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大聲喊叫,不可止息;揚起聲來,好象吹角。向我百姓說明他們的過犯,向雅各家說明他們的罪惡。」(賽58:1)
有人聲稱試探對他們不是什麼問題,我曾遇到過這樣的人,但為數不多。他們似乎從未被試探困擾。但我敢肯定,這僅代表少數人的觀點。事實上,大多數人的經歷恰恰與此相反,他們不停地掙扎,與試探進行著殊死較量,最終得出這樣的結論:人可以抗拒世界上的任何事,唯獨不能勝過試探。
因為試探常與罪的問題緊密相聯,所以我們需要儘可能地去了解「罪」這個多頭魔獸。
罪一直都是個不受歡迎的話題,即使在教會中也是如此。當人因犯罪而遭到譴責時,舊有的本性就會起來反抗,但主卻吩咐祂的使者要:「大聲喊叫,不可止息,揚起聲來,好像吹角。向我百姓說明他們的過犯,向雅各家說明他們的罪惡。」(賽58:1)
上帝因著對人類莫大的愛而使人知罪並悔改:「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所以你要發熱心,也要悔改。」(啟3:19)我們必須被喚醒,以解決生活中罪的問題。
主並沒有單單地譴責人的罪,祂還提供了救治之方。聖經清楚的論述了罪及其解決方法。它揭示了罪的起源;為罪下了定義;描述了通向罪的各個步驟;指明了撒但慣用的三類試探以及得勝的方法;闡釋了兩種基本的罪惡,以及上帝如何解決這兩種罪,並預示了罪的結局。
儘管聽起來很奇怪,但罪的確起源於天庭。在眾天使中,路錫甫,那位遮掩約櫃的基路伯反抗上帝愛的政權。他滿心驕傲,公然向上帝宣戰,卻以失敗告終,並被逐出天庭。(賽14:12-15;結28:14-17;啟12:7-9)
何為罪?撒但已令21世紀的基督徒昏睡,使他們進入了更深層次的屬靈麻木,以致很多人對「罪」渾然不知。然而,聖經為為我們做出了罪的明確定義:「凡犯罪的,就是違背律法;違背律法就是罪。」(約一3:4)——違背上帝十條誡命中的任何一條都會構成罪。
使徒保羅清楚的指明了律法的功用:「這樣,我們可說什麼呢?律法是罪嗎?斷乎不是!只是非因律法,我就不知何為罪。非律法說,『不可起貪心』,我就不知何為貪心。」(羅7:7)他還說:「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羅3:20)可見,上帝的律法能指明生活中的罪。
罪的毒瘤已經感染了全人類,「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3:23)然而,耶穌的福音正是將我們從罪中拯救出來的好消息。罪人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主面前,確信上帝的恩典足以赦免他一切的罪。「如今卻蒙上帝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地稱義。上帝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上帝的義。因為祂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羅3:24,25)
救贖計劃不僅為我們以往的罪提供了赦免的恩典,也為我們提供了脫離罪惡、停止犯罪的方法。我們不但需要經歷赦罪,也要勝過罪。基督來並不是要在罪中救我們,而是救我們脫離罪。
關於引人犯罪的步驟,聖經載有明確的闡述:「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雅1:14,15)如上所述,引人犯罪並通向死亡的乃是私慾和誘惑。
在生活中,罪的源頭就是雅各所說的「私慾」。但私慾是什麼?私慾就是未悔改之身、心、靈的自然欲望。我們生來就有愛罪的傾向,況且人性的弱點已經積累了六千多年。事實上,罪就是順著我們墮落的本性做事。一個沒有經歷重生的人,自然會追隨罪惡。他渴望罪,就一定也必然會犯罪。只有罪才能滿足未悔改的生活。私慾一詞描述了此種情形,這也正是人類的弱點。
戰勝罪惡的第一步,就是要改變這顆充滿私慾的、舊有的罪心。耶穌說:「你們必須重生。」(約3:7)這樣的新生,不只是為了回應獻身呼召而產生的被動的情感體驗,或口頭承認某人已經接受耶穌為個人的救主。新生是整個生命脫胎換骨的變化;此種變化乃是神聖恩典所行的神跡,借聖靈居住在一顆完全降服之心中而達成。若沒有此種經歷,就不可能戰勝罪惡,因為那顆充滿私慾的舊心渴望罪。我們應像大衛一樣祈禱:「上帝啊,求袮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裡面重新有正直(或作:堅定)的靈。」(詩51:10)這顆新心不能容忍罪惡,而是嚮往義。
現在我們回到雅各書,討論引人犯罪的下一個步驟。「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雅1:14)在引人犯罪的過程中,撒但所要做的,就是誘惑或試探。魔鬼就是利用未悔改之心對於罪的欲望,為人布置種種吸引私慾之本性的試探。具有這種本性的人在試探或誘惑面前,自然會屈從試探,其結果便是有了罪的思想、言語及行動。
有人很容易為臨到的試探埋怨上帝,但聖經記載:「人被試探,不可說:『我是被上帝試探』;因為上帝不能被惡試探,祂也不試探人。」(雅1:13)
上帝為人制定了得勝試探的計劃:「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祂之人的。」(雅1:12)我們在聖經中還讀到:「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
聖經應許:「主知道搭救敬虔的人脫離試探,把不義的人留在刑罰之下,等候審判的日子。」(彼後2:9)請注意,主曉得如何搭救敬虔的人脫離試探,不敬虔之人無法勝過罪。唯獨那些經歷了第一步——領受一顆新心,一顆敬虔之心的人,才有望蒙救脫離試探。敬虔的心是抵抗罪惡的,它憎惡罪惡,渴望公義。然而,這顆新心必須不斷接受上帝話語的餵養,以免被試探削弱,再度被罪惡所腐化。此外,我們也當明白,人在重生之後仍會遭遇試探,且撒但會用更強的誘惑發起進攻。
雅各書4章7節記載:「故此,你們要順服上帝。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由此可見,順服上帝並抵擋魔鬼便可獲得勝利。
人必須將自己人性的弱點降服於上帝的神能,從而抵擋並勝過試探。意志是人的支配能力。意志若降服於上帝的旨意,神聖的臨格本身就會築起抵擋邪惡勢力的屏障,當悔改之心有了神聖力量的臨格,撒但便會因害怕而逃之夭夭了。不過,他之後會攜更強大的誘惑捲土重來。
使徒保羅論到耶穌說:「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15,16)這樣看來,祈禱是解決罪惡問題的一個部分。在遭遇試探之時,我們必須藉著祈禱來到上帝面前,領受祂那託住萬有的恩典而得勝。耶穌得勝的生活,顯明了救人脫離試探的神聖計劃,祂所度的乃是祈禱的一生。祂與撒但形形色色的誘惑鬥爭,且從未犯罪。
讓我們來查考基督在曠野所受的試探,並探索祂得勝之生活的秘訣。首先,我們發現耶穌在面對仇敵之時,有聖靈的大能充滿。「耶穌被聖靈充滿,從約旦河回來,聖靈將祂引到曠野。」(路4:1)同樣,我們也須首先確保自己領受了一顆新心,就是聖靈居住的所在。如此人就會被神性及其能力所充滿。
基督禁食祈禱四十晝夜的終了,撒但集其全部憤怒向耶穌發起總攻。他為救主布下三重試探。我們發現,這三種試探與他今日引誘人心的招術如出一轍。
1、「魔鬼對祂說:『袮若是上帝的兒子,可以吩咐這塊石頭變成食物。』」(路4:3)首先,撒但趁耶穌身體虛弱之時來試探祂,想藉此激起耶穌的食慾。亞當和夏娃正是因此而墮落。作為第二個亞當,基督必須在始祖跌倒的地方得勝。
暴飲暴食之罪乃是末後的徵兆之一。「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當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太24:37,38)
肉體的本性必須受成聖之理性的管束。使徒保羅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9:27)在末後,吃喝無度之罪,以及肉體的放縱將導致多人滅亡,正如所多瑪和蛾摩拉的道德墮落重新上演。
2、「魔鬼又領祂上了高山,霎時間把天下的萬國都指給祂看,對祂說:『這一切權柄、榮華我都要給袮,因為這原是交付我的,我願意給誰就給誰。袮若在我面前下拜,這都要歸袮。』」(路4:5-7)
這個試探旨在激起人今生的驕傲與貪愛世俗。在當今世界,為了滿足物質的貪慾,出賣自己屬靈長子權的人不計其數。的確,物質主義已經成為眾人敬拜的偶像,即使在教會也不例外。它將像任何罪一樣,侵蝕基督徒經驗的屬靈命脈。這大騙子讓人效忠他的國,並為其提供暫時的昌盛為交換。但耶穌提出一個問題:「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太16:26)
3、「魔鬼又領祂到耶路撒冷去,叫祂站在殿頂(『頂』原文作『翅』)上,對祂說:『袮若是上帝的兒子,可以從這裡跳下去,因為經上記著說:主要為你吩咐祂的使者保護你。』」(路4:9,10)耶穌對於天庭中那些負責保護(約櫃)之天使的能力了如指掌,同時祂也明白,若故意跳下去(絕非上帝旨意)純屬擅作主張,必定危及生命。撒但藉此引誘耶穌愛慕炫耀,犯擅專的罪。犯這樣罪的人乃是隨心所欲,以為慈愛的上帝無論如何都會赦免。還有人臆測主絕不會因人生活中的小罪就禁止其進入榮美之地。難道我們忘了,起初人被逐出榮美的樂園正是由於這些所謂的「小罪」。
我們發現,這三大類試探涉及本性的食慾、物質的驕傲、以及由於喜愛炫耀而致的擅作主張。撒但的每一誘惑都是基於這三大類的試探。那麼,我們來看看耶穌是如何戰勝這些試探的。因為這正揭示了耶穌以及我們戰勝罪的秘訣。
我們注意到,耶穌應對撒但的每一試探時都提到或引用了聖經。救主說:「經上記著說。」(路4:4,8,12)記在什麼地方?不僅是記在聖經中,也銘刻在耶穌心裡。大衛年老的時候說:「我將袮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袮。」(詩119:11)他還說:「我藉著袮嘴唇的言語自己謹守,不行強暴人的道路。」(詩17:4)
這就是內在力量的秘訣,使人藉神聖的力量抵擋魔鬼。那由聖經中的真理與應許而加強的心靈,乃是牢固的壁壘,縱使撒但的全軍來犯,也無懈可擊。耶穌藉著祈禱和讀經與上帝親密交通,因而產生了活潑的信心,得以戰勝試探。的確,上帝的話語中有力量。像耶穌一樣度一種祈禱與讀經的生活是多麼重要啊!這乃是我們遠離罪惡的「逃生之路」,也是「搭救敬虔之人脫離試探」的神聖計劃。神性與人性聯合,便可抵擋並勝過試探。「因此,祂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上帝的性情有份。」(彼後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