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藻
藍藻又名藍綠藻(blue—green algae),因為名稱裡有個藻字,會讓人認為藍藻屬於植物,但實際上,區別於含有葉綠體的真核生物,藍藻細胞核內不含葉綠體,無鞭毛、但是含葉綠素a,能進行產氧性光合作用,屬於大型單細胞原核生物。(不太嚴謹的理解可以認為是一種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菌)梵君一直比較疑惑大部分藍藻自然情況下都是綠色的,為何要叫藍藻?
原始大氣氧的主要來源和固氮能力
藍藻進化歷史悠久、藍藻門分為兩個綱:藍藻在地球上大約出現距今35~33億年前,已知藍藻約2000種,中國已有記錄的約900種。藍藻與其他光合細菌區別是:光合細菌(比如:紅螺菌)進行較原始的光合磷酸化作用,反應過程不放氧,為厭氧生物,而藍藻(或叫藍細菌)能進行光合作用並且放氧。它的發展使整個地球大氣從無氧狀態發展到有氧狀態,從而孕育了一切需要靠氧氣生存生物的進化和發展。
至今已有120多種藍藻具有固氮能力,但是,有的藍藻在受氮、磷等元素汙染後會導致富營養化的海水「赤潮」和湖泊的「水華」發生,給漁業和養殖業帶來嚴重危害。此外,還有少數水生種類,如微囊藍細菌屬(Microcystis)會產生毒素。
水華
水華。是指淡水水體中某些藍藻類過度生長所產生的現象。主要由有束絲藻、微胞藻、魚腥藻、空球藻或隱球藻等產生。在自然環境水體中表面一層油漆一樣綠綠的就是它,老百姓一般會用來餵家禽。
國內最嚴重的湖泊水華當屬雲南昆明的滇池,作為古滇文化發祥地的滇池,從上世紀60~70年代開始,由於含磷洗衣粉的過度使用和昆明「城市排汙池」的功能,水體開始富營養化,每當進入夏季湖內藍藻大量繁殖爆發導致產生水華,之後失控年年爆發最終導致整個湖區都被汙染,曾經清澈見底的湖水變成如今暗綠色的樣子。
藍藻毒素
藍藻毒素分為很多種,它們是已知的會侵襲肝臟和神經的毒素,另一類毒素對皮膚有刺激作用。當藍藻細胞破裂或死亡時,毒素就會被釋放到水體中其在水中的溶解性大於1g/L,化學性質相當穩定。在水中藍藻毒素自然降解過程是十分緩慢的,當水中的含量為5ug/L時,三天後,僅10%被水體中微粒吸收,7%隨沙沉澱。藻毒素有很高的耐熱性,加熱煮沸都不能將毒素破壞,也不能將其去除;自來水處理工藝的混凝沉澱、過濾、加氯也不能將其去除。
藻毒素
有調查試驗研究表明在某湖周圍3個自來水廠的出廠水中檢出低濃度的藻毒素(128~1400ng/L),結果提示採用常規的飲水消毒處理不能完全消除水體中的藻毒素。並且抗PH變化能力很強。飲用含有毒素或者暴露在含有藍藻毒素的湖水中,即使含量較低,也有可能對人體產生長期的或慢性的不利影響。
如果不斷的攝入含有藍藻毒素的水,或者食用體內含有這些毒素的魚或者其他水產品,就可能會產生頭痛,發燒,腹瀉,腹痛,反胃或者嘔吐。如果人在受汙染的水中遊泳,也有可能會產生皮膚發癢或者眼睛、皮膚受到刺激過敏反應。
家畜及野生動物飲用了含藻毒素的水後,會出現腹瀉、乏力、厭食、嘔吐、嗜睡、口眼分泌物增多等症狀,甚至死亡。病理病變有肝臟腫大、充血或壞死,腸炎出血、肺水腫等。
大象集體死亡事件
波札那野生動物和國家公園管理局21日宣布,今年3月以來在該國西北部發生的數百頭大象死亡事件是由於氣溫持續升高導致該地區水中有毒的藍藻細菌爆發而引起的。
公園管理局首席獸醫官呂本·姆馬迪向媒體透露,在送往實驗室的樣品中檢測出了藍藻毒素,由此得出結論,藍藻神經毒素是導致大象死亡的原因。他表示,目前仍有許多問題存疑,比如為什麼只有大象會死亡。
波札那野生動物和國家公園管理局表示,最終確認的死亡大象數量升至330頭,該局將繼續實施監控,必要時採取幹預措施以防止這一地區出現新的死亡。
梵觀點:不管是否是由於全球變暖導致的,總之近年的怪異現象越來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