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周光召:前輩科學家的精神風範

2020-08-05 中國科協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周光召:前輩科學家的精神風範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周光召:前輩科學家的精神風範

作者:周光召,我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出處:科技導報,2005年第1期,卷首寄語

1914年的夏天,9位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的中國留學生任鴻雋,楊銓、胡明復、秉志、趙元任、周仁、章元善、過探先、金邦正,聚在一起討論國際形勢和救國方案,一致認為中國最需要科學知識,決定創辦《科學》雜誌。經過一段時間的籌款和組稿,(科學》雜誌創刊號於1915年1月在上海出版。在此基礎上,同年10月25日成立了中國科學社,也就是中國科協前身的一部分。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周光召:前輩科學家的精神風範

中國科技界的這些前輩們為了科教興國嘔心瀝血,艱苦奮鬥,盡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他們不僅沒有報酬,而且要節衣縮食,保證《科學》雜誌的出版發行。趙元任在自傳中寫道:「在中國科學社處於其幼年期間,我們這些創辦人試圖節省我們微薄的收入,以便使中國科學社得以維持。我的一位康奈爾同學鄧宗瀛發起了一個經濟上的節食競賽,一些時間是每天5角,另一些時間是每天3角5分,很快我們兩人都因感冒而躺倒。」

胡明復(1891-1927),哈佛大學的第一位中國數學博士,是早期為《科學》雜誌貢獻最多的人之一。回國以後,他在學校創辦數學系並教課:在創建我國第一個科技圖書館的同時,獨自承擔了《科學》雜誌的編輯、校對及對外聯絡等大量事務,還操持中國科學社社務,為中國科學的發展盡心竭力。他說過:「我們不幸生在現在的中國,只可做點提倡和鼓吹科學研究的勞動。……中國的科學將來果貞能與西方並駕齊驅、造福人類,便是今日努力科學社的一般無名小工的報酬。」這段話充分表達了他這位愛國科學家的偉大胸懷。

科學社的另一位重要成員任鴻雋,早期參與了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的革命工作,後半生致力於科學宣傳、科學教育和科學組織工作。他的見解非常精闢,針砭時弊,許多話直到今天還能發人深省。

他指出,要了解科學,首先要明白科學的兩個起源:一是實際的需要,二是人類的好奇。由於前者是外在的壓力,後者是內在的衝動,所以就科學發現而言,好奇心比實際需要更重要。他說「唯真理是求,不為利奪,不為害怵。必此種精神瀰漫於學人心腦之中,而後科學萌芽乃有發生希望。」

他在《建立學界論》一文中又說:自清末以來,雖有無數博士碩士翰林進士,卻不過是飾己炫人、挾術問世、為利而學而已,致使中國根本沒有一個「為學而學」的學界,這是國家長期衰弱、國人「非愚則諛」的主要原因。他強調,人類物質文明的進步並不是科學家最初的動機,而是科學研究的必然結果。如果只想從物質文明方面來追趕西方,只想把科學當作一種富國強兵、改善生活的手段,卻又不曉得科學的真諦,那就是一種捨本逐末的做法,不僅不會成功。差距還可能越來越大。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周光召:前輩科學家的精神風範

任鴻雋還總結和宣傳了科學精神的5個特徵:崇實、貴確、察微、慎斷、存疑。他說:如果再加上不怕困難、不為利誘等品德,就更完備了。他認為當時的中國學界有四大弊病:材料偏而不全、研究虛而不實、方法疏而不精、結論亂而不秩。

他經常強調科學人才培養和基礎科學的重要。抗戰中後期,他看到許多學生把經濟學、商學和應用科學當作熱門專業,而純粹的基礎科學卻幾乎無人問津時,便感到我國科學的發展面臨著重大問題。他告誡大家:如果在物質生活之外不能發現高層次的精神活動,人生還有什麼意義!他指出,純理論研究最需要保持心靈的自由,它不應該受到幹涉,而應該享受特別保護。任鴻雋所批評的現象、提出的觀點許多今天仍有現實意義,值得我們深思。

1949年以前,科學社的社員們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不懈努力,在中國大地上廣泛散布科學的種子,傳播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培育了一批掌握現代科技知識和研究方法的青年,做了大量開創性的工作。他們水遠值得我們懷念。

前輩科學家的事跡和精神風範給我們以啟迪、激勵和鞭策,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已經落在我們頭上。我們必須革除當前科技界的陋習,不急於求成,不為名利所惑,放下包袱,解除一切思想上的束縛,定下心來,求真唯實,艱苦奮鬥,把自身的創造力充分發揮出來,群策群力,使中國科學成為世界科學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使中國科學家在中國土地上對人類做出重大頁獻。

誦讀人

中國科學院朗誦藝術團 趙原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周光召:前輩科學家的精神風範

來源: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周光召:前輩科學家的精神風範

相關焦點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南仁東:來自太空的召喚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南仁東:來自太空的召喚 2020-07-20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周光召:談基礎理論研究
    作者:周光召,理論物理、粒子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曾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等職出處:《厚德載物 求真創新——賀周光召先生從事科學事業65周年》文集第56頁,
  • 周光召:前輩科學家的精神風範
    他指出,要了解科學,首先要明白科學的兩個起源:一是實際的需要,二是人類的好奇。由於前者是外在的壓力,後者是內在的衝動,所以就科學發現而言,好奇心比實際需要更重要。他說「唯真理是求,不為利奪,不為害怵。必此種精神瀰漫於學人心腦之中,而後科學萌芽乃有發生希望。」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謝京紅:世界讀書日誦讀唐稚松院士詩詞有感
    作者:謝京紅,軟體所黨辦主任當代中國知名科學家中,唐稚松院士是我最崇敬的科學家之一,不僅僅因為他是世界著名計算機科學家、中國計算機科學領域主要奠基者之一,曾於198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而且還因為他是一位造詣頗高的詩人,他的詩詞作品曾得到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和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的好評。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王大珩:漫談科學精神
    第三是傳承創新,就是科學有繼承性,每一個發現和成就,都是在已有規律發現的基礎上形成的。我們一方面要對這種已有的規律進行傳播,另一方面要繼往開來,做創新的工作。第四是尋優勇進,有了創新的工作,讓它在社會上起作用,還要找出實施這個措施的最優途徑,而且還要有創新,使它實現。 科學精神是適用於全社會的。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鄒承魯:科學研究五十年的點滴體會
    Keilin教授的故事難道不值得我國手中掌握財權的領導同志們認真思考,究竟是首先資助提出先進學術思想的科學家,還是提出購買先進儀器的科學家呢? 當然這完全不是說,實驗科學不需要一定的條件,沒有必要的條件,先進的創新學術思想有時是難以實現的。但是要在科學上取得重大突破,先進的創新學術思想和勤奮工作,畢竟是第一位的,是工作取得進展的內因,先進儀器只能是第二位的,只能是工作取得進展的外因和重要條件。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劉東生:做科學的主人
    他那種隱藏在背後的周口店守護神樣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深刻地領會到為什麼他對周口店有這樣深厚的感情,和他對自己的責任要求的誠摯。後來他的三本關於北京人、河套人、山頂洞人的書出版了,使我深為震驚。這標誌著他養精蓄銳,秣馬厲兵,向科學進軍的一次衝刺和勝利。從此以後,他開始了在科學的殿堂裡不斷地取得新的進展的歷程。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施一公:知足常樂是創新的大敵
    作者:施一公,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西湖大學校長。其實我想了很久很久,我父親去世以後,我不再像以前一樣覺得我只是簡單的懵懵懂懂,簡單地繼續我的學業,也許將來做一個科學家。所以在大三的時候我告訴我自己,我一定要改變社會,我要從政,因為我覺得,從政可以最直接地給一個城市,一個鄉村,一個省,一個行業帶來福祉。在八十年代的中國,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在衝擊我們,所以我這個從政的想法經過兩年之後最終沒有往前走。
  • 科學精神與百年物理學發展 周光召院士與北大學生對話
    科學精神與百年物理學發展 周光召院士與北大學生對話 5月21日下午,2005年北京科技周組委會在北京大學舉辦了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周光召院士參加的與大學生對話活動,主題是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張樹政:大真大愛,一生情系微生物
    2016年12月10日,她和情系一生的微生物科學,揮手作別。這一切都源於她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生物科學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性強的實驗科學。對數據弄虛作假、坐辦公室不做實驗等行為,張樹政嗤之以鼻。她厲行嚴格的實驗操作,要求所有實驗必須親自上手,實驗重複三次,直至實驗數據重複規律相符。 張樹政的治學是出了名的認真。
  • 周光召: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為充分發揮榜樣的示範引領作用,北大新聞網特開設《初心•使命》專欄,講述老一輩科學家科學報國的故事,以激勵北大師生弘揚科學報國的優良傳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肩負時代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周光召表示,「通過科學教育、傳播與普及,幫助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一代樹立科學思想、培養科學精神、了解科技知識、掌握科學方法、提升科學素質,就能夠有力地推動創新型國家的建設進程。」在談到科技工作者的責任時,周光召說,科技工作者除做好本職工作外,還應以撰寫科普文章、舉辦科學講座、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和培訓等多種方式參與到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的實踐中去。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張濤:從潘菽身上汲取科技創新動力
    他早年從事心理學實驗研究,重視通過實驗方法積累科學資料,取得可靠成果,為科學心理學在中國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後期,他致力於心理學基本理論研究,帶領和指導我國心理學工作者研究心理學的一些根本性理論問題,並逐步形成中國特色辯證唯物論心理學理論體系,對心理學界產生了廣泛而深刻影響。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湯佩松:專業的選擇——虛榮與實學
    他的理由是十分衷懇的:「現在(當時,1927年時代)中國需要的不是『純學術』,『純』科學家,而是能夠對她的社會事業、人民(當時用『國民』)造福的實幹家」。事隔半個多世紀,他的原話我不能一字不差的回憶出來,但其主要意思則是完全如此。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鍾南山:科學研究應當崇尚的五點精神
    對於一個崇尚科技精神的人來說,應當崇尚以下五點科學研究精神。第一,科技工作者要熱愛自己的祖國。1978年,鄧小平同志號召大家出國學習,學成以後回國建設祖國。我幸運被選去英國留學。在國外的那段時間,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外國不了解中國。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竺可楨:中國科學的新方向
    以為科學家的本分在於尋求真理,只要本其所學,自由的選擇一個題目,竭其能力來研究,便是盡了責任。殊不知科學研究的經費來源,是取自工農階級勞力所獲得的生產,本諸取之於人民用之於人民的原則,科學研究自不能不與農業工業與保健發生聯繫。過去科學工作人具各自為政,閉門造車的習慣,自有革除的必要。 為糾正過去的錯誤觀念起見,為謀達到給人民謀福利起見,我們新中國發展科學的道路將朝那方向走呢?
  • 接過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火炬接續奮鬥——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學習傳承科學家精神
    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題:接過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火炬接續奮鬥——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學習傳承科學家精神新華社記者溫競華「這一別,就是30年,30年我一次也沒有回過家。……有同志問我,忠孝不能兩全,你是怎樣理解的?我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錢學森:1990年7月16日致王東
    出處:《錢學森論系統科學(書信篇)》第37頁,科學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在讀到您的書之後,又感到與書的精神不太相合:即我直到現在,以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並沒有什麼要丟掉的東西,馬克思主義哲學並沒有什麼失去昔日光彩的東西。當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都是人,不是神,他們都不可能看到今天的世界;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需要深化與發展,但不是急於先去改造馬克思主義哲學,像所謂「西方馬克思主義者」那樣!
  • 弘揚科學家精神 丨「這裡沒有故事沒有愛情」「科學就是簡單的東西...
    此後一段時間,鄧稼先、周光召等科學家先後加入,來到這裡工作。當時,新中國正值三年困難時期,同時還面臨著西方大國的核訛詐與核壟斷。儘管困難重重,壯志報國的科學家們就在這裡,為了祖國核事業「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日前,總臺央視《面對面》採訪了三位參與核武器研製的科學家,揭秘「北京九所」裡那些曾「跟任何人都不能說」的隱秘。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鄭哲敏:學知識 練本領 做誠實人...
    現在國家需要第一流的創新人才,第一流的科技成果和第一流的科學和技術研究的隊伍和機構。所以說,除了你們自己的夢,你們還肩負著一個更大的夢,一份幾代中國科學家為之努力而尚待完成的任務,這是你們身上不可推卸的責任。國家還需要一批胸懷寬廣、有戰略眼光、有領導能力的領軍人物,這些人也會在你們中間產生。因此我真誠希望你們在研究生期間,要努力學知識,練本領,做誠實人,這是一個科技工作者的「基本功」。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朱道本:青年人應有大志向,投身科學事業
    這也充分說明了科學事業的重要性。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年青創新人才要瞄準世界科學前沿,投身科學事業。明末清初,中國的科技強國地位已成為過去,中西方科技差距日益擴大,多數人對工業革命與近代科學興起無知,使中國喪失了寶貴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