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隔離」的意外收穫:空氣更乾淨,地殼運動減弱

2020-11-27 騰訊網

中新網4月14日電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導致全世界各地數十億人都要留在家中。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在隔離期間,全球「停下來」的人太多,以至於地球運動的方式也正在發生改變。

當地時間4月12日,美國舊金山市民在漁人碼頭附近散步。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出行禁令頒布之後,這裡比平時冷清了許多。 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地殼運動強度明顯下降

報導稱,由於多國實施的封鎖令,人們通過公路或鐵路通勤上班或出行休閒的次數大大減少,很多重工業亦停止了生產活動。

科學研究證明,如此多的人減少了活動,以至於連地殼的振動都有所減弱。最先察覺到這個變化的是比利時皇家天文臺的科學家:「自政府實施限制措施以來,頻率在1-20赫茲之間的地表運動強度比平常要低得多。」

世界其他地方也同樣察覺到了這種變化。尼泊爾的地震學家看到了地殼運動的減少;巴黎地球物理學院的一名工作人員也說,法國首都錄得的運動下降程度是巨大的;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一名研究人員也形容,洛杉磯錄得的運動減弱程度「實在是很嚇人」。

尼泊爾地殼運動大幅下降。圖片來源:社交媒體帳戶。

地球的脈動更加清晰

不過,報導指出,這項地震研究的新發現並不意味著地球完全停止了震動。人類活動就像背景噪音,使得傾聽地球的自然活動變得更加困難。對於科學家來說,這種變化不僅可以測量,而且還可能很有用。

「少了些噪音在上面,你會得到更清楚的信號,讓你能夠在這些事件當中提煉出多一點的信息。」地震學家安迪•弗拉塞託(Andy Frassetto)在華盛頓地震學研究機構聯合會的網站上這樣解釋說。

一些研究人員甚至能夠準確地找出他們所在的地區振動下降的確切原因。倫敦國王學院的史蒂芬•希克斯(Stephen Hicks)將該區振動減弱歸因於M4高速公路下降的交通流量——那是連接倫敦與威爾斯的公路。

「在過去這幾天似乎比較清楚了,天亮時噪音上升的幅度比之前幾個星期小得多,」他在社交媒體上說。「我猜這是因為早晨繁忙時段的交通強度要弱得多——通勤的人少了,也沒有人趕去上學。」

人類活動出現「季節性變化」

此外,疫情之下,人們的活動也呈現季節性變化。人們通常在一天和一年的不同時段會減少活動。如夜間會比白天安靜一些,而在重大的節假日,這種下降也會發生。

不過,現在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是,活動強度的下降持續了多個星期,甚至可能會是幾個月,而這種程度的下降,以往只是在聖誕節假期之類的時段才會短暫出現。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全球「大隔離」帶來意外收穫:地殼運動減弱了!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導致全世界各地數十億人都要留在家中。據英國BBC報導,科學研究證明,在隔離期間,因為全球「停下來」的人太多,以至於地球運動的方式也正在發生改變。科學研究證明,連地殼的振動都有所減弱。比利時皇家天文臺的科學家表示:「自政府實施限制措施以來,頻率在1-20赫茲之間的地表運動強度都比平常要低得多。」與此同時,世界也變得更安靜了。
  • 疫情隔離下,地球獲喘息機會
    停工停產,旅遊停擺,人類的社會生活仿佛一下子「暫停」了,傷痕累累的地球母親卻意外獲得了喘息的機會。​01地殼運動強度明顯減弱科學家們發現,地殼運動強度在減弱,地球變得平靜了。如果可以研究地球更微小的震波,甚至可以預測餘震發生位置,這將給人類應對地震帶來福祉。02噪音變小了你有沒有發現最近的噪音降低了呢?最先觀察到變化的是比利時皇家天文臺的科學家們,他們發現頻率在1~20Hz之間的地表運動的強度比平時低了很多。這個頻率是什麼概念呢?
  • 地球運動方式因新冠正在發生改變?看看最新研究
    隨著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全世界各地數十億人都要留在家中,停下來的人太多,最新研究表明:地球運動的方式也正在發生改變。尼泊爾的地震學家看到了地殼運動的減少,巴黎地球物理學院的一名工作人員也說,法國首都錄得的運動下降程度是巨大的,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一名研究人員則形容,洛杉磯錄得的運動減弱程度「實在是很嚇人」。
  • 2018山東公益崗公共基礎知識:地殼與地殼運動
    地球內部由內到外分為三層:地核、地幔和地殼。我們可以把地球想像成一個雞蛋,地殼就好比是蛋殼,流動的地幔就好比是蛋清,地核就是蛋黃。(1)地核: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地核內部壓力非常大,溫度達6000攝氏度,相當於太陽表面溫度。(2)地幔:上地幔頂部存在軟流層,是巖漿的發源地。
  • GPS技術在監測地震與地殼運動中的應用
    因為在兩個或多個觀測點同步觀測相同的衛星,可有效地消除或減弱衛星的軌道誤差、衛星鐘差、接收機鐘差等的影響。目前我國地殼運動監測就是採用這種靜態相對定位的方法,其精度可達10-8~10-9。二、GPS技術在監測地震與地殼運動中的應用GPS技術的應用極為廣泛。
  • 2021年江蘇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地殼與地殼運動
    (1)地核: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地核內部壓力非常大,溫度達6000攝氏度,相當於太陽表面溫度。   (2)地幔:上地幔頂部存在軟流層,是巖漿的發源地。軟流層的活動與下列現象關係密切:地震和火山、礦藏的形成、大陸板塊運動。
  • 飛機空氣比地面乾淨?飛機空氣過濾器運作+機艙清潔流程大解構
    現在旅客搭飛機,對機艙內的空氣清潔度,以及客機內外是否已徹底消毒,都非常看重。如果你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必須飛行,卻擔心飛機的潔淨度,這篇文章有助你了解飛機上的空氣過濾器的運作原理,以及每次航班飛行之間的清潔流程,讓你飛得更放心!飛機的空氣乾淨嗎?
  • 地殼構造與地殼運動——李四光(3)
    其數值比普通熱流數字大得多,為3.06—8.09每秒平方釐米卡。   更引人注意的是一系列比較古老的強烈緯向斷裂帶,由北往南擠壓,同時北盤由東往西相對平錯,錯距達到驚人的程度。在這一帶,張裂運動之所以發生,主要是由於這個裂隙以西的大陸,對它以東的陸塊發生了相對往西的滑動。這樣就形成了基本上走向南北的深大裂縫。其次,也可能由於非洲大陸受了南北兩方面的擠壓而更加強了分裂的運動。從裂隙中冒出的基性巖漿和它還沒有填滿的深度來看,這條大裂縫,肯定穿過了地殼的底部。
  • 地殼構造與地殼運動——李四光(1)
    這是原始造山運動的論點。事實上,地球在地質時代的歷史證明,強烈的造山運動,不是連續不斷發生的,而是在某些時代表現得特別強烈。如果真是因為地球冷卻而縮小體積,以致在地殼上發生褶皺、斷裂等等,那麼這樣發生的褶皺和斷裂,就應該是亂雜無章,但事實不是這樣。還有更重要的一條,就是地球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由於這些元素不斷蛻變所產生的熱量,不僅可以抵消它失去的熱,而有可能比失去的熱更多。
  • 地震是因為地殼運動,那為什麼地殼會運動?地震又是怎麼形成的?
    我們常常說地震是由地殼運動引起的,也知道位於板塊交界地帶容易發生地震,但是我們不知道地殼究竟是怎麼運動的?也不知道地殼為什麼要運動。關於這點,我們要知其然還要知所以然,今天就好好了解一下,地殼究竟是怎麼運動的。地殼是怎麼運動的?地殼之所以會運動,和地球的構造有關。
  • 旅遊:大規模的地殼運動
    沉降的四川盆地還和它相鄰的大巫山等隆起相輔相成。由此可見,四川盆地的形成不是孤立的現象,它既是四川盆地的自身,又是巨大沉降帶的組成部分,也還是與隆起而伴生的負地形。又如,高聳的青藏高原和低平的印度半島遙相呼應,形成顯明的對照。青藏高原南緣的弧形山系,環繞著印度半島,向南星反向彎曲,一直延伸到東南亞。因此,青藏高原不過是這一反S形巨大隆起帶的頭部,它的出現不是孤立的。 地殼運動,總離不開力的作用。
  • 日本不僅僅面臨海平面危機,全球變暖或導致地殼運動,激活火山帶
    科學的眼光觀世界 富有的思維察明理面對來勢洶洶的全球氣候變化大趨勢,設想一下未來的地球是什麼樣?距今大約500萬年前,全球氣候發生突變,大規模的乾旱氣候席捲全球。這場浩劫導致整個地中海海水大量蒸發,且無雨水的補充,最後直布羅陀海峽徹底將地中海與大西洋相阻隔,形成一個巨大的「地中海盆地」長達1000年之久。這被稱為Messinian鹽漬化危機(MSC)。
  • 意外收穫下的生命感悟!——新冠治癒患者回憶實錄
    近日,新冠治癒患者王先生對話鳳凰網山東,分享了治癒之路的意外收穫及對生命的切身感悟。回憶裡的遺憾與愛自3月8日出院至今三個月的時間裡,從事電力行業工作的王先生核酸檢測各項指標正常,目前已經回歸生活正軌,身體經過康復訓練也恢復到往日的強健。對於這段充滿遺憾與愛的治癒經歷,他仍然歷歷在目。
  • 初中世界地理知識點歸納:地殼運動
    地殼運動按運動的速度可分為兩類:地殼運動,海平面升降,人類的活動。   ①長期緩慢的構造運動   例如大陸和海洋的形成,古大陸的分裂和漂移,形成山脈和盆地的造山運動,以及地球自轉速率和地球扁率的長期變化等,它們經歷的時間尺度以百萬年計。另如冰期消失、地面冰塊融化引起的地面升降,也屬以萬年計的緩慢運動。
  • 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地殼運動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地殼運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地殼運動按運動的速度可分為兩類:地殼運動,海平面升降,人類的活動。   ②較快速的運動   這種運動以年或小時為計算單位,如地極的張德勒擺動,能引起地殼的微小變形;日、月引潮力不但造成海水漲落,也使固體地球部分形成固體潮,一晝夜地面最大可有幾十釐米的起伏;較大的地震可引起地球自由振蕩,它既有徑向的振動,也有切向的扭轉振動。
  • 全球要變暖,空氣更汙染
    (文/Hannah Hoag)根據近日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的研究論文,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將導致世界多地空氣品質持續惡化。到本世紀末,全球超過一半人口將生活在日益滯緩、靜穩的大氣環境中。由於大氣靜穩現象,熱帶以及亞熱帶地區將承受更多空氣汙染的苦果。在史丹福大學,丹尼爾·霍頓(Daniel Horton)領導了一個氣候建模小組進行此項研究。
  • 什麼是地殼運動的機制,板塊構造學說為何如此盛行
    地殼在不斷的運動,按照地殼運動的性質和方向,可以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兩種類型。水平運動引起地殼物質水平位移,使地表巖層在有些地方發生彎曲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皺山系;有些地方則斷裂張開,形成裂谷或海洋。垂直運動又稱升降運動,表現為地殼的抬升和下沉,從而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陸變遷。
  • 地殼運動變化規律總結(全)
    注意:巖石圈≠地殼1、基本概念、分類及成因A.幾個概念:礦物:地殼中的化學元素,在一定的地質條件下,結合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單質,地殼物質最基本的組成單元,常見的造巖礦物有石英、長石、雲母、方解石。礦產:巖石形成過程中有用礦物在地殼中或在地表富集起來,達到工農業利用的要求。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面試答辯技巧:《地殼運動》
    為大家整理了甘肅教師招聘答辯技巧:高中地理《地殼運動》答辯,希望可以幫助考生備考。【參考答案】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力作用主要包括巖漿活動、地殼運動和變質作用。1.巖漿活動:上地幔上部物質,在高溫高壓條件下,成為熔融狀態的巖漿。巖漿在內壓力作用下沿著地殼的薄弱地帶向上運動,一部分衝破上覆巖層而停留在地殼內冷凝結晶;一部分衝破上覆巖層噴出地表,形成火山。在這一過程中所伴隨著的各種地殼運動就是巖漿活動。
  • 地球磁場不僅在減弱,還會消失
    南北磁極的互換會像科幻電影裡演的那樣,導致地球的大災變嗎?解釋這一點就不得不從地球的構造說起,地球由內而外,由鐵和鎳組成的固體地核、流動的熔巖流地幔,和漂浮在地幔之上的堅硬地殼組成。地球自轉時,由於中間流體的作用,導致它們的自轉速度不同步,造成地核、地幔中熔融鐵、鎳的對流運動,隨著地核的增長和固化,地核內部釋放的熱量推動了這一對流運動,進而產生電流,磁電共生,從而形成了一個較為穩定的條形磁鐵。這種理論稱為發電機理論,地核就是磁場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