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點計劃幫您降低體細胞數

2020-12-08 騰訊網

毋庸置疑,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牛奶質量有了顯著地提高。事實上,DHI(Dairy Herd Improvement,奶牛生產性能測定)記錄數據也表明了美國牛奶平均體細胞數從1995年的30.4萬個/mL降到2018年的19.1萬個/mL。在23年間,這一數字下降了近37%。

當然,牛奶質量的提升得益於多種因素,諸如:奶牛舒適度的提高、經過培訓的專業的擠奶程序、多種且高效的治療選擇,這一切的進步都有助於降低牧場中奶牛乳房炎的發病率。

當我們思考這個問題時,所有因素都回到了相同的本質上:準確理解什麼是體細胞和乳房炎,以及學習如何更好地控制這些感染。在過去的十年裡,有關乳房炎的研究有了飛速的發展,在最近的國家乳房炎委員會(National Mastitis Council)網絡研討會上Eric Hillerton概述了我們今天仍可以從這些發現中獲益。

1971年,有關乳房炎的現場試驗主要在美國和英國進行,並且制定出我們至今仍然熟悉的五點計劃(非正式),以幫助牧場控制體細胞數,它包括:

1. 擠奶系統的檢測;

2. 乳頭藥浴流程;

3. 幹奶療法;

4. 臨床乳房炎奶牛的治療;

5. 淘汰反覆發病的奶牛。

這些步驟如何在當今奶業仍然發揮作用,它們有何更新?Hillerton認為,這些具有靈活性的策略為生產健康、高品質的牛奶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工具。

1. 擠奶系統的檢測:Hillerton認為擠奶系統不規律的清潔和維護是牧場出現感染案例的頭號問題源,事實證明確實如此。確保奶襯每擠奶1000-1200次進行更換、確保真空設置和脈動不會損傷乳頭、並且確保設備清洗的各環節在適宜的溫度下進行。隨著每年都有新的技術和奶廳系統面市,奶廳管理者更要掌握日常高效運用以確保設備平穩安全地運行。

2. 乳頭藥浴:眾所周知,良好的乳頭藥浴可有效清潔乳頭並避免細菌感染,起到細菌屏障作用。自1971年起,除了起到封閉作用的後藥浴,前藥浴也得到了廣泛應用。選擇優質的產品以及正確的藥浴方法至關重要。而這部分工作,當前大多數牧場都做得很好。

3. 幹奶療法:五點計劃中的這一點可能是經過最嚴格審查的一點,至少在過去的幾年中是這樣,因為這一點變得更具有選擇性。在1970年代,為了控制乳房炎發病率,所有奶牛在幹奶時,其四個乳區都要進行抗生素治療,但事實上,60%的奶牛在進行幹奶前都已經感染。今天,全球都在面臨抗生素耐藥性的問題,使用乳頭封閉劑可能是一個明智的治療選擇。每個牧場都必須評估其當前的乳房炎發病情況,以確定最佳的預防或治療策略。

4. 臨床乳房炎奶牛的治療:同樣地,抗生素治療患病奶牛的策略也發生了轉變。如果可能,我們仍希望能夠治癒所有臨床病例,但是通過牛奶培養,我們可以從每個案例中確定特定的病原體,並制定更好得應對策略。同樣,將抗生素的使用量減少到最少但仍最有效的水平可以提高奶牛患乳房炎後的治癒率。

5. 淘汰反覆發病的奶牛:淘汰有問題的奶牛這一點與數十年前一樣。唯一的差別可能是當前的淘汰標準更為嚴苛。Hillerton建議感染3次以上的奶牛均要淘汰。這些反覆患病的奶牛可能會造成更多問題,而且治療回報的性價比非常低。

「生產高品質牛奶是我們要持之以恆的初心,而且,很多從業人員都在恪盡職守,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Hillerton最後講道。

相關焦點

  • 你真的理解體細胞突變嗎?
    (2)如果分析樣品中的惡性細胞數量很多,體細胞突變也可能以50%的VAF發生。(3)遺傳特徵(拷貝數)會影響VAF。比如17p的缺失將導致缺失的基因座中的所有種系變異(最主要的TP53)在VAF出現時均不超過50%。拷貝數的獲得和拷貝雜合性的中性缺失也會影響VAF。
  • 講述從追趕到領跑-中國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十年
    這是世界首例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它們的誕生意味著以體細胞克隆猴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就此開啟。一年後,「中中」「華華」又有了5個「兄弟」。它們作為世界首例生物節律紊亂的體細胞克隆猴模型出現在我國頂級期刊《國家科學評論》上,再次成為焦點。「這一成果意味著中國正式開啟了批量、標準化創建疾病克隆猴模型的新時代,對加快新藥研發等有重要意義。」
  • 體細胞治療轉化應用項目備案後可臨床應用並可以收費!衛健委:關於徵求體細胞治療臨床研究和轉化應用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
    》要求,滿足體細胞製備所需要的實驗室以及相應的設施設備;(五)建立體細胞治療質量管理及風險控制制度體系,具有與所開展體細胞治療相適應的風險管理和承擔能力;(六)成立學術委員會和倫理委員會,建立本醫療機構體細胞治療臨床研究和轉化應用項目立項前審查制度。
  • 體細胞克隆猴為何重要
    體細胞克隆猴有何優勢  論文的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主任孫強在致謝時忍不住哭了:「感謝我的團隊、感謝支持我們的獸醫、更感謝我的家人。一年365天我只能在家待60多天。」沒有節假日、沒有白天黑夜的研究,讓中國在非人靈長類體細胞克隆上領跑世界。
  • 首隻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 晨讀天下
    但有部分體細胞可以在體外進行培養實現無限增殖,可以拿到無數的體細胞。」利用這個特點,體細胞克隆技術應運而生。自從1997年「多莉羊」體細胞克隆成功後,許多哺乳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也相繼成功,但與人類相近的非人靈長類動物(獼猴)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是沒有解決的難題。
  • 體細胞克隆猴,了不起
    體細胞是一個相對於生殖細胞的概念。它是一類細胞,其遺傳信息不會像生殖細胞那樣遺傳給下一代。「體細胞是執行特殊功能的,比如紅細胞是執行運養功能的,免疫細胞是執行免疫防禦功能的,它們不具有發育的特性。但有部分體細胞可以在體外進行培養實現無限增殖,可以拿到無數的體細胞。」孫強說。
  • 化療後白細胞降低怎麼辦?這「3點」方法幫你提升白細胞數量
    中國人口死亡數中約四分之一死於癌症,化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常用手段之一,化療後主要的不良反應之一就是白細胞低。#中國死亡人口中約1/4死於癌症#化療後白細胞正常範圍為4000~10000/ml,但是化療後由於化療藥物的作用,將導致白細胞減少,免疫力低下,甚至感染。
  • 科學網—體細胞克隆猴技術的十年
    ——記中科院神經科學所體細胞克隆猴團隊   ■本報見習記者 任芳言 記者 陳歡歡 2018年1月,兩隻克隆小猴「中中」和「華華」登上國際期刊《細胞》,成了舉世矚目的大明星。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神經所)所長、中科院院士蒲慕明說。 用蒲慕明的話說,這樣重大的科研成果,其實是靠一支「精銳小團隊」攻關出來的。 塞翁失馬 「中中」和「華華」的誕生凝聚了神經所蘇州靈長類研究平臺整個研究團隊的精力和神經所的多年支持,起名字的過程卻很迅速。
  • 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孫悟空的絕技「現實版」
    體細胞克隆猴的成功,將推動我國率先發展出基於非人靈長類疾病動物模型的全新醫藥研發產業鏈,加速針對阿爾茨海默病、自閉症等腦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腫瘤、代謝性疾病的新藥研發進程。要知道,克隆羊多莉用的是乳腺細胞,一般來說,越原始的細胞越容易用來克隆實驗,然而,像體細胞這種分化程度很高的,就非常難以克隆,其實非體細胞克隆猴在2000左右就誕生了,然而,過了十幾年,才完成體細胞克隆猴的實驗,可以看出這付出了多少努力方能完成。
  • 福斯體細胞計數法斬獲歐洲和美國雙認證
    FossomaticTM 喜獲歐洲Microval 認可福斯的 FossomaticTM FC分析儀是目前唯一同時通過美國 NCIMS/FDA 認證及歐洲 Microval 認證的快速檢測原料奶中體細胞數的儀器
  • 體細胞克隆猴: 開啟新藥研發「靈長類」時代
    中科院神經所研究員孫強從蒲慕明那接到體細胞克隆猴任務時,給自己和團隊的時間是十年。事實上,他們僅用了五年就做出讓學術界矚目的成果。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經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誕生;同年12月5日,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
  • 爭議中前行的體細胞治療—新聞—科學網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研究員胡曉年說,「如果只有藥品申報一條路可走而沒有醫療技術途徑,顯然不利於一部分患者及時獲得體細胞治療帶來的益處,但如果體細胞治療的臨床研究門檻過低,則又不利於創新發展並保護受試者權益。」 而此次發布的《辦法》既明確了體細胞治療作為藥品和醫療技術進行「並行」管理的模式,又明確了對細胞治療臨床研究及轉化應用的管理要求。
  • 我幫您免費修一次馬桶,您幫我衝一次水
    我幫您免費修一次馬桶,您幫我衝一次水 2020-11-06 13: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體細胞克隆猴」是什麼黑科技?體細胞克隆,就是一種將體細胞培養後注入去除遺傳物質的卵子,通過人工方式激活後再送入母體發育成個體的過程。體細胞克隆猴,就是利用猴的體細胞,複製出相同個體的過程。自1997年首個體細胞核移植哺乳動物克隆羊「多利」出生以來,科學家們利用體細胞克隆技術不僅得到了包括馬、牛、羊、豬和駱駝等在內的大型家畜,還得到了包括小鼠、大鼠、兔、貓和狗在內的多種哺乳動物。但與人類最相關的靈長類實驗動物(猴)的體細胞克隆,卻一直是沒有解決的世界難題。
  • 浙江誕生首批體細胞克隆豬
    據悉,這是我國首批利用液氮冷凍保存的體細胞克隆的金華豬,系在浙江出生的首批克隆豬,也是該省首次將體細胞冷凍保存技術體細胞克隆技術,結合運用於地方豬資源保護。浙江省畜牧農機發展中心副主任黃立誠表示,從去年開始,針對地方豬品種保護,浙江除了採集精液和體細胞等遺傳物質之外,還積極籌建地方豬活體保種備份場和地方豬活體基因庫。這意味著,一旦動物活體消亡,可以通過體細胞克隆等方式恢復活體。
  • 研究揭示影響轉錄後調控的體細胞同義突變在癌症發生中的作用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影響轉錄後調控的體細胞同義突變在癌症基因組中的分布特徵和臨床相關性,強調了在癌症生物學研究中考慮影響轉錄後調控的同義突變的重要性。 體細胞同義突變是癌症基因組編碼區中最常見的變異之一。孫中生研究團隊最近發現,同義突變可以通過改變RNA剪接、RNA穩定性和蛋白質翻譯來驅動癌症發生,提示這些「沉默」突變存在未被發現的調控作用。
  • 熱線回音——您關心的有關疫情防控問題,12345幫您解答!
    12345幫您梳理!疫情防控,給許多市民的日常辦事增加了難度,有的市民來電反映辦事不方便。日前,我市出臺了「便民16 條」,12345幫您梳理出了市民關注比較多的幾項措施。12345幫您梳理!近期,多家媒體在疫情防控的報導中提及「氣溶膠」這個新名詞,引起了一些市民的擔憂。另外,在家封閉多日,也有市民產生了一定的焦慮情緒,通過撥打熱線的健康專席前來諮詢。12345就有關問題幫您梳理解答。
  • 體細胞克隆猴技術具體操作上,主要有兩大難點
    中科院神經所研究員孫強從蒲慕明那接到體細胞克隆猴任務時,給自己和團隊的時間是十年。事實上,他們僅用了五年就做出讓學術界矚目的成果。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在中科院神經所、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的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誕生;同年12月5日,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這一成果標誌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
  • 「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馬」在漯河誕生
    大河網訊(記者 田明傑)「我們培育的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馬-德保矮馬,已經健康出生。目前已經滿月,並且健康狀態良好,後續的4匹克隆馬也將陸續出生。」9月14日,河南天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孟龍告訴記者,從目前的技術效率來看,我國已成為繼美國和阿根廷之後,第三個具備產業級體細胞克隆馬核心技術能力的國家。
  • 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創建世界首批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
    中科院在上海松江舉辦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新聞發布會。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中國網訊(記者 董寧)1月23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在上海松江舉辦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在建立非人靈長類生物節律紊亂模型方面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 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從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複雜的哺乳動物,都擁有按時間節奏調節自身活動的本領,稱之為生物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