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舉法認識電解質、非電解質的概念
電解質是指在水溶液裡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非電解質是指無論是在水溶液裡或熔融狀態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下面通過實例加強對此概念的理解。
1、Zn、Fe等金屬在熔融狀態雖能導電,但它們不是化合物,因而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SO2、NH3等溶於水,其水溶液能夠導電,但並不是SO2、NH3本身電離出的自由離子導電,而是它們與水作用生成的產物H2SO3、NH3·H2O電離出的離子所致,因而SO2、NH3等不是電解質。電解質實際上指的是自身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而導電的一類化合物。
3、活潑金屬的氧化物,如Na2O、Al2O3等,在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是由於它們自身電離出自由離子的緣故,因而是電解質。
總之,理解電解質的概念要把握三個要素:一是能導電;二是條件,即熔融或水溶液兩者有一即可;三是化合物。
二、層析法認識強、弱電解質的概念
強電解質是指在水溶液裡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弱電解質是指在水溶液裡只有一部分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對於這兩個概念的理解,應注意以下幾點:
1、強、弱電解質的區別標準是電解質的電離程度。在水溶液裡能完全電離的是強電解質,只有部分電離的是弱電解質。
2、強、弱電解質的區別與物質的溶解性不是完全相關的。如,CaCO3幾乎不溶於水,卻是強電解質;CH3COOH可與水以任意比混溶,卻是弱電解質;C2H5OH也可與水以任意比混溶,卻是非電解質。
3、強、弱電解質的區別與溶液的導電性也不是完全相關的。溶液的導電性主要由溶液中自由離子的濃度決定;強電解質稀溶液中自由離子的濃度不一定比弱電解質濃溶液中自由離子的濃度大,因而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不一定強。
4、強、弱電解質溶液中,溶質的存在形式不同。強電解質溶液中溶質的存在形式是陰離子和陽離子;弱電解質溶液中除陰、陽離子外,還存在部分溶質分子。
三、歸納法識別、記憶強、弱電解質
例、下列物質中,導電性能最差的是( )
A、石墨棒
B、鹽酸溶液
C、熔融氫氧化鈉
D、固體氯化鉀
解析:物質導電性的強弱,除與物質的本性有關外,還與物質的狀態及外部條件有關。石墨及金屬單質都是電的良導體;液態氯化氫雖不導電,但鹽酸溶液中有自由移動的H+、Cl-,能導電;熔融氫氧化鈉中,可發生:NaOH==Na++OH-,存在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也能導電;固體氯化鉀雖為電解質,但因缺乏電離條件,不能電離出自由離子K+、Cl-。因此,固體氯化鉀不導電,導電性能最差。
答案:D
▍ 編輯:Wulibang(ID:2820092099)
▍ 來源:綜合網絡
▍ 聲明: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若需轉載,請註明出處。