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地球上來看,月亮有著與太陽相同的地位,自古以來,太陽便代表了白晝,而月亮則是黑夜的主宰。
有趣的是,從地球上看起來,月亮與太陽不僅有著相同的地位,還有著相似的大小。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有趣的現象是因為太陽的直徑大約是月球的400倍,而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恰好是太陽與地球距離的1/400,這種巧合就導致了這種視覺上的有趣現象。然而實際上無論是地位,還是大小,月球與太陽都相距甚遠,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恆星,其佔據了太陽系物質總量的99.86%,而月球只不過是地球的一顆衛星,如果說太陽是一個燒餅,那麼月球只是燒餅裡肉眼不可見的一粒鹽。
儘管如此,不可否認的是月球對於地球而言仍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而且它也的確有些特殊的地方。
月球最為獨特的地方在於,作為一個球體,它竟然存在正面與背面,當然,這是針對地球上的我們而言的。
由於月球與地球已經實現了潮汐鎖定,月球自轉與公轉的方向與速度皆相同,所以月球表面總是有一部分無法在地球上直接看到,這一部分就被我們稱之為月球的背面,其大約佔據了月球表面積的41%。
從某種角度而言,月球背面可以說是一塊寶地,從經濟層面而言,由於受到太陽風的吹拂,月球背面氦-3的存量比月球正面更多,而氦-3是可控核聚變的主要燃料。從科研探索的角度來講,月球背面的價值就更大了,因為這裡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塊淨土,而且還是一塊人類可以接近的淨土。因為在這裡可以迴避來自地球的無線電幹擾,這樣的地方在地球上是無法找到的。
月球背面之所以是一片淨土,並不僅僅是因為這裡背對著地球,還與地形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月球背面存在著一些高邊的環形山,這些環形山對於無線電幹擾起到了很好的屏蔽作用,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射電望遠鏡以及其它觀測設備或探測器將獲得理想的觀測環境。當然,這只是針對目前的情況而言的,依照現在人類對於月球的探索熱情,可能用不了多少年,這種理想的觀測環境就會消失,所以保護月球應該從現在開始了,而且這可能也是實行月球保護的最後時機。
這就好像一個社區想要維護高質量的環境是可以做到的,可如果環境已經遭到破壞,綠化帶被私圈,停車位被打上私鎖,樓內樓外堆滿雜物,再想要恢復就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其實,人類對於月球的保護意識還是非常超前的,因為早在1967年,聯合國《外空條約》就已經得到籤署,該條約規定,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夠為了一己的經濟利益而對月球實行部分或全部壟斷。
然後由於該條約籤署的時間較早,所以當時的一些認知上的局限性是難以避免的。在這個條約之中,只是限制了國家對於月球的壟斷,但卻沒有對私人的限制。因為在那個時期,很難有人會想到未來私人公司也能夠具備登上月球的能力,而這種在當時無法想像的事情,現在已經變為了現實。就在2019年,以色列的一家公司就將一臺月球著陸器送往了月球,雖然最終的著陸失敗了,但這也向我們昭示了私人公司已經具備了登陸月球的能力,而一旦私營企業大量成功登陸月球,那麼月球現有的環境將很難得以保全。
一旦私營團體大量進駐月球,通訊將會是一件極具破壞性的事情。
地球是無法直接與月球背面取得通訊連接的,所以要實現連接就必須要建造通訊中繼器,這絕對是一件需要協調的事情。一旦每一個個體都建立自己的通訊方案,那麼月球背面得天獨厚的觀測條件將徹底被摧毀。
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的空間科學家馬科內對這種可能性表示擔憂,他認為保護尚未被人類汙染的寶貴空間是最為重要的事情,事實上早在十年以前,他就已經提出了關於月球的保護方案,只不過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多個國家、多個國際組織進行磋商並達成一致。雖然深空探測看似與我們並不相關,但它卻與人類的未來息息相關,而揭示宇宙的奧秘、探索生命的意義正是一代代人類所奮鬥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