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隔離」帶來意外收穫:地殼運動減弱了!

2020-12-05 快科技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導致全世界各地數十億人都要留在家中。

據英國BBC報導,科學研究證明,在隔離期間,因為全球「停下來」的人太多,以至於地球運動的方式也正在發生改變。

科學研究證明,連地殼的振動都有所減弱。

比利時皇家天文臺的科學家表示:「自政府實施限制措施以來,頻率在1-20赫茲之間的地表運動強度都比平常要低得多。」

與此同時,世界也變得更安靜了。

據了解,尼泊爾的地震學家觀察到了地殼運動的減少;巴黎地球物理學院的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法國首都錄得的地殼運動顯著下降;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一名研究人員也表示,洛杉磯錄得的地殼運動減弱程度「實在是很嚇人」。

測量城市背景噪音和研究深海的科學家都發現,地球的聲響也減弱了。

相關焦點

  • 全球「大隔離」的意外收穫:空氣更乾淨,地殼運動減弱
    中新網4月14日電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導致全世界各地數十億人都要留在家中。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在隔離期間,全球「停下來」的人太多,以至於地球運動的方式也正在發生改變。當地時間4月12日,美國舊金山市民在漁人碼頭附近散步。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出行禁令頒布之後,這裡比平時冷清了許多。
  • 2021年江蘇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地殼與地殼運動
    公務員考試常識需要考生平時多加積累,今天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給大家帶來的常識是地殼與地殼運動,希望考生能夠掌握。   (1)地核: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地核內部壓力非常大,溫度達6000攝氏度,相當於太陽表面溫度。   (2)地幔:上地幔頂部存在軟流層,是巖漿的發源地。軟流層的活動與下列現象關係密切:地震和火山、礦藏的形成、大陸板塊運動。
  • 2018山東公益崗公共基礎知識:地殼與地殼運動
    地球內部由內到外分為三層:地核、地幔和地殼。我們可以把地球想像成一個雞蛋,地殼就好比是蛋殼,流動的地幔就好比是蛋清,地核就是蛋黃。(1)地核: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地核內部壓力非常大,溫度達6000攝氏度,相當於太陽表面溫度。(2)地幔:上地幔頂部存在軟流層,是巖漿的發源地。
  • GPS技術在監測地震與地殼運動中的應用
    現代地殼運動則以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和沿巨型活動帶的走滑或逆走滑的強烈變動為特徵。據有限的觀測,其水平運動速率每年高達l~4cm,垂直運動速率每年達1cm.這說明同時存在當代板塊構造學說兩種最具代表性的邊界,即陸-陸殼相碰撞型和洋猜嬌歉┏逍捅囈紓既具有主要的全球構造意義,又具有獨特的演化特徵。這裡的現代地殼運動類型多樣,性質複雜,地貌清晰,是全球動力學研究中具有重要特殊地位的實驗場。
  • 意外收穫下的生命感悟!——新冠治癒患者回憶實錄
    如今,新冠疫情已不像昔日般駭人聽聞,隨著死亡人數的減少,治癒病例的遞增,它帶來更多的是對於健康和生命的思考。近日,新冠治癒患者王先生對話鳳凰網山東,分享了治癒之路的意外收穫及對生命的切身感悟。王先生回憶,隔離入院的小年夜最為深刻,遺憾沒有觀看一年一度春晚的歡聲笑語,遺憾沒能與家人共度佳節,但更為難忘的是住院期間親朋好友的真摯關愛和問候,是愛,給了他戰勝病魔的信心。治癒之路的意外收穫王先生是濟南市為數不多病情尤為嚴重的新冠患者。
  • 疫情隔離下,地球獲喘息機會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迫使人們都呆在家中。停工停產,旅遊停擺,人類的社會生活仿佛一下子「暫停」了,傷痕累累的地球母親卻意外獲得了喘息的機會。​01地殼運動強度明顯減弱科學家們發現,地殼運動強度在減弱,地球變得平靜了。
  • 地震是因為地殼運動,那為什麼地殼會運動?地震又是怎麼形成的?
    我們常常說地震是由地殼運動引起的,也知道位於板塊交界地帶容易發生地震,但是我們不知道地殼究竟是怎麼運動的?也不知道地殼為什麼要運動。關於這點,我們要知其然還要知所以然,今天就好好了解一下,地殼究竟是怎麼運動的。地殼是怎麼運動的?地殼之所以會運動,和地球的構造有關。
  • 地殼構造與地殼運動——李四光(3)
       從這種主要的構造體系局限於地殼上層的這些事實,我們可以總結出地殼運動的一個特點,就是地殼運動,無論是在大陸方面或大洋方面,主要是水平的或近於水平的運動。垂直運動,是派生的。在這一帶,張裂運動之所以發生,主要是由於這個裂隙以西的大陸,對它以東的陸塊發生了相對往西的滑動。這樣就形成了基本上走向南北的深大裂縫。其次,也可能由於非洲大陸受了南北兩方面的擠壓而更加強了分裂的運動。從裂隙中冒出的基性巖漿和它還沒有填滿的深度來看,這條大裂縫,肯定穿過了地殼的底部。
  • 地殼構造與地殼運動——李四光(1)
    地殼構造與地殼運動   地殼運動問題,是地球內部和外部矛盾諸方面鬥爭的問題。地質工作者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有強烈的分歧,其激烈的程度,超過了啟蒙時代的那些地質論戰。這是很自然的。他們一概否定水平運動的重要性,對大規模水平運動的現象,不加理睬。這種垂直運動論的由來,可能與古老的大陸固定論、海洋永恆論有一定的聯繫。   地殼發生運動,是矛盾的許多方面相互鬥爭的反映。什麼是地殼運動的主要矛盾呢?
  • 旅遊:大規模的地殼運動
    沉降的四川盆地還和它相鄰的大巫山等隆起相輔相成。由此可見,四川盆地的形成不是孤立的現象,它既是四川盆地的自身,又是巨大沉降帶的組成部分,也還是與隆起而伴生的負地形。又如,高聳的青藏高原和低平的印度半島遙相呼應,形成顯明的對照。青藏高原南緣的弧形山系,環繞著印度半島,向南星反向彎曲,一直延伸到東南亞。因此,青藏高原不過是這一反S形巨大隆起帶的頭部,它的出現不是孤立的。 地殼運動,總離不開力的作用。
  • 日本不僅僅面臨海平面危機,全球變暖或導致地殼運動,激活火山帶
    科學的眼光觀世界 富有的思維察明理面對來勢洶洶的全球氣候變化大趨勢,設想一下未來的地球是什麼樣?距今大約500萬年前,全球氣候發生突變,大規模的乾旱氣候席捲全球。這場浩劫導致整個地中海海水大量蒸發,且無雨水的補充,最後直布羅陀海峽徹底將地中海與大西洋相阻隔,形成一個巨大的「地中海盆地」長達1000年之久。這被稱為Messinian鹽漬化危機(MSC)。
  • 初中世界地理知識點歸納:地殼運動
    地殼運動按運動的速度可分為兩類:地殼運動,海平面升降,人類的活動。   ①長期緩慢的構造運動   例如大陸和海洋的形成,古大陸的分裂和漂移,形成山脈和盆地的造山運動,以及地球自轉速率和地球扁率的長期變化等,它們經歷的時間尺度以百萬年計。另如冰期消失、地面冰塊融化引起的地面升降,也屬以萬年計的緩慢運動。
  • 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地殼運動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地理知識點:地殼運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地殼運動按運動的速度可分為兩類:地殼運動,海平面升降,人類的活動。   ②較快速的運動   這種運動以年或小時為計算單位,如地極的張德勒擺動,能引起地殼的微小變形;日、月引潮力不但造成海水漲落,也使固體地球部分形成固體潮,一晝夜地面最大可有幾十釐米的起伏;較大的地震可引起地球自由振蕩,它既有徑向的振動,也有切向的扭轉振動。
  • 什麼是地殼運動的機制,板塊構造學說為何如此盛行
    地殼在不斷的運動,按照地殼運動的性質和方向,可以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兩種類型。水平運動引起地殼物質水平位移,使地表巖層在有些地方發生彎曲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皺山系;有些地方則斷裂張開,形成裂谷或海洋。垂直運動又稱升降運動,表現為地殼的抬升和下沉,從而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陸變遷。
  • 地殼運動變化規律總結(全)
    注意:巖石圈≠地殼1、基本概念、分類及成因A.幾個概念:礦物:地殼中的化學元素,在一定的地質條件下,結合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單質,地殼物質最基本的組成單元,常見的造巖礦物有石英、長石、雲母、方解石。礦產:巖石形成過程中有用礦物在地殼中或在地表富集起來,達到工農業利用的要求。
  • 因地殼運動,日本或將沉入大海中
    我們都知道地球有六大板塊,板塊移動會發生碰撞,從而引發地震,在板塊的交界處是最容易發生地震的地方,我們稱之為地震帶,日本就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全球約80%的地震都發生在這一區域,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其實面臨的地理災害是很大的,因為他不僅是個四面環海的島國,日本就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海嘯、颱風等其他自然災害從未遠離這個國家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面試答辯技巧:《地殼運動》
    為大家整理了甘肅教師招聘答辯技巧:高中地理《地殼運動》答辯,希望可以幫助考生備考。【參考答案】造成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力作用主要包括巖漿活動、地殼運動和變質作用。1.巖漿活動:上地幔上部物質,在高溫高壓條件下,成為熔融狀態的巖漿。巖漿在內壓力作用下沿著地殼的薄弱地帶向上運動,一部分衝破上覆巖層而停留在地殼內冷凝結晶;一部分衝破上覆巖層噴出地表,形成火山。在這一過程中所伴隨著的各種地殼運動就是巖漿活動。
  • 地球磁場不僅在減弱,還會消失
    南北磁極的互換會像科幻電影裡演的那樣,導致地球的大災變嗎?解釋這一點就不得不從地球的構造說起,地球由內而外,由鐵和鎳組成的固體地核、流動的熔巖流地幔,和漂浮在地幔之上的堅硬地殼組成。地球自轉時,由於中間流體的作用,導致它們的自轉速度不同步,造成地核、地幔中熔融鐵、鎳的對流運動,隨著地核的增長和固化,地核內部釋放的熱量推動了這一對流運動,進而產生電流,磁電共生,從而形成了一個較為穩定的條形磁鐵。這種理論稱為發電機理論,地核就是磁場的「引擎」。
  • 菲律賓火山持續噴發,或引發大規模地殼運動?
    近一周來,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殼運動頻繁,最近的一次便是馬榮火山爆發。該火山地震帶環繞太平洋2.5萬英裡,是世界上近九成地震的來源地。 在過去的500年裡,馬榮火山爆發過50次,堪稱是菲律賓最為活躍的火山。而它最近這次爆發從1月13日開始,且進展較為緩慢。
  • 原來地殼運動也有「足跡」
    地殼運動引起的地殼變形變位,常常被保留在地殼巖層中,成為地殼運動的證據。在山區,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裸露地表的巖層,它們有的是傾斜彎曲的,有的是斷裂錯開的,這些都是地殼運動的「足跡」,稱為地質構造,形成的地貌則被稱為構造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