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研製出新型Z型光催化劑 廣譜光解水制氫性能優異

2020-12-03 央廣網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Z型光催化劑 廣譜光解水制氫性能優異

2017-04-05 09:05:00來源:安徽日報

  利用太陽能分解水製備氫氣,是人類追求清潔新能源的夢想。記者4月1日從中科大獲悉,該校熊宇傑教授課題組構築了一類無貴金屬的Z型光催化劑,在廣譜光解水制氫方面展現出優異的性能。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重要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上。

  氫能是一種非常清潔且可儲存運輸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陽能分解水製備氫氣是一種備受關注的清潔新能源技術。無機半導體材料是目前應用最廣的光催化活性物質,通常高光催化活性的半導體都具有寬帶隙,使其只能吸收紫外光等短波太陽光,而紫外光只佔太陽光全譜的5%左右,因此有必要發展能夠廣譜吸光並完成光催化轉化的有機半導體材料。 在過去發展的Z型光催化材料中,業界往往在兩種半導體之間引入貴金屬,以提高界面電荷轉移效率。然而,貴金屬的引入不但提高了材料成本,而且有可能會在貴金屬處發生逆反應。熊宇傑教授課題組構築的一類無貴金屬Z型光催化劑,不但同時滿足了暴露表面和清晰界面結構要求,而且無需使用貴金屬即可高效完成太陽能向化學能的轉換。這兩種半導體的帶隙差異可以有效地實現互補型吸光,在全譜光照條件下展現出優異的光催化產氫性能。該研究進展為廣譜光催化材料的設計開闢了一條新思路,也對複合光催化劑的表界面設計研究具有推動作用。

編輯: 徐秋韻

關鍵詞: 中科大;新型Z型光催化劑

相關焦點

  • 科學網—新型光解水制氫助催化劑研製成功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熊宇傑課題組設計出一類具有原子精度殼層結構的助催化劑,在降低貴金屬鉑助催化劑用量的同時
  •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硫化物高效光催化劑,有望應用在光電探測領域
    據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下文簡稱:中科大)開發了一種膠體化學合成法,並且成功制出了一種新型四元硫化物單晶納米帶光催化劑,在光催化產氫性能上表現優異。當前,設計新型半導體納米材料以捕獲太陽能並實現高效光化學轉化,是解決全球能源與環境危機的理想途徑之一
  • 中科大研製出新型硫化物高效光催化劑
    記者10月21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近日,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發展了一種膠體化學合成法,成功製備了一種新型四元硫化物單晶納米帶光催化劑,並表現出優異的光催化產氫性能。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為設計開發新型高效光催化劑提供了新途徑。
  • 科學家研製出新型硫化物高效光催化劑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發展了一種膠體化學合成法,成功製備了一種新型四元硫化物單晶納米帶光催化劑,並表現出優異的光催化產氫性能。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為設計開發新型高效光催化劑提供了新途徑。
  • 中國科大研製出新型高效硫化物光催化劑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發展了一種膠體化學合成法,成功製備了一種新型四元硫化物單晶納米帶光催化劑,該催化劑表現出優異的光催化產氫性能。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為設計開發新型高效光催化劑提供了新途徑。設計新型半導體納米材料以捕獲太陽能並實現高效光化學轉化,是解決全球能源與環境危機的理想途徑之一。銅基多元硫化物具有良好的可見光吸收性能,是一種重要的光催化劑材料。然而,低電導率和高光生載流子複合速率阻礙了其在光催化領域的應用,製備高效的銅基四元硫化物光催化劑面臨重要挑戰。
  • 用紅外光進行光解水制氫已成為可能
    原標題:用紅外光進行光解水制氫已成為可能   【科技前沿】  光明日報合肥1月18日電記者李陳續、通訊員曾皓18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楊金龍教授研究組提出的一種新的光解水催化機制,使得利用紅外光進行光解水制氫成為可能,為今後利用太陽光所有頻率的能量鋪平了道路
  • 我國學者研製出高性能低成本的電解「水制氫」催化劑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團隊和高敏銳教授團隊合作,研製出一種高性能低成本的新型三元納米片電催化劑,展現出工業級的優異電解水制氫潛能。國際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日前發表了該研究成果。  近年來,國際學界在全水解電極催化劑的設計製備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但是,尋找能在中性水電解質中同時展現高活性、高穩定性的非貴金屬電催化劑仍是一大挑戰。
  • 【光明日報】用紅外光進行光解水制氫已成為可能
    記者18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楊金龍教授研究組提出的一種新的光解水催化機制,使得利用紅外光進行光解水制氫成為可能,為今後利用太陽光所有頻率的能量鋪平了道路。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發表了該成果,英國物理學會的物理世界網站發專文進行介紹和評價。  利用太陽光分解水制氫,為人類提供清潔燃料,一直被視為「化學的聖杯」。
  • 中科大學者研製出新型柔性太陽能電池
    納米砂磨機訊:中科大學者研製出新型柔性太陽能電池  納米砂磨機訊: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熊宇傑教授課題組基於應用廣泛的半導體矽材料,採用金屬納米結構的熱電子注入方法,近期設計出一種可在近紅外區域進行光電轉換且具有力學柔性的太陽能電池,國際重要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 新型二氧化鈦表面室溫下可光催化分解水制氫
    原標題:新型二氧化鈦表面室溫下可光催化分解水制氫 記者近日從合肥工業大學獲悉,該校科研人員成功構建了一種新型的銳鈦礦二氧化鈦表面模型,可實現二氧化鈦可見光吸收及催化活性大幅提升,可為清潔能源開發提供新的路徑。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先進功能材料》上。
  • 紫外線下水分解制氫效率超96%:日本科學家改進光催化劑
    40年後,他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上公布最新研究稱,經過一系列降低副反應的設計,摻雜鋁的鈦酸鍶在紫外線下催化光解水的量子效率已經達到了96%以上。當然,太陽光中強度最高的部分是可見光,並非紫外線。鈦酸鍶因此很難真正進入大規模應用。不過,作為一種模型,堂免一成團隊的結果令人鼓舞,提出的改進效率設計也可能適用於可見光光催化劑。
  • 中國學者半導體抗光腐蝕獲進展,提高太陽能制氫光電轉換效率
    記者近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蕾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的認可支持。「鈍化層助力BiVO4抗光腐蝕研究」的相關成果已於近日在國際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將有助於提高太陽能制氫的光電轉換效率。
  •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在Z型光催化劑產氫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 科技日報:研發新型光催化劑:常溫光照高效制氫,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科技日報訊(作者 陳曦 焦德芳)日前,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成功合成新型帶隙可調的二維層狀鍺矽烷材料,這種新材料可用作性能優異的光催化劑,在常溫光照條件下高效製備氫氣,還能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成一氧化碳。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隨著工業社會發展,「溫室效應」成為了人類面臨的重大環境挑戰。
  • 研製出新型鹼性水還原電催化劑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俞書宏研究團隊通過磷摻雜手段精準調控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二硒化鈷的相變,成功實現其從穩定的立方相到亞穩態正交相的相轉變,研製出在鹼性介質中具有類鉑析氫性能的高效水還原電催化劑,為從鹼性水中大規模製氫提供了廉價高效的催化電極材料。
  • 新技術之太陽能光催化制氫技術
    然而,傳統的制氫方法,需要消耗巨大的常規能源,使氫能身價太高,大大限制了氫能的推廣應用。於是科學家們很快想到利用取之不盡、廉價的太陽能作為氫能形成過程中的一次能源,使氫能開發展現出更加廣闊的前景。
  • 我國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取得新進展
    記者近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蕾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的認可支持。「鈍化層助力BiVO4抗光腐蝕研究」的相關成果已於近日在國際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將有助於提高太陽能制氫的光電轉換效率。王蕾研究員介紹,新型潔淨能源氫能素來是新能源的研究熱點,光解水制氫是獲得氫能的主要技術之一,而太陽能制氫轉換效率是光解水主要性能指標。
  • 我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取得新進展
    記者近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蕾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的認可支持。「鈍化層助力BiVO4抗光腐蝕研究」的相關成果已於近日在國際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將有助於提高太陽能制氫的光電轉換效率。
  • 清潔能源「點金石」:高效光解水催化劑問世
    倘若有一種神奇的催化劑,能夠只依靠太陽光完全分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那麼人類也許可以永遠擺脫能源危機的陰影。而如今,休斯頓大學包吉明教授的團隊又朝著目標前進了一大步——他們發現氧化鈷納米晶可以高效催化水在太陽光下的分解反應。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本周的《自然-納米技術》上。催化光解水是一項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被廣泛關注的領域。
  • 我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取得新進展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景陽 通訊員胡紅波)記者近日從內蒙古大學獲悉,該校王蕾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在半導體抗光腐蝕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的認可支持。「鈍化層助力BiVO4抗光腐蝕研究」的相關成果已於近日在國際化學期刊《德國應用化學》發表,將有助於提高太陽能制氫的光電轉換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