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地方時、國際日界線、遠日點、極夜)

2020-12-03 高中地理輔導

01知識點

1、時區、地方時地方時,即為當地時間。地球上每間隔15°為1個時區,共分為24個時區。

(1)地方時的計算

根據經度,可以計算地方時,計算步驟如下:

①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為東經或西經,則直接相加減;一個東經一個西經,則分別計算兩地與0°(或者180°)的經度差,將經度差相加。

②計算地方時。採用「東加西減」的計算方法,計算東邊地區的地方時用加法,計算西邊的則用減法;經度每間隔1°,地方時加減4分鐘。

(2)經度的計算

已知地方時,也可以求經度、時區:

①判斷東、西方向。根據兩地的地方時,遵循「東早西晚」的規律,即東邊地區日出早(時間數值更「大」),因此時間數值更大的為「東」;

②計算經度。採用「東加西減」的計算方法,即計算東邊地區的經度用加法,計算西邊的則用減法。時間每間隔4分鐘,經度間隔1°;

③計算時區。時區數=經度÷15°,然後四捨五入。

圖1 世界24個時區的分布

2、日期的變更日期的變更,與兩條重要的界線有關:自然日界線(0:00對應的經線)、國際日界線(180°經線)。

日期的變更遵循「東減西加」的規律,向東越過國際日界線,日期減一天;向西越過則加一天。

自然日界線向,國際日界線以西,為今天的經度範圍,其他區域為昨天的範圍。

圖2 日期的變更

3、近日點、遠日點地球公轉的軌道,是一個近圓的橢圓形,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因此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隨著月份的變化而變化

①近日點:一月初,地球距離太陽最近,此時地球公轉的線速度、角速度都最

②遠日點:七月初,地球距離太陽最遠,此時地球公轉的線速度、角速度都最

圖3 近日點與遠日點

4、正午太陽高度角正午太陽高度角,指的是正午的太陽光線與地平面的夾角,計算公式為:

α = 90° - | β - γ |

其中α為正午太陽高度角,β為觀察者所處的緯度(當地緯度),γ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該地距離太陽直射點越近,則太陽高度角越大

圖4 正午太陽高度角示意圖

02例題

下圖為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的移動軌跡,長虛線表示北回歸線,點線表示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形移動軌跡。太陽直射點從某一經線位置出發,再次通過同一經線的時間間隔,表示一個太陽日。

(1)6月22日當太陽直射點位於A點時,北京(116°E)的地方時是_______,北京的日期是_____,與北京日期相同的時區範圍是從_____區到東12區。

(2)太陽直射點從A點沿移動軌跡向_____方向移動,到達B點時,用時_____小時。期間,地球公轉的日地距離逐漸_____,角速度逐漸_____,地球上出現極夜的區域範圍逐日_____,B點的正午太陽高度逐日_____。

答案:(1)6:24、6月23日、東2(2)西略偏南、48、增大、減小、縮小、增大

精講精析:(1)計算北京的地方時。①當太陽直射點位於A點時,為正午12:00,從圖中可以看出,A點位於160°W;②北京位於116°E,位於A點的西側,東加西減,所以地方時的計算用減法;③因此北京的地方時=12:00-(160°W-116°E)×4分鐘,其中160°W和116°E之間隔著一條180°經線,因此160°W-116°E=(180°-160°W)+(180°-116°E)=84°。因此最終計算得到的北京地方時=12:00-84°×4分鐘=6:24。

(2)計算北京的日期。①A點和北京之間,隔著一條180°經線。由A點到北京,需要向西越過180°經線,東減西加,因此日期要加一天;②此時A點為6月22日,加一天,因此此時北京為6月23日。

(3)分析與北京日期相同的時區。①與北京日期相同的地區,為0:00所在的經線~180°經線(東12區),因此要求出此時0:00所在的經線;②北京的經度為116°E,地方時為6:24,則地方時為0:00的經度為:116°E-6小時24分÷4°=116°E-96°=30°E,而30°E所在的時區為:30°E÷15°=2,即位於東2區;③因此與北京日期相同的範圍為東2區到東12區。

(4)分析太陽的移動軌跡。①從A點到B點,沿著西(略微偏南)的方向走了兩圈,每一圈為一個太陽日(24小時);②因此從A點到B點,一共經過了兩個24小時,即為48小時。

(5)分析日地距離和角速度。①A點位於北回歸線,太陽直射A點時為夏至(6月23日),由A點由A點向B點,日期即由6月23日到6月25日(經歷了兩個太陽日);②遠日點為7月初,因此由6月23日至6月25日,距離遠日點越來越近,因此太陽和地球間的距離越來越遠;③距離遠日點越來越近,因此角速度越來越小。

(6)分析極夜的範圍。①由A點向B點,即由夏至向秋分;②夏至時,極晝極夜範圍最大,因此由夏至到秋分,極晝極夜範圍逐漸縮小。

(7)分析正午太陽高度。①距離太陽直射點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越大(高度角越大);②由A點到B點,太陽直射點距離B點越來越近,因此太陽高度越來越大。

03總結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本節例題的難度較大,解題思路為:①根據太陽直射點,確定A點的地方時,進而計算北京的地方時;②根據「東減西加」的規律,分析北京的日期,並計算與北京同一天的經度範圍;③分析太陽的運動軌跡,進而確定日期的變化(6月23日~6月25日),並與遠日點的日期相比,進而分析日地距離、地球公轉的角速度;④根據日期的變化,分析極夜範圍(縮小)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增大)。

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復移動,周期為為一個回歸年(365日5時48分46秒):

①春分-夏至,由赤道開始,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極點附近出現極晝,並逐漸擴大到北極圈;

②夏至-秋分,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最終移動到赤道,北極圈的極晝範圍逐漸縮小到北極點;

③秋分-冬至,由赤道開始,太陽直射點繼續向南移動,北極點附近出現極夜,並逐漸擴大到北極圈;

④冬至-春分,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最終移動到赤道,北極圈的極夜範圍逐漸縮小到北極點。

圖5 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相關焦點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氣旋、風向、國際日界線、日期、時區)
    國際日界線位於180°經線附近,西側為東十二區(今天),東側為西十二區(昨天)。日期的計算規律為:「東減西加」,即向東跨過國際日界線,日期減一天;向西跨過國際日界線,日期加一天。1、11月底「青島號」在北太平洋行駛途中,遇到熱帶風暴。當熱帶風暴中心位於其正北方向時,該海域盛行( )A. 東北風B. 西北風C. 東南風D.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地方時、經度、日期變更、晝長、夜長)
    ,計算經度地方時,即為當地時間。地球上每間隔15°為1個時區,共分為24個時區。已知地方時,也可以求經度、時區:①判斷東、西方向。英國答案:A、D精講精析:(1)讀圖。①日期的變更,與自然日界線(0:00所在的經線)和國際日界線(180°經線)有關,自然日界線以東、國際日界線以西,為今天;其他區域為昨天;②此時倫敦為7月27日19:12,則此時24:00所在的經線應該在倫敦東部,用加法計算,即為0°(倫敦)+(24:00-19:12)÷4分鐘=72°E,即此時7月27日24:00位於72°E,7月27日24:00即為7月28日0:00(自然日界線);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地球的自轉、晨昏線、極夜)
    ),讀圖完成第10題。北京頤和園雪飛冰封答案:D精講精析:(1)分析白天與黑夜。①圖中N點為北極點,根據地球自轉「北逆南順」的規律,從北極點看,地球為逆時針旋轉;②順著地球自轉的方向,由白天進入黑夜的分界線,即為「昏線」。如下圖所示,AM為昏線,因此AM線的下方即為黑夜;③因此,此時N點(北極點)附近都是黑夜,黑夜的緯度範圍為M~N,即67°N~90°N。(2)分析此時的季節。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地球公轉、極晝、極夜、太陽高度角)
    知識點(1)地球公轉地球繞著太陽旋轉,叫做公轉。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周期是365日6時9分10秒。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夏至),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即一整天都是白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時(冬至),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即一整天都是黑夜;太陽直射赤道時(春分/秋分),全球沒有極晝、極夜現象;太陽直射點從南、北回歸線向赤道移動時,極晝極夜的範圍會逐漸
  • 高中地理(專題講解)——時區、地方時、日期計算
    地理,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很多知識點不能死記硬背,而是需要理解。在整個高中地理中,最難的知識點,是必修一的時區。在高考中,主要考察兩部分的內容:時間的計算(地方時)、日期的計算(昨天、今天)。1、時間的計算規律:東加西減(1)選擇擇一個已知時間的地區,求該地區東側的時間,用加法;求該地區西側的地區,用減法。(2)經度每間隔15度,時間間隔1小時;精度每間隔1度,時間間隔4分鐘。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最短距離,地方時,日出、日落方位)
    圖1 最短距離的計算2、地方時、經度的計算根據經度,計算地方時,是比較常規的計算。但如果已知地方時,求經度,則計算方法為:①判斷東、西方向。根據兩地的地方時,遵循地方時「東早西晚」、「東加西減」的規律,即地方時數值較大的地區,位於東面;較小的位於西面;②計算經度。採用「東加西減」的計算方法,即計算東邊地區的經度用加法,計算西邊的則用減法。時間每間隔1小時,經度間隔15°(每間隔4分鐘,經度間隔1°)。例如,12:00<12:40,因此待求地區應該位於西面。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地球五帶的劃分、洋流、搬運、堆積)
    01知識點1、地球五帶的劃分(溫度帶)根據有無太陽直射、極晝極夜,將地球劃分為五個溫度帶:①熱帶:位於南回歸線~北回歸線之間,有太陽直射,全年高溫;②北溫帶:位於北回歸線~北極圈之間,無太陽直射,冬冷夏熱,四季分明;③南溫帶:位於南回歸線~南極圈之間,無太陽直射,冬冷夏熱,四季分明;④北寒帶:位於北極圈以北,無太陽直射,有極晝極夜,終年寒冷;⑤南寒帶:位於南極圈以南,無太陽直射,有極晝極夜,終年寒冷。
  • 高考地理知識點:日界線
    ,內容包括地圖、等高線、地球、經緯網、太陽、四季、五帶等地理基本工具常識和世界各大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識、以及氣候知識點,並針對各區域進行了對比區別,形成規律,幫助大家有效記憶高考區域地理考點。   日界線   1、概念:國際規定原則上以180度經線作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叫作「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非洲氣候、水循環、河流補給)
    知識點(1)非洲的氣候分布非洲主要有5種氣候類型,大致關於赤道對稱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水循環、海綿城市)
    圖1 水循環的過程02例題下圖為「城市水循環示意圖」,回答第1題。精講精析:(1)分析圖中的水循環過程。海綿城市,指的是城市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平時蓄水和淨水,在乾旱時將水釋放並加以利用,實現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由遷移。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東北地區、等值線、地理信息技術)
    讀圖完成5~7題。5、影響甲處等值線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 緯度位置B. 大氣環流C. 地形因素D. 海陸分布6、在中國東北地區,與玉米氣候生產潛力空間變化規律基本一致的指標是( )A. ≥10℃積溫B. 日照時數C. 太陽輻射量D.
  • 2009年成人高考地理原理規律複習資料
    11、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  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線  零點經線往東至日界線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線為地球上的「昨天」。  16、地球的自轉  ①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②周期(1恆星日,即23時56分4秒);  ③速度(角速度:除極點外,其它各點均為15°/時;線速度:1670COSФkm/h);  ④地理意義(a、晝夜更替,周期為1太陽日,即24小時。
  • 高中地理大題答題技巧 萬能地理大題答題模板
    高中地理大題答題技巧 萬能地理大題答題模板很多人在寫地理題的時候不知道怎麼才能提高成績,往往在地理答題上丟分,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高中地理大題答題技巧,供參考!
  • 2012成人高考高起點地理原理規律複習資料歸納(一)
    11.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    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線    零點經線往東至日界線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線為地球上的「昨天」.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北極星、恆星運動、地球自轉)
    推導過程如下圖所示:①∠1+∠4=90°,∠3+∠4=90°,因此∠1=∠3;②又由於∠2=∠3(內錯角相等),因此∠2=∠1(即高度角 = 當地緯度)。讀圖回答1~2題。1、根據上圖判斷,攝影師拍攝的地點位於( )A. 低維地區B. 中緯地區C. 北極附近D.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梅雨、洪水災害、等高線、河流流向)
    圖1 梅雨的成因02例題【自然災害與防治】下圖為我國某區域圖,讀圖回答(1)~(2)題。(1)A地洪水災害多發的月份是_______,其氣候原因是________。(2)在預防洪澇災害時,A地適宜採取的措施是______,B地適宜採取的措施是______.答案:(1)6月;受夏季風影響,進入梅雨季節,降水量大,多暴雨(2)植樹造林、修建水庫;退耕還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等高線、山脊、山谷、相對高度)
    圖1 各種地形對應的等高線2、相對高度等高線圖中,計算兩點的相對高度H,可以採用以下公式:①最小值H1=(n-1)×d;②最大值H2=(n+1)×d;③最小值H1< H &如下圖所示,A、B兩點間共有4條等高線,等高距為50m,則兩點間的相對高差:(4-1)×50<H<(4+1)×50,即150m< H <250m。
  • 初中地理:「時間的計算與日期的變更」難點透析
    理解概念   地方時是指因經度而不同的時刻(同線同時);區時是指各時區都以本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區共同使用的時刻(同區同時);日界線有兩條,①人文日界線:為了避免日期的紊亂,1884年在華盛頓國際經度會議上,規定原則上以180°經線作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叫做「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遙感技術、農業、人口遷移)
    01知識點1、人口的遷移人口遷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兩個地區之間的空間移動。讀圖完成1~3題。機械化3、在農業方面,運用遙感技術能夠( )①監測耕地變化②調查作物分布③估測糧食產量④跟蹤產品流向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B、A精講精析:(1)分析糧食產量上升的原因。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颱風、日落日落方位、正午太陽方位)
    圖1 世界颱風的分布2、日出、日落方位不同的季節,太陽日出、日落的方向不同。據此回答1~2題。1、這種民居所處環境的突出特點是( )A. 晝夜溫差大B. 秋雨綿綿C. 氣候溼熱D. 颱風頻繁2、6月8日當地地方時15時,照射土拱的太陽光來自( )A. 東北方向B. 東南方向C. 西北方向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