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業務之後,LinkFace想幫助金融機構更高效地建立個人徵信...

2020-11-27 36kr

日益普遍的人臉識別因其便捷、高效、低成本等諸多好處也在逐漸進入標準嚴苛的金融行業,幫助解決其線上交易中風控最核心的安全問題,未來將成為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基礎設施,同時國內眾多的金融機構都開始加大對人臉識別技術的重視和投入。然而對於金融領域的應用來說,人臉識別技術背後是金融帳戶安全性問題,因此對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計算機視覺初創企業LinkFace就看準了這一大市場,LinkFace CEO黃碩告訴36氪,LinkFace和其他人臉識別企業相比,其核心優勢在於三方面,超大規模的資料庫、自研的先進算法以及超級計算平臺。這三項核心優勢讓LinkFace相比於其他做人臉識別的公司在實際應用場景中的識別效果要高出一到兩個數量級。

黃碩還表示,雖然很多計算機視覺企業都看好人臉識別領域,但是大家專注的應用行業並不相同。LinkFace專注金融垂直行業,利用團隊成員以及股東在金融行業積累的經驗,把這一個行業做深做透。同時,在談到行業競爭這個話題時,黃碩也表示,人工智慧可以應用的行業很多,市場空間很大,希望大家更多是選擇把市場做大而不是爭搶同一塊蛋糕。

LinkFace現階段針對金融領域的產品主要是已經上線的在線人臉身份認證雲服務,累計服務次數已經超過了3億次,大大降低了金融機構的運營成本,主要應用有人證對比、刷臉支付、遠程開戶、實名認證和黑名單查詢等。LinkFace的人臉識別模型已經進行了超過1億張人臉圖像數據的訓練,配合自主研發的人臉106關鍵點定位算法不斷進行深度學習,形成了新一代的人臉識別引擎。LinkFace的人臉識別技術在金融應用中的錯誤率已經達到千萬分之一的水平,超過同類競品大概2個數量級。黃碩告訴36氪,對於金融領域的應用來說,人臉識別技術背後是金融帳戶安全性問題,識別的精度高是核心但不是全部,LinkFace基於深度學習的活體檢測技術還可以精準區分真人和照片或視頻,對於試圖使用照片或視頻模仿人臉進行驗證的「黑客」行為,已經能做到有效檢測,進一步保障了安全性。黃碩表示在此前3億次人臉認證系統調用中,已經做到幫助客戶基本杜絕了盜刷問題,並且攔截了1700萬次非本人人臉盜刷的攻擊。現階段已有京東金融、招商銀行、中國銀聯等公司使用了LinkFace的人臉識別服務。

除了在線人臉身份認證服務外,LinkFace正在研發金融徵信技術平臺。黃碩表示個人金融快速生長產生了對信用信息的強烈需求,傳統金融徵信時基於單人信息的徵信方式,更多依賴於單人的過往數據,容易產生偏差。如果可以挖掘單體深度人際關係,使用他人的信用信息來輔助分析本人的信用,則將提升信用評價的精準度。LinkFace通過2年的數據積累和數據合作,基於原創算法不斷訓練得到了大數據深度分析模型,從而幫助金融機構提供更精準的信用評估服務。這項技術將降低線下盡調成本、提高放貸效率、降低風險率,未來將應用於銀行信貸、網際網路金融信貸、網際網路融資、催收、反欺詐等領域。

黃碩稱現階段LinkFace已經擁有50家左右的金融客戶,主要通過用戶調用身份驗證服務收費來盈利,可以保證良好的現金流。之後會不斷擴展風控和徵信業務,收費方式也會依據不同的服務或合作方式進行相應調整。

LinkFace擁有龐大的深度學習技術團隊,300多位來自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史丹福大學、清華大學的全職研究員和80多位來自谷歌、微軟、百度、聯想的核心工程人員。LinkFace目前的CTO擁有14年的微軟亞洲研究院背景,還有2年在創業公司搭建技術團隊的經驗。

相關焦點

  • Linkface:AI助力傳統保險行業實現業務自動化
    36氪此前介紹了一家計算機視覺企業Linkface,它專注於將圖像識別技術應用在金融領域。《「刷臉」業務之後,Linkface想幫助金融機構更高效地建立個人徵信數據肖像》文中提到,Linkface當時的主營業務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提供在線人臉身份認證服務,另一部分是通過挖掘單體深度人際關係,為金融機構提供更精準的客戶信用評估服務。
  • 刷臉支付行業自律公約落地 專家:儘快建立國家級人臉特徵資料庫
    《公約》明確,應建立人臉信息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機制。在採集環節,要堅持「用戶授權、最小夠用」,明確告知用戶信息使用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獲得用戶授權,避免與需求無關的特徵採集。在存儲環節,將原始人臉信息加密存儲,並與銀行帳號或支付帳號、身份證號等用戶個人隱私進行安全隔離。在使用環節,收單機構、商戶等中間環節不得歸集或截留原始人臉信息,實現端到端的個人隱私保護。
  • 央行發布徵信業務管理辦法 涉大數據徵信業務等機構需持牌經營
    將為金融經濟活動提供服務、用於判斷個人和企業信用狀況的各類信息界定為信用信息,其信息服務活動為徵信活動。當前實踐中,利用該信息對個人或企業作出的畫像、評價等業務界定為徵信業務,屬於《辦法》的約束範圍。《辦法》也從保護個人和企業合法權益角度對信用信息採集、整理、保存和加工進行了規定。
  • 百行徵信郭勝基:從大數據徵信視角談個人金融信息保護
    11月3日,由北京金融科技產業聯盟、行動支付網主辦的2020第五屆中國金融科技安全大會在深圳順利召開。百行徵信有限公司信息技術部副總經理郭勝基出席大會,並以《從大數據徵信視角談個人金融信息保護》為主題進行分享。
  • Linkface亮相CVPR 2017
    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得更寬廣,不難發現,近些年,人工智慧逐步開始走進老百姓日常生活,棋手與AlphaGo的人機大戰、智慧機器人PK往屆高考狀元、虛擬機器人寫詩、刷臉安檢與支付等等,正是該行業應用不斷突破的一個個註腳。  與此同時,來自政府層面的政策支持也相當給力。在國內,人工智慧今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再到最新發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
  • 央行:徵信機構不得過度採集信用信息,採集的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
    來源:金融界網央行印發關於《徵信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意見》要求徵信機構採集信用信息,應當遵循「最少、必要」的原則,不得過度採集。徵信機構採集個人信用信息應當經信息主體本人同意,並明確告知信息主體採集信用信息的目的、信息來源和信息範圍,以及不同意採集信息可能產生的不利後果等事項。 徵信機構採集的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為或事件終止之日起5年。不良信用信息到期的,徵信機構應當刪除,作為樣本數據的,應當進行去標識化處理,移入非生產資料庫保存,確保個人信用信息不被直接或間接識別等。
  • 多家機構探路同業徵信模式 剔除弱相關大數據
    2015年1月央行印發《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第一批共8家機構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六個月。但至今兩年有餘,第一批牌照仍未正式下發,後續批次牌照也暫無新進展。已經拿到「介紹信」的8家機構,仍在探索中蹣跚學步。一邊是市場對徵信行業急切的需求,一邊是整體行業廣闊藍海中的種種迷思。中國徵信行業如何布局謀篇?
  • 網際網路+金融:金融機構的變革及機遇(上)
    典型的例子如:證券經紀業務與融資融券業務,其線上模式已與證券投資諮詢業務一起被整合進了多數證券公司的app或軟體中,以更便捷的方式向個人投資者提供服務;存款業務,受到了網際網路推動的影子銀行與直銷銀行的一定衝擊;貸款業務,小微領域主要被小額貸款公司與P2P公司所佔據;銀行卡業務與結算業務,零售支付領域受到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巨大衝擊;徵信業務,傳統信貸徵信模式的空隙被人工智慧徵信所替代
  • Linkface黃碩:不可錯過「人工智慧+」浪潮
    在高屋建瓴的行業監管機構擔任公職期間,黃碩對整個金融行業的認知視野越來越全面,體制內沉澱下來的專業素養也成為日後發展良好的奠基石。兩年後,黃碩選擇從體面穩定、眾人豔羨的公務員體制中退出,轉戰金融投資領域。多年蛻變,黃碩成為金融和高科技行業的資深投資人,先後為德意志銀行、安邦保險集團、九鼎集團完成了總額超過9億美金的金融和高科技行業投資、併購案。
  • Linkface願景:利用人工智慧實現保險理賠自動化
    答案顯而易見,就是讓人們的生活、工作更便利更安全。今年年初,一個「付貴回家」的故事在網際網路上被廣泛轉載:一個重慶孩子,六歲時走失,在福建長大,27年後,通過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得以與親生父母相認。不僅是尋人,過去一年,一些門禁、自動售賣機上都實現了「刷臉支付」,人工智慧已經在更廣泛的領域給我們帶來驚喜,它也正在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 徵信白戶、黑名單、徵信花了,我今天終於弄清楚了
    目前主要用於銀行的各項消費信貸業務。隨著社會信用體系的不斷完善,信用報告將更廣泛地被用於各種商業賒銷、信用交易和招聘求職等領域。此外,個人信用報告也為查詢者本人提供了審視和規範自己信用歷史行為的途徑,並形成了個人信用信息的校驗機制。這裡的徵信,是特指中國人民銀行的徵信系統。
  • C端個人徵信APP產品評析
    近年來,由於普惠金融業務的快速發展,與之配套的個人徵信市場也發展迅猛,下圖展示近10年來徵信相關公司的註冊趨勢。一、個人徵信市場格局2015年1月,央行發出通知,包括芝麻信用、騰訊徵信、前海徵信、鵬元徵信、考拉徵信、中誠信徵信、中智誠徵信、華道徵信等八家機構獲得個人徵信預備牌照,一併提到,上述機構在通過6個月的考察後,將獲得正式的個人徵信牌照。[1]然而,時光飛逝,6個月、1年、3年過去了,這八家機構都沒等到開展個人徵信業務的正式牌照。
  • 央行發布徵信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個人不良信息保存期限5年
    來源:觀點地產新媒體原標題:央行發布徵信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個人不良信息保存期限5年 來源:觀點地產新媒體觀點地產網訊:1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一則關於《徵信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21年2月10日。
  • 第二張個人徵信牌照將至 京東數科、小米電子入股
    12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於樸道徵信有限公司(籌)相關情況的公示。公示顯示,中國人民銀行受理了樸道徵信有限公司(籌)的個人徵信業務申請,根據《徵信業管理條例》、《徵信機構管理辦法》等規定,現將樸道徵信有限公司(籌)相關情況予以公示。
  • 以四大美女著稱的Linkface,消失的這一年都在做什麼?
    不過PR宣傳永遠都只能是輔助手段,作為一個有著極強技術門檻的領域,Linkface想要在其中站穩腳跟,沒有點真材實料還真是夠嗆。所有的主動PR宣傳,在我看來都是套路,只不過是路深路淺的問題。果不其然,Linkface迅速在FDDB上刷出了世界第一的成績,想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技術實力。
  • 徵信新規將出!這些個人隱私不得採集
    1月11日,人民銀行公布《徵信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這是繼2013年《徵信業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徵信機構管理辦法》後,徵信行業即將迎來的又一重磅新規。本《辦法》則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把為金融經濟活動提供服務、用於判斷個人和企業信用狀況的各類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人和企業的身份、地址、交通、通信、債務、財產、支付、消費、生產經營、履行法定義務等信息,以及基於前述信息對個人和企業信用狀況形成的分析、評價類信息,都視為信用信息。凡是對信用信息進行採集、整理、保存、加工,並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動,都是徵信業務,都要納入徵信監管。
  • 邢會強:大數據時代個人金融信息的保護與利用
    如果一個人在不同的金融機構都有借款,而金融機構之間信息相互隔絕、不流通的話,金融機構就不能全面掌握借款人的所有欠債信息,就無法對其貸款安全進行全面準確的風險評估,金融業務就無法開展。在某種程度上,金融機構之間都是潛在的競爭對手,它們之間鮮有相互交換信息,必須有徵信機構充當「數據交換的樞紐」。也需要建立徵信體系,全面反映借款人在不同金融機構的借款信息。
  • 生物識別技術那麼多,為啥偏偏「刷臉」火了?
    就連微信朋友圈,前不久也被一款刷臉測年齡的應用刷了屏。  「刷臉」時代真的要來了?作為眾多生物識別技術的一種,為什麼「刷臉」這麼熱?有中科院專家認為,相較於其他生物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技術採集成本較低,便利性較高,但缺點在於信息的可靠性及穩定性較弱。  刷臉取錢:從愚人節玩笑到現實  「一個空付的時代就要到了。」
  • 可以在哪裡刷臉支付|聚合支付和刷臉支付哪個更有前景?
    刷臉支付招商行動支付的便捷和高效加大了消費者的消費欲望,也提高了商戶的潛在收入。隨著時間的增長,第三方支付已經難以滿足多種支付場景同時使用的需要,無法提供高效的精細化服務。此時聚合支付和刷臉支付應用而生。什麼是聚合支付?聚合支付其實是對第三方支付平臺服務的拓展。
  • 從格萊珉銀行到金融消費者保護,亞洲國家普惠金融五個典型案例
    CBC受柬埔寨央行監管,央行要求由其發放金融業務許可證的所有金融機構都必須成為CBC的會員,主要由銀行和小額貸款機構強制共享和使用信息,其他機構可以自願參與。CBC同時收集正面和負面信息,分別保管10年和3年。CBC支持個人攜帶有效身份證件到其辦公地點現場查詢信用報告,每人每年可免費查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