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米爾斯理論原始論文是數學物理的工作,不能解釋任何物理現象,有些人用誤打誤撞來黑完全是錯的,但楊的這個工作在你的比喻裡遠到不了裝電梯的地步,如果整個標準模型是電梯的話,楊米爾斯理論和後續的量子化工作在裡面佔20%吧,自發對稱性破缺、希格斯機制、電弱統一、漸近自由、證明可重整化要佔剩下80%。老楊離立地成聖差的就只有駕鶴西去這個流程了。
用比較仙俠的說法,霍金就是白日飛升最多也就是個四值功曹之類的小仙,但是老楊一旦飛升,不說三清四御,至少能混到上洞八仙靠前,或者五方五老末席這種級別。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老楊現在的身份,不管去哪所高校,哈佛耶魯牛津劍橋清華復旦,最少都要校長帶領全體教職員工列隊歡迎的級別。就是哪天老楊想去NASA轉轉,也是一路綠燈,沒人會去拒絕或者攔路的。
老楊在物理學界現在就是個神話,活著的傳奇,人間界馬上就不能承載他的力量那種,馬上拔地飛升都不讓人意外的級別。就是所有物理學大佬在天堂開會,老楊也是最前排和牛頓,愛因斯坦談笑風生那種,霍金最多就是在第三排以後的地方有個位子的萌新。這就是差距。
霍金為什麼聽起來好像名氣比楊高,那是有英國在後面背書的,這是有一個國家的影響力加成的,楊雖然是美國人,但是西方人骨子裡都認為他是中國人,所以名氣小了點。如果是楊是白人,我估計可以把他捧得名氣可以跟愛因斯坦硬剛了。
這背後是有國家綜合實力背書的,雖然霍金成就比楊差太多了。霍金的成績有目共睹,他的國家也能給予相應的幫助,楊振寧不同,歷史原因,儘量不說的。
看現在網上對楊振寧的評價都涉及到了部分歷史原因,甚至和鄧稼先他們相比較。就當時中國的情況來說,楊振寧回國對國家的幫助可能也僅僅是一個高校老師而已,理論物理在當時的中國真心無法展開。
如果錢學森鄧稼先他們沒有受到美國的提防,他們留在美國說不定對其個人的影響絕對比回國發展要好。但是國家感情和當時的遭遇也是他們這樣選擇回國的重要原因。冷靜的想一想他們回國了對他們自己並沒有特別的好處,僅僅是一個國家對他們的敬畏。但是現在一些年輕人似乎連兩彈一星中有哪些前輩都不知道。
未免讓人心寒。反觀楊振寧,得到的是世界的認可。一個國家的認可和全世界的認可,誰大?所以現在想來也佩服當時回國的前輩。真是我等楷模。至於楊振寧對中國某些計劃的反對,記得還有人寫過比較嚴肅的文章進行過抨擊。
但是就我看來,對於一個計劃的制訂,有人持不同的意見是正常的,理解為學術交流和討論就行,但是有些媒體不這樣想。話說回來,現在不都是投票嗎,他反對也沒啥用。其實不太喜歡評價沒有過世的人,因為後面就怕被打臉,也不樂意評價比自己厲害的人,感覺自己沒資格。
評價霍金和楊振寧,至少也得到和他們差不多的水平才有資格吧,再退一步說,他們的成績要完全讀懂和理解了吧。但是這些我都沒做到。所以聊聊就成了。別當作說真的把他們放在一起比較,他們努力的方向不一樣,同一大類都是物理學大佬,楊振寧就適合和搞科研和理論的與他比,霍金就適合和搞科普的和他比。
科學體系中,各學科都是體系的一部分,非要爭個明確排名,不是很可笑嗎?按各位的意思,根據科學史來排,難道歐幾裡德、亞里斯多德都要排上一排?很多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的貢獻,是無法精確排其名次的,因為無法精確量化,不可比。前三、前五、前二十,貢獻都很大,其實差別並不是很大。
楊振寧身為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貢獻是對人類的未來來說的。就算他像愛因斯坦那樣終身美國國籍,他還是那個偉大的楊振寧。當時楊老恩師在國內受迫害,他當時從美國回來幾乎也是相同下場。晚年時,決定放棄美國國籍,回到中國,大眾給他的不是尊重,反而是流言蜚語,印象是一個普通的獲得過諾貝爾獎的人,討論最多的還是那個老夫少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