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謝京紅:世界讀書日誦讀唐稚松院士詩詞有感

2020-10-07 中國科協

作者:謝京紅,軟體所黨辦主任

當代中國知名科學家中,唐稚松院士是我最崇敬的科學家之一,不僅僅因為他是世界著名計算機科學家、中國計算機科學領域主要奠基者之一,曾於198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而且還因為他是一位造詣頗高的詩人,他的詩詞作品曾得到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和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的好評。在唐院士身上,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完美融合,計算機科學研究與古典詩詞吟誦交映成輝。

適逢世界讀書日,滿懷敬意翻開唐稚松院士的詩集《桃蹊詩存》,大聲誦讀他的詩篇,朗朗上口,氣勢磅礴,充滿愛國主義和人文情懷。

下面由我為大家帶來兩篇唐院士的詩詞節選:

節選之一《題葡萄牙阿爾加夫海邊夕陽獨影》

夕陽西墜水悠悠,人到西歐地盡頭。

莫把西天當彼岸,美洲西更有神州。

節選之二《題像》

卌載京華鬧市居,樓高心遠暮天舒。

偶彈琴上無弦調,好讀人間未著書。

一技何長文理哲,三生有幸馬兵車。

任它門外新潮湧,不逐時流不羨魚。

名句恆久遠、千古永流傳,唐稚松院士詩詞中的一些「金句」,更是讓人拍案稱奇,過目不忘,如「志匯中西歸大海,學兼文理求天籟」「蠶為獻絲甘自縛,蛾因戀火以身投」「山行願化雲梯石,早送來人上九霄」等等……

品讀這些詩句,對老一輩科學家無私奉獻、科技報國的一生,油然而起高山仰止之情的同時,無疑也會滌蕩著誦讀者的心靈。與科學巨匠相比,我們大多數人註定一生平凡,默默無聞。但正如清朝代表詩人、散文家袁枚所云「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勤奮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儘自己所能回饋社會、報效祖國,我們的人生同樣也可以活出精彩!

誦讀人:軟體所 管理支撐黨支部

李望

來源: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

相關焦點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南仁東:來自太空的召喚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南仁東:來自太空的召喚 2020-07-20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施一公:知足常樂是創新的大敵
    作者:施一公,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西湖大學校長。我很幸運,我沒有考試,是保送去了清華大學,入學的時候,懵懵懂懂,從學校裡出來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已經對這個世界看得很明白了,但是在清華的一件事情對我影響非常之大。那就是我在大學三年級剛剛入學的時候,我親愛的父親突然之間離我而去。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劉東生:做科學的主人
    他那種隱藏在背後的周口店守護神樣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深刻地領會到為什麼他對周口店有這樣深厚的感情,和他對自己的責任要求的誠摯。後來他的三本關於北京人、河套人、山頂洞人的書出版了,使我深為震驚。這標誌著他養精蓄銳,秣馬厲兵,向科學進軍的一次衝刺和勝利。從此以後,他開始了在科學的殿堂裡不斷地取得新的進展的歷程。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鄒承魯:科學研究五十年的點滴體會
    作者:鄒承魯(1923年5月17日—2006年11月23日),生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出處:節選自《生理科學進展》2001年32卷第三期。我一生做學問所遵循的基本原則可以歸納為:努力追求科學真理,避免追求新聞價值,跟蹤最新發展前沿,不斷提高水平,勤奮工作,永不自滿。形成這一思想與我在從中學到研究生時期所有老師的教導密不可分。我在重慶南開中學讀書時期,奠定了理科各門以及中英語文的良好基礎,這些在西南聯大學習時期都得到鞏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養成自學習慣和踏踏實實勤奮工作的學風。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王大珩:漫談科學精神
    第三是傳承創新,就是科學有繼承性,每一個發現和成就,都是在已有規律發現的基礎上形成的。我們一方面要對這種已有的規律進行傳播,另一方面要繼往開來,做創新的工作。第四是尋優勇進,有了創新的工作,讓它在社會上起作用,還要找出實施這個措施的最優途徑,而且還要有創新,使它實現。 科學精神是適用於全社會的。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周光召:前輩科學家的精神風範
    作者:周光召,我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指出,要了解科學,首先要明白科學的兩個起源:一是實際的需要,二是人類的好奇。由於前者是外在的壓力,後者是內在的衝動,所以就科學發現而言,好奇心比實際需要更重要。他說「唯真理是求,不為利奪,不為害怵。必此種精神瀰漫於學人心腦之中,而後科學萌芽乃有發生希望。」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張樹政:大真大愛,一生情系微生物
    2016年12月10日,她和情系一生的微生物科學,揮手作別。這一切都源於她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生物科學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性強的實驗科學。對數據弄虛作假、坐辦公室不做實驗等行為,張樹政嗤之以鼻。她厲行嚴格的實驗操作,要求所有實驗必須親自上手,實驗重複三次,直至實驗數據重複規律相符。 張樹政的治學是出了名的認真。
  • 縣第三實驗小學經典誦讀活動側記
    本報訊(通訊員 段瓊 程豔芬)國學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有利於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有利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讓誦讀經典之風浸潤校園,從而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師生的精神品味。28日,縣實驗三小一、二年級的學生在學校操場參加《弟子規》誦讀比賽。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張濤:從潘菽身上汲取科技創新動力
    作者:張濤,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長,主要從事能源化工及催化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他早年從事心理學實驗研究,重視通過實驗方法積累科學資料,取得可靠成果,為科學心理學在中國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後期,他致力於心理學基本理論研究,帶領和指導我國心理學工作者研究心理學的一些根本性理論問題,並逐步形成中國特色辯證唯物論心理學理論體系,對心理學界產生了廣泛而深刻影響。
  • 誦讀中華經典,感受經典魅力——渝水三小舉辦經典誦讀比賽
    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為了營造濃鬱的書香校園氛圍,引導教育學生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從小在他們心靈深處埋下傳統文化的種子。1月4日,渝水三小舉辦了以「誦讀中華經典,感受經典魅力」為主題的中華經典詩詞誦讀比賽。首先上場的是三年級的全體同學,他們給我們帶來的是《元日》等詩文演繹。
  • 白鶴小學:誦讀經典詩詞 傳承優秀文化
    學生背誦詩詞。紅網時刻株洲12月17日訊(通訊員 鄒曉桃 戴湘臨 鄧孟晶)中國是一個詩詞的國度,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也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閱讀古典詩詞的興趣,豐富學生文化素養,12月15日下午,白鶴小學舉行《日積月累》詩詞背誦大賽。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朱道本:青年人應有大志向,投身科學事業
    出處:《光明日報》2020年05月07日第16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讓當代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責任感大大提升。這也充分說明了科學事業的重要性。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年青創新人才要瞄準世界科學前沿,投身科學事業。明末清初,中國的科技強國地位已成為過去,中西方科技差距日益擴大,多數人對工業革命與近代科學興起無知,使中國喪失了寶貴的發展機遇。
  • 科學經典誦讀會—鄒承魯:科學研究五十年的點滴體會
    科學經典誦讀會—鄒承魯:科學研究五十年的點滴體會 2020-07-03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活動回顧」感恩有你,株洲書房第二場經典誦讀讀書會
    冬天的寒氣驅散不了小朋友對經典誦讀的熱情,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國學經典,提高孩子們的道德文化素養,株洲書房12月6日下午迎來了第二場經典誦讀讀書會活動。此次讀書會以「感恩」為主線,節目蘊含感恩中國、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等內容,節目的形式有朗誦、講故事、歌曲、詩詞朗誦及家長分享等節目,表演者中年紀最小的僅三歲半。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錢學森:1990年7月16日致王東
    出處:《錢學森論系統科學(書信篇)》第37頁,科學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在讀到您的書之後,又感到與書的精神不太相合:即我直到現在,以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並沒有什麼要丟掉的東西,馬克思主義哲學並沒有什麼失去昔日光彩的東西。當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都是人,不是神,他們都不可能看到今天的世界;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需要深化與發展,但不是急於先去改造馬克思主義哲學,像所謂「西方馬克思主義者」那樣!
  • 科學經典誦讀會—郭愛克:真摯的友誼 真誠的合作
    科學經典誦讀會—郭愛克:真摯的友誼 真誠的合作 2020-07-06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冬日誦讀 經典相伴|你就是我要找的誦讀達人~快來參與呦
    古時人們認為冬季是用來讀書的時間,用足三冬,即是用足全部時間來讀書。是的冬天,是個適合讀書的季節(*▽*)即日起至12月20日邀您加入這場冬日誦讀活動從聽到講、從讀到賞根據不同獎項,小編已把獲獎秘訣一一列出啦~(1)如何獲得閱讀/誦讀達人周獎?活動以周為單位,每周將根據閱讀時長評選出「冬日誦讀 經典相伴」閱讀達人10名,根據誦讀篇數評選出「冬日誦讀 經典相伴」誦讀達人10名。獲獎者將獲得精緻A4夾板一個。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湯佩松:專業的選擇——虛榮與實學
    作者:湯佩松,中國科學院院士,植物生理學家,中國植物生理學奠基人之一出處:《植物生理學通訊》,1986(4):70-73專業的選擇——虛榮與實學「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我在1927年冬畢業於美國明尼蘇達
  • 千人經典誦讀氣勢恢宏!鹽田區傳承傳統文化蔚然成風
    ,由鹽田區委宣傳部、鹽田區教育局主辦,鹽田區林園小學、習學書院承辦的鹽田區千人經典誦讀暨傳統文化知識競賽頒獎活動在區政府行政文化中心廣場拉開序幕。數千名學生集體朗誦《禮記之儒行章》《擁抱中國夢》等名篇佳作,為轄區居民帶來一場誦讀中華經典的視聽盛宴,讓琅琅誦讀聲久久迴蕩在梧桐山腳下。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董秀,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佩瑜等領導,以及來自深圳林園小學、香港福德學社小學、轄區居民近5000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楊振寧:我的學習與研究經歷
    作者:楊振寧,世界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學院名譽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我們所讀的課程裡兩個是吳大猷教授教的經典力學和量子力學。許多關於量子力學的討論都是在吳教授的演講之後進行的。我與黃昆和張守廉經常討論和爭辯天下一切的一切,這些辯論以及我自己做教授以後的多年經驗,都告訴我:和同學討論是極好的真正學習的機會。1946年初我成為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的博士生,去芝加哥的主要原因是我想跟恩裡科?費米寫一篇實驗方面的博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