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開了門化學實驗課,學生輕鬆應對,但課後還要學炒菜,學生:我太...

2020-12-04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王湛 通訊員 陳蕾伊 邱伊娜 柯溢能

「熱鍋,加入少許油,開小火,加入姜慢慢將起煸出香味後,開大火,加入牛肉快速翻炒,待牛肉變色後,加入醬油……」

你敢相信嗎?這些看似美食製作過程的文字,竟寫進了浙大《普通化學實驗(乙)》課程的實驗報告裡!

《普通化學實驗(乙)》是一門基礎實驗課,也是必修課,每年上這門課的學生超過了2000人。課程佔1.5學分,持續16周。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現場製備全透明工藝皂,還可以親手合成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

因為受限於居家線上上課,不能去實驗室實踐,負責上這門課的一位化學系老師蔣銀土用這樣的方式來鍛鍊大家的動手能力。

蔣銀土在上實驗課

線上教學,實驗課有了新變化

如果在學校,上《普通化學實驗(乙)》的老師會安排學生實驗課前預習,上課時老師先講解或者演示實驗內容,之後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驗,實驗完成之後需要上交一份實驗報告。

現在延期返校,以網課形式上課,這對於需要動手操作的實驗課是一大挑戰。在家上網課,學生無法立刻進行實驗操作,要等返校之後才能開展。

蔣銀土介紹,《普通化學實驗(乙)》這門課在直播的時候,只能講解實驗要點、應注意的問題,拓展毎個實驗關聯的知識,並了解這些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所以前面在家線上教授的課程只能當做理論課來上,原本的實驗環節不能進行,實驗之後作為作業的「實驗報告」也無法上交。

浙大實驗報告模板

怎樣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呢?蔣銀土想到一個妙招。

除了必須完成的預習考試和預習報告之外,他給班上的160多位同學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不計分的家庭作業:每天都要在家做一頓飯,燒幾個菜,並按照實驗報告的格式寫下步驟與「實驗結果」,從色、鮮、味等方面進行闡述。

他笑著告訴記者:「化學系的老師做菜肯定不會差。」雖然自己不算「吃貨」,但家裡的飯菜都由他來做。

「我們的化學實驗要按照步驟來做,那燒菜也是一步步來的。」之所以選擇做飯下廚作為同學們的家庭作業,蔣銀土有自己的考量:「寫出製作過程和結果可以提高表達描述的水平,跟寫實驗報告是有一定關聯性的。」

「化學實驗是在理論的基礎上真正能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平時在學校上課的時候,我們總覺得現在的學生動手能力比較薄弱,燒幾個菜雖然是一個物理過程,不是化學變化過程,但這也能夠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

蔣銀土拿自己舉例:「我家孩子今年大四了,周六周日都是自己做飯。我認為這個作業也有助於孩子體驗一下為爸爸媽媽做飯的感覺,更理解父母,讓家庭氛圍更加溫暖和諧。」

因為這是長學期的課程,等到疫情結束返校,實驗室的實驗也會立刻安排上,蔣銀土說。

灶臺變成實驗臺,收穫還真不少

對於同學們對這項作業的反饋,蔣銀土很是欣慰:「我已經收到了好幾份作業:比如煎蛋面、蒜香孜然牛肉、醃製酸蘿蔔……一個醫學系學生在我布置作業那天下午就寫了製作過程,寫的很好很詳細,寫實驗報告也應該這樣。」

同學們上傳的作業

老師提到的醫學系學生便是來自竺可楨學院2019級巴德年醫學實驗班的本科生溫雅嵐,她為完成這個家庭作業製作了一碗煎蛋面。

「雖然燒菜過程比較順利,但我花了將近四十分鐘來吃麵和寫出製作步驟及結果,品嘗這碗面的時候格外慎重,力求全面感受它的色鮮味。」溫雅嵐說。

「在寫『實驗報告』的時候,我苦苦糾結最後的結果描述,究竟應該偏文學性還是學術性,花了一點時間,最後還是更偏文學性:『端上餐桌,熱騰騰的蒸汽中有著食物最原始的鮮香……入口,豌豆尖乾淨而鮮脆,麵條揉入,鹹味適當。』」

她在進行現象描述時,有意識地按照固液氣的順序進行描述;而且因為化學實驗不可能達到完美,她特意在最後補充了「雞蛋稍有點老,吃起來略顯幹硬」的問題。

當溫雅嵐再回顧一遍自己之前的「實驗描述」後,認為還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她說:「如果重新寫的話,因為在實驗報告裡面,清洗儀器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我要在實驗步驟裡面加上「洗碗」!然後對色香味的描述也要更全面更系統化一些。」

溫同學的「實驗報告」

「炒菜看似是一個物理過程,但其實調味品之間是會發生化學反應的。」溫雅嵐舉例:「料酒裡的乙醇和食醋裡的乙酸會生成有特殊香氣的酯類物質,所以炒菜的時候加入料酒和食醋會讓菜更加味香可口。

同樣來自竺可楨學院2019級巴德年醫學實驗班的本科生柴逸涵一開始並不太喜歡這個家庭作業,還覺得有些浪費時間。

但在親自下廚之後,他才發現做飯做菜不僅可以鍛鍊動手能力與協調能力,還能溝通和家人的感情,讓家庭氛圍更加和諧。

「做實驗和做菜分別對應了我在理性和感性的兩方面吧。」柴逸涵解釋說:「做實驗前我需要準備好器材和定量的化學藥品,按部就班地進行操作,容不得一絲差錯;而做菜相對而言就更自如一些,不必拿天平,只需要估計一下原料的重量,而後一道美味佳餚就上桌了,這是一種模糊中帶有精確的美。」

柴逸涵感慨:「老師的這一提倡看似與化學關聯不大,但其實從另一個維度實現了教學的目的。」

相關焦點

  • 一學期打1000多副牌 浙大這些學生打牌打出冠軍!
    直到最近浙大橋牌隊在全國大學生橋牌錦標賽上奪得了公開甲級團體賽冠軍,很多人才知道,原來,橋牌在浙大也是一門課程,原來還是聰明學生上的課。這是浙大自2011年在全國大學生橋牌比賽中奪得公開雙人賽冠軍之後,再次贏得大學生橋牌最高規格比賽的冠軍。實際上,早在2005年,浙大就開設了橋牌體育課。老師林潔,是目前浙大的唯一一位橋牌教師。
  • 熱鍋,少許油,加入牛肉翻炒……你敢相信這是化學實驗報告嗎?
    「熱鍋,加入少許油,開小火,加入姜慢慢將起煸出香味後,開大火,加入牛肉快速翻炒,待牛肉變色後,加入醬油……」你敢相信嗎?這些看似美食製作過程的文字,竟寫進了浙大《普通化學實驗(乙)》課程的實驗報告裡!《普通化學實驗(乙)》是一門基礎實驗課,也是必修課,每年上這門課的學生超過了2000人。課程佔1.5學分,持續16周。
  • 橋牌也是一門課?浙大橋牌隊8年後再奪全國冠軍
    橋牌也是一門課?浙大橋牌隊8年後再奪全國冠軍 原標題:   浙大學生在上橋牌課。  直到浙大橋牌隊最近奪得團體賽冠軍,很多人才知道,原來橋牌在浙大也是一門課程,而且還是聰明的學生才能上的課。
  • 在家也能做實驗 浙大化學實驗中心開通虛擬仿真實驗平臺
    經過反覆討論,化學實驗中心的每個課程組都在正式開課一周前,就上交了精準到每一課時的網絡課程上課計劃,提前籌備,不斷優化。其次,有較好的教學視頻資源儲備,並積極搜尋合適的網上資源。近年來,化學系陸續拍攝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視頻,為此次線上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大學化學實驗(O)課程組在2017年就拍攝了「有機實驗基礎操作」視頻,學生通過視頻可以完全看清楚操作的每個細節,準確掌握要點。
  • 最讓學生頭疼的三門課,物理和英語佔兩門,第三門讓人萬萬想不到
    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就接觸數學、語文,到了初中,我們開始學習英語、化學、生物、地理,到了高中,我們依然學習這些科目,可每個學生的成績卻出現了很大不同,有人能考上清華北大,有人只能上專科院校。回想那些年我們學過的科目,哪一科最令我們頭疼呢?
  • 浙大這門火爆的體育課讓腦力激蕩
    直到最近浙大橋牌隊在全國大學生橋牌錦標賽上奪得了公開甲級團體賽冠軍,很多人才知道,原來橋牌在浙大也是一門課程,而且還是「聰明學生」上的課。橋牌很難學,被稱為"聰明人的遊戲",有同學戲稱「微積分已經到了智商的上線,沒想到橋牌更難」。但是,這門學習如何打橋牌的體育課在學生中依然十分搶手。
  • 浙大100萬獎勵這位好老師:他是中文慕課第一人,受益學生超180萬
    浙大人的「翁愷大禮包」在浙大,翁愷的課被同學們稱為「翁愷大禮包」。為什麼被稱為「大禮包」,這應當與翁愷開的課多有關。自2007年開始,翁愷每年都被學生評為「我最喜愛的老師」,竺可楨學院「我最喜愛的老師」,被畢業生評為「四年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老師」。「他上課總是娓娓道來、不急不徐,既傳授了很多知識,又為我們留足了思考的時間。」「課後,無論是在教室裡,抑或是在微信群裡,翁老師總是能第一時間耐心地解答我們的問題。」「翁老師是一位非常善於自學的人。熱愛學習的習慣,讓他變得學識廣博。
  • 浙大開了個高中升大學銜接班,就為給大一新生補補高數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通訊員 李榮煒 邱伊娜 柯溢能 首席記者 王湛大家都聽說過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銜接班,但你聽說過上大學還要上銜接班的嗎?今年,浙江大學就為即將入學的大一新生準備了眾多銜接班,其中,《高等數學先修課》作為高中升大學的數學「銜接課」,受到了眾多新生的追捧,截至發稿當天,已經有16500餘名學生參與。
  • 浙大本科生院本學期開新課 放混搭音樂機械課很搖滾
    課前課後放混搭音樂潘教授的機械課很搖滾    浙大本科生院本學期開新課,全英文授課,上課搶答成功會飛來一塊巧克力    上周,浙大發布「三位一體」招生計劃,規定學生在報名時即要鎖定專業,入圍後要籤訂意向,且不能轉專業。
  • 浙大開了個高中升大學銜接班 就為給大一新生補補高數
    兩位浙大教授正在講解高數(截屏)。大家都聽說過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銜接班,但你聽說過上大學還要上銜接班的嗎?教授上課,助教答疑錢報記者採訪獲悉,每一位浙大新生收到錄取通知書時,都會收到一份入學須知,包括新生報到之前需要完成的相關事宜,其中就包括讓學生修讀這門銜接課。
  • 「經開實驗●教研」千變萬化盡顯化學本色
    【經開實驗●教研】千變萬化盡顯化學本色——聽評理化教研組張紅玲老師的示範課經開區實驗初中理化教研組是一支實力雄厚、團結奮進、愛業愛生、樂教樂學、年富力強、敢於創新並充滿活力的團隊。6月2日,上午第二三節課經開區實驗初中教研室程主任及理化教研組全體成員齊聚一堂共同觀摩研討張紅玲老師的示範課《走進化學世界》:異彩紛呈的課堂集錦:張老師帶給大家的是一節實驗教學課,本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清晰,教學過程與方法新穎。不僅注重規範操作細節,還穿插了當堂親身示範和引導學生實踐體驗。
  • 浙大教授玩起直播 高大上的微積分課火了
    據浙江在線報導,在浙大,蘇德礦被學生親切的稱為「礦爺」,他的教學風格深入淺出,幽默風趣,將最難學的微積分課變成全校最搶手的課。曾經有一年他開的課一個班150個名額,選課人數多達3000人。「不要給我打賞,留著錢以後結婚用!」
  • 青島科技大學:「網絡實驗課」讓學生線上「動手」實驗
    基礎化學實驗中心和大學物理實驗中心是青島科技大學的公共基礎實驗中心,承擔全校基礎化學和大學物理實驗,任務重、責任大。但他們對實驗教學高標準、嚴要求,以一流課程的建設為目標,自我加壓建設了《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大學物理實驗》等實驗教學網絡資源,並在山東省高校聯盟、超星學銀及超星慕課等平臺成功上線。
  • 在家中也能做實驗丨化學實驗中心開通虛擬仿真實驗平臺!
    大學化學實驗(O)課程組在2017年就拍攝了「有機實驗基礎操作」視頻,學生通過視頻可以完全看清楚操作的每個細節,準確掌握要點。化學系副主任王敏老師說:「虛擬實驗和網上的一些課程資源,對我們的線上教學都具有參考和借鑑作用。但如果沒有原始視頻資源,網絡連接在直播時可能不通暢,而且內容不一定非常契合。總體而言,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視頻資源非常重要。
  • 浙大學生美國研究生CS專業申請成功經驗分享——浩海留學
    個人求學經歷我本科就讀於浙江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大學期間參加了很多海外項目,包括比較輕鬆,門檻低的交換項目,難度比較大的浙大UCLA CSST暑期科研項目,MIT畢業設計項目,這些在後面都會一一解答交換項目我在大三時參加了浙大與新國立的交換項目,這是一個相對輕鬆愉快,門檻較低的校際合作項目,學費互免,交換一個學期。
  • 高二學生聽不懂物理、化學和英語,怎麼辦?高考還有希望嗎?
    今天有學生家長諮詢:高二學生聽不懂物理、化學和英語,怎麼辦?高考還有希望嗎?高二學生聽不懂物理、化學和英語,說明學習問題嚴重,急需要改變現狀。作為從教多年的高中教師,我致力於學習方法和應試技巧研究,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建議——1、抓預習,培養自學能力對於高中生,上課聽懂僅僅是學習的開始,以為聽懂後還有大量的學習任務要做。如果連上課都聽不懂,那課後練習無法做,教輔資料書上的題目根本無從下手,學習效果可想而知,這類學生的考試成績,物理化學兩科會在40分左右,英語則難以及格。
  • 浙大學子緬懷618位「無語良師」 寧願讓學生在我身上劃千刀
    徐陬是徐鳴的父親,曾任浙江省醫學科學院院長,一生從醫的他經常向家人感慨:「十幾個學生圍著一張解剖臺,站在後面的同學根本就看不到老師是怎麼操作的。你們在我去世後把我的遺體捐獻給我的母校,讓我最後再為祖國的醫學教育事業做一點貢獻吧。」在1997年因病去世之後,家人便按照遺囑,把他的遺體捐獻給了母校浙江醫科大學(浙江大學醫學院前身)。
  • 浙江大學畢業生回憶浙大院系調整
    當時浙大對本校教職員工子女有一條優惠政策:可以不經過入學考試直接註冊為"試讀生"。試讀一學年如各門成績都及格,便轉為正式生。另外,浙大附中每年有幾個免試直升浙大的保送名額。浙大子女如參加入學考試,沒有加分優惠。雖然我的父母都在浙大任教,我為了測試自己的學力究意夠不夠上浙大,選擇了參加入學考試。結果被錄取第一志願農藝學系。
  • 專訪丨一堂優秀的化學實驗課應該如何設計?
    那麼一堂優秀的化學的實驗課應該如何設計呢?今天我們來聽聽來自陝西鹹陽的楊傑老師的看法。楊傑高中化學老師,陝西省第五批學科帶頭人惠青香工作坊成員,陝西省第六批學科帶頭人王延芳工作坊核心成員,主持參與多個國家省市區級課題,發表論文多篇,多篇論文在省市區級獲獎。楊傑老師從事化學教學工作6年,對於實驗課程的設計如數家珍。
  • 作業幫直播課|化學之殤,缺少的那堂實驗課
    因為疫情,大部分人都被困在家裡,學生們也開始了上網課的日子。劉洪瑞很認真的上學校的網課,但該聽不懂還是聽不懂。直到有一天劉洪瑞上網查資料,誤打誤撞的聽了一節作業幫直播課的化學課,他就像是打開了一個開關,竟然聽懂了老師講的內容。02 一節有趣的化學實驗課化學這門學科和實驗操作是密不可分的,一節有趣的化學實驗課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還能激發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