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盤點 | 說說配送機器人那些事兒

2020-11-26 錦程物流網

摘要:現在還看不出誰會成為這個市場的勝者,但可以看出誰是最醜的那個。

英特爾(Intel) CEO科再奇前幾天在一場科技大會上演講時,用手機下單點了瓶飲料。很快,一臺名為Loomo Go的機器人把飲料送到了臺上,科再奇由此向世界宣布英特爾正式進軍配送機器人行業。

儘管這個表現形式創意純樸,但英特爾卻聲稱已做好了下半年實現量產的準備。此言一出,想必也讓一眾官網主頁風格相似的國內外創業公司為之膽寒,畢竟來者是稱霸了全球晶片行業24年的英特爾。

過去一年,歐美國家已有多款配送機器人在街道上測試運行,監管機構也已經在探討給予配送機器人更寬鬆的政策環境,而且正式出臺指日可待。

藉此機會,我們回顧一下已經面世的配送機器人。由於每款機器人在技術上各有千秋,現在還很難看出誰會成為這個細分市場的主流,但至少能看出誰家的機器人醜。

 

菜鳥小G:功能綜合型小胖子

 

 

在國外各種初創科技企業推出一個個配送機器人的時候,2016年9月1日,菜鳥網絡也發布了一段視頻,展示了旗下E.T.物流實驗室研發的首款末端配送機器人——小G。

 

用戶可以事先向小G預約配送的時間、地點與物品,小G會協同工作,自動進行包裹的分配和運行路徑的規劃。

 

從菜鳥發布的視頻可以看到,小G具備多種智能功能,例如它能自動乘坐電梯、識別行人車輛等動態障礙物、預判障礙物運行軌跡並進行動態避障,它還能實時監控機器人正在運送的包裹,在包裹被盜時或被誤取時報警或提醒。

 

目前小G仍在阿里巴巴西溪園區內進行測試,阿里人經常會在園區遇到這個小傢伙,所以朋友圈裡不時有一些小G的照片和視頻流出來。從外觀上看,小G更像一個忠厚的小胖子。

 

考慮到現實因素,小G未來將先用於在環境封閉的辦公園區、寫字樓和校園內提供末端配送服務。

Loomo Go: 能當平衡車

從外形看,Loomo Go還算比較可愛。它以平衡車作為底盤,有3個輪子,最高時速18公裡/小時,後部還搭載了儲物箱,最大可以運載60kg的貨物。如果不送貨的話,它還可以作為平衡車來使用。除了物流,未來應用場景還包括安防、零售、娛樂。

Loomo Go本身搭載了英特爾的RealSense(實感技術),以支撐Loomo Go獲取對外界感知的能力,了根據預設路線完成送貨的職能,並在行駛途中主動避讓行人、車輛以及障礙物。

實現量產後單個Loomo Go部署成本預計將控制在2萬以內,這一定價是快遞工人3~6個月的薪水。Loomo Go最終被寄望於取代短途配送人員。

目前Loomo Go已經在同國內電商平臺、物流配送公司進行接觸。按照預計,今年第四季度,Loomo Go將會實現落地配送的應用。

DRU:配送速度最快

早在2015年,披薩連鎖巨頭達美樂就曾推出世界首個披薩外賣機器人。

2016年3月,達美樂公布了新一代機器人,名為DRU(Dominos Robotic Unit)。DRU高3英尺,有四個輪子,由達美樂與澳洲科技創新公司Marathon Targets合作定製。

Marathon Targets主業是開發軍事訓練用的機器人,所以外形上顯得很敦實,重量高達190kg,被劫走的可能性基本為零,但時速最高可達每小時20公裡,是目前公開數據裡最快的配送機器人。

通過與Google地圖實時同步地理位置,機器人DRU不僅能準確定位目的地,還能快速篩選最優路線。此外,DRU配備了複雜的感應器系統,能藉助雷射雷達系統避開車輛、燈柱和行人。

目前,DRU不具備爬樓梯和坐電梯的技能,只能把披薩送到顧客居住的建築外,顧客需要輸入密碼才能取出預訂的食物。DRU的內部分為製冷和加熱兩個空間,可以同時運送冷飲和熱食。其中加熱室內能夠放下10份披薩,能夠滿足小型聚會的訂餐需求。

目前DRU披薩外賣機器人仍處於原型機階段,在紐西蘭和澳大利亞昆州地區進行測試,還沒有大規模推廣計劃。

Starship:簡潔優雅有腔調

Starship成立於2014年。2016年,Starship與JustEat合作,成功用機器人完成了一次送外賣試驗。

此後,Starship與快遞公司Hermes合作,開發了配送機器人。Hermes去年在德國進行了早期試驗,也在倫敦薩瑟克區以及美國的幾個州進行了更多試驗。

用戶可以「叫」一臺starship,機器人會在半小時內到達,收取包裹後送到附近的目的地。目前,這些機器人只能在距離控制中心半徑為2英裡(3.2公裡)的範圍內活動。機器人需要在控制中心充電。

這款機器人集成有9個相機,確保它不會與其他物體相撞,6個輪子有助於保持穩定,「行走」速度最大為每小時4英裡(6.4公裡)。客戶的包裹(至多10kg)能安全地放在一個貨艙中。

目前,Starship已經與達美樂、奔馳、愛馬仕、瑞士郵政以及英國數家餐廳開展送貨服務測試。其中,奔馳還向Starship投資了1720萬美元,用以研發一款概念麵包車作為送貨車的「母艦」:這輛麵包車相當於臨時中轉站,車內能存放數輛Starship。

從設計上來看,starship可以說是最漂亮的一款配送機器人了,6個輪子也讓它的穩定性更強。

Dispatch :只租不賣

2016年4月,從事無人送貨研發的Dispatch獲得了20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

Dispatch第一款送貨車的叫做「Carry」,這種車有4個隔間,載重量可到100磅(45kg左右)。

從公布的視頻可以看到,Carry只會在步道和自行車道行駛,速度與步行無異。至於安全問題,這種車自身的重量需要兩個人才能抬起,而且車廂內配置了4G網絡晶片,可精確定位跟蹤,所以想偷它並沒有那麼容易。

目前,Dispatch在加州兩所學校推出了試點計劃,替這兩所學校的學生運送郵件、包裹等物品。學生可以通過手機、Web等跟蹤替自己送貨的Carry的實時位置,並會在貨物送到時收到通知。然後學生通過手機即可解鎖Carry,取出自己的包裹。

Carry還內置了一組傳感器,並且利用了人工智慧技術來學習,以便保證其行為不會對行人造成威脅或不適,並且會通過不斷的學習逐步適應越來越複雜的環境。

Dispatch聯合創始人尤賴亞·貝克(Uriah Baalke)在接受《財富》雜誌採訪時透露,Dispatch並不向零售商或其他公司出售這款機器人,而是會向這些公司出租。

Marble:也是大塊頭 

Marble是一家使用機器人送餐的創業公司,正在和Yelp合作,用機器人給洛杉磯的用戶配送外賣。用戶使用Yelp Eat24的軟體下單後,可以選擇讓機器人送餐上門。點餐者收到驗證碼簡訊,就可憑此打開機器人的儲物箱。

他們的機器人看上去也是個大塊頭,如果沒有標識的話,你很可能把它誤當作行走的垃圾桶。

仿生機器人:機器狗與狗腿

除了以上已經在做測試的配送機器人,還有不少機器人研發公司把物流配送作為其機器人應用的方向。

谷歌子公司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曾推出平衡性超強的人形機器人而震動科技界,近期其也在考慮物流方面的應用。

在2017的TED會議上,波士頓動力的創始人兼執行長Marc Raibert表示,他們的機器狗可以將身上的包裹有效率地派送到了用戶門前。

此外,這家公司更高端的產品在外形上已經非常接近於人類,可以勝任更多的工作。而且,製造成本比看起來的要更貴。

今年2月,Agility Robotics公司也發布一款類人型機器人,這就是Cassie。 

Cassie只有兩條腿、沒有軀幹,腿部的設計也不太像人類,而是動物的後肢。但是,其機動性已經遠超此前的雙足機器人,甚至可以送上一天的快遞。

它可以在比較複雜的地形上行走,包括巖石路面、上樓梯等等;待製造成本下降,它甚至可以給你送快遞。

一隻機器生物送貨到門前?這樣的場景多少讓人覺得有點不舒服,而一雙腿給你送快遞?晚上看著還是有點creepy(毛骨悚然)。

Gita:行走的行李箱

 PFF(Piaggio Fast Forward)是一家美國智能運輸設備公司,其產品定位是「大小恰到好處的運輸工具」,即比無人機大、比汽車小。

Gita,在義大利語中寓意為「短途的旅行」,是PFF產品中較成熟的一款,不久前剛剛在TED上進行了展示。該機器人高約66釐米,而其行進的速度跟自行車類似,可以達到約每小時35公裡。其內部可以存放40磅的貨物,內置3D地圖高,會自動跟隨主人前進。

PFF也寄望於通過Gita能打入配送市場,但從其設計理念上來看,更多是輔助人類送貨,獨立上路還是讓人不太放心。

Domi-No-Drivers:醜到笑出聲

達美樂2015年就曾推出的一款配送機器人,該機器人被命名為Domi-No-Drivers, 是當時主流品牌推出的首款配送機器人。

它配備了加熱車廂,容量是傳統披薩外賣車的四倍,能通過GPS車輛導航技術和獨特的機載比薩接口(PI),計算出送貨最快的路線。

在行駛中,它還有一個稱為HUNGAR(探測和測距)專用系統,這有助於識別潛在的障礙和道路的其他使用者,通過一個安裝在前面的LED屏幕顯示車輛消息。這些信息包括「對不起」、「謝謝惠顧」等。

外形設計上, Domi-No-Drivers給人一種不和諧、不舒服、不痛快的視覺衝擊力,是目前《天下網商》見過最醜的配送機器人。

快遞員會被機器人替代嗎?

用初中歷史課本的百搭話術來說:機器人替代人類會是個漫長迂迴的過程。

由於技術、成本和政策等方面的制約,配送機器人會緩慢地從個別地區向外部滲透,這給人類快遞員留下了重新定義自己工作、重構自身價值的時間。

機器人能夠替代人類的,是人身上那些遠離人性的部分。高重複性、低技術性、不需要情感和創意的工作,遲早是要交給不眠不休的機器人。

同樣,快遞員如果只是把貨物從一個地點送到另一個地點,不把收發兩端的顧客當作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來對待,那他就會成為被機器人替代的對象。

機器人不可能替代所有快遞員,而且會讓那些願意更深入思考和學習的快遞員,變得更珍貴。

一方面,要理解自己能為所服務的社區提供哪些獨特的價值;另一方面,要學會利用配送機器人更好地完成工作。

這些思考和學習,要趁早。越早,你的估值就越高。

相關焦點

  • 盤點那些已入駐酒店的機器人
    盤點那些已入駐酒店的機器人
  • 基斯克威爾官網:配送機器人應勢興起
    而隨著5G、AI新基建的推進,配送機器人曾經可以在大學校園等道路狀況簡單的場景停止應用了。比照之下,具有更高提高性的配送機器人,顯然有更大的開展空間。和人工配送相比,配送機器人的效率優勢十分明顯。例如這次雙11期間,阿里的小蠻驢配送機器人就完成3萬件包裹的配送,它和人工配送相比,要儉省超越1萬小時的取件時間。另外,在效勞質量、本錢方面,配送機器人也比人工配送也更佔優勢。
  • 鴨子機器人領銜 盤點2019年上半年那些有趣的仿生機器人
    據悉,該種機器人正是從「稻田鴨」這一生態農法中吸取了靈感,才特意設計成了類似鴨子的形狀,未來或可應用於農業種植之中。通過介紹我們可以發現,「Aigamo」多多少少有些仿生機器人的味道。何謂仿生機器人呢?簡單來說就是模仿生物、從事生物特點工作的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往往能夠像所模仿、借鑑的生物一樣,在特定領域發揮出特殊功效。
  • 六足機器人、酒店服務機器人、智能配送機器人……工博會高校展...
    周到上海報導 能爬樓梯,可以360度轉圈的六足機器人;送快遞外賣的配送機器人;替服務員為住店客人運送行李的酒店服務機器人……今日(18日)記者在工博會高校展區探訪時發現,各式機器人齊亮相,大秀看家本領,引起眾多現場觀眾的圍觀。
  • 尾款人的雙11焦慮症:配送機器人能解?
    對比之下,擁有更高普及性的配送機器人,顯然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和人工配送相比,配送機器人的效率優勢非常明顯。例如這次雙11期間,阿里的小蠻驢配送機器人就完成3萬件包裹的配送,它和人工配送相比,要節省超過1萬小時的取件時間。另外,在服務質量、成本方面,配送機器人也比人工配送也更佔優勢。
  • 颱風「瑪莉亞」直逼霞浦,盤點那些史上登陸我國的超強颱風
    接下來就讓小編帶大家盤點一下那些登陸過我國的超強颱風吧。在14號的清晨,「馬格」就以其生命中最強的姿態於海南瓊海登陸,一經登陸就橫掃了整個海南省,導致當時全海南島都受災嚴重,幸好「馬格」的生命周期較短,在10個小時以後就脫離了海南省,強度也隨之減弱。不然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 盤點實力最強的超級機器人 輕易毀天滅地 宇宙君走好不送
    蘿蔔片從上世紀開始就一直是熱門的動畫主題之一,時至今日依舊有層出不窮的優秀機器人系列動畫,那麼很有必要提一個非常引戰的話題,在眾多的超級機器人中,究竟是誰最強呢?本次我們就來匯總和盤點一下那些可以輕易毀天滅地的超級機器人吧。
  • 2020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開幕 國產配送機器人引關注
    九號公司商業配送機器人事業部總經理董紀冬在本次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大會上發表演講,與大家探討"智慧移動商用服務機器人的產業發展"的議題。而機器人的產品線上,九號公司也做了強大的布局,一是運載機器人產品線,目前聚焦配送機器人,沿著從室內到室外的產品發展路徑,目前產品主要服務於酒店、寫字樓、大型商超等室內配送場景,未來還將擴展到室外配送更廣闊的場景。二是機器人運動平臺RMP(Robotics Mobility Platform)產品線。
  • 配送機器人圈再多兩款新品:AI運維+道路預測,最早2020年量產
    「這兩個數據非常清楚地表達了我們做配送機器人的出發點。」九號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王野在8月16日的九號機器人新品發布會上這樣解釋涉足配送機器人領域這件事兒。九號機器人以電動平衡車起家,在2018年涉足配送機器人領域,發布第一代「Segway配送機器人S1」,並與美團、餓了麼建立了戰略合作戰略合作關係,正式進入無人配送領域。要知道,2018年同樣也是無人配送機器人被科技狂熱者拿到市場中講故事講得最多的一年,海底撈、美團此類最先嘗試應用機器人的室內外餐飲、外賣巨頭一度成為配送機器人廠商的金主爸爸。
  • 廣州CBD寫字樓升級「智慧樓宇」,引進百臺配送機器人送貨上門
    未來,智能配送機器人或許可以幫你解決這些痛點。10月30日,記者從在廣州舉辦的CBD商寫立體智慧城市項目啟動儀式上了解到,廣州珠江新城範圍內,現已有15個甲級寫字樓升級「智慧樓宇」,試點引進超百臺智能配送機器人,這些「小精靈」5至10分鐘即可自主送「貨」到指定樓層。未來,外賣、快遞、零售由機器人送上門的場景有望得到推廣。
  • 九號機器人的配送機器人能"變形":中午送外賣下午送快遞
    現如今,人工成本越來越高,不僅是快遞行業在大力推廣使用機器人,就連外賣企業也正在研發,在部分環節用機器人來取代傳統人力。九號機器人旗下的Segway Robotics團隊就研發了一款Segway配送機器人S2,非常特別的是,它能中午送外賣下午送快遞。
  • 配送機器人國內市場如何 快速落地的關鍵點是什麼
    短短半月時間,京東爆出與配送機器人相關的新聞便有五六條之多,就連騰訊也在悄悄的測試樓宇配送機器人。小編就該話題進行討論,認為目前配送機器人雖然火熱,但想要真正落地,並不容易。 但近日高仙推出的萬元級樓宇配送機器人解決方案,讓我們不由得開始思考,配送機器人可能會加速落地,樓宇配送似乎便是一個不錯的切入點。
  • 電商巨頭攜手NVDIA打造配送機器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電商巨頭攜手NVDIA打造配送機器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它具有高性能和高能效,能夠實時處理所有這些計算任務,讓配送機器人能夠安全地自主執行操作。該模塊能夠以每秒高達32萬億次的操作速度,提供強大工作站般的處理能力,其能效比其前代產品高出10倍,而尺寸僅有手掌大小。 由於配送機器人等自主機器是由軟體定義的,因此通過更新可輕鬆提高性能並添加更多功能。
  • 擎朗智能攜多款配送機器人、消毒機器人亮相第三屆進博會
    今日記者來到國家會展中心,發現擎朗智能的消毒機器人,無人配送機器人等智能產品在公共衛生防疫設備場景體驗館倍受關注。  記者發現,擎朗智能已經將目前最火熱的機器人送非接觸服務場景搬進進博會,包括提供無接觸配送、智能餐具回收的配送機器人,還帶來了專注於無人消殺服務的抗疫明星—
  • 配送、感知、分揀……多款自主品牌機器人亮相高新區
    值得關注的是,在展示區,多款中國自主品牌機器人驚豔亮相,產品涉及工業、農業等多個領域。九號有限公司的配送機器人、越疆科技的感知機器人、科捷的分揀機器人……略顯「神秘」的機器人,與所有與會嘉賓和媒體來了一次「親密接觸」。
  • 未來實驗室的「手」,盤點那些實驗室中的機器人
    在激動興奮之餘,咱們來聊一聊實驗室裡的那些有趣的機器人。機器人一般分為服務類機器人和工業機器人,服務類機器人多指用來服務人類生活需求的機器人,而工業機器人一般是用於生產需求的。本文中的機器人指工業機器人,雖然形態不同外貌各異,卻都是實現實驗室自動化的非常重要的工具。通常情況我們會用自由度/關節來對機器人進行標記,類同人類的手臂一樣,自由度/關節越多,靈活度越好。
  • 董明珠熱評智能物流機器人 hachi delight引領無人配送新體驗
    近年各大科技巨頭紛紛推出無人配送機器人,投入大量資源研發晶片、傳感器、算法,推動無人配送落地應用,推動非接觸經濟越發實體化。。hachi delight在全國首家全場景智慧社區提供無人配送服務,目前已相繼落地近百個項目,該產品倡導的"無憂·無擾·無接觸配送到家"服務,廣受用戶好評,技術創新和閉環的商業落地應用均走在智慧社區無人配送前列。
  • 無觸配送新體驗:這款可送外賣的機器人火了
    與此同時,本次大會的線下機器人特展也格外引人注目。    上海有個機器人有限公司(簡稱「YOGO ROBOT」)繼2019年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發布配送機器人後,今年又帶來了最新「智能末端配送站」,這一末端配送系統將AI人工智慧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旨在為樓宇提供高效便捷的無接觸配送服務。
  • OneLink智能配送機器人正在為您服務,請憑碼取件!
    事實上,在網絡購物、線上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最後一公裡」的配送問題,一直是快遞物流業的一個痛點。主要表現為,訂單高度碎片化,末端配送效率低,管理難度大,配送人員「用工難」等問題逐漸顯現。在這樣的情況下,無人配送機器人為解決配送「最後一公裡」難題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案。
  • 普渡送餐機器人榮登《網際網路周刊》「2020無人物流配送創新排行榜」
    【天極網IT新聞頻道】近日,由中國科學院主管、科學出版社主辦的《網際網路周刊》公布了「2020無人物流配送創新排行榜」。普渡科技作為全球室內智能配送機器人行業的代表,憑藉優秀的室內低速無人駕駛技術和多款明星產品矩陣,成功入選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