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陰冷逢雨,施工人員正在黃山市屯溪老大橋下的橋墩處搭設腳手架,為即將拆除橋墩做好準備。
當天,經項目修繕單位徽州古建的人員指點,老大橋修繕工程相關人員在花溪飯店石料存放場又看到一塊石構件鑲嵌了鐵蜈蚣。
這是今天經工人所說看到的
據知,這塊有鐵蜈蚣的石構件與前幾天發現的鐵蜈蚣石構件,都是前不久從橋墩上打撈的。
修繕施工單位徽州古建項目部技術負責人姚順淶分析稱,結合老大橋修繕資料,上次看到的鐵蜈蚣石構件是在第六號橋墩(從花溪飯店往屯溪老街方向數,包括橋護岸)發現的,應該是清代光緒年間修橋時放入橋墩的,鐵蜈蚣的形態比較大。
這次看到的鐵蜈蚣,是在第二號橋墩(花溪飯店往屯溪老街方向,包括橋護岸)發現的,應該是清代康熙38年修橋時放入橋墩的,鐵蜈蚣的形態相比光緒年間放入的要小一些,形制也不一樣,蜈蚣身形是彎曲的。
這是今天經工人所說看到的
也就是說,這個鐵蜈蚣,已在橋墩裡默默看守了老大橋300多年。日前,有文物專家也稱,古時候有「蛟龍怕蜈蚣」的說法,在橋墩埋設鐵蜈蚣,其目的是希望通過蜈蚣能震懾咆哮山洪,維護古橋長久平安,因此其堪稱「鎮橋神物」。
雖然用鐵蜈蚣鎮橋,只是古人的一個良好願望,但是兩隻鐵蜈蚣畢竟在橋墩裡默默看護著古橋,傳遞著歷代修橋者對老大橋平平安安的善良美好的願望,僅此,就值得我們敬重。
這是前兩天看到的鐵蜈蚣,應是清代光緒年間的鎮橋物
在這兩個橋墩先後發現的鐵蜈蚣,表明了古人修橋時確實具有一些獨特的地方習俗,這也是我國傳統建橋文化的一種發現。
後期,在對老大橋多個橋墩及基礎進行開挖、石構件分揀以及橋墩基礎勘查時,還會有哪些神奇發現,值得期待。
黃山市有關部門和施工單位還需搶抓枯水期,抓緊施工,讓屯溪老大橋基礎部分明年能安然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