫家的表達提供一個媒介罷了。

《亞威農少女》延續了同樣的路子。它描繪的是畢卡索在巴塞隆納求學時期去過的一家妓院。

從創作草圖來看,畢卡索的初衷是表現對性病的警界。當時,患了性病足以致命,這是時常縈繞在畫家腦海裡的一種特殊的危險,也是當時巴黎社會令人焦慮的一個源泉。草圖中,不僅有妓院的女子,也有兩位著衣的客人。坐在中間的一位據說是經常光顧妓院的水手,而左邊站立的是一名醫學院的學生,在其他草圖中畢卡索也用自己的形象表現過,他捧著東西進入到畫面裡來,有時是一本象徵智慧與道德典範的《聖經》,有時是一個骷髏頭,其隱喻盡人皆知:「虛空的虛空,凡事皆是虛空。」也就是說,畫家的構思意圖是將性慾的放縱與死亡的懲罰聯繫到一起,他原本想給這張畫起的名字就叫做《罪惡的報酬》。

然而,在最終完成的畫面中,其他的形象全都消失了,只剩下五個直視畫外的女人體,這是妓女們向顧客展示自己的時刻,所有的觀眾都如同身臨其境,成了觀看低級場面的人。而且,敘事性的情節以及隱藏的道德意義從表面上也看不到了,它們只是通過畫家創造的形式語言表現出來。

在對物體的認識方面,畢卡索遵循了塞尚的教導,將對象概括成基本的幾何形體,同時也放棄了從一個角度看上去的空間關係。面對這張畫的時候,我們的目光似乎總在游離,看到的都是支離破碎的局部,很難獲得像古典油畫那樣明快單純、一目了然的印象。這就好比埃及人的創作原則,只要有利於表現,就可以把不同方向看到的物體組合在一起。

畢卡索也向觀眾追問,為什麼一定要按照事物出現在眼前的樣子去表現它呢?為什麼要把轉瞬即逝的假象固定在畫布上?畫家要做的是根據他的實際目標構成物體,而不是描摹物體。

後來,在這樣的思路引領下,畢卡索和他的其他朋友開始了「立體主義」的創作,他們把日常熟悉物體的結構打散,然後按照一些有趣而奇妙的想法將不同的部分重新安排,使它們更接近於感情上的「真實」。《亞威農少女》即被認為是立體派風格的開山之作,儘管醜陋、扭曲,但這些女子咄咄逼人的目光和挑逗性的姿勢卻得到強有力的體現。

此外,為了更恰當地把握主題,畢卡索還創造性地吸收了非洲原始面具的影響。

從19世紀開始,隨著帝國主義在全球的擴張,歐洲人的視野中出現了不同的「遠方」,比如德拉克洛瓦晚年時,就迷戀於描繪北非摩洛哥帶有浪漫異國情調的形象。1900年,法國在赤道非洲又建立了多個殖民地,那裡用於古老宗教儀式的面具、雕刻也被那些充滿獵奇心的船員帶回法國。

不過一開始,誰也沒有對此多重視。是畢卡索,在這幅作品中,第一次將非洲原始藝術的形式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對比二者,它們是多麼相像。畢卡索之所以這樣做,恐怕是被原始藝術中那種粗獷、本能的力量所吸引,而把這樣的氣質用在表現性的主題上再合適不過了。

總之,儘管這張畫看上去是草草為之,但卻是畢卡索與古往今來的藝術的一次認真、深入的對話。

除了塞尚、埃及藝術、非洲藝術,畫面最左邊伸手去拉窗簾的人物形象是受到了古羅馬伊特魯裡亞壁畫的啟發,而中間的兩個人的姿勢和藍白相間的背景也讓人想到西班牙16世紀末畫家埃爾格列柯的手法。

它既是對過往藝術的總結,也開啟了新藝術發展的趨向,稱它為劃時代的一幅作品是不為過的。不過,與其說它影響了現代藝術的發展,還不如說是現代藝術的發展肯定了它的存在。因為在作品完成之後,畢卡索幾乎不敢把它拿給人看,就算周圍親密的朋友都表示憤怒或者不可理解。

直到9年之後,也就是1916年,它才在一個無足重輕的沙龍公開展出,反響也不怎麼好,20世紀20年代被賣給一個私人收藏家,再露面就到了1938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將它永久收藏。此時人們才發現,原來,現代藝術的多種可能性早就全都包括在這張作品裡了。

知識點:

立體主義

20世紀初期產生的一種現代繪畫風格,由畢卡索和勃拉克開創。它放棄從一個角度對物體進行描繪的方法,而把幾個角度重疊在一起,常呈立體或幾何形。第一階段為1907年—1909年,第二階段(分析立體主義)為1909年—1911年,第三階段(綜合立體主義或拼貼立體主義)為1911年—1916年。

相關焦點

  • 畢卡索: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之一
    2004年5月,畢卡索早期作品《拿著菸斗的男孩》以1.04億美元的價格結標,刷新了1990年文生·梵谷一幅畫作8250萬美元的拍賣紀錄,成為世界上最昂貴的畫作之一。主要作品《亞威農少女》畢卡索作,1907年,油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1906年畢卡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繪畫影響,而轉向一種新畫風的探索。
  • 和平鴿簡筆畫:畢卡索與和平鴿
    畢卡索思索著,並且從模仿走向創造。  1907年的一個夏日,畢卡索請幾位畫家好友走進自己封閉了好幾個月的畫室。他們驚訝地看到一幅六米見方的巨幅油畫。  「你是想讓我們吞下抹腳破布,喝下煤油嗎?」畫家布拉克直言不諱。  「看來,你改行畫諷刺漫畫倒是挺合適。」說這句話的畫家與畢卡索友誼深厚,平時為人和善。
  • 畢卡索vs馬蒂斯:一個南極一個北極
    畢卡索的「亞維農的少女」所描繪的女性也似位於舞臺的中央,具有相似的人為情景設定。但不同於馬蒂斯,畢卡索更希望完成富有革命性的作品。因此,「亞維農的少女」中的線條尖銳硬朗,畢卡索將畫面女性的身體分解為幾何形的塊狀,並做了角度的扭轉與變換。兩位藝術家都從塞尚的作品中汲取了大量的靈感,如果沒有塞尚,馬蒂斯與畢卡索富有變革性的畫作亦不會問世。
  • 畢卡索抽象畫的真正含義,你真的能夠理解嗎?
    畢卡索是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西班牙畫家,對於一些畫作的理解力和創作力都是十分強大的。五彩斑斕的顏色看起來就十分的養眼,給人的感覺也是非常的絢麗多彩,想必畢卡索也是一個腦子裡有內容的人。對於很多客觀的東西都能夠用自己主觀的感受來描述。
  • 畢卡索初到倫敦設計戲裝:活潑多彩結合民間特點
    展覽將畢卡索的代表作品和眾多模仿他的英國藝術家們的作品放在一起展示,並做了詳盡的比較分析。揭英國藝術家們的「醜」,這是不是有點殘酷,讓英國人自己都覺得很鬱悶呢?  A  初到倫敦  設計戲裝  畢卡索是怎麼到的英國?
  • 讓·科克託:畢卡索跑得比美快,這就是為什麼他的作品看上去醜
    這是讓·科克託對畢卡索的讚頌與評價,他解釋道「畢卡索跑得比美快,這就是為什麼他的作品看上去醜」。畢卡索也迎來了自己畫作的巔峰,也是令他在世界上名聲大噪的「超現實主義時期」。有趣的是,在這部電影中,畢卡索親自客串了一把。這部電影似乎也是畢卡索唯一一次在劇情類的電影中以角色登場。
  • X射線揭秘:畢卡索曾在別人風景畫上繪製自己的情人油畫
    科學家團隊和博物館策展人利用最先進的非侵入式成像技術,在畢卡索1902年油畫作品《蹲著的乞丐》(La Misereuse Accroupie)下面發現了風格完全不同的風景畫。他們還發現,在那身披綠色鬥篷的落魄女子成型前,畢卡索自己還嘗試畫過其他內容。目前這幅畫收藏於加拿大多倫多。
  • 誰是擁有畢卡索最多的中國人
    中國最早與畢卡索的作品結緣,可以追溯到建國之前。畢卡索知悉這一消息,便將自己的一幅油畫拖鄧髮帶給毛澤東。當時「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的夫人李佩因見證了此事並且還看到了這幅作品。但可惜的是:鄧發回國後,並沒有第一時間將作品轉交。1946年4月8日,他與王若飛、秦邦憲、葉挺等乘美式運輸機返回延安,因氣候惡劣,飛機墜毀,機上17人全部遇難,畢卡索珍貴的畫作也從此消失。
  • 評展|360度觀察勾踐劍的背後,跨越三十年的畢卡索之路
    評星:四星半越王勾踐劍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有自己故事的「典型展品」。可以說,該展覽涵蓋了青年畢卡索的藝術發現與醞釀時期,其風格經歷了從學徒時代的學院派現實主義,到立體主義的偉大冒險,再到戰後向古典風格的回歸;從藍色時期和粉色時期交替出現的憂鬱和情感相關主題,到他具有開創性的原始主義探索等諸多變化。在過去,畢卡索的藍色和粉色時期常常被視作原始主義和立體主義時期的鋪墊,並不常曝光於展覽和出版物上。
  • 我出軌花心逛怡紅院,但我是二十世紀最偉大天才!
    有人帶他到窯子裡,一位年長的姐姐給他破了處。事後,他拿出僅有的零用錢,想再多看一眼她的身體,想記住她,畫下她。昏黃的光暈籠罩二人,她覺得自己年老色衰,但少年卻覺得美麗至極。再看1937年的巴黎,56歲的畢卡索已經功成名就。
  • 此劇第一季講述愛因斯坦,收視率超4500萬,今年又開始介紹畢卡索
    此劇第一季講述愛因斯坦,收視率超4500萬,今年又開始介紹畢卡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這部由國家地理頻道出品的傳記美劇《天才》Genius?此劇在第一季講述了愛因斯坦,收視率就超過了4500萬。沒有想到在今年又開始介紹畢卡索了,眾所周知,他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一直活到了九十二歲,創造了非常多出名的作品。而此此劇就介紹了畢卡索豐富的一生,可以說把這位名人扒了個底掉。他這一輩子光是被人所知的,就有五位情人,不被大家所知的肯定更多。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真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渣男了。既然有這麼多的情人,畢卡索的情場功夫那肯定是無與倫比的。
  • 傳奇畫作提升家居逼格 —絲網版畫體驗評測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評測主角,是來自上海東信印務有限公司的絲網版畫——一代巨匠畢卡索的經典名作《彈曼陀鈴的少女》,感謝京東金融眾籌版塊提供的這次評測機會。東信成立於2000年,熟練掌握了世界上不同風格的印花技術,其中尤以日本印花風格為擅長。實行規模化生產並開發了多項新工藝,公司的印花技術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
  • 網絡小說與《十日談》,男人與女人,畢卡索立體畫作背後的意義
    畢卡索《Man and Woman》1971年當你看慣了網文小說,別說讓你去看喬伊斯,即便僅僅只是讓你看昆德拉你都看不下的。這都什麼是什麼嘛。情節平淡,有些像流水帳,有時比流水帳還要離奇。嗯,離奇?這也正是當年昆德拉在其《小說的藝術》裡談論到的,若是今日的小說還像數百年前的小說一樣,只是把裡面的馬車變成了當下的汽車,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把汽車變成了超光速飛船的話,那麼如昆德拉所言,不僅是歐洲的小說死亡了,恐怕連全世界的小說都要死亡了。因而,我們說,幸好我們有喬伊斯,有伍爾夫等等。繪畫亦是一樣。
  • 畢卡索 莫奈 梵谷…他們是怎麼進的芝加哥藝術博物館
    他畫過他生命中的許多女人,他與某位女性的關係或是女伴的特質似乎是加速畢卡索藝術風格變化的重要原因。紅椅子上坐著的人物是瑪麗-特蕾莎·瓦爾特,她與畢卡索1925年左右相識,當時已婚的畢卡索正與她發展一段戀情。畢卡索被這位比他年輕了28歲瑪麗深深吸引,他的畫中開始出現瑪麗的金髮和豐腴的身材。
  • 立體圖案 抽象的畢卡索
    Inspiration board 靈感板出自palazzo visioni Italy 義大利紡織設計工作室
  • X射線揭開百年謎題:畢卡索將他人畫作塗改成名作
    X射線揭開百年謎題:畢卡索將他人畫作塗改成名作 時間:2018-02-20 10:08:50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Sophie
  • DIGIX TALK│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成功:畢卡索與梵谷的不解之緣
    有一種說法:「梵谷是窮死的,畢卡索是富死的。」畢卡索一生創作無數,且出售的作品不勝枚舉、價值不菲;梵谷一生只賣出一幅畫,售價僅僅400法郎。二人落差之大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畢卡索強大的自我營銷能力。相比梵谷一生在孤獨自閉中創作,畢卡索在精於繪畫之外還善於包裝和宣傳,具有所謂「品牌意識」。
  • 愛因斯坦滾黑板之後,畢卡索...
    所以,人家一直專注於自然、科學、文化與歷史等社會的宏大概念對於撕逼、賣腐、驚悚、獵奇一類的電視劇壓根就是一點石更不起來可以說是毫無興趣可是,萬萬沒想到啊(Gai也沒想到)連你高端嚴肅的國家地理頻道都開始拍電視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