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張濤:從潘菽身上汲取科技創新動力

2020-09-17 中國科協

作者:張濤,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長,主要從事能源化工及催化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出處:張濤在紀念潘菽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潘菽先生親身參加五四運動,積極投身抗日救國運動,發起和領導九三學社,是一位卓有影響的社會活動家。潘菽先生1920年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後考取官費留學,次年赴美攻讀心理學,從此走上心理學研究道路,為我國心理學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潘菽先生是中國現代心理學和理論心理學的主要倡導者和奠基人。他早年從事心理學實驗研究,重視通過實驗方法積累科學資料,取得可靠成果,為科學心理學在中國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後期,他致力於心理學基本理論研究,帶領和指導我國心理學工作者研究心理學的一些根本性理論問題,並逐步形成中國特色辯證唯物論心理學理論體系,對心理學界產生了廣泛而深刻影響。他強調心理學基本理論研究和實驗研究並重,強調心理學科學研究和應用普及並重,強調有鑑別地繼承我國古代心理學思想遺產,有批判地吸收國外心理學有價值的內容,這些思想今天看來仍然很有指導意義。

潘菽先生是我國心理學隊伍和心理學工作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他於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次年回國擔任第四中山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新中國成立後,擔任南京大學首任校長兼心理學系主任,在南京工作了30年,成為享譽國內外的心理學家。1956年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室與南京大學心理學系合併,成立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他一直擔任所長,直至1983年因年事已高而擔任名譽所長。中國心理學會重建後,他當選為第一屆理事長並連任三屆,後改任名譽理事長。心理學在我國的發展經歷了不少坎坷,在每個發展關鍵時刻,潘菽先生都發揮著領軍人物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在他的組織和領導下,我國心理學在經歷文革磨難後迅速恢復,教學和科研體系不斷完善,與國際心理學界交流不斷加強,進入快速穩定發展階段,並為社會發展和人民幸福做出了很多有重要貢獻的成果。

潘菽先生於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是當時心理學領域唯一的學部委員。潘菽先生始終關心學部工作,甚至在上世紀80年代,耄耋之年的他仍多次參加學部委員大會,積極為學部發展建言獻策,為學部發展和科學思想庫作用的發揮作出了重大貢獻。

潘菽先生在心理學研究上走過的道路,可謂是中國現代心理學發展的縮影,他的奮鬥精神也堪稱中國老一輩心理學家拓荒奠基的楷模和典範。潘菽先生對心理科學的熱愛和百折不撓的拼搏精神將永遠激勵後來者,為心理學的美好未來不懈努力。

今天,我們深切緬懷潘菽先生,繼承他的學術思想,發揚他的優良品格,並不斷向他學習,從中汲取科技創新的動力!

一切偉大的事業都需要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中推進。面對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科學院發出的「四個率先」的召喚,面對心理科學的新發展,我們更要傳承潘菽先生熱愛祖國、獻身科學的崇高品德和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堅持「三個面向」,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做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應有的重大創新貢獻。

誦讀人:心理所 郭黎媛 副研究員

來源: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

相關焦點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南仁東:來自太空的召喚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南仁東:來自太空的召喚 2020-07-20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施一公:知足常樂是創新的大敵
    我難以想像,為什麼會發生在我身上,發生在我們家身上,為什麼讓我承受這一切。大學三年級的我,我所有的價值觀、世界觀是崩潰的,我多次會半夜起來兩三點跑到圓明園,直到把自己的體力在狂奔中消耗殆盡,大哭一場,才能凌晨回到宿舍開始一天正常的生活。其實我想了很久很久,我父親去世以後,我不再像以前一樣覺得我只是簡單的懵懵懂懂,簡單地繼續我的學業,也許將來做一個科學家。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謝京紅:世界讀書日誦讀唐稚松院士詩詞有感
    ,不僅僅因為他是世界著名計算機科學家、中國計算機科學領域主要奠基者之一,曾於198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而且還因為他是一位造詣頗高的詩人,他的詩詞作品曾得到著名紅學家周汝昌先生和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的好評。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王大珩:漫談科學精神
    第三是傳承創新,就是科學有繼承性,每一個發現和成就,都是在已有規律發現的基礎上形成的。我們一方面要對這種已有的規律進行傳播,另一方面要繼往開來,做創新的工作。第四是尋優勇進,有了創新的工作,讓它在社會上起作用,還要找出實施這個措施的最優途徑,而且還要有創新,使它實現。 科學精神是適用於全社會的。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鄒承魯:科學研究五十年的點滴體會
    當然這完全不是說,實驗科學不需要一定的條件,沒有必要的條件,先進的創新學術思想有時是難以實現的。但是要在科學上取得重大突破,先進的創新學術思想和勤奮工作,畢竟是第一位的,是工作取得進展的內因,先進儀器只能是第二位的,只能是工作取得進展的外因和重要條件。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代替先進的創新學術思想以及勤奮工作去實現這些思想以取得重大突破。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錢學森:1990年7月16日致王東
    出處:《錢學森論系統科學(書信篇)》第37頁,科學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在讀到您的書之後,又感到與書的精神不太相合:即我直到現在,以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並沒有什麼要丟掉的東西,馬克思主義哲學並沒有什麼失去昔日光彩的東西。當然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都是人,不是神,他們都不可能看到今天的世界;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需要深化與發展,但不是急於先去改造馬克思主義哲學,像所謂「西方馬克思主義者」那樣!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周光召:前輩科學家的精神風範
    胡明復(1891-1927),哈佛大學的第一位中國數學博士,是早期為《科學》雜誌貢獻最多的人之一。回國以後,他在學校創辦數學系並教課:在創建我國第一個科技圖書館的同時,獨自承擔了《科學》雜誌的編輯、校對及對外聯絡等大量事務,還操持中國科學社社務,為中國科學的發展盡心竭力。他說過:「我們不幸生在現在的中國,只可做點提倡和鼓吹科學研究的勞動。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劉東生:做科學的主人
    他那種隱藏在背後的周口店守護神樣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深刻地領會到為什麼他對周口店有這樣深厚的感情,和他對自己的責任要求的誠摯。後來他的三本關於北京人、河套人、山頂洞人的書出版了,使我深為震驚。這標誌著他養精蓄銳,秣馬厲兵,向科學進軍的一次衝刺和勝利。從此以後,他開始了在科學的殿堂裡不斷地取得新的進展的歷程。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張樹政:大真大愛,一生情系微生物
    這一切都源於她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生物科學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性強的實驗科學。對數據弄虛作假、坐辦公室不做實驗等行為,張樹政嗤之以鼻。她厲行嚴格的實驗操作,要求所有實驗必須親自上手,實驗重複三次,直至實驗數據重複規律相符。 張樹政的治學是出了名的認真。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朱道本:青年人應有大志向,投身科學事業
    1955年,全國科研機構已達840多個,科技人員增加到40萬人。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召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黨的十八大以後,我國已經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國,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增強。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鄭哲敏:學知識 練本領 做誠實人...
    現在國家需要第一流的創新人才,第一流的科技成果和第一流的科學和技術研究的隊伍和機構。所以說,除了你們自己的夢,你們還肩負著一個更大的夢,一份幾代中國科學家為之努力而尚待完成的任務,這是你們身上不可推卸的責任。國家還需要一批胸懷寬廣、有戰略眼光、有領導能力的領軍人物,這些人也會在你們中間產生。因此我真誠希望你們在研究生期間,要努力學知識,練本領,做誠實人,這是一個科技工作者的「基本功」。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鍾南山:科學研究應當崇尚的五點精神
    對於一個崇尚科技精神的人來說,應當崇尚以下五點科學研究精神。第一,科技工作者要熱愛自己的祖國。1978年,鄧小平同志號召大家出國學習,學成以後回國建設祖國。我幸運被選去英國留學。在國外的那段時間,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外國不了解中國。
  • 弘揚閔恩澤科學精神學術報告會在京舉行—新聞—科學網
    3月7日,閔恩澤先生逝世兩周年紀念日,在北京舉行的弘揚閔恩澤科學精神學術報告會暨「閔恩澤能源化工獎」2018年第一次學術交流會上,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院士深情回憶起提攜後進的閔恩澤先生對他的悉心幫助,至今記憶猶新。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周光召:談基礎理論研究
    作者:周光召,理論物理、粒子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曾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等職出處:《厚德載物 求真創新——賀周光召先生從事科學事業65周年》文集第56頁,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湯佩松:專業的選擇——虛榮與實學
    前一項論著對W.Pfeffer在十九世紀末所作的經典巨著(Osmotische Untersuchungen, Leipzig,1877)和其後一些物理化學家關於滲透壓的工作作了精闢的闡述後,指出其在植物水份生理中應用及其局限性。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竺可楨:中國科學的新方向
    從五四時代到現在卅多年間, 中國在科學上雖亦造成了少數傑出人才,對科學做了個別的貢獻,但一般而論,對於國計民生有多少補益,對於科學本身有多少建樹,檢討起來,仍然不免失望的。蘇聯科學院院長瓦維洛夫在他所著三十年來的蘇聯科學這篇文章裡,曾經說:「把我們的科學完全貢獻給人民和國家來服務這一事,使科學的計劃性變成絕對需要。這是社會主義國家科學所具有的一個主要特點。不僅是科學的規模,如機構、人選和設施應有計劃性的,甚至內容即是科學研究的問題也應有計劃性的。」但瓦維洛夫同時也指出蘇聯科學向著計劃這條路上走,到了蘇聯科學發展的第二個時期,即蘇維埃統治的第二個十年才確定的。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于敏:艱辛的歲月,時代的使命
    但是,我的性格內向,喜歡寧靜,從大學開始就喜歡基礎科學研究,對應用研究不太感興趣,比較適合從事小科學研究,不宜從事大科學研究;更從來沒有想過,要去從事諸如研製氫彈這樣一類大系統科學工程的工作。現在我們國家要強國富民,要搞原子彈、氫彈,防禦外來侵略,這是一個歷史性的任務,也是我實現夙願,報效祖國的機會。俗話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無國就無家,更何來個人的興趣、志向和名譽?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屠呦呦:我有一個希望
    來源:《中國科技獎勵》2015年第10期。2015年的諾貝爾獎是屬於中國的榮譽,同時也標誌著中醫藥研究得到了國際科學界的關注和認同,這是一個較高的認可。今年「十一」,美國的大學要給我一個獎,我是因為身體健康狀況不太好,沒有去。一下子公布了諾獎這個消息,對我來說也是比較突然的。
  • 從勞模精神中汲取不竭動力
    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對勞模的隆重表彰,是對勞動的崇高禮讚。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楊振寧:我的學習與研究經歷
    我們所讀的課程裡兩個是吳大猷教授教的經典力學和量子力學。許多關於量子力學的討論都是在吳教授的演講之後進行的。我與黃昆和張守廉經常討論和爭辯天下一切的一切,這些辯論以及我自己做教授以後的多年經驗,都告訴我:和同學討論是極好的真正學習的機會。1946年初我成為芝加哥大學物理系的博士生,去芝加哥的主要原因是我想跟恩裡科?費米寫一篇實驗方面的博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