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所有學科協同開展PBL,德稻教育發布國內首本STEAM教學設計教材

2021-01-11 芥末堆
讓所有學科協同開展PBL,德稻教育發布國內首本STEAM教學設計教材

作者:那子 發布時間: 2018-08-21 07:00

讓所有學科協同開展PBL,德稻教育發布國內首本STEAM教學設計教材

作者:那子 發布時間: 2018-08-21 07:00

芥末堆 那子 8月21日報導

「同等大項目+本土化案例,用講故事的形式貼近小學生的認知方式,面向老師、學生、家長的項目制教學教材。」

這本由德稻教育和上海教育出版社聯合策劃的國內首套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材《設計我們的海綿社區》已於近日正式發布,作者盧海是這樣向芥末堆記者這本教材的特點。

據了解,《設計我們的海綿社區》是該系列叢書中面向小學四年級上冊的教材,該系列叢書將覆蓋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共計24本教材,預計2023年完成。其他的教材內容包括《材料!革命吧!》、《明日城市》、《擁抱人工智慧時代》等。 

《設計我們的海綿社區》計劃將與今年秋季學期落地上海花木中心小學,以正課科學課的形式開展。盧海介紹說,德稻教育會至少提前兩個教學周為合作校提供師資培訓,並會每周跟進。

注重元概念的講解

定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系列配套輔助教材,該套叢書強調尋找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問題,並針對真實群體進行STEAM-PBL設計。《設計我們的海綿社區》則是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海綿城市建設」的講話精神而來。盧海告訴芥末堆,「海綿社區」概念對四年級的學生而言,是個比較寬泛的概念。教材則從學生居住的社區出發,帶領學生了解生物多樣性、水資源和土壤的特點之後,引入「雨水花園」的概念,最後過渡到「海綿社區」概念。最後要求學生按照「海綿社區」的概念去改造自己所居住的社區環境,從而達到真實問題與教學目的相結合。

(目錄)

在這一過程中,盧海十分注重對「元概念」的講解。在盧海看來,目前很多STEAM課堂存在對元概念解釋不清的情況,例如講述恐龍進化史的時候,模糊「生物進化軸」的概念,只講解能吸引學生的知識。

具像化,是《設計我們的海綿社區》所採用講解元概念的方法。芥末堆記者在第一章中發現,教材會要求學生上網百度「社區」的概念和通過圖解設計法了解社區的構成,並安排討論環節交流各小區之間的相似與不同。盧海介紹說,此外老師也會要求學生聯繫生活實踐,嘗試為「社區」下定義,並反問百度出來的是標準答案嗎?

全書由背景知識構建、工作坊、展示與說明、實地考察以及成果匯報五個部分組成。就第一章內容而言,在講解完社區概念之後,學生會用兩課時來繪製自己所居住社區的地圖,並在本章的最後一節課上,展示和說明自己所繪製的社區數據地圖。 

對標課標,強調實踐

「以科學課標為基礎,以實踐課程為要求」,這是盧海為教材制定的基本要求。盧海介紹說,在編寫教材時,他會對標《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和《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這兩個課標。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要求,小學科學課程內容包含物質科學領域、生命科學領域、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技術與工程領域四個領域內容。《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中對小學課的課程目標是,學生能夠結合生活中的現象,發現並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並將問題轉化為研究小課題,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對問題的初步解釋。

內容上,學生通過繪製自己所居住的社區地圖,從而學習比例尺和測量距離、時間的常用方法等物質科學領域的知識;通過描述一天之中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進而學習到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相關知識。

(第一章覆蓋的知識點)

形式上,在第五章《神秘的雨水花園》中會加入「實地考察」,老師需帶領學生實地考察上海世博後灘溼地公園。盧海介紹說,除了這種大型的實踐項目之外,平時作業也是需要學生親自去自己所在的社區,探索生物多樣性、水循環系統等課程內容。

如何讓各學科協同開展PBL教學

同等大項目,是該系列叢書的一大特點。

盧海解釋說,同等大項目在PBL教學法的基礎上,更強調一學期內各個學科的課程內容講授是圍繞一個主題開展。但這在前期磨課階段,盧海已經感覺到實踐操作中,各學科之間的協同度不夠。「如果課程能夠結合英語講,效果會更好。」盧海設想說,如果英語老師能夠拆分年級難度,在課程中融入英語閱讀等英語學科的知識,各學科的協同度會大大提高。

除此之外,德稻教育團隊還感受到另一痛點——校內外時間不夠。校內課堂的45分鐘時間,對於項目的完成來說,時間太少,完成效果流於表面。校外方面會存在家長不理解PBL教育法,課外實踐時間無法保證。

對此,盧海採取的解決辦法是,針對校內,一方面通過學科帶頭人協調各學科的協調度,另一方面,德稻教育團隊與實踐校保持溝通,開放渠道與一線教師交流,根據難度刪減部分內容。校外方面,德稻教育團隊積極與研學基地合作,拓寬校外活動場所,豐富實踐形式。

此前,STEM教材大多為廠商為其產品配套的服務產品,或是優秀校本課程案例集,並未出現一本國家出版認定的呈體系化的STEM教材。

今年5月,由北京師範大學牽頭編著的小學STEAM科創教育系列叢書《科創教育實驗教材》正式發布。此前,科大訊飛、商湯科技等機構圍繞人工智慧與STEM相結合也出版對應不同年級的教材。各家圍繞STEM教材的新一輪的競爭已經悄然開始。

梳理成體系的本土化的STEM教學體系只是第一步,如何落地,如何取得預期的效果,也是需要思考的事情。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

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產品周報】STEM教材出版成趨勢,如何解決工具產品用戶留存問題
    今年5月,由北京師範大學牽頭編著的小學STEAM科創教育系列叢書《科創教育實驗教材》正式發布。此前,科大訊飛、商湯科技等機構圍繞人工智慧與STEM相結合也出版對應不同年級的教材。各家圍繞STEM教材的新一輪的競爭已經悄然開始。梳理成體系的本土化的STEM教學體系只是第一步,如何落地,如何取得預期的效果,也是需要思考的事情。
  • 《人工智慧基礎》(高中版)教材正式發布 國內AI教育邁向普及階段...
  • 科普教育設計_學生該選steam教育還是STEM教育?
    STEM教育,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的首字母,而且這四個學科互相結合在一起,打破常規了學科界限,注重鼓勵學生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發展和提高,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與能力,要求在中小學從教的老師們必須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突破傳統的過於強調以學科知識教學為核心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教會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
  • 課程思政 | 國務學院:學科理論體系、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相結合...
    目前學校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已覆蓋所有院系,示範專業已覆蓋所有哲學社會科學院系,並向理工科院系持續延伸。學校官微陸續推出「課程思政」系列報導,全面展示各院系、各學科、各科研機構在「三全育人」整體格局下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典型案例,綜合呈現復旦大學在課程思政建設上的探索與成果。學科建設,育人為本;一流學科,一流人才;為國育才,德育為先。
  • 行動學習激發管理潛能 全國首本全媒體行動學習教材正式發布
    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2月14日報導:全國首本全媒體行動學習教材正式亮相!12月13日至14日,第五屆中國行動學習論壇在華東理工大學召開,本次論壇以「行動學習:賦能管理案例研究與教學」為主題,會上還發布了國內第一本全媒體行動學習教材《行動學習:激發管理潛能》。
  • 英語教學怎樣開展學科整合
    73.8%的中小學生認為,英語與其他學科整合的最大好處是能促進自己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和運用能力,培養思考現實問題的習慣和創新思維能力。中小學生大多贊同英語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教學。這可能是因為,傳統英語教學緊扣教材「滿堂灌」,令學生厭倦,而開展學科整合教學會令學生產生新鮮感,同時他們期待藉此開拓視野,學會用英語探究其感興趣的現實問題。
  • ...的學習——長春市小學語文統編教材閱讀策略單元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長春市基礎教育研究中心為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組織開展基於新教材的學科教學課例研究活動:聚焦核心素養,實現兒童有過程的學習。  2019年小學語文教研共同體協同研修團隊依託網絡平臺形,以「網際網路+教研」的方式,將線上、線下教研路徑相結合,建構市、區、校眾籌共享的協同教研體系,聚焦並著力研究解決教學難點、冰點、疑點、盲點,答疑解惑、糾偏扶正,幫助一線教師直面統編教材在實踐中出現的關鍵問題。此次活動旨在推動課堂轉型,實現兒童有過程的學習,讓學習在課堂上真正發生。
  • 出精品教材 育時代新人——今天,人民教育出版社70周歲啦!
    圍繞義務教育法而設計的新課程計劃、各科教學大綱相繼制定出來,人民教育出版社在「繼承、改革、創新」的思想指導下,也開始改革現有教材體系,並著手研究、編寫適合於義務教育的新教材。1990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適用於全國不同學制地區的「六三」「五四」兩種系列化教材(實驗本)初步完成,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大規模的整體實驗和評價。
  • 浙江大學主編的國內第一本《植物基因組學》教材出版
    該教材由樊龍江團隊歷時3年精心編寫,為國內第一本植物基因組學領域教材,為浙江大學和國內其他高校開設的「植物基因學」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提供了急需的教材。科學出版社將該書列為該社重點圖書(「十三五」高等院校研究生規劃教材和創新型現代農林院校研究生規劃教材),精心組織力量,使該書得以順利出版。
  • 安徽首本區級科幻畫教材出爐
    原標題:安徽首本區級科幻畫教材出爐   安徽首本由轄區自主編寫的區級教材《青少年科幻畫》正式發布,記者今天上午獲悉,該教材將從今年秋季開始,在其「誕生地」合肥蜀山區中小學、幼兒園進行推廣,並納入課堂教學中:駕駛著植物能源環保車遨遊水陸空,帶著能拍照而且GPS定位的智能手錶就不怕迷路了,要想和小動物們說話可以帶著動物語言轉化盒……書中的奇思妙想將帶領小朋友們開啟科幻之旅
  • 力邁學校:STEAM教學設計如何吸人眼球?
    這裡闡述了小學STEAM課程教學設計思維,並呈現STEAM課程的教學設計流程,為小學STEAM課程的實際教學提供參考與借鑑,並能夠設計出充滿靈活性、趣味性、教育性、創新性的課程;關鍵詞:STEAM課程;設計思維;教學設計力邁中美(國際)學校自疫情期間開展線上授課以來,受到在校生家長的一致好評,收到很多家長的感謝信,在一直播平臺,推出30多期線上課程直播,供所有關注國際教育的家長在線了解國際教育課程和教育教學體系
  • 孫錦明:學科建設「三層九維」模型構建與協同實驗
    因此,系統開展學科建設、形成校本化的學科教育文化與傳統,對於教育資源有限的中西部地區中小學校尤為重要。身為大學教師的孫錦明博士,在單位的支持下兼任民辦貴溪市象山學校校長,連續八年紮根現場開展教育研究與試驗,原創構建出一套「三層九維」學科建設模型,並將其實質性用於指導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數學、英語、體育等學科建設協同實驗,產生了積極的學校發展與人才培養效應。
  • 重慶第二師範學院「四維聯動」實踐教學 打造小學教育「全能師範生...
    (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和中國教育質量評價中心、中國科教評價網聯合發布的2018-2019年全國高校專業排名中,重慶第二師範學院小學教育專業在同類專業中排名第15、進入前20強,全國共有217所高校開設有本專業。
  • 微信公眾號在中學家校協同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當前中小學教師構建微信群和QQ群作為家校協同的教育通道。但此方式仍然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家校合作效率低下、教師單向交流和家長無法關注學生在校學習過程。文章基於微信公眾平臺設計並開發了班級微信公眾號,設立了班級和家長兩個功能模塊,通過家長模塊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培訓和引導,通過班級模塊對家長發布班級公告與動態、學生一日小結、家庭作業和學習資源等學習過程要素。
  • 教材解析與教學設計(KB班 Week1)
    開班儀式的最後,來自學術部教師發展中心的趙鑫老師進行項目介紹,簡要說明為合作學校提供學術支持的學術部團隊及其職能,並向老師們首次發布了由學術部教師發展中心自主研發的《北外國際教師認證體系》及其服務於合作學校的四大應用,最後簡述了本次項目計劃以及面授課程的主題及方式。此次師訓由教育合作事業部主辦,學術部負責整體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 溫州醫科大學將眼科與視光「合二為一」,培養眼視光學科國際化複合...
    作為標準對數視力表和5分記錄法的發明者,繆天榮很早就提出了讓眼科學和光學相結合,重點放在眼科光學的理論研究和器械設計研製上。他認為,學校處於溫州這樣的地級市,既不是省會,也不是大都市,就要揚長避短,做出特色。1976年,他在溫州醫學院創辦了全國首個眼科光學研究室。
  • 千陽縣教學研究室張勇傑:STEM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活動化學習準備建議
    課題組經過調查論證、實踐研究發現,小學語文活動化學習要在本區域、本學校正真生根發芽,教育者必須"摸清師生認知現狀、學習理論明確方向、開發教學活動"支架"、"支架"理念運用評價"等四方面充分準備,這是學習活動有效、有目標開展的前提。只有準備充分,再紮實實踐、不斷完善,STEM教育理念才能在語文學科中開花結果。任何教育教學改革,先有思想理念指導 ,再實踐運用提升創新。
  • 教育部最新通知:2019年開始,中小學教材改版,事關所有中小學生
    近日,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學校和體育運動學校教學的《2019年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教學用書目錄》。從目錄內容上看,義務教育用書改動不大,但高中課程用書有較大幅度變動。一、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教學用書 1、中小學義務教育的用書中,《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門課程,無論六/三制和五/四制,中小學國家課程必須使用本文件所附目錄中的教材。上海市中小學國家課程教學用書按教育部批准的方案執行。
  • 常德市五中與常德市七中聯合開展生物學科教研活動
    紅網時刻常德11月30日訊(通訊員 羅斌 燕瑤)為促進教師深度鑽研教材教法,積極探尋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有效教學,不斷加快教師專業成長,11月25日上午,常德市第五中學與常德市第七中學生物教研組開展了以《植物種子的萌發》為課題的「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 【經驗分享】「質量守恆定律」教學實踐,不同版本教材如何為我所用!
    教師在準備這節課時,都只能用固定的某一版本教材進行備課,可能會有對教材的拓展的地方,但還是很難全面把握課程標準的要求,甚至出現用「教材教」的現象。課程改革以來化學教材一標多本,由於編寫者的編寫思路、對課程標準的認識和理解不同,各版本教材表現出各自的特點和一些共性[2]。只有對不同版本的編寫特點比較性研究並努力融入到的教學中去,才能真正讓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上的落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