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工科研所發生洩密事件 潛艇資料被竊

2020-12-05 網易新聞

資料圖:中國海軍最新型核動力潛艇

環球時報12月14日報導 網絡諜影窺探中國機密

中原古都,邙山之陽,一個參與中國海軍潛艇科研項目的軍工科研所發生了重大洩密事件。多份重要保密資料和文件,甚至一些關鍵材料的絕密技術資料,都落入境外情報機關之手。諜影憧憧,黑手何在?安全、保密等部門迅速查清了案情:原來又是境外間諜機構無孔不入的網絡竊密攻擊。隱藏在偽裝外衣下的網絡間諜工具尋隙鑽入一臺違規上網的工作電腦,將其中存儲的大量涉及軍工項目的文件資料搜出、下載、傳回。難以估量的軍事情報損失就在看似平常的「小疏忽」中釀成了。

「像這樣的對華網絡間諜攻擊可謂無時不在、無處不有」,一位長期從事網絡安全保密工作的官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就連很多黨政機關的領導部門,還有參與重大國防、科研項目的要害機構和保密單位的電腦,都留下了境外間諜機構網絡竊密的痕跡。大量涉密資料在網際網路上外洩,某些單位的工作電腦已經被網絡間諜工具長期控制,個別重要機構的工作電腦中甚至被植入了十幾種境外特種機構的間諜木馬。這位安全官員說,利用網際網路攻擊、策反和傳輸來獲取中國情報,已是境外情報機構對中國開展間諜活動的一種常規手段。

間諜網攻無孔不入

據那位安全部門官員介紹,從掌握的情況來看,中國已經處在眾多境外情報機構的網絡圍攻之中,而網絡間諜圍攻是全方位、全天候的,攻擊面極其廣泛。他說,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大國,中國內部的所有情報,無論涉及政治、戰略、軍事、外交、經濟、金融,還是民族、科技、教育、衛生……境外情報部門沒有不感興趣的,網絡間諜工具因此也就無不搜尋、無不竊取。當然,網絡間諜攻擊的重中之重還是軍隊、首腦機關、軍工科研和製造單位,因為什麼時候都炙手可熱的還是中國的戰略、國防和軍工情報,像軍事部署、武器裝備、國防高新技術等等。

一位參與案件調查的官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原古都發生的那起軍工科研所網絡洩密案的當事人姓彭,是一名科研人員。去年中秋前,他用工作電腦上網查閱自己的郵箱時,收到了一封「國防科工委辦公廳的中秋賀卡」,他沒有多想,信手點開,結果一下子就中了網絡間諜攻擊的招。那封郵件完全是偽造的,捆綁著某境外情報機構特製的間諜程序,一經點擊就控制了彭某的工作電腦,偏偏彭某的電腦中還違規存儲了大量軍工科研項目的資料,結果,連潛艇隱身材料這樣的軍工技術機密都被間諜程序從網上竊走了。

這位負責具體調查的官員向記者介紹了不少類似案件。他說,只要和黨、政、軍或者重要行業、重大項目沾上一點邊的人和單位,其電腦就可能處在境外特種部門的網攻竊密威脅之中,稍有機會間諜程序就會悄然侵入。中國南方一個椰風海韻的地方,某民營公司經常承接軍方一些武器裝備的維修生意。既然是維修,就需要以所修武器的具體技術資料為藍本,雖然公司和軍方籤有保密合同,但是為了方便,這家企業的相關人員把維修對象的資料都放在了工作場所的電腦裡,而這臺電腦又經常上網,網絡上四處窺探的間諜工具很輕易地就從這臺電腦裡取走了部分我軍艦載武器的圖紙、數據等技術情報。

大學、院所疏於網防

孫教授在湖南的一所大學任教,他在北方一所著名的軍工大學讀博士時就參與了一項軍事工程的重要科研課題,畢業後仍然擔負相關課題的部分研究工作。作為學者,孫教授經常參加國內外的一些學術活動。了解該案案情的一位官員說,境外情報機關的間諜程序正是隨著一封國際學術會議的電子邀請函進入了孫教授的電腦,結果,他根本不該存在手提電腦裡的重要軍事武器項目的科研文件很快就被傳送到了境外間諜機構的電腦裡。

相關部門負責網絡安全的官員告訴記者,大學和一些學術機構網絡洩密比較嚴重。一些學者參與國家重大課題、重要科研項目,還有一些學者是政府高層決策部門經常諮詢的專家,但他們的網絡保密意識比較淡薄,不少人圖工作方便,很多機密文件都存在隨身攜帶、常常上網的電腦裡,幾乎等於向境外情報機關敞開洩密之門。

周總工程師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在能源化工的某個領域中是西南地區的學術帶頭人之一。今年年初,周總工程師的電子信箱中收到了一封新年電子賀卡,乍一看,是他的一位教授朋友所發,但就在他點開這封信的時候,卻把自己電腦中涉及22個省的多個重大能源化工項目,特別是新能源項目的詳細資料文件拱手送給了藏在這封郵件中的間諜程序。網絡安全檢測發現,周總工程師的電腦已反覆被植入了3次間諜程序,仔細一查,那封電子賀卡的發件信箱與周總工程師朋友的電子郵箱只有一個字母不同,是境外情報機構的網絡攻擊者玩弄的一個障眼花招。

有禁不止說明重視不夠

要杜絕網絡洩密,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有保密內容的電腦和網際網路物理隔絕,按那位安全官員的說法,原則就是「上網不涉密,涉密不上網」,再加上「涉密電腦不得使用移動存儲介質」。讓國家安全和保密部門感到擔憂的是,雖然絕大多數重要單位都制定了符合這類網絡保密原則的嚴格規定和制度,網絡安全檢測卻仍然發現很多單位都普遍存在網絡洩密的情況。一位安全研究學者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反射出的是網絡國家安全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事實上,並沒有多少因為違規而造成網絡洩密的當事人受到嚴厲處罰,更沒有幾個洩密單位的領導因此而被追究管理、監督不力的責任。他說,這種情況已經在迅速改善之中,特別是正在修改中的《保密法》將極有可能在網絡保密方面加大責任追究的力度。

網絡策反隨用隨棄

與網絡攻擊竊密相比,在網上尋找、拉攏、策反中國國內的網民,讓他們按照情報機構的指令去收集國內情報,間諜行動的目標和指向都更加明確。國家安全機關的一位官員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了數起這樣的案件。他說,從這類個案中很容易看出,在境外情報機構眼裡,那些被誘騙、被發展的國內網民不過是最廉價的、可以隨用隨棄的網上情報提供者而已。

2008年冬天,在東北的某個重要港口城市,一個剛丟掉了公司職員飯碗的34歲男子在上網找工作時被一個信息員的自由職業吸引住了,在網上兩頭一聯絡,對方只試探了三言兩語就徑直對他說,這個城市郊區的某某地方部署了解放軍的飛彈部隊和陣地,可以去實地看看,然後把見到的情況記錄下來,畫個示意圖,掃描一下,從網上直接發過來,很快可以得到相應的報酬。這個姓王的中年人竟一點也不猶豫地應承下來。他去了那個地方,找到了部隊的營區、陣地,雖然只是把周圍大致的環境地形、道路和部隊的營房、哨兵位置等等畫了個草圖,掃描之後通過網絡傳送給了對方,但還是觸動了法律紅線,沒過多久,王某就被捕了。

「要想得到高額的稿費,就需要收集未公開的有價值材料」,看到「夏經理」在網上發過來的這句話,成強的心裡「咯噔」一下,他知道自己很可能是跟境外的間諜打上交道了。成強是黃海之濱一個大城市的政府工作人員。前不久,他在網上看到了一則「招聘網絡寫作人員」的廣告,按照所留的電子信箱,成強發去了一篇領導講話稿。沒幾天,署名「夏經理」的人就回信了,說公司的業務主要是編發大陸的新聞,他發去的講話稿比較對路,希望能再發些材料和他的個人簡歷過去,好決定能不能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成強照辦了,對方很快通知他可以長期合作,要他提供一個銀行卡號以便匯稿費。此後,就來了「夏經理」的這封信。成強考慮了一番,回話說自己不想幹了。「夏經理」見狀趕緊撫慰,接二連三地在網上過話給成強,核心就是一個意思:網上傳輸出不了事,而且稿費也是相當可觀的。禁不住「夏經理」的「好言相勸」,成強上了套。依照「夏經理」的點撥,他還購買了掃描儀、照相機,複製了不少紅頭文件和內部資料傳給對方。銀行卡上進帳了數千元匯款後東窗事發,成強被國家安全機關抓獲。按照法院判決,他必須服10年有期徒刑。

一位專業人士說,只要被拉下水,按照境外間諜機構的命令傳送情報,性質就非常嚴重了,是與國家為敵。業餘間諜想在和專業機關的較量中僥倖脫身,是沒有可能的,對間諜行為的法律制裁非常嚴厲,哪個網民犯了事,國家受損,他個人必然付出慘痛代價,得利的只是境外敵對力量。

作者:程剛

相關焦點

  • 震驚國人的中國軍工所潛艇資料洩密事件
    【IT168 安全】環球時報12月14日報導 中原古都,一個參與中國海軍潛艇科研項目的軍工科研所發生重大洩密事件。當事人是一名彭姓科研人員。中秋前,他用工作電腦上網查閱自己的郵箱時,收到了一封「國防科工委辦公廳的中秋賀卡」,他信手點開,結果一下子就中了網絡間諜攻擊的招。
  • 軍工停用:設計軟體Solidworks陷「洩密門」
    國家相關部門已通知各軍工企業停止使用該軟體,以防資料被竊取而可能導致的洩密事件。無獨有偶,工信部日前也下發了通知,要求加強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管理。針對該事件,Solidworks在其官方微博上發布聲明稱:「Solidworks合法授權軟體不存在在未經客戶許可下提供機密客戶數據的機制。」但國內的一些軟體專家並不認可這種說法。
  • 軍工行業防洩密解決方案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防地位的提高,軍工企業的實力不斷增強,軍工企業生產、科研、開發、規劃和發展等方面的信息安全工作形勢十分嚴峻,軍工企業信息安全防範工作任務艱巨。國家在對軍工企業的保密資格認證中,要求軍工企業的涉密網絡必須由具備涉密系統建設資質的單位進行設計和建設。其中明確提出涉密網絡必須具備以下技術措施:備份與恢復、病毒防範、身份鑑別、訪問控制、文件加密、數據加密、安全審計、入侵監控等;並對造成計算機失洩密的主要物理途徑、計算機接口進行控制或隔離。
  • 軍工單位員工洩密被抓 網友:填不滿的貪慾
    近日,一則軍工單位員工洩密被抓新聞引起人們關注。同一個軍工單位,4名互不認識的員工,卻在幾千塊的誘惑之下分別被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發展利用,最終出賣國家利益。有網友稱軍工單位員工洩密被抓只為了一個月幾千塊,看來增加工資勢在必行。不過還有網友認為,人的貪慾是填不滿的,即便工資漲了,該被誘惑的依然會被誘惑。
  • 日本為何退出這國百億潛艇競標?怕被中國潛艇擊沉砸牌子
    今年,印度海軍啟動了拖延多年的下一代常規潛艇(PT-7I)採購項目,計劃斥資95億美元在全世界範圍引進6艘新型常規潛艇,包括西班牙、法國、德國、俄羅斯、瑞典和日本都表示了濃厚興趣,此前印度媒體炒作稱日本的蒼龍級潛艇很有希望贏得最終勝利,然而據「印度防務」網站10月23日報導,蒼龍級的製造商日本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已經決定退出競標
  • 航天集團提出要求:確保不發生重大洩密事件
    千萬不能在我們集團內發生大的洩密事件,今後如出現洩密事件,處理定要嚴格。」夏國洪總經理在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保密委員會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如是強調。   7月21日,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召開保密委員會擴大會議,總經理夏國洪,副總經理殷興良、薛利、承文,集團公司保密委員會在京的全體成員,各事業部部長、保密委員會主任、總裝總調部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 昨晚《焦點訪談》披露多起洩密案件
    讓辦案人員驚訝的是,該公司的核心應用伺服器先後被三家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實施了多次網絡攻擊,竊取了大量敏感的數據資料。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呢?原來,隨著這家公司業務的發展,客戶越來越多,為了方便員工查詢,公司就把客戶的地理位置、網管人員身份、遠程登錄方式和帳號密碼等敏感信息儲存在內網伺服器中。
  • 中國嚴查網絡地圖洩密 國內軍事機密遭到監視
    資料圖:谷歌地球衛星照片拍攝到的中國海軍基地     資料圖:谷歌地球衛星拍攝到中國海軍潛艇基地「一個是錯繪、漏繪,比如把中國領土臺灣按獨立國家表示,還有就是漏繪南海諸島等現象。另一個是將涉及國家機密的相關信息標註在地圖上,包括軍事設施和民口,其中,民口指的是三峽大壩這樣的水利設施、煤氣出廠地、油庫等。」李永雄表示,之所以出現這類洩密問題,跟地圖網站提供標註功能有關。    如果碰到錯繪、漏繪,可以通過要求審圖解決,但網絡標註功能的問題卻比較難以解決。
  • 80%列印洩密事件涉及商業機密!列印流程該如何「保密」?
    來源標題:80%列印洩密事件涉及商業機密!列印流程該如何「保密」? 根據近年來的《計算機犯罪與安全調查報告》,有85%以上的安全威脅來自組織內部,已超過病毒感染和黑客攻擊所造成的損失,最主要的信息安全事件為內部洩密事件。其中,最容易忽視的是列印安全。調查顯示,80%的列印洩密事件幾乎都涉及較高等級甚至核心級的商業信息。由於列印洩密事件的特殊性,往往造成的破壞非常大,且破案率低,極大地損害了單位利益和國家利益。
  • 近代以來最大的洩密,鐵人王進喜照片事件,讓日本人獲利上千萬!
    今天我們就事論事,王進喜當年在油田的照片卻成了我國近代以來發生的最大洩密事件,讓日本人從中牟利上千萬。 1964年《中國畫報》封面 這張照片本無特別之處,就是王進喜同志穿著一身厚厚的棉襖,手裡拿著一柄鑽機
  • 關於1999年的神秘事件,1999真的發生了許多大事,噓,別洩密了
    關於1999年的神秘事件,1999真的發生了許多大事,噓,別洩密了相信現在許多活躍在網絡上的年輕人,或多或少都知道1999年被隱瞞的「神秘事件」吧?那一年山河破碎隕石襲擊,地球遭到的外星系外星人的入侵,拉開了這場戰爭的序幕。
  • 原神1.2洩密是怎麼回事 1.2版本洩密事件詳情
    1.2版本測試受邀人員也是籤了保密協議的,但是卻還是洩密了,對於這次的1.2版本的洩密米哈遊目前也採取了一些相關措施,對於洩密人員相信米哈遊也是絕對不會姑息的,這就是1.2版本洩密的一個事件詳情了。
  • 蒼龍潛艇有多強?日本想賣潛艇,美媒幫著做廣告
    (蒼龍級第11艘凰龍號)早在2014年的時候,日本防衛省就修改了所謂的武器出口三原則,在整個右翼思潮泛濫的情況之下,日本一方面想要推動自衛隊變成國防軍的計劃,另一方面也想要憑藉自己的軍工實力為自己的武器正名。
  • 假如給你一張潛艇螺旋槳的照片,你會看出什麼?蘊藏的信息太豐富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中國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次非常著名的「照片洩密案」。這場「照片洩密案」是這樣的,在1964年的《中國畫報》上刊登出了一張照片。
  • 2016年全球十大網絡安全事件盤點
    回顧這一年發生的重大網絡安全事件,黑客關注的不僅僅是各種核心數據的竊取,更多的是針對一些關鍵性基礎設施,政府、金融機構、能源行業都成為了黑客攻擊新的目標。  有政治背景的黑客行動越來越多。從今年發生的諸多網絡安全事件,我們也能看出,有國家支持的政治黑客行動越來越多,未來的網絡安全將能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穩定,網絡安全上升到國家高度已成定局,接下來就要看各國都如何應對了。
  • 美國首次承認艦艇相撞時美艦正跟蹤中國潛艇
    事件回顧:中國潛艇撞上美艦水下聲吶 南海上演「躲貓貓」  不久前「中國潛艇與美國軍艦的拖曳聲吶碰撞事故」曾引起廣泛猜測。  《海軍時報》稱,兩名匿名美軍高層官員證實,在碰撞事件發生時,「麥凱恩」號正在菲律賓附近海域跟蹤中國潛艇,但中國潛艇卻意外纏上拖在驅逐艦後方1海裡(約1.8公裡)處的聲吶,不過潛艇並未浮出水面。這兩名官員不願說明「麥凱恩」號跟蹤的是中國攻擊型潛艇還是戰略飛彈潛艇,也沒有明確事故發生確切時間,只是說事件發生在蘇比克灣以南國際水域。
  • 「中國潛艇之父」鄧三瑞教授
    鄧三瑞,被譽為「中國潛艇之父」坐落於「冰城」哈爾濱南崗區的哈爾濱工程大學,前身是馳名中外的「哈軍工」。作為曾經的校領導,鄧三瑞在上世紀50年代以總設計師的身份主持研製了新中國第一艘常規動力試驗潛艇,被譽為「中國潛艇之父」。
  • 潛艇在水中「橫行霸道」,有沒有可能與海洋巨型生物「撞車」?
    於是乎出現了一種隱匿於海水中的「巨獸」它就是潛艇,但是海底是異常神秘的,海底除了有著數不盡的溝壑以外,還有這很多海洋巨獸,像是:鯨魚、鯊魚等等。那麼很多人心中會有一個疑問,潛艇在海水中「橫行霸道」,難道不會與海洋中的巨型生物撞上嗎?潛艇在航行的時候,沒有可能與這些巨型生物「撞車」呢?其實軍工科技的不斷研發,對於這種情況已經幾乎沒有了,舉個簡單的例子吧!
  • 正在閱讀:監管好你的文印設備 警惕辦公室洩密事件
    其實風險無處不在,也可能就發生在你身邊。危機四伏的複印店身份證複印件上的數據成為不法分子爭相購買的對象  有七成人表示從未意識到自己複印的資料會成為複印店賺錢的工具包括身份證複印、學習資料複印、公司商業數據複印,這些都成為複印店兜售的範疇,甚至有些高校周邊的複印店,竟公開出賣大學生的簡歷,而傳銷公司和推銷各類產品的業務員成了他們最大的客戶。
  • 中國黑科技打造航母潛艇鋼筋鐵骨,強度比美日提升200%
    不管是建造大型的航空母艦還是先進的潛艇,對船體所用鋼板的強度都非常嚴格的要求。而中國一項黑科技的出現將極大的提高鋼板的強度和船體的抗壓性,讓中國可以造出更加堅固的艦艇,這項黑科技正是我國目前發展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特殊鋼,又稱「超級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