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眼裡,認為漂亮的東西就是讓人值得關注的。其實不然,有時候一些長相普通,但價值卻很珍貴。我們都知道,在農村有許多天然生長的野生植物,而一些外來人或是當地的農民,往往只是看其外表來判斷價值。而對於沒有特殊長相的野草,就隨之被忽視。在業界看來,只要是對人有好處的,或是有可用價值的,就是珍貴的,這個說法確實很不錯。
今天筆者並不是來介紹那種能食用的野果或是野菜,而是一種雜草「骨碎補」在以前爺爺那個年代,村裡人都經常採割來餵牛及其它畜牧。不過這些年要稍微好些,因為知識的普及,使得人們所對其了解的要更多了。但相反,有些人因為意識到了它的價值,還會背著竹簍或拿個袋子去採挖來賣,雖然是可以掙點生活錢,卻使得數量急劇減少,所以在民間變得稀少而珍貴。即使當前有人工栽培,與野生相比還是有些距離上的差異。
「骨碎補」這個名字可能聽起來有些與眾不同,但是它還有別稱,如:巖連姜,爬巖姜,崖薑,飛蛾草。它屬於蕨類植物,當前分布在浙江,福建,廣西,四川,雲南,貴州,幾乎大多省份都有此野草。平常主要生長在高山地帶,石縫,以及樹幹上。基部被鱗片,向上且光滑,葉子呈現五角形狀。值得注意的是,它每鈍齒就會有小脈一條。幾達葉邊,葉堅草質,乾枯後棕褐顏色,但是它只有50釐米左右高。
上面說到雖然骨碎補,並沒有很特別的吸睛之處,但是它本身卻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民間常年將其用於入藥或與其它藥材融合。據了解它對強骨,續傷止痛,腰痛,耳鳴,跌扑閃挫,牙齒鬆動等具有一定的功效。當前我爺爺家裡保存著許多,只是暫且沒有用到。一般採摘回家後,將其清洗乾淨,放在太陽下曬乾即可進行存儲。在農村這種骨碎補,還是比較常見的,只不過至今不多了。
你認識這種骨碎補野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