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周光召:談基礎理論研究

2020-12-04 中國科協

作者:周光召,理論物理、粒子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曾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等職

出處:《厚德載物 求真創新——賀周光召先生從事科學事業65周年》文集第56頁,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編撰,2019年5月《物理》編輯部編輯印製

問:周院長,您好!我想問您四個問題。您作為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第二任所長,想請您談談當時理論物理所在理論物理學界的作用。

周光召: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從成立以來,就是希望為全國的理論物理工作者服務的。不僅它本身聚集了一批理論物理學家, 邀請了全國主要的一些理論物理學家作為它的顧問,學術委員會的委員,同時也希望成為一個平臺,能夠加強全國的理論物理界的合作,共同發展中國的理論物理事業。理論物理所特別強調要辦成一個開放的研究所,是中國科學院第一批的開放研究所。開放的意思首先就是對國內各大學、各研究所的理論物理學工作者開放,同時也逐步對國外的同行要開放。所以理論物理所從彭桓武先生開始,就是本著這樣一個開放的辦所方針。像我是繼承彭先生的思想來辦理論物理所的。

問:您覺得理論物理所怎樣才能在今後,更好地在全國的物理界發揮作用?

周光召:現在國家的情況跟當時已經很不一樣了,科學技術的知識也越來越多,所以國家對理論物理所的支持也是越來越大,要不然我們不可能坐在這麼漂亮的研究所的辦公室來談話了。我想理論物理所還是本著它原來的辦所宗旨,就是要開放、流動,要競爭,要聯合, 這是它原來辦所的方針。今後我想更加要強調的是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強調的是與國內外科學家之間的交流,互相之間要形成一種良好的關係。科學沒有國界,是全球化的,由全世界的科學家共同來發展。所以我們不僅是在這方面要做出中國科學家應有的貢獻,也應該更好的與國外科學家合作,這樣才能夠加快全世界理論物理學的發展。最近我想理論物理所和國外的科學家已經建立起很多關係,如與聖巴巴拉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達成了一項合作協議;另外,理論物理所已成為卡弗裡研究所的一員,這是個國際的組織,有一個國際的顧問委員會。我想這樣會加快理論物理所的國際化進程,更好地促進中國理論物理學的發展。當然在國內就更需要年輕的,在中國各個地方從事理論物理學的科技工作者們能夠團結起來,利用這樣好的條件,一方面當然是我們要了解學習世界上最前沿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我們要自己發展起來,理論物理學要做出更多的貢獻。中國現在經濟發展了,如果科學不能夠發展起來,不能成為一個科學的強國,那國家的經濟發展沒有後勁,也對不起我們中華民族。

問:在您看來理論物理學對其他學科的發展有著怎樣的作用?

周光召:任何一門大的學科它都有理論和實驗部分,這兩部分都是非常之重要,不可或缺的,而且要互相促進去發展。曾經有人講過,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我想這句話在任何學科都是一樣的,如果沒有理論的指導,實踐就會是盲目的。反過來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如果要不是跟實驗很好的結合,這個理論就變成一個空洞的理論,那也不會起什麼作用,所以理論和實際的結合是非常之關鍵的。那麼理論物理要在其他的學科上面發展, 發揮作用的話,一方面就是要通過現有的理論去分析其他學科出現的這些實驗現象,或者一些發現,能夠進行理論的總結,把它系統化,上升到新的理論,同時也通過那些實驗來檢驗現在的一些理論的思維是不是正確,通過跟實驗的結合,利用現有的理論去預見一些新的現象,看是不是這樣,這樣一方面考驗理論的正確性,另外一方面又為發展新的理論提供一些技術。所以從學科的角度,理論和實驗是必須緊密結合的,其實物理學從最早來講是包含很多其他的物理學之外的一些學科在內的,包括現在像與應用有關的很多學科,都是從物理學分支出來的,包括像力學,像現在所有的與電子有關的這些科學,與光、雷射等等有關的科學都是從物理學分支的,那個裡邊也需要建立起相關的理論。從事理論物理學工作的這些人,他們培養的學生不應該,也不可能全部留在像理論物理所這樣的單位來工作,而是要深入到其他的方面去,現在我們有化學物理、生物物理、地球物理,還有很多的應用像電子學、雷射、核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等等,這些領域都要利用物理的理論來幫助它們,或者說跟它們一起發展那些方面的理論。我想有更多的受過理論物理訓練的一些年輕人,他們轉到各個領域去,無論是化學也好,生物也好,地學也好,天文也好,還是應用科學各個方面,都應該可以找到他們的用武之地。從事這些其他學科的人,他們都有很多的長處,如果彼此很好的結合,相互交流、學習,共同促進,將會在那些領域創造出一些新的成果,這方面我想還是大有發展的可能的。

問:最後想請您談談理論物理對國民經濟的影響。

周光召:我想理論物理學應用面實際上是相當廣的,關鍵就是這些真正搞理論物理的同志是不是用這種思想來影響他們的學生,他們的學生願不願意去從事那些方面的工作。比如說我們的彭桓武先生就是一個榜樣,他是搞純粹的理論物理的,像場論、量子力學,可是他影響了差不多所有他的學生,都去從事了有關應用的工作。比如說早期從事原子核反應堆到核武器,都是他的學生。另外像原來北大的王竹溪老師,他是完全搞純粹的理論物理統計力學的,可是他也從事過像煉鋼過程中熱傳導的這些問題,就是說應用領域是有很多需求的。現在的關鍵問題是,我們有一些學理論物理的同志,被理論物理本身迷惑住了,理論物理研究的規律是很吸引人的,或者說很美的,那麼他進去以後就忘記了理論物理是從實際中間發展出來的,而且今後的發展還要結合很多的實際。我想當前去的人是少了一點,但是應用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甚至包括在經濟方面。其實有相當一部分原來學理論物理的後來在美國華爾街從事金融方面的工作,他們就有很多的創造性,其中也用到了一些很現代的理論物理的思想去解決一些複雜的,跟金融相關的問題。所以理論物理訓練出來的是一些方法,思維的方法,運算的方法,邏輯的思想,應用在很多方面都是可能的,並得到一些創造性的成果。當然它還有一些是物理的規律的,跟應用有關的多半是一些比較成熟的理論,比如說力學,牛頓力學到量子力學,這些都是很成熟的理論。比如說現在的納米科學發展得很前沿,那麼它就需要量子力學的理論去解釋,去發現,在納米這個尺度,存在什麼現象,有什麼可以應用的地方,這些都是大有可為的。我剛才講了,要鼓勵更多的同志、學生,走向應用領域,否則理論物理自己的發展也會受到局限,因為這種局限脫離了整個社會的發展,那它自己也發展不起來,或者學生沒有出路,好多人也不會再來學這門學科。所以一定要把理論和實驗的關係處理好,把理論和應用的關係處理好,互相促進,這樣我想理論物理才能夠更好的發展起來。

問:謝謝您!

誦讀人:理論物理所 李融冰、楊一玻、李理、孟怡君

來源: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

相關焦點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周光召:前輩科學家的精神風範
    作者:周光召他指出,要了解科學,首先要明白科學的兩個起源:一是實際的需要,二是人類的好奇。由於前者是外在的壓力,後者是內在的衝動,所以就科學發現而言,好奇心比實際需要更重要。他說「唯真理是求,不為利奪,不為害怵。必此種精神瀰漫於學人心腦之中,而後科學萌芽乃有發生希望。」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南仁東:來自太空的召喚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南仁東:來自太空的召喚 2020-07-20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鄒承魯:科學研究五十年的點滴體會
    這些意見對我一生的科學研究起了極大的作用。研究論文完成後,哪怕只有一些細節問題他認為不夠滿意,他也是不會同意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無論他署名與否,都要先經過老學生審閱,然後他自己再看過,經過多次反覆修改後才最終送出投稿。雖然當時有不少人要求Keilin教授寫書,他總是回答說在他身體健康仍能進行研究工作時,寫書是浪費時間。在我畢業離校後,Keilin教授終於在退休後寫了一本書。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王大珩:漫談科學精神
    第三是傳承創新,就是科學有繼承性,每一個發現和成就,都是在已有規律發現的基礎上形成的。我們一方面要對這種已有的規律進行傳播,另一方面要繼往開來,做創新的工作。第四是尋優勇進,有了創新的工作,讓它在社會上起作用,還要找出實施這個措施的最優途徑,而且還要有創新,使它實現。 科學精神是適用於全社會的。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謝京紅:世界讀書日誦讀唐稚松院士詩詞有感
    ,不僅僅因為他是世界著名計算機科學家、中國計算機科學領域主要奠基者之一,曾於198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而且還因為他是一位造詣頗高的詩人,他的詩詞作品曾得到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和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的好評。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劉東生:做科學的主人
    這一天我們談了很多。他那種隱藏在背後的周口店守護神樣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深刻地領會到為什麼他對周口店有這樣深厚的感情,和他對自己的責任要求的誠摯。後來他的三本關於北京人、河套人、山頂洞人的書出版了,使我深為震驚。這標誌著他養精蓄銳,秣馬厲兵,向科學進軍的一次衝刺和勝利。從此以後,他開始了在科學的殿堂裡不斷地取得新的進展的歷程。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施一公:知足常樂是創新的大敵
    作者:施一公,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外籍院士、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西湖大學校長。但沒有想到,一旦進了實驗室以後,發現在科學研究這個殿堂裡面是如此之神妙,出乎你的想像。1995年從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物理系拿到博士學位,儘管覺得自己已經基本上板上釘釘會去做學問了,我總希望自己不留遺憾。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張樹政:大真大愛,一生情系微生物
    2016年12月10日,她和情系一生的微生物科學,揮手作別。、糖苷酶和耐熱酶等的研究中均有新的發現,居當時國際先進水平。這一切都源於她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生物科學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性強的實驗科學。對數據弄虛作假、坐辦公室不做實驗等行為,張樹政嗤之以鼻。她厲行嚴格的實驗操作,要求所有實驗必須親自上手,實驗重複三次,直至實驗數據重複規律相符。 張樹政的治學是出了名的認真。
  • 科學精神與百年物理學發展 周光召院士與北大學生對話
    科學精神與百年物理學發展 周光召院士與北大學生對話 5月21日下午,2005年北京科技周組委會在北京大學舉辦了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周光召院士參加的與大學生對話活動,主題是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張濤:從潘菽身上汲取科技創新動力
    潘菽先生1920年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考取官費留學,次年赴美攻讀心理學,從此走上心理學研究道路,為我國心理學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潘菽先生是中國現代心理學和理論心理學的主要倡導者和奠基人。他早年從事心理學實驗研究,重視通過實驗方法積累科學資料,取得可靠成果,為科學心理學在中國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湯佩松:專業的選擇——虛榮與實學
    其主人Pilsbury家族為了保持和發展它的企業財富,力求對麵粉的生產「精益求精」,不但在廠內設有研究場所,更有遠見的是他們還捐贈一筆資金在明尼蘇達大學指定成立一個(起初)以研究小麥產品為主的農業生物化學系,並建立一所專用的生物化學樓。聘請了以當時新興分支學科——膠體化學見長的新秀R.A.Gortner為教授及系主任。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竺可楨:中國科學的新方向
    最早成立的科學研究機關,要算北京實業部的地質調查所,創始於 1916年。六年以後中國科學社在南京建立了生物研究所。此時正值五四時代,北京大學號召全國提倡科學,科學研究才慢慢地在各大學裡有了立足點。從此各專門學會如地質學會、物理學會等逐一成立。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楊振寧:我的學習與研究經歷
    吳大猷教授叫我去研究《現代物理評論》中一篇討論分子光譜學和群論的關係的文章。父親推薦了狄克遜的《近代代數理論》。我學到了群論的美妙和它在物理中應用的深入,對我後來的工作有決定性的影響。這個領域叫做對稱原理。我對對稱原理發生興趣是起源於吳先生的引導。對稱原理是我一生主要的研究領域,佔了我研究工作的三分之二。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朱道本:青年人應有大志向,投身科學事業
    直到1879年,以牛頓三大定律為代表的近代科學思想才傳入中國。新中國成立時,全國科技人員不超過5萬人,專門研究機構只有30多家。而且這30多家的規模、隊伍、研究領域和條件等都無法與今天相比。1955年,全國科研機構已達840多個,科技人員增加到40萬人。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鍾南山:科學研究應當崇尚的五點精神
    對於一個崇尚科技精神的人來說,應當崇尚以下五點科學研究精神。第一,科技工作者要熱愛自己的祖國。1978年,鄧小平同志號召大家出國學習,學成以後回國建設祖國。我幸運被選去英國留學。在國外的那段時間,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外國不了解中國。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錢學森:1990年7月16日致王東
    出處:《錢學森論系統科學(書信篇)》第37頁,科學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在讀到您的書之後,又感到與書的精神不太相合:即我直到現在,以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並沒有什麼要丟掉的東西,馬克思主義哲學並沒有什麼失去昔日光彩的東西。當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都是人,不是神,他們都不可能看到今天的世界;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需要深化與發展,但不是急於先去改造馬克思主義哲學,像所謂「西方馬克思主義者」那樣!
  • 科學經典誦讀會—鄒承魯:科學研究五十年的點滴體會
    科學經典誦讀會—鄒承魯:科學研究五十年的點滴體會 2020-07-03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鄭哲敏:學知識 練本領 做誠實人...
    1955年春,我回到國內,被分配到科學院數學所力學研究室工作,旋即轉入新成立的力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至今。力學所的建所思想繼承了上世紀初在德國哥廷根大學形成的哥廷根應用力學學派的精神。錢學森在1948年將這個學派的思想和實踐系統化,提出了技術科學,並且把技術科學領域擴展到應用力學之外。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于敏:艱辛的歲月,時代的使命
    但是,我的性格內向,喜歡寧靜,從大學開始就喜歡基礎科學研究,對應用研究不太感興趣,比較適合從事小科學研究,不宜從事大科學研究;更從來沒有想過,要去從事諸如研製氫彈這樣一類大系統科學工程的工作。現在我們國家要強國富民,要搞原子彈、氫彈,防禦外來侵略,這是一個歷史性的任務,也是我實現夙願,報效祖國的機會。俗話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無國就無家,更何來個人的興趣、志向和名譽?
  • 周光召: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為充分發揮榜樣的示範引領作用,北大新聞網特開設《初心•使命》專欄,講述老一輩科學家科學報國的故事,以激勵北大師生弘揚科學報國的優良傳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肩負時代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1952年,全國院系進行調整,周光召轉入北京大學,進行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1957年春,周光召被國家派往莫斯科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從事高能物理等方面的基礎研究。有一次,各國科學家聚集在一起討論學術問題時,一位外國教授報告了自己關於相對性粒子自旋問題的研究結果。討論的時候,周光召說出了相反的意見,那位教授發火了。此時,周光召並沒有辯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