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線蟲病被稱為「不冒煙的森林火災」,一棵松樹感染松材線蟲病,若不能及時發現並處理,整片松林都將面臨焦黃枯死的危險。山東在松材線蟲病防控實踐中創新機制,積極探索防治方法,目前取得了一定效果。
「每年5月中旬開始,羽化的天牛攜帶著松材線蟲飛到生長茂盛的松樹上取食,松樹染病後40天左右就可死亡。」山東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副調研員李東軍告訴記者,「2010年松材線蟲病侵入魯山,逼近泰山風景區,泰山上多為古松名木,一旦感染,整個風景區將處於毀滅性境地,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松材線蟲病被稱為松樹的「愛滋病」,具有傳播途徑廣、致病力強、防治難度大等特點,目前是世界性難題。清理一棵病死松樹需要投入至少300元,若不及時清理,病死松樹會不停感染周邊林木。病死樹多生長在山體險峻處,只能靠人攀爬過去處理,工人還面臨被蛇和蜱蟲咬的危險。
我省有700萬畝松林,最早於1990年在煙臺長島發現松材線蟲病疫情,2005年傳入內地,2015年疫情發生面積大幅增加,2016年疫情在青島、煙臺、威海、日照4市14縣迅速擴散,受災面積一度達到10萬畝,因松材線蟲病砍伐松樹累計228萬株,其中病死松樹98.8萬株,直接經濟損失6000多萬元。
松材線蟲肉眼不可見,通過顯微鏡才能看清真面貌,僅一隻天牛就能攜帶28萬多條松材線蟲。天牛是松材線蟲病傳播的主要媒介,因而防治天牛是目前防治松材線蟲病的重點工作。
青島、煙臺、威海等市積極探索松材線蟲病防治辦法。目前,主要採用生物防治(培育害蟲天敵)、化學防治(噴藥)、物理防治(疫木、樁處理)相結合的辦法防治媒介昆蟲。
記者在青島市嶗山區林業植物醫院工程有限公司小峰繁育基地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用指形管培育管氏腫腿蜂。基地經理張金玉介紹,利用管氏腫腿蜂對松褐天牛幼蟲的寄生作用可以達到控制松褐天牛的目的,逐步減少化學藥品的使用量,實現媒介昆蟲的自然控制,今年將在全市釋放5000萬頭以上管氏腫腿蜂。青島市森防站副站長王豔士說,青島市市級財政每年投入3000多萬用於松材線蟲病防治,從2014年開始使用無人機空中監測,每年春秋季定期進行人工地面普查,建立起立體監測網絡,目前青島市松材線蟲病疫情穩定,瀕死樹率大幅下降,疫情沒有進入嶗山核心區,控制住了迅速傳播的勢頭。
煙臺市有200多萬畝松林,松材線蟲病發生面積1.3萬餘畝。為徹底拔除牟平區疫情,煙臺市採取「殺雞用牛刀」的策略,對峧山及對山區域松林採取皆伐清理措施,直徑1cm以上的枝丫、伐根全部清運出採伐現場,累計清理松樹8萬多株。煙臺市林業局總工程師李洪濤告訴記者,疫木無害化處理是防治蟲害最重要的一環,除了對疫木進行伐除、粉碎、切片處理外,還要對根樁進行剝皮、灌藥、覆膜、埋土處理,防止媒介昆蟲繁殖。據介紹,煙臺市病死樹呈現逐年遞減趨勢,使崑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免遭松材線蟲病侵害。
「由政府公開招標進行績效承包,幾大防治措施都由一家公司做,大鍋飯變成了責任田,我們責無旁貸。看著松樹成片死去真是心疼,不能讓松樹死在我們手上。」威海市環翠區國偉林業防治公司經理代光偉說。威海市林業局副局長劉衍壯介紹說,通過推廣以防控效果為核心的「4+1」績效承包模式,研究摸索以誘捕器為主的綜合防治技術,威海市持續實現松材線蟲病疫區發生面積、疫情點個數和病死樹木逐年「三下降」。劉公島還採用了GPS定位系統和平板電腦對枯死木進行定位和拍照,便於對數據進行管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