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很多人覺得他是最幸福的皇帝,二十多年不用上朝。其實筆者認為萬曆皇帝是最可悲的一個皇帝。他為何二十多年不上朝呢?
文官集團(東林黨)的掣肘
都說文官安邦,武官定國。而事實上萬曆年間的東林黨實在是禍國殃民之流。他們大大的掣肘了皇帝。真正的權利都把握在他們的身上,而皇帝年幼。
東林七君子不過是腐儒,皇帝看似至高無上,然而政令不通,皇帝根本沒有自己的心腹肱骨大臣可以依賴。這樣的皇帝前期就算是想做一些政績出來,也有心無力。
萬曆首輔大臣張居正和嚴嵩二人對於朝政的把持,可以說二人大權在握,完全架空了皇帝。
宦官集團的巴結
萬曆年間,宦官是十分的猖獗的。而東林黨經常說宦官誤國也是有一定的道理。而宦官的勢力也是十分龐大的,他們通過皇帝來行事。對於他們來說最大的護身符就是皇帝。
所以他們巴結皇帝,迷惑皇帝。如此一來他們行事的空間就更大了,皇帝不上朝,自然是大權旁落。能夠見到皇帝的人就那麼幾個,除了這幾個之外宦官集團就可以輟取利益。
對於文官集團的報復
皇帝勤政,那麼官員就應該讓道配合。皇帝昏庸,大臣就應該清明輔佐。然而在這裡萬曆剛好相反了。面對這樣的事情萬曆皇帝無法改變,那麼他就通過不上早朝的形勢給大臣們壓力。
文臣都是愛面子的,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給他們壓力,還政給他,只是他低估了文臣集團。
逃避現實
萬曆皇帝面對這無法改變的朝局,他的第一個反應不是去爭取,而是逃避。這雖然是人之常情,但是一逃避就是二十多年未免太漫長。
在明萬曆皇帝十歲開始登基,屬於娃娃皇帝序列。基本大權是在內閣首輔張居正與自己母親李太后代理政務。讓內閣首輔張居正在明萬曆前十年時間,大權獨攬開始推行「一條鞭」法的改革措施,使明朝重新煥發新顏,還搞得所謂「萬曆三大徵」。不過也是「老樹吐新芽」短暫如泡影,也被冠以「萬曆中興」的名號。只不過是萬曆皇帝撿到了個大便宜罷了,就好像掛了個虛職,獲得了個名頭,把成績都歸到他的身上。
在內閣首輔張居正死後,被明萬曆皇帝清算,既有對這位嚴師的功高震主的忌憚還有著對他悲慘童年的報復,還有著嘴裡時常念叨的「禮儀道德」「勤儉節約」張居正,為什麼自己卻是「說一套做一套」「自由主義對自己,律己主義對別人」的兩面人呢?在從萬曆皇帝就開始教導的張居正,對萬曆的整體價值觀的形成,有著決定性影響。那麼如果首輔張居正都如此了,那天底下還有道德高尚、勤儉節約的人嗎?這對於萬曆皇帝從小形成的價值觀開始懷疑與慢慢地崩塌。這會不會就是他回來在位三十年怠政的原因之一呢?
國本之爭,讓萬曆皇帝很「孤獨」:萬曆皇帝對於自己設立太子問題上,見識到明朝文官利益集團的可怕與不怕死。也讓自己作為封建專制皇帝,至高無上的皇帝第一次真正感覺到無力感。發現自己在當皇帝之後,前十年不是自己做主,現在親政之後,發現還不是自己「話事」的時候,這讓萬曆皇帝很挫敗,很沮喪。
身體的缺陷,讓萬曆皇帝很「痛苦」:在眾多史料記載,明神宗萬曆是屬於肥胖體型,還伴隨著足疾,屬於「鐵拐李」人物。會不會出現跗骨之痛,讓他根本就不想去上朝理政。而且明朝早朝從凌晨5點開始,那對於身體素質正常的人都是一種考驗。
身體的疼痛讓萬曆皇帝糾結不已,讓萬曆皇帝出現吸食鴉片的習慣,吸食鴉片會讓人上癮並且在疼痛獲得緩解後,就會出現臆想的空虛與滿足感,這對於國家大事理政,那時沒精力,沒時間。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