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被挖開後,萬曆皇帝屍骨姿勢藏玄機

2021-01-08 夜讀史書

1956年5月17日,新中國歷史上首次有計劃的對帝王陵墓進行的考古發掘破土動工,挖掘的對象是明朝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定陵。整個挖掘工作可謂是一波三折,最終持續了兩年多時間才完成。

定陵地宮距地面27米,總面積為1195平米,由前、中、後、左、右五個高大寬敞的殿堂聯結而成。前、中、後三殿之間,各設一道結構相同、全部用料石構築成的券門,券門下是兩扇漢白玉石門,其高為3.3米,寬1.7米,重約4噸。

萬曆皇帝和孝端、孝靖兩個皇后的棺槨停放在地宮後殿的棺床上,棺旁放著裝滿陪葬品的26個紅漆木箱。

萬曆皇帝的棺槨體型巨大,外層的槨高達1.8米,裡層的棺材也有1.4米高,棺內滿滿地堆放著一層又一層的隨葬品。當考古隊員們清理到隨葬物品的第11層時,一條兩邊對摺的錦被出現了。打開錦被,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屍體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整個身體都已經完全腐爛,僅剩下骨架,最讓現場所有人都大感詫異的是,屍骨並不是大家想像中仰臥的姿勢,而是面向上,頭頂微向右偏,右臂向上彎曲,手放在頭右側,左臂下垂,略向內彎,手放在腹部。手中持念珠一串。右腿稍彎曲,左腿直伸,兩腳向外撇開。

孝端和孝靖兩位皇后的葬式也與一般葬式不一樣,她們都是向右側臥,孝端後左臂下垂,手放在腰部,右臂向下直伸,足部交疊,左足在上,右足在下。孝靖後左臂下垂,手放在腰部,右臂向上彎曲,手放在頭下,下肢曲。

為什麼皇帝和兩位皇后的屍骨會有如此奇特的姿勢呢?

在中國古代,「北鬥七星」在被認為是極星,指向正北,位於天空中心,在星宿中屬紫微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紫微垣對應的是人間帝王,是帝星所在。封建皇帝認為自己是上天派到人間的主宰。自稱「真龍天子」,信奉「君權天授」、「天人合一」的思想,視皇位為「天位」。基於這種思想觀念,他們將死視為「升天」,所以皇帝升天也就意味著到北鬥七星上去住了。

在風水學中,北鬥七星具有避邪功效,其奧秘在於它的形狀恰為一個巨大的聚氣S形。按照「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去分析,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正是採用了「北鬥七星」這種S形葬式,其目的也是為了能夠「聚氣」,有了氣,就有了萬物,預示著子孫萬代繁衍旺盛。

此外,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孝陵,主要地面建築就是呈北鬥七星布局。明十三陵的陵墓選址和規制上均效仿明孝陵。

因此,雖然目前明朝帝王只有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定陵被發掘出來了,但據此推斷,從明太祖朱元璋開始明朝的皇帝很可能都採取了「北鬥七星」葬式。

相關焦點

  • 郭沫若執意挖掘明定陵,導致大量文物被毀,萬曆皇帝屍骨被焚燒
    郭沫若執意挖掘明定陵,導致大量文物被毀,萬曆皇帝屍骨被焚燒大家都知道,我國歷史的皇帝在即位的時候就會修建自己的陵墓,而且在下葬的時候也會隨許許多多的陪葬品,而這些陵墓對於我們後人來說,有著非常珍貴的研究價值,當然我們現在的考古學界,也有規定,就是不會主動去挖掘陵墓,除非是被破壞了
  • 萬曆皇帝被剖棺!2任皇后屍骨被砸碎焚毀,專家看現場後臉色變了
    事情還得從1958年說起,這一年,似乎國泰民安,沒有發生什麼了不得的大事,大明萬曆皇帝定陵的發掘清理工作,也才剛剛結束,在這一段時間,從陵墓中挖掘出3000多件文物,每一件都非常精美,與此同時,為了更好的收藏這一批文物,在9月份左右,定陵博物館正式成立,這段時間,專家開始對文物進行修復,複製的工作。
  • 1966年萬曆皇帝被公開示眾,屍骨遭砸碎焚毀,最後骨灰都不剩
    開掘定陵,萬曆皇帝之墓提起歷史上的萬曆皇帝,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那個在長達30年的時間裡面均未上朝的昏君。可是據現有歷史資料顯示。萬曆皇帝之所以在長達30年的時間內沒有上朝並不是因為懶政,相反卻是因為明朝萬曆年間中國古代封建政體高度發展的結果。但是歷史究竟是怎麼樣的,現在卻因為缺乏歷史資料無從考證。甚至原本可以用來推斷歷史真相的文物也慘遭毀損。
  • 實拍明定陵考古現場:郭沫若親臨現場指導,最後一張是萬曆的屍骨
    文/煮酒論史君提起明定陵大家可能都有所耳聞,但是又略有些陌生。明定陵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同時這裡與他葬在一起的還有他的兩任皇后(孝端。孝靖)。定陵位於大峪山下,在長陵的西南部,建於萬曆十二年至萬曆十八年。
  • 明萬曆皇帝「北鬥七星」葬式揭秘(組圖)
    明定陵1956年5月開始挖掘,1957年打開地下玄宮,至今已過了半個世紀,但是萬曆皇帝的葬式為何採用「仰面朝天,右手扶著自己的面頰」的怪異姿勢,一直是個未解之謎。 身體姿勢不同尋常 萬曆皇帝屍體的姿勢不同尋常,挖掘出來時仰面朝天,右手扶著自己的面頰。
  • 萬曆皇帝死後究竟有多慘?遺體被公開砸碎焚毀,最後連骨灰都不剩
    1958年,我國的考古專家對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定陵展開了發掘清理工作,隨著我國考古和文物事業的發展,我國的博物館達到了2000多座,這定陵裡的文物,房子啊陵園裡難免被盜,當務之急是將他們移出陵墓進行妥當的保管,同年7月的時候,發掘工作結束,共清理出來三千多件文物,悉數移交到了當地博物館,個別幾件極為貴重的被故宮博物館所收藏。
  • 專家打開萬曆墓葬,檢測萬曆屍骨後,揭露萬曆三十年不上朝的真相
    公元1572年,明穆宗駕崩,年僅10歲的朱翊鈞即位,是為明神宗,年號萬曆,因此被稱為萬曆皇帝。史料記載,萬曆一共在位48年,為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期間為明朝帶來了繁榮,但也加快了明朝的滅亡。這是怎麼回事呢?萬曆除了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也是明朝最不可思議的皇帝。
  • 韓國古墓發現星座圖,我國古墓早有發現,墓主姿勢都是北鬥七星狀
    就當專家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將棺槨打開時,發現裡面的屍骨已經腐朽,屍骨旁邊還有許多玉石瑪瑙類的陪葬品,象徵著主人以前尊貴的地位,經過鑑定,發現這兩口棺材處於明朝中葉時期。可就當專家進一步清理棺槨內部時,赫然發現棺材底部,有一塊刻著北鬥七星的棺材板,這讓專家大吃一驚呆立當場,因為在任何墓葬中,專家從未發出過此類的星象圖。
  • 萬曆皇帝10歲即位,在位48年,卻有28年沒上朝,不是因為懶
    自從因為幫著自己寵愛的妃子和最喜歡的兒子爭國本之後,遭到大臣們迎頭暴擊的萬曆皇帝朱翊鈞,造成的心理陰影面積很大。從這件事情之後,萬曆皇帝越來越少出現在公開的場合。 作為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長達四十八年,即位的時間中有著二十八年不上班的情況。
  • 定陵事件,考古界最慘痛的教訓,國家從此不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
    1956年,歷史學家吳晗、郭沫若等人對定陵進行了科研發掘!起初他們本來是準備挖掘長陵(永樂皇帝陵墓)。但遭到了文化部文物局局長鄭振鐸的反對,當時我們古物的保存、修復技術不過關。而且對皇家陵墓這種大型陵墓進行發掘,連發達國家都都感到頭疼。
  • 堂堂萬曆皇帝,為何在即位初期混得這麼慫?
    嘉靖是個聰明人,不過聰明反被聰明誤,在嘉靖後期他的才智也不再管用,徐階和嚴世藩都把這個皇帝當做成了手中的工具。徐階和嚴世藩可都是文臣,只不過立場不同,最後徐階獲勝,嚴黨倒臺,嘉靖皇帝幾乎被架空。不是嘉靖皇帝不聰明,只是下面的人才太厲害,徐階把皇帝的心理揣摩得十分透徹,甚至在嘉靖晚期,還限制種種皇帝的不良行徑,嘉靖也無可奈何。
  • 萬曆皇帝剛登基時很勤勉 為什麼後來20年不上朝
    萬曆皇帝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很多人覺得他是最幸福的皇帝,二十多年不用上朝。其實筆者認為萬曆皇帝是最可悲的一個皇帝。他為何二十多年不上朝呢?文官集團(東林黨)的掣肘都說文官安邦,武官定國。而事實上萬曆年間的東林黨實在是禍國殃民之流。他們大大的掣肘了皇帝。真正的權利都把握在他們的身上,而皇帝年幼。
  • 第一次看世界地圖,萬曆皇帝嫌棄明朝小,日本卻啟動了明治維新
    明朝萬曆年間,約公元1601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到達北京,請求覲見皇帝。在給萬曆皇帝的貢品裡,除過西琴、自鳴鐘等「奇技淫巧」的玩意外,還附帶一本《萬國圖冊》——也就是世界地圖。可惜在這幅世界地圖裡,大明帝國顯得體量太小,萬曆皇帝心中不悅,利瑪竇也因此喪失了覲見萬曆皇帝的機會。但「皇恩浩蕩」,這個不遠萬裡前來傳教的外國人被獲準留居中國。
  • 史上最悲催的皇帝坎坷之路:三番五次遇害,登基後一月就駕崩了
    說來也巧,當時的歷史情況是這樣的:一位宮女在萬曆皇帝一次酒後亂性之後,幸運被翻牌,本來就是臨時起意,萬曆皇帝也沒放在心上,轉眼就把這件事情忘了,不過這宮女的肚子也很爭氣,一次就懷了龍胎,生下皇子,可把老太后高興壞了,原來皇帝一直沒有子嗣,但是老太后老人家想抱孫子。
  • 史上最倒黴的盜墓賊,挖開後發現人是活的,連皇帝都被驚動了!
    比如這樣的:諸敢發我丘者,令絕毋戶後。疾設不詳者,使絕毋戶後。毋諫賣人,毋效狸人,使絕毋戶後······ 這些刻的銘文對盜墓者進行了事前的警告與咒罵,可算是酣暢淋漓,用詞毒辣彪悍,試圖喝退賊人。
  • 2013年,中國唯一女宰相墓被發現,專家挖開後倒吸一口冷氣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這裡是大偉歷史觀,大偉今天帶你走進:2013年,中國唯一女宰相墓被發現,專家挖開後倒吸一口冷氣。在唐中宗時期被封為昭容,也是武則天的左膀右臂,但是在公元七十年被唐玄宗李隆基誅殺,而且讓考古專家感到非常震驚的是,在棺材裡的屍骨是非常不完整的,這也讓大家倒吸一口氣,不知道是盜墓賊所為還是埋葬的時候就是這樣的,仍需要做進一步的考證。
  • 此人一心為國,萬曆登基時與他情同父子,因看了一本書起了殺心
    朱翊鈞即萬曆皇帝十歲登基,作為孩童的他生活都無法自理,更別提治理國家了,還好這個人很聰明、懂事,非常聽母親李太后的話。明朝時期,除了猛人朱元璋和朱棣外,其他皇帝的權力都被內閣制約著,皇帝本人沒有什麼權力,所以作為女人的李太后更不能像武則天、慈禧一樣幹涉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