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嵐峰:在可控核聚變的道路上,中國走到了哪一步
月10日,《新聞聯播》播發了我國研製的核聚變堆核心部件在國際上率先通過認證的消息,這是我國對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項目的重大貢獻。但是氫彈是不可控的聚變反應,你總不能用氫彈來發電吧?所以真正的挑戰是和平的、可控的利用核聚變,俗稱「人造太陽」。 可控核聚變的難點,在於兩個問題。一,如何將聚變材料加熱到這麼高的溫度?二,用什麼容器來裝溫度這麼高的聚變材料?把核聚變反應堆看成一個火爐,第一個問題就相當於「怎麼點火」,第二個問題相當於「怎麼保證不把爐子燒穿」。
-
揭秘中國可控核聚變:「人造太陽」離圓夢又近一步
就在前不久,中國核工業集團宣布,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預計於2020年投入運行。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長段旭如表示,該實驗裝置的建成將為人類真正掌握可控核聚變提供重要技術支撐。我們距離「人造太陽」的夢想,又近了一步。源源不絕的清潔能源眾所周知,石油是工業的血液。
-
「人造太陽」離圓夢又近一步——揭秘中國可控核聚變
就在前不久,中國核工業集團宣布,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預計於2020年投入運行。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長段旭如表示,該實驗裝置的建成將為人類真正掌握可控核聚變提供重要技術支撐。我們距離「人造太陽」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
中國終於實現了可控核聚變
核聚變託克馬克裝置特大科技新聞,我國的可控核聚變取得重大突破,咱們的人造小太陽首次實現放電了,我們離接近無線清潔能源,又近了一步,一旦實現可控核聚變發電,我們就可以完全擺脫對石油能源的依賴。核聚變反應堆產生的能源這兩天幸福確實是來的真的有點突然了,而且還讓人目不暇接,咱們先是蹭的一下就上月球上挖礦去了,緊接著呢,就造出了世界算力最強的量子計算機,那這個新聞還沒被捂熱乎呢,又來了可控核聚變實現放電,說明我們的科技發展啊
-
人類想要實現可控核聚變,需要花費多久?究竟哪方面出現了問題?
可是近幾年來,人類的科技仿佛停滯不前,像是被某種事物限制了一樣,隨後科學家說出了其中端倪,未來人類一旦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將會徹底改變人類的時代,甚至能夠改變人類的生存方式。這一說法並不是沒有任何依據,毫不誇張的來說,未來一旦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人類極有可能會成功移民到其他星球上,可是人類在實現可控核聚變技術的過程中,究竟哪方面出現了問題?
-
可控核聚變的原理
首先說核聚變是輕的原子合併成重的原子,並釋放出能量的物理過程,氫彈爆炸和太陽發光都是這個原理。那利用核聚變做一個慢慢釋放能量的發動機使用就成了尖端科學家們研究的主要事情了,這就是可控核聚變。重點就是可控,目前有兩個難點,第一是溫度,聚變發生要達到一億度高溫,原子彈爆炸能產生一億度。高溫也可以用雷射來解決,雷射加熱是非常迅速的。
-
可控核聚變能用在火箭上嗎?
可控核聚變能用在火箭上嗎?能否幫助我們人類登上火星?可控核聚變是火星任務返回的關鍵自人類在1961年登上月球,浩浩蕩蕩的阿波羅任務在1972年結束後,我們就把目光投向了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火星,火星也是我們人類下一個最有可能登陸的地外行星,在太陽系中除地球之外的所有行星中,沒有一個星球像火星那樣一直吸引科學家的注意力。
-
什麼是磁約束可控核聚變,什麼時候才能商業化可控核聚變發電?
無論是磁約束還是慣性約束核聚變,都是可控核聚變研究的重要方向,兩者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都是控制氚氘等輕元素聚合成重元素的一種方式,但兩者的原理與過程卻大相逕庭,不妨來圍觀一下!其實核聚變的過程甚至比核裂變還要簡單,它不需外來的中子,而只要原子核在一定範圍內運動碰撞融合即成了核聚變,唯一只有兩個要求:夠高的溫度(上億度高溫)或者足夠的壓力(數千億個大氣壓).....幾乎就沒有要求了哈.....比如太陽內部就只有1500萬度和2500億個大氣壓即可實現源源不斷的核聚變!
-
中國可控核聚變已領先世界
在中國合肥一個實驗大廳裡,有一座3層樓高的「鐵罐」。它叫EAST,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探索可控核聚變的裝置之一。因為它的成功,中國人站在了核聚變研究的前沿。可控核聚變或許是能源領域的最大指望。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利用磁約束實現可控核聚變(託卡馬克),是各種實驗路徑中最有希望的一種。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實施大中型託卡馬克發展計劃。
-
中國最大串節磁鏡裝置組建成功 用於研究可控核聚變
我國向可控核聚變又接近了一步。用於研究磁約束等離子體技術和等離子體領域基礎科學的串節磁鏡裝置(代號KMAX)由中科大組建成功,今年年初已經成功實現放電。這一裝置與此前美、俄等國的類似裝置相比採用了全新的「軸向約束」概念,可能開創可控核聚變技術的一個新研究方向。
-
率先獲得國際認證:中國不斷突破可控核聚變技術
▲圖片說明10月24日,中國科研人員在升級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12月10日,《新聞聯播》播發了我國研製的核聚變堆核心部件在國際上率先通過認證的消息,這是我國對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項目的重大貢獻。▲我國率先突破核聚變工程核心技術如何理解這些突破?核聚變的原理是什麼?意義何在?本文將解答這些問題。
-
可控核聚變的輸出能量已經大於輸入,那麼現在可以商業化了嗎?
我們所熟悉的可控核聚變實現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國際熱核聚變裝置ITER支持的磁約束核聚變,另一種是各國自行研究方向的慣性約束核聚變!兩種從原理上來看有很大的區別,但都需要輸入大量的能量作為可控核聚變的基礎都是完全一致的!
-
為何應用可控核聚變還是遙遙無期?
我們常常可以從新聞上看到專家稱可控核聚變實現應用還需要50年,這裡說的是應用,而不是工程階段,可控核聚變民用階段是個偽命題,至少在真正的可控核聚變研發出來後才能做到真正的預測應用時間。,等離子體學科本身建立時間就不長,許多理論也是借著可控核聚變的需求才發展起來,因此到目前為止,整個等離子體物理方面的基礎理論尚不完整,許多問題還有待探索。
-
為何應用可控核聚變還是遙遙無期?
我們常常可以從新聞上看到專家稱可控核聚變實現應用還需要50年,這裡說的是應用,而不是工程階段,可控核聚變民用階段是個偽命題,至少在真正的可控核聚變研發出來後才能做到真正的預測應用時間。
-
德國仿星器試驗成功,兼談可控核聚變的原理
幾乎和原子彈爆炸同一時間,人類就開始了可控核聚變的研究。當時的科學家們對可控核聚變的研究前景極其樂觀,他們甚至已經想像到,在不久的將來,聚變反應堆在世界各地落地開花,屆時,全世界人們都將用上最清潔,最便宜,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聚變能。
-
可控核聚變到底是什麼?
可控核聚變被我們人類稱為無限的清潔能源,也就是說,若是掌握了可控核聚變技術,那我們就會擁有無限的能源來使用,從此不用再擔心能源缺少以及環境汙染的問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能源主要來源就是石油和煤,而這些能源是有限的,他它總會有用完的一天,所以我們就要想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
用中國人造太陽,來說說什麼是可控核聚變
中國「人造太陽」第四代核聚變試驗設備是我們中國的科研成果。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物理研究所自主研發的。核聚變實驗的世界主流是強磁場約束託卡馬克聚變,其代表就是中國「東方超環」EAST,這才是它的真名。而中國『人造太陽』只不過是小名。
-
面對可控核聚變,還有多少個50年,技術難點在什麼地方
所以可控核聚變就是,讓核聚變具備蜂窩煤的特點,能夠緩慢的釋放一部分能量,並且需要超高的安全性,想讓它燒起來的時候就應該燒起來,想讓它滅就要熄滅,把可控核聚變當成蜂窩煤,外部安全措施和建築就可以當成蜂窩煤爐子,之後就是「燒開水」,這個比喻非常的形象,利用開水產生的水蒸氣去推動發動機發電,這就是現代的核電站最基本的原理和雛形了。
-
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建成放電 我國跨入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建成放電(創新前沿)本報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蔣建科、馮華)12月4日,我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在成都正式建成放電
-
可控核聚變時代即將來臨,人類文明迎來新機遇
2020年7月28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在法國舉行,標誌著人類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建造又走出了堅實的一步按照計劃人類將在2050年左右掌握核聚變技術並開始進行商業運營,人類文明也將因為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掌握而再次出現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