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文開始之前,我想先跟您描述一個場景,希望各位能跟著我一塊兒去想像。
比如說我們現在碰到了一位皇帝,皇帝拿著一大剪子在朝廷裡邊說,我召集開會,各位大臣上朝,大臣一來,他就看誰鬍子長,誰鬍子長他就上去咔嚓一下,就把這鬍子給剪掉了。然後還看看誰要是穿著傳統服飾就把這褲子就給扒了,您會覺得這麼一皇帝,他是不是有點不正常?
我們把場景換一下,不說在朝堂上了,我們還說這在民間,皇上在民間幹嘛?要求所有男的交鬍鬚稅,你要是不交鬍鬚稅,我就給你扔監獄裡邊去,要麼你就把這鬍子給我剃了。你看這兩項一說起來,你會覺得皇帝非常的無禮,簡直就是一個昏君。
我們把場景再換一下,這回我們不剪鬍子了,我們剪清朝的辮子。假如有一個皇帝,他在清朝的時候發現祖宗留下來的這些習慣,什麼穿長袍、馬褂兒,留著大辮子,其實不文明,和西方比較起來,這是落後的表現。於是他就號召大家說,我們統一把辮子剪掉,它又不衛生,同時也不符合現代人的這種審美,我們統一剪掉。
大臣們說我不剪,然後皇上拿一把剪子,誰進來開會,咔嚓一把先把這剪子搭到辮子上,咔嚓把這辮子先剪掉,然後穿長袍馬褂兒,你帶著朝珠穿著朝服上朝,不好使,你必須得給我把這鞋脫了。民間也是,假如你不把這大辮子剪下去,你不接受新思想,不接受新知識,那就對不起了,要麼你就給我交重稅,要麼你上監獄裡邊給我蹲著去。
放在清朝的場景下,我不知道您是什麼樣的一個感覺,在我聽起來感覺還行,就沒那麼不容易接受了,甚至我還會覺得皇帝還是很開化的,想想可能是因為我們在中國近代史這一部分受了太多的屈辱,這些影響到今天還在。所以當我們聽到說清朝說剪辮子事兒,總覺得它也確實是代表著進步的,我們就會覺得皇帝也許沒有麼不靠譜。既然我們有這樣的一個思路,我們就再回頭看看這位剃人鬍子,扒人家大臣的褲子,要求老百姓爺們兒必須把鬍子都給剃了的皇帝。這位皇帝不能叫皇帝了,是外國人,他是沙皇,他做的舉動人們是怎麼評價的?這人物厲害了,馬克思都評價過他,說人是用野蠻的方式徵服了俄國的野蠻。
什麼是野蠻的方式?就是以一種強制的命令的手段,不管你是貴族,還是老百姓,你都必須得順著我這來。啥叫必須剪?就是我也不管你樂不樂意,這事兒就這麼定了,你能接受你就接受,你接受不了,要麼你就進監獄,要麼你就罰錢。你要是官員的話,就得把你這衣服給你扒了,非常強勢。
當然您可能會說,有錢我官兒不要了,就非得保住我鬍子,照樣可以搭鬍子上街,我讓所有人看看,金錢買來了我的自由。人家有治你的辦法,你不是有錢嗎,你不是不刮鬍子嗎?好,我在收了你的稅之後,我得給你一個憑證,不要不行,因為你不要你走在街上有人看你留大鬍子,他得過來找你要憑證。要不然的話你得把這鬍子剪了。所以必須得要憑證,得證明自己已經交了稅了。這個憑證是一個小銅盤,正面是畫一個鬍子的樣子,背面寫一句話叫鬍鬚稅已繳納,必須把它掛在脖子上。這回你明白了吧?人家不是重點想要你的稅錢,人家是要用各種方式要你的鬍子,我不要你繼續留著鬍子,除了鬍子之外還有當時的民族傳統服飾。
民族傳統服飾是什麼?就是蒙古式的長袍,得把蒙古式的長袍脫了,你不能穿。俄國人為什麼要穿蒙古式的長袍?是因為蒙古韃靼人曾經統治過俄羅斯兩個半世紀,所以他們就把穿長袍的習慣留給了俄羅斯人,事實上留大鬍子習慣也是蒙古人留下來的。
留大鬍子在俄羅斯的男人眼中,是一件非常驕傲的事情。這種事兒你看咱們中國也有。原來評價說關公他是美髯公。在西方國家,今天您去看一些過去人的油畫,你會發現他們的鬍子剪的都非常的精緻,雖然他們的頭髮看上去蓬蓬的,好像是不太怎麼梳洗,但你看它個鬍子,有的捏成個尖兒,有的捏成往下的、往上,或者是往哪兒翻的剪、捲兒的剪,這些都是很費功夫也很費錢的造型,所以在這時候他們酷愛留鬍子。我覺得可能也和生理現象有關,很多男性頭髮不敢保證一定有,但是鬍子差不多都有,而且好多人會把有長鬍鬚作為是男性驕傲的體現。
總而言之,俄羅斯人留鬍子穿著蒙古長袍,是當年被蒙古韃靼人統治的時候留下來的一個習慣。而我們所說的這位被馬克思評價過的這位領導人物,他就要求男的就把鬍子弄掉,然後蒙古的長袍也不能穿了。
之前我們說在朝堂上看到大臣們穿蒙古長袍上去就給扒下來,管你裡邊光不光腚,反正你不能穿,全都改成匈牙利式或者是日耳曼式打獵的服裝,全都短打扮。
除此之外,這位沙皇還不光是把眼光盯在了男人的上身和男人的下身上,他還把目光放在了這些官員和貴族們的妻子和女兒身上。在俄國,這位沙皇統治期間,傳統的觀念他們的女眷們,無論是妻子還是女兒,都不出去參加公共的交際活動。想交個朋友,甭說是男性的還是女性都不行,只能擱家呆著。
這位沙皇就提出來,禁止這麼做,你們的妻子和你們的女兒全都給我拉出來,必須參加社會交往活動,而且還得去學法國的宮廷禮儀和風尚,得去學學人家法國人優雅的說話方式,學人家法國人喝咖啡,還得去學法國人抽鼻煙兒,而且正式場合必須戴假髮,男士在公共場合看到女性要禮讓,要站起來把帽子摘下來。這些達官貴人的妻子和女兒,必須學會像法國女人那樣去化妝。而且要求每一個貴族,包括官員,還有他們的家人,每天都得刷牙。與此同時,他還下令要求俄國的貴族一定要參加學校的各種學習,比如外語、文學、法律、軍事,而且要求有條件的貴族要把子女送到國外去留學,費用不夠怎麼辦?國家給你反過來,就是假如你們家的孩子不好好學習,是文盲,你的家長就要受到嚴厲的處罰,然後說你出國出去混去,甭管是不是國家拿了錢,你回來我得考考你,而且是這位沙皇親自考。要是成績優秀的話,馬上給你官兒當,而且待遇非常的高。但假如說你混了好幾年,回來一問三不知,直接一頓收拾。
我們把這一段講到這兒的時候,您會發現前面沙皇好像是特別不靠譜,但是後來我們會發現,沙皇他說的這些仿佛都是為了貴族子弟們好,都是為了國家好。這位沙皇就是俄羅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彼得一世,歷史上通常管它叫彼得大帝。這位彼得大帝為什麼會有這麼激進的表現?
說起來也簡單,因為在彼得之前,俄國也是一個閉關鎖國的國家。彼得大帝以前的歷任的統治者只有基輔羅斯大公伊茲雅斯拉夫。在彼得大帝生活的大概六百年以前,到過普魯士,跟普魯士的亨利四世會過面,卻已經是一零七五年的事兒了。到了彼得大帝的這個時期,西方些國家已經經歷過文藝復興了,所以他感受到了西方的變化,於是他親自組織了一個大使團出訪歐洲,並且自己是隨團出訪,彼得大帝在初始團中以一個陸軍下士身份出現,為什麼要把自己的身份放的這麼低?就是要看看人家強大的西方是一個什麼樣的制度,人家是一個什麼樣的工作方式,他要看得最清楚,把些該學來的東西都學到。
從他宣布自己要出訪歐洲,到他被迫回來,大概不到兩年的時間裡邊兒,彼得大帝看到了西方很多和傳統俄羅斯的生活方式和制度的不同,所以彼得大帝回來是要進行大改革的。而改革的方針、政策,還有節奏,已經早就在歐洲遊歷的過程當中就已經擬好了。但是為什麼這樣的一個很有主見、很有眼光,很有謀略的大帝,它卻採用今天我們開頭所講到的這種比較搞笑,甚至有一些不可理解的荒誕的方式來進行改革。
這是因為在當時的俄羅斯,特別是俄羅斯的上層的貴族們,他們思想是十分守舊的,想讓他們真正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認識到俄國現在和西方列強之間的差距,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而彼得大帝深深感覺到自己和他們之間的差距,所以彼得大帝才使用了這種蠻橫的辦法。
在歷史上,彼得大帝他做的工作評價非常高,因為他的這種做法在極短的時間內,縮短了美國和歐洲國家之間的差距,因此他的改革被稱為大改革,而他的歷史功績又因為此而被評價為超越了亞歷山大二世,於是彼得沙皇才在歷史上被尊稱為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