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為紀念中日兩國的傑出女性首次登頂珠峰30周年,西藏登山隊和日本山嶽會決定組織兩國女子聯合登山隊,於這年春季攀登珠峰。
同時,聯合登山隊中的中方女子登山隊和高山協作人員,還承擔另一項特殊而光榮的使命——協助我國科考人員再次測量珠穆朗瑪峰的高度。
參加這次中日女子聯合登山行動的中方隊員是西藏登山隊女子分隊的全體隊員——桂桑、吉吉、拉吉、普布卓嘎和倉木拉,登山隊同時為她們選派了加布、大齊米、開村等20名在國際登山界赫赫有名的老資格高山協作隊員。
測高隊員30年後再上珠峰
4月12日,測量隊員到達珠峰大本營,建立珠峰高程測量營地。
4月18日,測量隊員從大本營出發,進行高海拔適應性訓練。5月7日,測量隊員完成適應性訓練,回到珠峰大本營。
最終確定的突擊隊員名單:A組突擊登山隊員分別是測量登山隊西藏登山隊隊員加布、普布和西藏登山學校的阿旺給噸和多吉格桑,西藏登山隊女子隊員吉吉和拉吉,以及女隊的高山協作人員大齊米、開村和小齊米等,共計22名;B組登頂突擊隊員分別為女子隊員倉木拉、普布卓嘎和男子隊員丹真多吉、加拉、扎西次仁和多布傑等,以及測繪人員3名,臺灣女隊員李美涼也在B組。測量登山隊的6名測繪人員隨西藏登山隊隊員一同攀登。
5月11日和12日,兩批登頂測量隊員先後從大本營出發,連續向上攀登。5月21日,第一批測量隊員登達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做好了次日突頂的準備。
5月22日上午11時零8分,加布率先登頂,隨後,測量登山隊和女子隊隊員以及協作人員總共24人陸續抵達峰頂。在峰頂,測量登山隊隊員完成了GPS、冰雪深雷達探測儀和覘標豎立等項測量工作,爾後全體隊員於12時30分開始下撤,於18時30分全部安全下撤到突擊營地。根據隊員自身的身體情況,有5名隊員在突擊營地休息,其餘隊員分別回到了一、二號營地和前進營地。
22日14時許,第二批登頂隊員抵達珠峰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跟隨攀登的3名專業測繪人員由於體力等原因均已下撤,最後只剩下3名西藏登山隊隊員。
5月23日凌晨3時,3名隊員在海拔8400米處遇到大風天氣,於是決定放棄登頂,開始下撤。至此,2005年珠峰高程測量和中國女子登山隊攀登珠峰活動宣告結束。
中國成功改寫珠峰「身高」
珠峰是地球之巔,但其精確高程在各國之間仍存爭議,見諸媒體的數字並不完全一致。1975年,我國測定並發布了珠峰精確高程為8848.13米,並得到廣泛認可。但由於珠峰地區地殼運動活躍,各國登山隊、科學家也頻繁開展珠峰高程測量。不同歷史時期和以不同手段測量珠峰,出現了不同的結果。
2005年10月9日,國家測繪局局長陳邦柱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2005年測得的珠穆朗瑪峰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為8844.43米。權威專家認為,這是迄今國內乃至國際上歷次珠峰高程測量中最為精確的數據。
陳邦柱同時宣布,根據國家測繪局發布的有關公告,珠峰新的高程數據即日起開始在行政管理、新聞傳播、對外交流、公開出版的地圖、教材及社會公眾活動中使用。原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數據8848.13米停止使用。
有關專家表示,這次珠峰測高實現了多方面突破:採用先進的GPS測量系統,獲得的數據更加精確;使用冰雪深雷達探測儀取代人工插杆測量,精確測得峰頂冰雪深度;採用雷射測距手段,使相關精度比1975年提高一倍以上;廣泛參考國內外相關資料,使珠峰「身高」起算點——大地水準面的確定更精確。測量技術、設備的突破,使本次測量精度從1975年的+0.35米提高到+0.21米。
根據科學理論,珠峰始終處於「長身高」的狀態,然而,與1975年的數據相比,珠峰「矮」了3.70米。專家解釋,本次珠峰測高,峰頂冰雪深度的測量更加精確、大地水準面計算結果更加完善、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峰頂冰雪厚度變薄,這些才是珠峰變「矮」的三個主要原因。儘管珠峰「矮」了一些,但它依然是世界最高峰。目前世界第二高峰K2的高程為8611米,仍比珠峰低200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