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牛奶質量有了顯著地提高。事實上,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奶牛生產性能測定)記錄數據也表明了美國牛奶平均體細胞數從1995年的30.4萬個/mL降到2018年的19.1萬個/mL。在23年間,這一數字下降了近37%。
當然,牛奶質量的提升得益於多種因素,諸如:奶牛舒適度的提高、經過培訓的專業的擠奶程序、多種且高效的治療選擇,這一切的進步都有助於降低牧場中奶牛乳房炎的發病率。
當我們思考這個問題時,所有因素都回到了相同的本質上:準確理解什麼是體細胞和乳房炎,以及學習如何更好地控制這些感染。在過去的十年裡,有關乳房炎的研究有了飛速的發展,在最近的國家乳房炎委員會(National Mastitis Council)網絡研討會上Eric Hillerton概述了我們今天仍可以從這些發現中獲益。
1971年,有關乳房炎的現場試驗主要在美國和英國進行,並且制定出我們至今仍然熟悉的五點計劃(非正式),以幫助牧場控制體細胞數,它包括:
1. 擠奶系統的檢測;
2. 乳頭藥浴流程;
3. 幹奶療法;
4. 臨床乳房炎奶牛的治療;
5. 淘汰反覆發病的奶牛。
這些步驟如何在當今奶業仍然發揮作用,它們有何更新?Hillerton認為,這些具有靈活性的策略為生產健康、高品質的牛奶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工具。
1. 擠奶系統的檢測:Hillerton認為擠奶系統不規律的清潔和維護是牧場出現感染案例的頭號問題源,事實證明確實如此。確保奶襯每擠奶1000-1200次進行更換、確保真空設置和脈動不會損傷乳頭、並且確保設備清洗的各環節在適宜的溫度下進行。隨著每年都有新的技術和奶廳系統面市,奶廳管理者更要掌握日常高效運用以確保設備平穩安全地運行。
2. 乳頭藥浴:眾所周知,良好的乳頭藥浴可有效清潔乳頭並避免細菌感染,起到細菌屏障作用。自1971年起,除了起到封閉作用的後藥浴,前藥浴也得到了廣泛應用。選擇優質的產品以及正確的藥浴方法至關重要。而這部分工作,當前大多數牧場都做得很好。
3. 幹奶療法:五點計劃中的這一點可能是經過最嚴格審查的一點,至少在過去的幾年中是這樣,因為這一點變得更具有選擇性。在1970年代,為了控制乳房炎發病率,所有奶牛在幹奶時,其四個乳區都要進行抗生素治療,但事實上,60%的奶牛在進行幹奶前都已經感染。今天,全球都在面臨抗生素耐藥性的問題,使用乳頭封閉劑可能是一個明智的治療選擇。每個牧場都必須評估其當前的乳房炎發病情況,以確定最佳的預防或治療策略。
4. 臨床乳房炎奶牛的治療:同樣地,抗生素治療患病奶牛的策略也發生了轉變。如果可能,我們仍希望能夠治癒所有臨床病例,但是通過牛奶培養,我們可以從每個案例中確定特定的病原體,並制定更好得應對策略。同樣,將抗生素的使用量減少到最少但仍最有效的水平可以提高奶牛患乳房炎後的治癒率。
5. 淘汰反覆發病的奶牛:淘汰有問題的奶牛這一點與數十年前一樣。唯一的差別可能是當前的淘汰標準更為嚴苛。Hillerton建議感染3次以上的奶牛均要淘汰。這些反覆患病的奶牛可能會造成更多問題,而且治療回報的性價比非常低。
「生產高品質牛奶是我們要持之以恆的初心,而且,很多從業人員都在恪盡職守,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Hillerton最後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