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三千年的「早朝」到底在「朝」什麼?有何講究一說

2021-01-09 騰訊網

愛看歷史劇的或是對中國歷史有些了解的人,估計對「早朝」這個詞都不陌生。藝術作品裡的早朝往往是皇帝威風凜凜地坐在龍椅上,各級大臣穿著不同品階的官服,或端著或攥著奏本摺子,一同商量國家大事。

抱有平定天下、讓百姓安居樂業雄圖的帝王,幾乎日日忙於早朝,那些不太正經的皇帝,則是苦於春宵夜短不早朝。以上都是早朝在外行眼裡的刻板形象,實際上早朝的制度西周就已經存在,而且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三千年之久,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關於早朝。

一、早朝的內容

大部分人對於皇帝早朝,就了解個皮毛,大概就是皇帝召見大臣,大臣拜見皇帝,雙方討論一下這種。不同的朝代,早朝也是不盡一樣的。

1、雙箭頭的朝禮

我們這裡以明代的早朝為例,早朝是個雙箭頭的事,君主臨朝,謂之:聽朝、視朝,臣下趨朝,曰之:朝參、侍朝。明朝將朝分為三類:大朝、朔望朝和常朝。其中,大朝是最為重要的,在正旦、冬至和萬壽聖節舉行,此出的萬壽聖節指的是皇帝的生日。

這三個日子,都是大會朝班,百官四夷上表稱賀。朔望則指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百官公服行禮。這兩種朝會均在御正殿舉行,更多是一種禮儀,目的在於行朝賀之禮,在這兩個會朝上不議論政事。常朝才是符合普通人眼中的早朝,常朝分早朝和晚朝,我們重點看早朝。

2、磨人的早朝,早起的皇帝

據史料記載,早朝的舉行的時辰常在「昧爽」、「漏盡」、「星存而出」。從最後一個星存而出大家可以看出,早朝不是一般的早。昧爽指的事天剛破曉的時候,與影視劇裡陽光高照的場景相悖。

為了能夠趕上早朝,皇帝需要起得更早,大概三更太監就得叫皇帝起來,只有年幼的皇帝,才允許他賴一會兒床,因此很多人說皇帝大多為所欲為,生活逍遙無邊的說法是有偏頗的。

3、早朝規矩多

進宮的規矩也多,鐘鼓司的宦官需要鳴朝鐘,敲朝鼓,百官等候在門前,得了鐘鼓的信號才可以進去。進到宮門裡,文武百官分兩班入朝,文左武右,大臣依照品階排好。這還沒完,鐘鼓司開始奏樂,音樂聲響起,皇帝再進來,侍衛保護皇帝,立在左右。

等皇帝坐好,兩班齊進,向皇帝行禮叩拜。拜完了,負責的官員先謝皇恩,再清點官員人數。這一切都弄完了,才會進入商議國家大事的環節。各衙門按照次序上奏摺,該匯報匯報,該彈劾彈劾。各種事物匯報完畢,再唱事畢,鳴鞭駕興,待到皇帝離開,百官歸位,各司其職。

這樣繁瑣的場景每天發生,有時候遇上惡劣天氣,也很少停止早朝,只允許官員穿著雨衣。各廟忌辰也很少停止上朝,不過著素服,止鐘鼓。唯一停朝的是后妃、親王薨逝,輟朝儀一日到三日不等。

4、嚴苛和關懷雙管齊下

很多人以為百官入朝是指所有官員都得入朝,其實不然。去除等級不夠的小官員,年事過高的大臣只需朔望朝和大朝上朝即可,參與常朝的人並沒有那麼多,生病的官員同樣允許退班,仔細看下來,嚴苛的制度也不乏些許人情味。

早朝上不僅有嚴肅的政事,依照舊例,早朝還會在令節賜食,皇帝壽辰和千秋節賜長壽麵,立春有春餅,元宵盛圓子,端午發粽子,重陽做重陽糕,臘八吃麵等。又如官員上朝雖需要穿公服,但每年三月會諭百官穿羅,五月頒扇,十一月傳戴「暖耳」。

由上可見早朝制度的完備。明朝的早朝制度森嚴,明初的皇帝也多有勵精圖治的美名,然而「從此君王不早朝」的現象卻在明朝中後期屢屢發生,雖是後話,但早朝制度和君王的政治能力確有掛鈎的事實不假。

二、為何君王需要日復一日的早朝?

依照前文所講,早朝所處的時間段很早,昧爽大概在北京時間早上五點左右,也就是說,皇帝甚至需要在凌晨三點左右起來,如此日復一日,煞是辛苦,究竟是為什麼要做到如此呢?其實過去不像現在,信息傳播的速度不是很快,資訊更新得慢。

每日上朝,總有幾天其實無需召集那麼多人商討,何況議論政事不僅在早朝,前文中點明常朝還包括晚朝,而且許多帝王為了將政權緊緊握在手中,很多事情獨自決斷。一個情報甚至傳不到大臣手裡,皇帝從專人那裡直接獲取,就像清朝的軍機處,軍事情報快馬加鞭,直接面聖,清朝的中央集權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種種現象說明日日早朝沒有什麼必要性。這種制度綿延三千年,出現了好幾種說法。

1、一日之計在於晨

首先是我們大部分人都能想到的,早朝有點像我們讀書時候的早自習和早讀,清晨通常被認為是最適合處理嚴肅問題的時段。早朝的早,有很多好處。首先是聖軀志慮清明,早上人的頭腦比較清醒,能斷事。

再一個是朝廷氣象嚴肅,像個討論大事的樣子。再者是整晚守衛的侍從們能夠稍微休息一下,整理儀容,免得疲憊。起早的當然不止皇帝,大臣也不能怠慢,很多需要上朝的官員常在城南居住,方便上朝,每天星月未散,大臣們便得趕到皇宮裡來。

2、 天子坐堂上,將聖恩灑向子民

第一種說法是:早朝除了政治意味外,還有一層神話色彩。他們認為:皇帝每天在天蒙蒙亮的時候就端坐在大殿上,是為了追尋太陽的腳步。古人認為,當太陽升起,將自己生命的光輝照耀在大地上時,世間的「小太陽」。

或者說太陽的代言人——天子,也要將自己的光輝灑在大殿上,普照到江山的每一個角落,讓皇恩普照臣民。帝王不僅要按照太陽的軌跡,「順四時,行月令」外,還要效法太陽每日的運行,早起處理事務。這是典型的君權神授,作為大多數君王的說辭,拋開類似劉邦出生那樣神化的傳說。

一般的皇帝即位時也都會請示下神明,算是給百姓們一個交代,讓自己的位置坐的更加安穩。

謀朝篡位的會說自己是有上蒼庇佑,年紀很小就當上皇帝的會說是上天輔佐,諸如此類的說辭有很多,他們的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利用君權神授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

我們常說形式主義要不得,但實際上形式主義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它調動了各方的積極性,不管是執行者還是觀看者都會有意無意地產生使命感和責任感。早朝的考究,可以算是典型的形式主義了,這種說法中早朝是君權神授的一種形式象徵。

早朝自上到下,都是件大事,皇帝和大臣都需要為了早朝正衣冠,百姓也會根據你皇帝上朝的次數判斷你是否屬於一個好皇帝,長久地堅持下來,能讓統治者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

但是這種說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若完全依照上述意見,也不能讓所有人信服。

3、原始的太陽崇拜

於是出現了另一種說法:早朝不僅是為了朝拜皇帝,更是為了朝拜太陽,即朝日。此言中的太陽,特指朝陽旭日,這就是皇帝和百官起早的原因,為了不錯過那短暫的日出,五點前到大殿上是很有必要的。

《漢書·郊祀志》中記載:「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昧爽,天子始郊拜泰一,朝朝日,夕夕月。」冬至作為一年的開始,朔月作為一月的開始,夜半作為一天的開始。這裡面朝朝日,就是朝拜初升的太陽。

我們根據前人整理的關於西周早朝的主要事項裡,包括後來的早朝,幾乎沒有需要在早晨太陽升起前就要處理的。早朝的象徵意義和神話意義甚至大於它的實際意義。

《呂氏春秋·孟春紀》中寫道,皇帝早朝的第一件事就是朝日,正好證明了早朝的本來意義就是朝拜初升的太陽,只有拜完了太陽,才算得上「告朔」、「行令」。基本上一個統治制度的建立,都是需要信仰的,統治階級不僅需要平頭百姓對它信仰,他們自己更是需要這樣的信仰。

古代遇上天災人禍,朝廷不止會賑災,也會鼓勵皇帝或其他身份尊貴的皇親國戚祈禱上蒼。既然你說君權神授,那麼如今降下了災禍,也是統治者出了問題,是你做錯了事,降下的懲罰。

沒有哪一個統治者希望看到這樣的場景,古代的帝王他們本身就是虔誠的,更何況對太陽的崇拜早已有之,早朝的出現早成定局。

三、早朝拜日引申出的「風水」

我們中國人買房,大多講究一個坐西朝東,即房子背著西面,朝著東面。不僅一家一戶遵循此法,大多城市的建築和布局也是如此。外行人以風水揣度這種行為,實際上這樣坐北朝南的設計是遵循古法禮制和原始崇拜的。

中國先人崇拜太陽的歷史源遠流長,《遼史》有記:「遼俗東向而尚左」、「國俗凡祭皆東向」、「御帳東向」、「四樓門屋皆東向」。崇拜太陽的契丹族人從上到下全都以東向為尊貴,不僅契丹如此,中原地區有著同樣的崇拜。

小到平頭百姓的住所,大到繁華城郭的布局,東向成為了歷經幾千年的流行經典。當然現在人建房不止出於此種考慮,科技發展,我們更是研究了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分析了季風和日照,加之傳統規矩,才形成了如今房屋的布局。

四、結語

總而言之,沿襲三千年的早朝文化,與我們影視藝術作品中所描繪得大不一樣,中國先人的原始崇拜和對自然的敬畏使得歷代帝王順天應人,不改古法。如今的我們,摒棄了古代文化的糟粕,但人類對自然的敬畏之心不能消磨。

大自然孕育人類,誕生文明,生生不息,天命人為,相互作用。我們只有常懷對自然的敬畏,保護環境,不要妄圖主宰自然,才能長遠地發展,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青山綠水的美好明天。

參考文獻:

《禮記》

《史記》

《國語》

《呂氏春秋》

相關焦點

  • 汽車的輪轂到底有何講究?輪轂的大小厚薄到底有何區別呢?
    汽車的輪轂到底有何講究?輪轂的大小厚薄到底有何區別呢?汽車輪胎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配件,如果說輪胎遇到問題那麼汽車可能也就會面臨更大的問題。其實我要說的是除了輪胎之外,輪轂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在買了汽車之後如果發現自己的汽車輪轂質量不是特別的好,都會立馬換一套比較好的輪轂。
  • 十九大會場布置有何講究?
    十九大十九問:十九大會場布置有何講究?  中新社北京10月18日電 題:十九大會場布置有何講究?  中新社記者 楊柳  中共十九大18日在北京開幕。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內,主席臺上方懸掛著「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會標,後幕正中是鐮刀和錘頭組成的黨徽,十面鮮豔的紅旗分列兩側。
  • 向領導反映問題有什麼講究
    給領導說話特別有講究向領導反映問題有什麼講究?作者:李留申無論是一個團隊,一個工廠,一個公司,或者是行政企事業單位,在實際的工作中,大多員工都有一些憋在肚子裡的問題。意見也好,建議也罷,無論是否考慮成熟,不說出來總感覺對不起自己,說出來又怕自己的語氣不妥,惹領導生氣。曾經看過這樣一個電視劇——主人公劉羅鍋每天早朝都要向皇上進諫,且每次都是說不完的問題!後來竟然贏得一個綽號:「劉三炮!」當然,說到皇上的心窩裡就會當眾受到表彰,如果是皇上討厭的事情,劉羅鍋立馬就能吃到「果子」。——被貶、被罰都不足為奇。
  • 在農村,老人說「兩人抬轎房,久住人丁疏」,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在農村,老人說「兩人抬轎房,久住人丁疏」,什麼意思?有何講究農村房屋的建造雖然經歷了幾次變革,但是在形制上依舊保留了很多傳統,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木結構的建築佔據了數千年的歲月!只是到了近代,隨著新思想的傳播,磚石建築以及穩定,堅固和防火係數高,備受人們的喜愛,逐漸成了潮流!
  • 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很有韻味?
    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古人對於親戚遠近,有很多話糙理不糙的俗諺流傳。所謂「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意思就是說表親過了幾代之後就會非常疏遠,幾乎形同陌路一般,而堂親之間就算過了很多代,仍舊還是一家人。
  • 電源風扇朝上or朝下有講究
    DIY雖然沒有一個關於裝機方法的成文規定,不過經過多年的發展也都有一個普遍認可的安裝方式,不過卻有一個問題一直爭議不斷,那就是關於電源風扇朝向的問題。現在主流中塔機箱都是電源下置,那麼電源風扇應該向上還是向下呢,你又應該怎麼選呢?
  • 頭朝哪有何講究?老祖宗的告誡,早聽少吃虧
    人這一生,需要付出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覺上,睡眠質量的好與壞和身體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影響睡眠質量的因素有很多,想要獲得高質量的睡眠,需要注意很多事項,比如睡前不能吃東西、睡覺時不能穿太厚的衣服等。在眾多影響因素中,有一個因素對睡眠質量有著不小的影響,但卻被大多數人忽視了,這個因素就是睡覺時頭的朝向。多數人在睡覺時,都會根據床的擺放方向來調整頭的朝向,床頭擺在哪個方向,頭就朝哪個方向。但頭的朝向是有講究的,若睡錯了,睡眠質量會受到影響。睡覺時頭朝哪個方向好?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滿1年 「生命延續」有何意義?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曾引起醫學、生物、法律、倫理等各領域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生命延續」到底有何意義?「首例人體低溫保存」進展如何?上海理工大學生物系統熱科學研究所教授胥義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人體冷凍在國際上討論了幾十年。從科學界的認識來說,目前實現冷凍人體的復活是不可能的。但從促進科學發展來說,銀豐的手術還是有意義的探索。」開展人體低溫保存,除了未來技術可能性之外,最大的質疑聲還是法律合規性和倫理可行性。
  • 「冬至餃子夏至面」,到底講究的是什麼?
    原標題:「冬至餃子夏至面」,到底講究的是什麼?6月21日就是夏至了。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記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 農村老人常說「寧住荒墳,不住古廟」,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那景色猶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對於農村年長的老者來說,聊天成了時下農閒時一大樂趣,他們圍坐在村頭樹蔭下,三三兩兩談論著今年的農事,以及村莊的新鮮事,時不時在他們口中飛出幾句經典的俗語,引起眾人的深思,其中有三則俗語,讓我記憶猶新,今天分享給大家,我們一同討論。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滿一年 "生命延續"有何意義?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曾引起醫學、生物、法律、倫理等各領域專家學者和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生命延續」到底有何意義?「首例人體低溫保存」進展如何?13日,一場小型而又特殊的紀念活動,在位於濟南的山東銀豐生命科學研究院舉行--紀念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志願者展文蓮。
  • 財神節有什麼忌諱 拜財神也是很有講究的
    每年財神節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有隆重的慶祝活動,民間關於這樣一系列的傳統節日是有很多的說法以及講究的,那麼財神節的時候有什麼忌諱嗎?   財神的位置講究   趙公明財神、黃財神、關公財神一般供奉在室內;而土地公一般供奉在室外。
  • 南北通透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
    南北通透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 來源:吉屋網   發布時間:2020-12-02
  • 睡覺可不能隨便睡,朝哪個方向也有說法,講究!
    但是睡覺可不是頭沾上枕頭就行了,其實睡覺還有不少講究的,首先就是房間的裝飾 物品的擺放。例如床頭不宜對得鏡子容易影響睡眠質量,再者床頭放個花瓶 則有平平安安之意。床作為休息睡覺的重要工具合理的擺放能提高睡眠質量。當然除了這些以外,最重要的還是床頭朝哪個方向最為講究。太陽升起的方向是東方,我們朝東而睡能促使人早起!頭朝南睡比較容易使人興奮,會造成失眠。
  • 古代大臣上朝時,為何手裡要拿一個朝笏?朝笏是什麼?有何作用
    大家對「縉紳」一詞肯定有所了解,它是古代官員的代稱,意思是說把笏(hù)板,也就是朝笏(hù)插在腰帶上的人。從這裡可以看出朝笏是一個古代官員身份的象徵。 《朱元璋傳》:「 元璋不理會, 仕魯著急,鬧起迂脾氣,當面交還朝笏,要告休回家。」
  • 床位共享什麼意思 床位共享擺放位置講究有哪些
    大家現如今肯定都有找到工作,而工作找到以後,自然就是要努力的去做,這樣一來才不算辜負家人的期待,而工作一天,不論是誰,都會很累,所以這時最想要獲取到的,就是休息,能提供休息的也自然就是床,床雖然說是私人物品,但現在也已經有了共享床位,那麼床位共享什麼意思?床位共享擺放位置講究有哪些?
  • 女生戴手錶到底有什麼講究?怎麼選一款適合的女士手錶?
    女生戴手錶到底有什麼講究?怎麼選一款適合的女士手錶?我們都能看到許多女性朋友手腕上有一款非常顯眼的手錶,通常是一塊漂亮時尚的腕錶。其實,女孩戴腕錶也有講究,這些講究通常是鮮為人知的。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手錶類型和女孩佩戴的手錶等級看到女孩的職位、出現場合和交流對象。因此,女孩在選擇手錶時應該非常小心,否則意外洩露你的信息會引起不必要的笑話~當女孩選擇手錶時,手錶的形狀也受到一定的重視。1 圓形(包括橢圓形)手錶代表事業型和領導型手錶。因此,佩戴圓形腕錶具有引領寓意,並能促進一個人的運氣。
  • 筷子一頭圓一頭方有何講究?
    筷子一頭圓一頭方有何講究?文/農夫也瘋狂筷子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一種餐具了,我們每天都需要用到它。而近日卻有某個知名的奢侈品牌創始人兼設計師的不當言論,激起了無數中國人的不滿。而其中事件的焦點也是「筷子」,其中就充滿了許多的誤解和貶低。
  • 上完朝又在哪裡工作?
    (個別的不孝子,暫且不表)能力如何暫且不論,但再也沒有出現過明朝的奇葩帝王那般,數年不早朝的怪相,這是事實。明朝的崇禎帝嘔心瀝血地忙於國政,結果亡國了,滿清帝王也是一刻不敢歇息的勤政,也沒有避免沒落的命運。勤政沒有錯,錯的是思想的自我枷鎖。
  • 《金剛經》: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
    《金剛經》中,釋迦牟尼佛問須菩提:「須菩提,你再想想,倘若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用來布施,這個人所獲得的福德是不是很多呢?」須菩提回答說:「相當多,世尊。」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三種的千世界,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