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Samir Z. Zard|專注於自由基、有機硫衍生物等研究

2020-08-27 化解chem

轉自微信公眾號:化解 Chem。歡迎訂閱

簡介

薩米爾·扎德(Samir Z. Zard)於1955年出生在奈及利亞共和國。他在貝魯特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接受化學訓練,然後進入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最後進入法國巴黎大學(Universitk Paris-Sud),在教授德裡克•巴頓爵士(Sir Derek Barton,1969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指導下獲得博士學位。1981年,他開始在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工作,但與此同時,他仍然是巴頓教授小組的成員,該小組在伊維特的自然物質研究中心工作。

當巴頓教授搬到遙遠的德克薩斯農工大學時,扎德在帕拉塞索的綜合理工學院做了一份兼職講師——離Gif只有6公裡遠。

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新反應和新工藝的研究和開發,尤其對自由基、有機硫衍生物、炔和硝基化合物感興趣。

他已經在國際學術期刊如JACS、Angew、Chem. Rev、Acc. Chem. Res.、Chem. Soc. Rev.等上已發表學術論文357篇,申請專利38項。他獲得了一系列的學術獎勵和榮譽,其中包括:The 1992 Prize of the Organic Chemistry Division of the French Chemical Society;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 Fellow 2004;Silver Medal CNRS 2007;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11;1st Barton Lecturer in Creativity in Organic Synthesis (2012-Imperial College);Honorary Doctorate, 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 2016.


研究領域

自由基反應

有機硫衍生物

黃原酸脂類化學


代表著作

1)Allylic Alcohols: Ideal Radical Allylating Agents?

DOI: 10.1021/acs.accounts.5b00019


2)The Xanthate Route to Ketones: When the Radical Is Better than the Enolate

DOI: 10.1021/acs.accounts.8b00201


3)Radicals in Organic Synthesis


4)The Xanthate Route to Indolines, Indoles, and their Aza

Congeners

DOI: 10.1002/chem.202001341


Recent Publications

1)Convergent Route to β-Amino Acids and to β-Heteroarylethylamines: An Unexpected Vinylation Reaction

DOI: 10.1021/acs.orglett.0c01087


2)A Direct Approach to Orthogonally Protected α-Amino Aldehydes

DOI: 10.1021/acs.orglett.9b02237


3)Sigmatropic Rearrangement-Based Synthesis of 4-Alkenyl-1,3-dithiol-2-ones

DOI: 10.1021/acs.orglett.9b01157


4)A Radical Bidirectional Fragment Coupling Route to Unsymmetrical Ketones

DOI: 10.1021/jacs.6b05344


5)The xanthate route to organofluorine derivatives. A brief account

Org. Biomol. Chem., 2016,14, 6891-6912


評述

薩米爾·扎德(Samir Z. Zard)主要研究領域是新反應和新工藝的研究和開發,尤其對自由基、有機硫衍生物、炔和硝基化合物感興趣。Zard教授是有機化學自由基研究領域的國際領軍科學家,現主要研究方向是新型自由基反應的發現和機理研究,在自由基反應和有機硫衍生物的研究方面有諸多漂亮工作。

相關焦點

  • 「大家」Barry Snider|有機化學Charles A. Breskin領銜教授
    Corey教授團隊從事博士研究,於1973年獲得博士學位。1973-1975年,他在Ronald Breslow教授到指導下,於哥倫比亞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1975年Snider以研究助理教授身份加入普林斯頓大學,1981年升副教授。1985年,他到布蘭代斯大學擔任教授,1988年擔任有機化學Breskin領銜教授,並且於1992-1995年和2013年至今擔任化學系主任。
  • 南京大學王新平課題組自由基合成與性質研究取得系列進展化學加
    自由基在化學反應、催化、生物化學和功能材料等領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新平課題組自2011年以來一直致力於自由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質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今年上半年,課題組在雙自由基、主族金屬自由基以及基於自由基的磁性多穩態等方向再次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研究成果以若干篇論文形式發表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 空氣穩定的有機自由基:用於柔性電子的新一代材料?
    因此,與其他類型的開殼化合物相比,對自由基的應用研究較少。隨著有機光電材料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有機場效應電晶體(OFET),太陽能電池(OPV),傳感器,光電探測器以及許多其他器件中的廣泛應用,因此在過去幾十年中引起了極大的關注。
  • 「夜讀」總是沒辦法專注,怎麼辦?
    你也許會一直把自己「不夠成功」的原因,歸結到「缺乏意志力」「缺乏專注力」上面,從而忽略掉更核心、更重要的問題。你也許會花費許多時間、精力、心力,去通過種種手段「培養」自己的專注力,但卻發現一直收效甚微。甚至,你也許會開始質疑自己,否定自己,停留在期望和現實巨大的落差所造成的怪圈裡。這才是為什麼我要向「自律」和「專注」開刀的原因。
  • 放「研」世界「硫」光溢彩,蘭研麥角硫因修護系列新品高能登場
    7 月 8 日下午,蘭研麥角硫因系列新品發布會在泉州洲際酒店圓滿舉行。蘭研品牌董事長陳文海先生、蘭研品牌創始人許曉蘭女士、知名媒體朋友,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蘭研經銷商夥伴們薈萃一堂,共同見證蘭研開啟更年輕、更時尚、更國際化的新局面。
  • 自由基OLED研究出現重大進展,發光效率大大提高
    日前,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使用自由基的OLED出現新進展。Friend教授研究團隊合作論文「高效雙線態自由基發光二極體」。李峰教授研究團隊以TTM自由基作為核心,以PCz和NCz兩個咔唑衍生物作為給體(Donor),得到了兩個高效的電荷轉移態(CT)紅光自由基TTM-3NCz、TTM-3PCz(如圖1所示)。
  • 學好英語,從練好音標入手(「s」和「z」)
    往期文章學英語,從練好音標入手(「k」和「g」)二. 音頻在線三. 發音規則碰一碰四. 讀單詞句子模仿① 含有/s/的單詞與句子> 單詞>>cease/ sis / v. 終止>>say/ se / v.
  • 四硫富瓦烯基2D金屬有機骨架及其在高效的光熱能轉化領域的應用
    四硫富瓦烯基2D金屬有機骨架及其在高效的光熱能轉化領域的應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9 21:50:39 南京大學的左景林團隊開發了一系列的四硫富瓦烯基2D金屬有機骨架並闡述了其在高效光熱能轉換中的應用
  • 自由基的形成
    1 σ鍵的均裂有機過氧化物和偶氮化合物分子中的氧氧鍵和碳氮鍵的鍵能很低,很容易均裂為自由基,常用來作為自由基反應的引發劑。常見的有機過氧化物,包括DTBP,TBHP,mCPBA,酸氧水、TBPB、DCP、LPO等;常見的偶氮化合物,包括AIBN、ABVN、AIBI等。
  • 自由基OLED研究現新進展,發光效率大大提高
    日前,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使用自由基的OLED出現新進展。Friend教授研究團隊合作論文「高效雙線態自由基發光二極體」。 李峰教授研究團隊以TTM自由基作為核心,以PCz和NCz兩個咔唑衍生物作為給體(Donor),得到了兩個高效的電荷轉移態(CT)紅光自由基TTM-3NCz、TTM-3PCz(如圖1所示)。
  • 高效自由基發光二極體研製成功
    Friend團隊合作,研製出一種新型發光二極體,利用自由基大大提高了發光二極體的發光效率。相關論文於11月22日在《自然》雜誌發表。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中生成比例達75%的三線態激子通常因躍遷禁阻而不發光。因此,如何利用三線態激子實現100%的內量子效率(IQE)已成為OLED領域近30年來的研究熱點。
  • 研究實現可見光介導的對映體歸一胺基酸衍生物的合成
    研究實現可見光介導的對映體歸一胺基酸衍生物的合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6 13:23:46 近日,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Chun-Jiang Wang課題組的研究顯示
  • 「前沿技術」用發光受體分子提高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能級偏移對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影響,指出提高效率的關鍵是研發可發光的受體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具有一定柔性,能大面積印刷,可為載具、建築分布式供電,功率轉換效率已達到16%,但與無機太陽能電池仍有一定差距。這種電池利用供體-受體界面的能級偏移產生載流子,很小的能級偏移就能增加開路電壓,但相關原理仍不清楚。研究人員以非富勒烯為受體,苯並二噻吩與喹喔啉衍生物為供體,構建了4種不同能級偏移(0~300 meV)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 「大家」Garg, Neil K.|有機化學教育家
    ,在紐約大學獲得了化學學士學位,在那裡他跟隨馬克·沃爾特斯教授進行本科研究。本科期間,他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待了幾個月,作為國家科學基金會REU研究員與路易斯巴斯德大學的Mir Wais Hosseini教授一起進行研究。2005年,加格在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教授布萊恩•斯託爾茨(Brian Stoltz)的指導下獲得博士學位。
  • 「大家」Martin Semmelhack|金屬有機、電化學領域大牛
    簡介Martin Semmelhack出生於1941年11月19日,他在Wisconsin的Appleton長大,十八歲進入Wisconsin大學,在Howard Zimmerman教授指導的本科生有機光化學計劃中,開始了解有機化學研究
  • 上海有機所n型有機半導體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年來,有機薄膜場效應電晶體(OTFT)因其在輕薄、可彎折、個性時尚的有機電子產品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成為有機電子學中的研究熱點。p型和n型有機半導體材料對於OTFT的發展同等重要,因為由p型和n型OTFT共同構築的有機互補電路具有功耗低、操作速度快、噪音容限大等優點,可廣泛用於各種有機數字電路,是實現有機電子器件應用的基礎。
  • 南師大孫培培課題組:成功合成了磺醯化的二氫苯並呋喃衍生物
    至今在南京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工作,歷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有機化學學科帶頭人。在此期間,於2000.7.-2001.1. 在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做訪問學者;2001.1.-2002.7. 在臺灣清華大學化學系作博士後研究;2003.7.-2005.7. 在南京大學作在職博士後研究。
  • 「常識篇」了解化妝品中的功效原料,便於更好的選擇
    了解了化妝品中的功效原料,不僅能夠防止受騙,而且可以幫助大家在購買化妝品時進行選擇。今天就跟大家介紹一下化妝品中都有哪些功效成分。化妝品功效成分,顧名思義就是能賦予產品特殊性能和功效的一類原料。其中包含了防曬劑、抗皺劑、祛斑劑、調理劑、祛屑劑、染髮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