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所劉崗獲「中國科學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

2021-01-08 中國科學院

近日,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劉崗博士榮獲2010年度中國科學院盧嘉錫青年人才獎。

劉崗,博士、副研究員。2003年7月於吉林大學材料物理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2009年6月於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得材料學專業工學博士學位,其中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納米功能材料研究中心進行聯合培養,隨後獲金屬所「葛庭燧獎研金」支持開展高效太陽能光催化-轉化材料的研究工作。

劉崗自攻讀碩士學位以來,在金屬所成會明研究員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逯高清教授的指導下,開展面向清潔環境和可再生能源用氧化物、氮化物等無機半導體光催化-轉化材料的研究,已在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Chem Commun、Chem Mater、J Mater Chem等雜誌作為第一作者發表論文18篇(影響因子大於5的論文6篇),他還作為第一作者為J Mater Chem撰寫了Feature Article,另外合作在Nature、JACS、Adv Funct Mater等上發表論文10餘篇。劉崗發表的論文已被SCI他引240餘次,第一作者論文單篇最高他引49次。劉崗申請專利8項,其中已獲授權2項。劉崗還榮獲2009年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優秀獎等獎項。

相關焦點

  • 金屬所博士生佟偉平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獎特別獎
    日前,2003年度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優秀導師獎評審工作已經結束,並正式公布評審結果。全院共有20名博士獲得院長特別獎、200名研究生獲得院長優秀獎,20名導師獲得優秀導師獎。金屬所博士生佟偉平(導師:盧柯院士)榮獲院長特別獎,博士生王曉輝(導師:周延春研究員)、趙明純(導師:楊柯研究員)和周亦胄(導師:周本濂院士、成會明研究員)榮獲院長優秀獎。
  • 北大、南大、水稻所、金屬所等學者榮獲2020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2011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獲博士學位。從事多複變函數論的研究。作為國內自主培養的青年學者, 他與合作者的一系列研究工作給多複分析這一研究領域帶來了全新認識, 取得了系列令人矚目的重要成就。
  • 金屬所孫明月研究員榮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8月2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20年度5項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6位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金屬所孫明月研究員榮獲陳嘉庚青年科學獎。近年來,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核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的支持下,金屬所孫明月研究員及其團隊在研究部負責人的指導和帶領下,突破了大鍛件「以大制大」的思路局限,在國際上率先提出金屬構築成形思想。
  • 蔣敏強教授做客航空學院青年學術論壇183講暨衝擊動力學講壇20講
    西工大新聞網11月4日電(鄭耿華)11月2日,應航空學院索濤教授的邀請,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蔣敏強教授做客航空學院青年學術論壇183講暨衝擊動力學講壇20講,在航空樓A706會議室作了題為《非晶合金的納秒脈衝雷射燒蝕》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索濤教授主持,四十餘名師生參加了此次報告會。
  • 吳蓓麗校友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吳蓓麗校友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清華新聞網12月28日電 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9位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青年女性獲此殊榮。清華大學校友、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名列其中。今年36歲的吳蓓麗祖籍蘇州吳江,在無錫長大。
  • 3位湖南籍學者獲科學探索獎,獎金300萬,最年輕的只有36歲
    獲獎的湖南籍科學家有3位,分別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劉倩(能源環保領域獲獎者)北京大學 楊越(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彭承志(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科學探索獎」是2018年騰訊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
  • 3位湖南籍學者獲科學探索獎,有兩位80後
    2020年「科學探索獎」共收到1200多位青年科學家的申報材料,經過初篩、初審、覆審、終審四輪評審,產生最終獲獎名單,申報人與獲獎人比例約為25:1。在獎項的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超過800名「兩院院士」參與其中,僅在提名推薦階段,就有13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和100多位發達國家的院士參與,數量和2019年相比有很大增幅,體現了獎項專業性和權威性的提升。
  • 2020「科學探索獎」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1.5億元獎金
    important}今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1.5億元獎金,最年輕獲獎人僅30歲!2002年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系,2007年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博士,隨後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2010年加入北京大學化學學院,2016年晉升為北京大學長聘正教授。2014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入選教育部2018年度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 柯博文副研究員獲「四川大學青年科技人才獎」
    麻醉手術中心和轉化神經科學中心柯博文副研究員獲「四川大學青年科技人才獎」近日,四川大學公布了2017年「四川大學青年科技人才獎」獲獎人選名單,華西醫院麻醉手術中心和轉化神經科學中心柯博文教授成功入選。2016年,柯博文當選中華醫學會麻醉分會臨床及轉化醫學學組副組長;同年入選四川省千人計劃人才;獲得頂級期刊Cell出版社2016年Chem-The Cell Press Prize大獎。2017年,榮獲第二十屆中國藥學會-施維雅青年藥物化學家獎。研究成果被健康報、人民網、新浪網等數十家媒體報導和轉載。本次獲獎也是對柯博文近年來科研工作的再次肯定和認同。
  • 上海應物所陳金輝博士獲美國物理學會
    在4月14日的美國物理學會年會上,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陳金輝博士獲得2012年美國物理學會George E Valley Jr.獎。美國物理學會理事長Michael S. Turner教授授予陳金輝證書和獎金,以表彰其在發現第一個反超核和利用φ介子研究相對論重離子碰撞中部分子物質的研究中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 3位湖南籍學者獲科學大獎
    獲獎的湖南籍科學家有3位,分別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劉倩(能源環保領域獲獎者)北京大學楊越(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彭承志(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超800名院士參與推薦評審「科學探索獎」是2018年騰訊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偕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等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獲中國2018年度國際科技合作獎
    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此外,共有5位外國科學家獲得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值得一提的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詹姆斯·弗雷澤·斯託達特(Sir James Fraser Stoddart)也在微博發文慶賀。
  • 陳化蘭榮獲首屆全國傑出科技人才獎
    6月2日,首屆「全國傑出科技人才」獎在京頒獎,我所陳化蘭研究員等10位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獲此殊榮獎項。
  •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唐雲龍研究員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10月18日,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頒獎儀式在浙江溫州召開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上舉行,1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其中,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唐雲龍研究員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科技獎是中組部、人社部、中國科協共同設立並組織實施,面向全國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獎項,旨在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表彰獎勵在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科技創新中作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技人才,激勵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為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中國青年科技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屆獲獎者不超過100人。
  • 理化所李旭兵入選中國化學會2018-2020年度「青年人才託舉工程」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學研究中心博士李旭兵入選。2010年於武漢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2015年於中科院理化所獲理學博士學位,2017年晉升為副研究員。2020年度「青年人才託舉工程」託舉人才入選者名單,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學研究中心博士李旭兵入選。
  • 第十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揭曉
    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江蘇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等項目20餘項,曾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排名第一)、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二)、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國際合作獎,被評為2010年度江蘇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入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發表研究論文300餘篇,其中絕大部分為SCI刊物。
  • 佘春明會見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客人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10月11日,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佘春明會見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所長左良一行。佘春明指出,多年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刻苦鑽研,攻關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令人敬佩。金屬研究所與魏橋創業集團在前期溝通的基礎上,達成合作共識,實現優勢互補,可喜可賀。
  • 8人獲中國藥理學會-施維雅青年藥理學工作者獎—新聞—科學網
    中國藥理學會青年藥理學家獎獲得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